大楚怀王(校对)第8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0/959

  “唯。”
  “司马!”
  景缺见楚王点名,立即应道:“臣在。”
  “卿立即传令各地,开始征召士卒,江汉之间以云梦大泽为界,云梦以西的全部赶来郢都集合,云梦以东的立即前往城阳、蒋地驻防,寡人要贤卿以最快的速度聚集三十万大军。”
  “唯。”
  “至于策反拉拢的事情,寡人打算将这事交给刺史令。”说着,熊槐看向金君同道:“太府尹,若是刺史令索要钱物,卿须尽量满足。”
  金君同立即应道:“臣明白。”
  ……
  就在熊槐部署平叛的时候,江淮的消息也在陆续传来。
  五天后。
  令尹昭雎匆匆走进宫中。
  “大王,江淮急报!”
  熊槐一看昭雎面色凝重,笑了笑道:“令尹,江淮那边又出了什么幺蛾子,难道那边还有比贵族谋反更大的事吗?”
  昭雎沉重的道:“大王,江淮那边传来的消息,曲阳君攻破淮阴后,俘虏了公子子青之母。据探子来报,那群叛党公然在寿县朝拜郑袖,并以王后之礼待之。”
  “郑袖?王后?”熊槐顿时一阵失神,然后突然想起被他赶到淮阴的郑袖来,那个夺走他第一次,又二十年没有与她相见的人。
  二十年过去了,想来,当初的美人,现在也老了。
  想着,他囔囔道:“他们这是要给寡人找一个庶人做王后,想羞辱寡人么?”
  “不。”熊槐突然反应过来,皱起眉头道:“他们这不是在尊崇郑袖,他们这是尊崇子青,想要巴结赵国。”
  说着,熊槐猛然看向昭雎问道:“那群叛党派人去赵国了。”
  “大王见微知著。”昭雎微微一赞,然后应道:“不仅派人去了赵国,而且也派人去了齐国。”
  “齐国?”熊槐一怔。
  既然那群封君已经将宝押在赵国那边了,现在还派人去齐国,那有什么可以打动齐王的呢?
  想着,熊槐立即破口大骂道:“乱臣贼子,着实可恶,将楚国打包卖给赵国还不够,尽然还将清河淮阴甚至射阳也卖给齐国,该死,全都该死。”
  骂了两句后,熊槐皱眉道:“赵国也就罢了,现在还在全力与秦国交战,根本无暇顾及楚国。只是齐国那边,上次寡人用齐军敲诈了齐国清河,这次齐王一定会夺回清河的。
  一旦齐国出兵清河,那齐国一定会顺手牵羊夺取我楚国重镇淮阴的,甚至还有下游的淮水入海口射阳。”
  “大王英明。”昭雎认同道:“上次齐国用淮北战略要地清河向我楚国求和,一直被齐国视为奇耻大辱,这次有这么好的机会,齐国一定会趁机出兵的。而齐国一旦出兵,那么就对我们的平叛计划极为不利。”
  “哼。”熊槐冷哼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清河也就罢了,若是齐军敢到淮南来,那寡人就要让齐王知道,我楚国水师无敌天下,可不是吹出来的。”
  昭雎点了点头,然后又拱手道:“大王,还有一事,不久前叛军在寿县集会后,公开以六君为大将军,以曲阳君为上将军,并打出旗号,说是兴义兵,除暴政,诛奸臣。
  并且,他们还将矛头直指柱国以及左徒,说是只要大王幡然醒悟,愿意诛杀柱国左徒两人,那么他们十八位起兵谋反的封君就愿意引颈受戮。”
  “嗯?”熊槐目光一沉,冷笑一下。
  他可不信那些个自私自利的贵族会自刎谢罪,他们这么做无非是想离间君臣关系罢了。
  若是他正信了那些鬼话,那他们不仅不会投降,而且一定会变本加厉,索要更多好处的。
  想着,熊槐笑道:“离间计,他们想要离间寡人与朝中重臣的关系啊。”
  “不禁如此。”昭雎面色凝重的道:“大王,他们放出这话,除了想要不费吹灰之力杀掉柱国左徒以外,恐怕更重要的目的,还是想要离间大王与各地封君的关系。
  一旦各地封君得知此事,一定会一边暂停出兵,一边向大王上书,要求大王诛杀柱国左徒的。
  如此一来,无论大王是否愿意诛杀柱国他们,各地贵族的出兵时间也一定会极大的滞缓。
  这就是他们的拖延之计,想要把时间拖到齐赵两国,甚至各国出兵入楚。”
  “好算计!就凭这一句话,就拖住了寡人十万大军。”熊槐脸色瞬间阴沉了下去。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犹如此案
  昭雎离开楚宫后不久,屈署也进入宫中。
  待驱散左右后,屈署从袖中拿出一份竹简,献给楚王后,拱手道:“大王,叛逆六贼给臣来信,让臣给那些叛逆通风报信,并让臣在必要的时候倒戈一击。”
  说着,屈署小心翼翼的看着楚王问道:“敢问大王,臣该怎么回复?”
