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8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0/959

  可是,迁都之后,再议论迁回郢都,这已经不是新旧都之争,而是江汉贵族与江淮贵族之争,甚至,这其中还参杂着新法旧党之争。
  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即便是圣人陷进去都轻易不能脱身。而太子你身为储君,立即保持中立置身事外才是,太子何苦参与其中,自陷泥潭?”
  太子横面色一苦,却也没有解释自己醉酒的事情,而是看着州侯问道:“君侯,事已至此,且为之奈何?”
  州侯看着太子横苦涩的脸,沉吟了一下,叹道:“现在国中贵族差不多都知道太子说出这话了,若是太子此时在出口解释,只会各方都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所以,此事太子不能再开口。”
  太子横认可的点了点头,若是现在让他食言自肥,这让国中的人怎么看他。
  接着,州侯又沉默了一下,拱手道:“太子,世人皆知太子与右司马景阳交好,而景阳身为郢都守,若是此时景阳开口,上书大王将郢都的钱粮运到寿郢来,则必能解除新法派与江淮贵族对太子的猜疑。”
  太子横眼睛一亮,景阳开口跟他自己开口基本上没有区别,而将郢都的钱粮运到寿郢来,则可安新法派与江淮贵族的心。
  想着,太子横立即应道:“善!”
  就在太子横写信给景阳时,潘君走进大厅,与州侯点头打招呼后,拱手道:“太子,宫中传来消息,刚刚大王亲自出面,请左徒屈原收公子彘为学生。左徒已经应下,三天后,公子彘会正式拜左徒为师。”
  太子横微微一怔,但手中的笔却没有停下。
  此时,州侯拱手到:“太子,大王让公子彘拜左徒为师,这是在安抚左徒他们,也在向群臣表示楚国没有迁都意愿。
  此时此刻,太子应立即进宫,主动请求大王,让大王将主持拜师礼的事务交给太子,并亲自为公子彘备下一份厚重的拜师礼给左徒。”
  太子横略一沉吟,立即答应下来。
  如今父王深居后宫,轻易不出面,而他身为太子,正在监国,且公子彘又是他的同胞亲弟,让他来主持拜师礼,并为公子彘准备拜师礼,完全符合礼仪,并树立上孝父王下爱幼弟的品德。
  同时,这也是他向新法派示好的好机会,以缓解他与新法派的关系。
  于是,太子横将给景阳的信写好后,转手交给州侯,便匆匆向王宫而去。
  次日。
  偷偷来到寿郢,并暗藏在寿郢一处民宅的龙舒君,得知太子横已经再次临朝监国,并将在后日为公子彘主持拜师礼后,不禁一怔。
  “江汉诸君臣服太子,甚至太子还传出迁都回郢都的消息,那暴君也无动于衷?难道他们父子之情真的这样深?难道暴君真的如此信任太子?难道暴君真的打算放权给太子,自己退居幕后?”
  想着,龙舒君立即摇了摇头。
  “不,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楚国的变法才开始进行没多久,而太子威望不足,并没有明确的倾向,此时此刻,那暴君根本不可能放权给太子。
  更何况,若是暴君真的要放权给太子,那他必然不会三番两次的责罚太子,折损太子的威望。
  所以,暴君此举必有阴谋。”
  龙舒君从最恶毒的角度去猜想暴君的想法,觉得暴君必有阴谋,但他却没有猜透暴君的阴谋究竟在哪里。
  “不过,虽然猜不透暴君的想法,但,我现在只需全力相助太子便可,加强太子的实力,引起暴君的忌惮,然后让楚国跟宋国一眼,父子反目,然后新法毁于一旦。最好,是如赵国一般,大乱一场,让那暴君落得成王下场,才能以祭奠我的族人。”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谣言离间
  三天后,在太子横的主持与见证下,十五岁的公子彘正式拜在屈原门下。
  这场小规模的半公开且并未大肆宣扬的仪式结束后,太子横从屈服府上离去后不久,便被隐藏在寿郢之中的龙舒君得知。
  “公子彘已经拜在屈原门下了。”龙舒君招来门客吩咐道:“快,立即在寿郢之中散布消息。
  其一,就说大王深居后宫,常年不理事,并非是在享受天伦之乐,而是因为大王住在寿郢,水土不服,以致病重难以理事,甚至连公子彘拜师屈原一事,也只能让太子代劳。
  其二,在各处宣扬太子贤明,就说大王病重,国中大事在太子的处理下井井有条丝毫不乱。而且,太子不仅为大王处理国事,还在为弟弟的事情担忧,不仅操心公子富的婚事,而且还操心公子彘的学业。
  其三,太子与屈原交好,并十分认同新法。”
  “诺。”
  “来人,准备好十金,秘密送给潘君门客,请他为我说一句话。”
  “唯。”
  “也准备好十金,秘密送给柱国门客,也请他为我说一句话。”
  很快,在有心的人推动下,太子横上孝下慈的名声,便在开始在寿春城中悄然传播。
  两天后,整个寿春城里几乎都是赞扬太子横的声音,甚至,这声音还已经开始向外流传。
  与此同时,关于太子与屈原的消息,也在寿春城中开始悄然传播。
  太子府。
  州侯将太子横美名遍传寿春的事情告知太子横后,见太子横面带喜色,有些迟疑的问道“太子,不知……城中百姓全都赞美太子,不知此事,太子可曾在背后推动?”
