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霸业(校对)第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607

  “小李你是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我当然知道杂交水稻的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没有办法,我们国家是一个十多亿的人口大国,吃都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我何尝不知道杂交水稻很难吃、营养方面又不行。”
  “哈哈,不过以后都不是问题了,我们只要在太空之中大力发展太空农业,我们国人重新吃上优质大米的日子不远了。”
  农家墨发自内心的点点头,一股忧国忧民的情怀展露出来。
  “确实不是问题,按照小李太空农田的产量来计算,他这1块1万平方的太空农田可以抵得上几十万平方的农田,以30倍来算,那也是30万平方的农田,算下来也有近500亩,以我国20亿亩来计算,只需要400万块这样的太空农田就足以让我们国人在粮食方面完全无忧,地面上所有的耕地够可以退耕还林。”
  一旁的唐云山也是跟着点点头,脑海中操控虚拟机进行计算,得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
  “400万块这样的太空田就可以解决我们华夏的吃饭问题?”
  农家墨脑海中也是让虚拟机快速的计算起来,很快,整个人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哈哈,400万块太空农田就能够解决吃饭问题,以后我们华夏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再也不用为庞大的人口发愁了,也可以好好的整治生态环境了。”
  也难怪农家墨如此高兴,华夏十多亿的人口,吃饭都是一个大问题,可是偏偏华夏的耕地面积非常少,总量看起来好像有20亿亩,可是人均耕地在世界上排名在100多以后。
  如何利用这点耕地来养活如此庞大的人口,这一直都是华夏头疼的问题,为此只要能够提高粮食产量,什么杂交水稻、转基因商品等等都可以放行,不是国家的领导人不清楚这些农作物的影响,而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实行限制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是如此,都是非常无奈的选择,因为人口太过庞大,耕地太少,养活如此多的人口都是一个大问题,粮食如果都要依赖进口的话,那么就等于喉咙被人卡主,在很多事情上面就没办法自己做决定了。
  一直以来将退耕还林、草,其实执行起来的时候也是很无奈,因为如果真的大规模把耕地给退了,那么粮食的产量就会急剧减少,一旦出现粮食问题,那就影响太大了,所以即便是现在沙漠化越来越严重、雾霾越来越严重,可是也没有办法,只能先拖着。
  不过现在却不一样了,农家墨从太空农业当中看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这些问题就像是根深在华夏身上的毒瘤,一直以来都想要割除,可是却没有办法。
  现在却是可以非常硬气一刀切掉这些毒瘤,只要太空农业能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华夏大地就可以拥有无限的潜力。
  环境保护可以严格的执行起来,退耕还林、还草就不是简单的提在口头上,人口生育的政策也可以全面的开放,土地政策也可以松动,将房价给降低下来,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农业是国之根本,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特别是对于华夏而言,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东西、政策等等都是围绕着农业来变动的。
  在场的众人见到农家墨如此的高兴,一个个也都是跟着露出笑容,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从小又在华夏的土地上长大,都深深的热爱这个国家,也都希望华夏能够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从刚刚的对话当中,大家都看到了未来华夏将会更加美好,农业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生态环境可以大力的整治、人口政策也可以全面放开,大家想生多少就生多少,社会矛盾得到缓解……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话真的是至理名言啊!”