  熊槐在屈署说话间,将六君给屈署的迷信看完,然后沉吟道:“既然六贼要贤卿通风报信倒戈一击,那贤卿就答应他好了,这段时间,卿将朝中的动静,包括军机大事甚至是我平叛大军到淮南后的部署,也可以通报给六贼。”
  “这……”屈署闻言瞄了楚王一眼,见楚王一脸正经并非说笑的模样,便应道:“臣明白了。”
  接着,熊槐又开口道:“贤卿,稍后你回信的时候,提醒六贼一句,就说朝中已经向那些反叛的贵族许下重诺,只要他们愿意在朝廷平叛的时候倒戈一击,那么寡人不仅会既往不咎,而且还会进行重赏。
  卿让六贼务必保持警惕,免得被一些混入叛军的奸人暗算了。”
  屈署立即点头道:“是大王,臣明白。”
  “还有!”熊槐最后又叮嘱道:“卿之嫡次子也在六地,日后寡人平叛的时候,让他小心一些,见机行事,别死在乱军之中了。”
  “大王爱护之心,臣感激不尽!”
  ……
  三日后。
  昭雎与景缺一同进入宫中。
  礼毕。
  景缺双手奉上一卷竹简:“大王,刚刚鄢陵君来信,说之前大王已经下诏全国,免除全国一年的税赋,并让百姓休养生息。可是,现在距离大王诏令,不过才大半年的时间,大王又要征召百姓作战。
  这前后矛盾,百姓无所适从,是以征兵一事,百姓多有抗拒,困难重重。
  所以,鄢陵君希望朝廷给他一个月时间安抚百姓,一个半月之内,他一定会率军赶到郢都的。”
  熊槐闻言目光一沉,立即从侍者手中接过竹简,展开一看,果然,信中多事推诿拖延之词。
  “混账东西。”熊槐大怒道:“是,寡人是免了全国今年的赋税,可是,寡人在诏书上可是写的明明白白的,军役不包括在内,一旦国家有事,百姓还得从军作战。
  现在他竟说寡人出尔反尔,依我看,这不是寡人出尔反尔,而是他起了异心了吧。”
  熊槐冷哼道:“征兵需要一月,他鄢陵有那么大地盘吗?鄢陵就在郢都左近,乘船而来快则一日,慢则两天,而他赶到郢都竟需半月,这真是岂有此理。
  他也不算算,算上他来郢都的时间,加上寡人率军从郢都赶到江淮,还需要一月之久,这么长时间,恐怕整个江淮都已经倾覆了吧。”
  此时,景缺拱手道:“大王英明,臣也以为这是鄢陵君的推诿之词。而鄢陵君在国家危难关头,面对朝廷的召令,依然有次之举,臣以为这是因为他心中还有疑虑。”
  “疑虑?”熊槐大怒道:“他心中还有什么疑虑?我看是他心中起了异心。”
  景缺张了张口,拜倒:“大王,江淮反叛突然,各地贵族议论纷纷,谴责者有之,嘲笑者有之,同情者亦有之。而不久前,叛军更是公然宣称,说他们之所以反叛乃是在新法的逼迫下不得已而为之,若是大王愿意斩杀唐昧屈原二人,那他们就愿束手就擒,以死谢罪。
  这个消息传到各地,各地贵族无不感同身受,并对叛军抱有极大的同情。
  是以,臣以为,鄢陵君之所以百般推诿,那是他对唐昧屈原二人心有疑虑,同时也是对江淮叛军心有疑虑,更是对这一场会让楚国大衰的内战心有疑虑。”
  “呵呵!”熊槐闻言,看着景缺冷笑道:“寡人看,你这个司马同样也心有疑虑吧。”
  景缺闻言,沉吟了几个瞬间,然后叩首道:“是,大王,臣之前心中也有疑虑,自从三天前臣得知叛军打出的旗号后,臣心中就有了疑虑。
  可是,臣思索了三天之后,看到鄢陵君的信后,现在臣心中已经没了疑虑,臣这次进宫来,一是向大王陈诉鄢陵君或者各地贵族的心思,第二件事就是……”
  说着,景缺一脸肃然地看了楚王一眼,然后视死如归的拜倒:“大王,臣请大王下诏诛杀唐昧屈原二人。”
  “混账……”熊槐瞪着景缺,大怒。
  “大王虽然恼怒,但臣还是要说。”景缺面对楚王的愤怒,心中虽然恐惧,但却不退反进:“大王,此时此刻诛杀唐昧屈原,有三个好处。
  其一,让叛逆的借口消失,分化江淮的叛逆;其二,可让国中父老认清叛逆的本来面目,不在对叛逆有同情之心;第三,唐昧屈原一死,国中贵族疑虑顿消,必定会立即团结在大王身边。
  有此三点原因,足以让我们快速平定江淮叛乱,尽量保全我楚国元气。
  所以,臣以为无论叛逆所说是真是假,都足以诛杀唐昧屈原两人。”
  说罢,景缺长拜道:“大王,我等贵族享受国家的优厚待遇,自当要为国分忧,为大王分忧,此时此刻,正是他们二人报效国家报效大王的时候。
  还请大王以国家为重,以社稷为重,何惜区区两个臣子,还请大王以大局为重。”
  熊槐闻言,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平静的道:“好一个报效国家,报效寡人!司马,若是此时此刻江淮封君口口声声的喊着只要除掉你,就愿意放弃反抗,向寡人谢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0/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