  太子横闻言,见州侯露出难以置信之色,笑脸一僵,摇头道:“君侯你这是什么意思,孤岂能不知其中轻重,主持公子彘拜师一事,目的在于舒缓与变法派的关系,而不是向变法派靠拢。
  所以,这种事情,孤怎会主动宣扬呢?要知道,就连拜师仪式上,孤也没有邀请任何大臣,只是让屈原的门客在一旁进行见证罢了。
  孤连大臣都没邀请去观礼,又怎会把这事弄得满城皆知呢!”
  州侯闻言,见太子不像说谎的样子,不禁奇怪道:“那就怪了,既然不是我们让人宣扬的,那这事为何会闹得满城皆知呢?”
  太子横闻言,同样也意识到这事情有些不对劲了。
  就在二人迟疑间,潘君匆匆走了过来。
  “太子,州侯,在下刚刚得到消息,有人发现柱国与左徒的人,在这两日秘密为太子扬名。”
  “柱国、左徒?”太子横一怔:“怎么可能是他们?”
  “不好。”州侯脸色一变:“太子,咱们被左徒他们算计了。”
  太子横一愣,随后惊疑不定的道:“君侯是说,柱国左徒他们是故意传出这个消息,并大肆为孤宣扬,其目的……”
  说着,太子横脸色大变:“所以,他们宣扬此事的目的,不是赞扬我,而是离间孤与江汉贵族,甚至是孤与守旧贵族的关系。”
  州侯肯定的道:“必是如此。”
  就在此时,安陵君快步走了进来,然后带着惊慌向太子横行礼道:“太子,不好了,臣刚刚在城中听到谣言,许多人都在议论太子与屈原私交甚厚,而且内心也十分赞同新法。
  而且,人们还在传说,太子力主让公子彘拜屈原为师,这是希望等将来自己即位后,能让公子彘接替屈原,继续主持变法。”
  “什么?”太子横脸色瞬间一青,然后大骂道:“好,好,好,唐昧屈原你们着实可恨,孤已经主动与你们缓和关系了,结果你们竟然还敢登鼻子上脸,得寸进尺,实在是太过分了,太卑鄙了,太无耻了。”
  骂毕,太子横又向州侯等三人问道:“诸君,现在屈原他们拼了命的要跟孤扯上关系,要将孤拉下水,孤该怎么办?”
  三人闻言,安陵君最先开口道:“太子尽管吩咐,臣愿效死力。”
  州侯潘君一听,直接无视了安陵君这个花瓶。
  顿了顿,州侯开口道:“太子,公子彘拜屈原为师的事情,必定会引起反对新法的贵族的警惕,让他们猜疑太子的意图。为今之计,需要另一个人来平衡公子彘的影响力。”
  说着,州侯拱手道:“臣请太子立即前去拜访太学祭酒申子,并请申子收公子平学生。”
  “申子!”太子横眼睛一亮。
  申子乃是楚国申公的族人,信奉道家学说,是楚国江汉之间的大贤。因为他对楚国的现在不满,曾声援屈原唐昧改革,同时又强烈反对屈原关于君子之泽两世而斩的理论,是以,太傅环渊辞去太学祭酒后,父王便任命了这个即支持变法,又反对激进的大贤为太学祭酒。
  若是公子平能拜在申子这个对屈原进行过强烈抨击的大贤门下,那么比可打消群臣对他的疑虑。
  同时,还可以借申子的身份,拉拢太学诸子以及众多的学子,让他们为自己宣扬美名。
  甚至,等将来自己即位,太学里面的学子,都可以为他所用。
  想着,太子横立即应道:“好主意,孤稍后就去太学拜访申子。”
  说完,太子横看了看州侯,期待的问道:“君侯可有补充。”
  州侯摇头道:“太子,只要公子平能拜在申子门下,让太学为太子发声,那就足以平息城中谣言。”
  太子横一听州侯没有其他办法,他想了想,想起昔日自己父王在郢都应对谣言的时候,立即摇头道:“不,这还不够,虽然太学开口,能平息城中贵族的怀疑,但是,这却难以平息百姓心中的猜疑。
  而要想彻底平息谣言,那就的用谣言对抗谣言。”
  说着,太子横看着州侯三人道:“诸君,你们立即发动自己手中的人手,在寿春城中散布谣言。就说:大王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病重将死,孤即将即位。”
  三人听到太子横吩咐,正用心记忆间,突然太子之言,顿时全身一僵,然后惊恐的看着太子。
  但,此时太子横却没有停下解释,而是继续开口道:“还有:孤已经与江汉群臣达成共识,准备上书父王,将都城迁回郢都。
  新法初见成效,左徒屈原打算进行下一步变法,新法内容可能是……”
  说到这,太子横看着三人道:“新法内容你们随便编,只要不涉及贵族,其他的,越离奇越好,越多越好,要勾起百姓的议论兴趣……”
  太子横与三人商议完,便打发三人去散布谣言,而自己则直接去了太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0/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