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医(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604

  清平县,回春堂后院。
  阿昌跳下车,朝着院子里嚷道:
  “抓紧卸车,都小心点儿,别将这些果子伤到。”
  一群人涌上来,七手八脚将一个个硕大的箩筐搬下车,随后摆放在院子的阴凉处。
  阿昌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赶紧朝着前院儿的二楼跑去,来到一个房间门口敲门就进。
  突然的闯入,让房间内的人都瞬间抬头看过来。
  周恒抬眼看看阿昌,将手中最后一个螺丝扭上,这才开口问道:
  “急三火四的,出了什么事儿?”
  “师尊,那些果子找到了,有好多我们只是运回来一车。”
  薛老大脸一沉,瓮声瓮气地吼道:
  “你说明白了,啥果子?没看到我们在这里研究新设备,这都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说不出个一二三,看我不打扁你的狗头。”
  阿昌抹着汗,反倒笑了起来。
  “就是师尊让找的那些发霉的果子,我们找到了很多,就在城北的望丘山找的。”
  周恒一听,瞬间直起腰,跨过面前的各种工具,快速跟着阿昌下楼,此时这些箩筐已经被搬运下来,走上前捡起一个果子看看,果然上面都是大块大块的霉斑。
  阿昌有些担忧地追问道:“师尊,怎么样,这个对吗?”
  周恒点点头,脸上有些兴奋。
  “非常好,就是要这样的青霉菌。”
  阿昌有些兴奋,毕竟周恒很少露出这样的表情,显然这次事儿办的漂亮。
  “那师尊,我们现下要如何做?”
  周恒想了想,“今天后院的人抽出来两组,一组将这些水果上的青霉菌斑全部取下来,要带着布手套不要伤到手,看着像我这样操作。”
  说着周恒抓起来一个果子,翻过来调过去看看,不知道这是苹果还是什么果子,青绿色的,带着酒味儿,显然已经有些发酵,只是味道不好。
  拿起果子,用小刀将上面的青霉菌斑块连带着根部一起剥离下来,丢在眼前的一个盘子上,后面的几个霉斑小点儿都没有放过。
  随后将剩余的果子,丢在一个空筐子里面,周恒抬眼看看阿昌。
  “看明白了吗?戴手套,绝对不可以触碰这些青霉菌斑,然后将提取出来的菌斑,统一放在盘子里么,不要暴晒,遮光即可。”
  周恒接着说道:“第二组人,去准备一些糯米和芋头,将米泡软磨成米浆,芋头也是切成丁磨成浆液,让旺财刷洗两个无油的大锅,将这些米浆小火煮开晾凉,之前薛大哥定做的那些琉璃培养皿,给我拿出来一百个,刷洗干净放在消毒锅里面蒸一刻钟,晾凉后备用,对了还要给我准备一桶牛奶,一样需要煮沸晾凉。”
  阿昌举着炭笔,周恒边说,他一边将这些内容记下来,周恒很少将一件事儿说两次,所以阿昌不得不让自己随时记录。
  看了一遍自己写的东西,抬眸看向周恒。
  “师尊放心,我这就去准备,午时就可以准备妥当。”
  周恒点点头,“去吧,正好我们那台设备也要调试完成,一会儿正好试试。”
  周恒起身,见有人将培养皿带过来,他先拿了一个,将一块儿青梅斑块放入培养皿小心地捧着上楼了。
  阿昌朝身后这些人看看,高声吩咐道:
  “都听到了,师尊让我们参与制作新药,这就是最大的荣誉!之前我们回春堂,靠什么在清平县立足的都知晓吧?废话不多说,都给我卖力气干起来,来制丸组的过来,清理青霉菌斑块,手上小心点儿别伤到自己,这东西别浪费,要有质有量干完,捡药组的去二号院准备糯米和芋头,泡好就磨成粉,旺财去刷锅烧水,小六子跟我走去买牛乳,好了都动起来。”
第一百五十六章:显微镜
  “都让让,都让让,牛乳别撒了,这东西贵着呢。”
  随着阿昌的吆喝,几人抬着一桶牛乳从房上下来,上面扣着的一块琉璃被取下来,阿昌摸了摸桶壁,温度已经比手上的温度低了。
  “小六子,去叫师尊,就说米浆和牛乳都准备好了,温度正合适。”
  小六子刚跑到门口,未等上楼周恒带人下来了,朝着阿昌的位置就快步走来。
  周恒看了一遍,米浆非常粘稠,牛乳上面飘着一层奶皮,看着就非常的浓,两种东西做了都很多,足足有两大桶,看到后面一箱子培养皿,周恒一摆手。
  条件有限,周恒倒是想制作更合适青霉菌生长的培养基,毕竟这里没有查氏琼脂,没有查氏酵母膏琼脂,没有麦芽汁琼脂,没有啤酒麦芽汁琼脂。
  所以只能制作原始的培养基,不过效果还是没有什么分别的。
  “将这些东西,全都搬到一楼后面的小房间,我教你们制作培养基,今后就按照这个方法制作,现在天气凉了可以存放十几天都不腐败。”
  阿昌赶紧带人将这些东西抬进房间,当然没落下那几盘子青霉菌斑块的盘子。
  “去给我找几块三尺乘三尺见方的纱布,粗纱和细纱都要,然后拿来一桶蒸馏水,还有几个盆子。”
  屈子平手脚麻利,已经带人去拿了,不多时取回来。
  周恒将一盘青霉菌,倒在一个盆子里面,然后让人倒入蒸馏水,瞬间整个盆里绿油油的霉菌飘了起来。
  将一个长把勺子递给小六子,“不要急躁,缓缓搅动,让这些霉菌都溶解在水里面然后过滤,照着这个样子加水再搅拌,然后再度过滤,听明白了吗?”
