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医(校对)第4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4/604

  铭宇一缩脖子,没想到世子能说得如此有理,赶紧答应了一声埋头继续书写。
  薛老大赶紧凑过来,“现在怎么办?我们去宫门口等着吗?”
  朱筠墨摇摇头,“能让方公公亲自来,说明皇伯伯找周恒还算重视,至于没叫我去,我想恐怕在场的有别人,不适合我这个闲散世子在场,走我们去曹将军府上打听一下!”
  ……
  周恒跟在方纪忠的身后,一路上方纪忠没说话,周恒更没有多问,人家都说了,到了宫里就知道,这时候问多了只会适得其反,再者如若真的是犯了什么错,估计早就将自己绑了。
  因此周恒现在反倒不紧张,跟着方纪忠的步伐,快步进入御书房。
  一进门发现御书房里面有很多人,这倒是让周恒有些意外,毕竟每次被叫来,都是跟着世子单独觐见,只是微微抬头扫了一眼,看到那些高品阶的朝服赶紧将头垂下。
  卧槽,怎么又是穿着便装来的?
  这官服发了之后,竟然一次没穿过,今天方纪忠急匆匆带着自己进宫,也不给自己换身衣裳的时间,真的是不大厚道。
  方纪忠此刻已经快步走到皇帝近前,朝着老皇帝施礼。
  “陛下人带来了。”
  皇帝抬眸看了一眼,只是嗯了一声并没有下文。
  周恒朝着两侧看看,左边站着几个人,最前面的就是户部尚书闻昌晋,那人抄着袖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一副老神在定的模样。
  后面站着的还有几个人,周恒都不认识,不过右侧倒是有个熟人,张辅龄站在两个武将旁边,周恒想都未想,赶紧凑到张辅龄后面,老老实实站着。
  老皇帝此时抬眸看了一眼,这才说道:
  “既然人都齐了,那就让张爱卿说说吧!”
  张辅龄躬身施礼,看向老皇帝说道:
  “是,三日前,臣跟着陛下去了通州,那里选出百亩中田,种植了两种作物,此时已经收获完毕,将两种作物的详情,报给诸位参详。
  第一种叫做玉米,种子金黄色可作为粮食食用,作为粮食可以储存五年以上,第二种叫做金土豆,果实有两拳大小,可以作为主食食用,也可以制作成菜品,温度适宜可以储存两年。”
  张辅龄说完,方纪忠一挥手,后面跟着进来十几个小太监,前面的抬着两个硕大的筐,后面的捧着一个个托盘,上面盖着盖子。
  这些大人互相望望一时间没搞懂老皇帝的意图。
  闻昌晋赶紧拱手施礼,看着老皇帝问道:
  “陛下这是何意?”
  老皇帝倒是好脾气,笑着扬扬手。
  “先尝尝再说,没吃过无法理解接下来朕要说的话。”
  闻昌晋看了一眼那些托盘,没再多说话,方纪中一挥手,这些小太监将托盘放在一张桌子上,随后将上面的盖子逐一掀开,各种吃食呈现在眼前。
  有玉米饼、烤玉米、玉米粥、玉米面条、蒸金土豆、炸金土豆片、烤金土豆片,还有一盆土豆炖羊排,浓烈的香气让这些人都凑了过来。
  张辅龄倒是不客气,毕竟叫过来的这个时间有些晚,还没有吃饭抓起一个碟子,就各取了一些,快速送入口中,那羊排炖土豆极为烫,他不断哈气。
  老皇帝也已经快步走过来,热情地招呼道:
  “这试吃就是试吃,所以没安排椅子,你们各自尝尝,吃完再说。”
  说完也不管他们,方纪中早已给皇帝各种夹了一点儿,他倒是痛痛快快地吃了起来。
第五百零四章:御书房议事
  周恒凑到张辅龄近前,抓起一串烤土豆片就开吃,咬了两口瞬间顿住,张辅龄瞥了一眼,一挑眉那意思你咋了?
  周恒微微摇头,躲到他后面低声说道:
  “切的太薄,所以烤的有些干,这个要烤的起泡泡,外面酥脆,里面软糯,那样才好吃。”
  皇帝离着近,早听得一清二楚,他也拿起一串,尝了一口,看着周恒乐了起来。
  “你这嘴巴甚是刁钻,只是咬了一口,就能说出问题,不过这个烤的是有些干了,不如来福烤的香甜。”
  方纪中赶紧凑过来。
  “要不老奴让人重新烤一份儿?”
  老皇帝摆摆手,看向旁边的几个人,闻昌晋只是略微尝了一下那个玉米饼,还有一片烤土豆,别的并没有动。
  那几个武将和文官大人,倒是比较实在,什么都尝了一下,偶尔还点点头。
  “说说吧,这些东西口味如何?”
  那武将倒是直肠子,咧嘴笑了起来。
  “最好吃的莫过于羊排那盘,这东西软糯,里面全都是羊排的味道,似乎比单独烤羊排还好吃。”
  另一个也凑过来,不断点头。
  “臣也觉得如此,另外那个烤玉米也很好吃,有嚼劲儿,这东西一定抗饿。”
  一个看着很魁梧的文官上前一步,抱拳说道:
  “臣尝了,这些吃食虽然算不上山珍海味,不过比一般的糙米或者黄米要好吃多了。”
  闻昌晋施礼,“陛下可是要推广种植?”
  周恒一怔,没想到这个闻昌晋如此聪明,看来这货也不是白给的,能在户部干尚书,而且经久不衰,自然有他厉害的一面,看来自己还是要小心啊!
  老皇帝笑了,“正有此意,叫刘仁礼上来!”
  说完,老皇帝回到座位,这些大臣也都站好,片刻刘仁礼跟着一个小太监走进御书房,余光看了一眼张辅龄和周恒,原本慌乱的心,瞬间安稳了不少。
  刘仁礼赶紧上前,给老皇帝见礼。
  “通州知州刘仁礼见过陛下!”
  老皇帝摆摆手,“无需多礼,刘爱卿将你们通州种植玉米和金土豆的事情介绍一下吧。”
  刘仁礼赶紧称是,让他说这个自然是如数家珍,也少了几分紧张的感觉。
  “去岁,臣义弟周恒,就是太医院左院判,他从藩国人手中得了两种东西,就是这玉米和金土豆,在北山暖房进行培育,期间发现这两种作物生长周期短,又极为高产。
  臣觉得可以尝试推广,这才在通州选了百亩中田进行实验种植,这其中有平原田地八十亩,坡地二十亩,从育种到成熟总共花费一百天时间。
  三日前进行了收割,这两种作物虽然达不到暖房的产量,不过也非常惊人,玉米亩产均值达到十二石,金土豆亩产均值达到二十四石,这几筐就是带过来的样品。”
  刘仁礼的语速不快,这些数字一说出,整个御书房的人瞬间都是吸气声,这数字着实让在场的各位大人都十分震惊。
  闻昌晋身侧的一个人,赶紧朝着老皇帝施礼。
  “刚刚陛下说三日前曾去了通州,难道是看到刘知州他们收获这两种作物了?”
  老皇帝双手支撑着膝盖,甩甩双臂,脸上带着笑容。
  “正是如此,得到消息,朕带着张辅龄一起前往的通州,一时兴起,还跟着收获了一垄地的金土豆,现在朕的手臂还是酸痛的,不过看着如此多的收获,真的是欣慰啊!”
  张辅龄赶紧拱手,“陛下确实辛苦了,那一垄地下来,臣也是腰酸背痛,真的是平时少了这种劳作。”
  周恒一头黑线,这俩人一唱一和,在回忆一个战壕劳作的情景,这让在场的人多尴尬,听见了都没带你们去,是不是要自己反省一下?
  就在这时,一个武将退后两步,再度走到桌子前,掰了一块玉米饼塞入口中,比之前还要仔细地品味了一番,这才回到原来的位置。
  “刚刚没仔细品尝,现在才发现,这饼子虽然入口感觉有些硬,不过仔细咀嚼竟然还有一丝甜味,水分也少,不知这饼子能存放多久?”
  说完抬头看向刘仁礼,显然这个问题是直接问刘仁礼的。
  刘仁礼没急着回答,而是将手伸入怀中,翻找了一会儿,掏出来一个布包打开,里面是一个饼子,当然这个饼子没有桌案上的那个精致,上面还有手指拍打留下的印记。
  将这个饼子掰了一块儿,递给那个武将,那人倒是没客气,抓起来塞嘴里,动作稍微一顿,随即用力咀嚼起来,片刻吞咽下去看向刘仁礼。
  “这身官服一直放在车上,我们这些日子很忙,没有穿过,现在算起来应该是八日前存放的,虽然有点儿干,但吃起来并没有腐坏变质,至于能存放多久这个还真没试过它的极限。”
  那武将瞬间瞪大眼睛,蒸饼最多也就存放六七日,不过那口感跟咬石头差不多。
  从刘仁礼掏出布包的时候,他就仔细看了,布包上折叠的印记非常明显,绝对不是一两天能形成的。
  他看着刘仁礼一脸认真的样子,他信了,回身看向老皇帝。
  “陛下这饼子可以做军粮,比蒸饼存放的时间长,口感更好一些,能否大量提供,老臣希望兵部能筹集这个作为粮草供应。”
  周恒一听,赶紧微微垂头,这家伙倒是直接,上来就让兵部给筹集玉米做军粮,要知道现在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只有推广了才能有高的产量,现在说军需实在是太早了。
  果然,闻昌晋赶紧上前一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4/6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