  小六子点点头,带着两个人,搞了三个盆子,开始缓缓搅动,动作极为轻柔,毕竟都是捡药组出来的,手脚麻利还有准头,周围人眼都不眨地看着他们的动作。
  周恒看看笑着走向阿昌,一把消过毒的水壶放在桌子上,周恒将米浆、芋头汁和牛乳,一比一比一的比例用大烧杯测量好,统一倒入壶内。
  这才抱着水壶,搅动均匀,拿起一个培养皿,将这天然营养液倒入其中,似乎温度越来越低,那汁液已经变得极为粘稠,倒入没多一会儿,仿佛油脂一样半凝固的附着在培养皿的下方。
  周恒将水壶递给阿昌,“就这样一个个倒入培养皿三分之一就行,原则是平铺一层,然后不要晃动静止一盏茶的时间,它就凝固了,制作五十个就行,然后找一个温度最低的地方储存。”
  阿昌接过水壶,手上的动作没有停,不过脸上还是显得有些疑惑。
  “师尊,难不成这些米汤也能做药?”
  周恒摇摇头,“此刻说了也没用,之后你们会知晓的,抓紧弄还有下一步。”
  阿昌没停顿赶紧开始制作培养皿,周恒凑到小六子他们几个近前,霉菌已经快速溶解到水中,水里面的颜色变得青绿,不过大块儿的杂质还是有很多。
  “可以了,停止搅动。”
  小六子停住动作,周恒看了一眼液体,瞥向纱布。
  “找最粗的纱布,第一遍过滤,将这些果肉还有大块儿的杂质过滤出去。”
  小六子点点头,端起盆子,将液体倒入蒙着一层纱布的盆里面,纱布上留下了大块儿的果肉,那青霉菌斑块却极少留下。
  很快几大盆都这样进行了初步的粗过滤,周恒看了一下液体,浑浊的青蓝色液体浓度还是很高,他脸上也露出笑容。
  抬眼接着说道:“这样的小水缸给我找一些,之前消过毒的那种。”
  小六子赶紧带人搬来一些制药用的粗陶缸,周恒指着盆子吩咐道:
  “将这些混合液倒入缸里面,记着倒入三分之一,然后将阿昌制作的营养液倒入三分之一,用白布将缸蒙上,外面用绳子扎紧,派人送到酒精房隔壁,那里温度高容易发酵适宜霉菌生长,低温环境需要七日,如若是酒精房隔壁,四五天后就可以提纯了。”
  不用吩咐,几个杂役上前,搬着十几个大缸朝酒精房隔壁走去,阿昌不忘在后面喊道:
  “去找薛大哥,我们买了锁头,一会儿将房间锁上。”
  就在这时,二楼的窗口探出头来,马令善有些激动地叫周恒。
  “师尊,显微镜这次似乎可以用了。”
  周恒脸上一喜,赶紧快步上楼,回到那个搞研究的房间,刘秀儿赶紧给他让开位置。
  马令善已经急切地介绍道,“刚才我和小师妹再度调试了一番,发现我们装的镜片,方向反了,所以拆开重新装了一遍,这次师尊你再看看,是否能看清楚?”
  周恒凑近,用低倍镜看下去,两个载玻片上已经夹着一块针尖大小的霉菌,从低倍镜看过去,很快周恒找到位置,别说倍数不错,周恒这才调整到高倍镜的位置,这是能看到霉菌的小点点,周恒有些兴奋。
  没想到,按照自己的记忆,绘制出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显微镜图,他们竟然做出来了,从倍数上看,这个高倍镜应该达到四百倍以上了,至于具体有多少,还真不好说。
  周恒找到一个小瓶子,里面是油脂。
  他们制作的显微镜即便是高倍镜,放大倍数还是有限的,所以只能用油镜的方式提高倍数,不过这都是周恒当年上学的时候查的资料,他也不知道能不能实现。
  深吸一口气,将油低落在载玻片外层,周恒调整到油镜的位置,缓缓下移,瞬间目镜中还是小点儿的霉菌,被放大了,一个个如若树枝状的菌丝出现在眼前,周恒有些激动,让开显微镜的位置。
  “成功了,你们可以上前来看看。”
  马令善赶紧凑上来,看到那菌丝,一脸的疑惑,随即看向载玻片,瞪大了眼睛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师尊,这就是琉璃片上这个小点儿,竟然能放大成树枝一样,这是放大了多少倍啊?”
  周恒提起笔,在册子上简单计算了一下。
  “如若我计算不错的话,这应该是扩大了一千六百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6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