  唐云山身为重要的领导人,对于这些问题也是很清楚,此时他忍不住联想起几年前,再看看现在,再想想未来,所有的一切都是科技发展带领,是太空科技发展带领的巨大改变。
  相比起唐云山、农家墨的忧国忧民,思索的很远,其他跟随过来的有钱大佬们,一个个则是在脑海中不断的计算,一个个眼睛都放光,太空农业的利润超乎想象。
  李复带着众人参观一处处太空农田,详细的给众人介绍太空农田的各个方面细节,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等等,当然更多的则是将太空农业拥有的远大前景给说出来,李复是已经看出来了,在场的这些大佬们都已经被太空农业的给吸引,一个个都已经心动起来。
  ……
  唐云山和农家墨参观完毕复云集团的太空农田之后,联名向上面提交一份报告书,详细的阐述了太空农业的优势、发展太空农业对于华夏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
  很快,2021年新年的一号文件就出来了,没有任何的意外,2021年的一号文件明确的指出了要大力的扶持、鼓励太空农业的发展,提出了要实现太空农业取代传统农业的伟大目标,全部对民间资本和力量开放太空农业。
  并且很快关于进一步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政策也下达下来,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内蒙地区、华北地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与此同时人口政策方面也是全面松动,不再有任何的限制,虽然不鼓励多生育,但是也不再反对、禁止。
  新的政策一出,整个华夏都为之鼓舞和振奋,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环境更好、可以多生娃自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所有的一切都在显示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好。
  对于华夏民间的资本和力量来说那更是值得欢呼庆祝,国家全部开放太空农业领域,这意味着大家可以放开手脚来干,经过详细的报告和数据,大家可都是知道太空农业绝对是赚钱的。
第171章
三江大学开学
  时间匆匆走过,转眼间2020年就已经过去了。
  梅江市三江区三江大学内,三江大学是李复私人独资开办的一所私立高校,计划几乎和李复的复云集团差不多提出来,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在2020年下半年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
  大把、大把的资金砸下去,李复从全国各地的名校当中挖了一批有名的大学教授过去,当然更多的前来担任老师的是复云集团研究院的科学家们,李复自己既是校长又是老师,可以说三江大学可是倾注了李复相当多的心血在里面。
  当初为了能够获得招生的资格,李复甚至亲自到帝都找汪云的爷爷汪老爷子出面,再加上李复为国家这边做出过杰出的贡献,所以最终才能够获得自主招生的资格。
  此时的山江大学校园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一栋栋展新充满科幻色彩的教学楼、图书馆、宿舍等等尽情的展现自己的身姿,时不时成群结队的小鸟在校园的树木之间叽叽喳喳的自由飞翔。
  所有的一切和华夏其它的校园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就是缺少人气,此时的校园非常的安静,偶尔才有一些被挖过来的教授、老师在校园内行走,正在准备即将到来的开学季,即将迎来三江大学首届大学生。
  校长办公室,此时李复正在处理三江大学相关的事宜,越是临近开学,李复就越是觉得紧张,比起自己开公司当老板还紧张,这教育事关人的一生,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成就很大程度上都是跟自身的教育有关。
  自己开办三江大学,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李复不敢有丝毫的马虎,自从春节过后,李复就一直在三江大学这边忙碌,目的自然是为了能够以最好的一面来迎接即将到来的三江大学第一届大学生。
  李复虽然现在已经挂上了很多的头衔,诺奖得住、华夏院士、航天功勋、世纪科学巨匠、全球十大杰出青年等等一大堆,不过李复毕竟还很年轻,在教育这方面李复觉得自己还是太年轻了一些,所以心里很忐忑,生怕自己误人子弟的。
  “校长,刚刚我又收到了几个来电,又有5位学生说不来我们学校,准备继续复读。”
  带着一副眼睛,已经40多岁的林斌教授匆匆来到李复的办公室,整个人显得有些焦急,因为越是临近开学,他就经常能够收到一些类似的信息、电话,很多收到三江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改变注意不来三江大学就读。
  “现在还有多少学生表示会过来就读的?”
  李复一听整个人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其实三江大学的规模非常庞大,整个三江区有很大一块区域都被李复圈下来用来办学,计划中三江大学每一届可以招收1万人。
  可是实际上因为三江大学是一所新学校、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名气,很多人都不信任三江大学,为了自己的前程着想,即便是被三江大学发了录取通知书也会选择去其它的高校。
  再加上三江大学是自主招生的,并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高考招生,这更是让无数的学生、家长觉得三江大学很有可能是一个野鸡大学,非常不放心,所以尽管录取通知书发出去了上万封,不过十之八九都是收到了拒绝。
  现在临近开学了,依然还有人不断的打电话、发信息过来咨询三江大学到底怎么样,一旦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就会毫不犹豫的拒绝,所以仅仅只是招生这一块就让李复发愁。
  “不到1000人。”
  林斌摇摇头,这点人数和计划之中的人数相差太远了,让很多教授、老师都觉得非常沮丧,当老师的自然还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多一些、优秀一些,甚至连招人都远远招不到,这就非常打击人了。
  三江大学不管怎么说,好歹也是有很多知名的教授、老师,李复是诺奖得主,还有陈彬、余亮、曹海涛、杨易平这四位华夏院士以及复云科技集团众多优秀的科学家加盟进来,按理说软件方面是一点也不差。
  至于硬件方面,李复为了这个三江大学可是前前后后投入了几千亿,各种各样昂贵的设备、仪器等等都毫不手软的买下来,更是在太空之中的天空之城都留下了一个大型的实验室用来给三江大学的学生教学使用。
  如此强大的硬件条件,整个华夏也几所大学能够有这样水平,更何况只要有需要,李复绝对是毫不吝啬的投入,要什么给什么。
  可是即便是这样,没有丝毫名气的三江大学依然还是被人频频拒绝,发出去上万封录取通知书,到现在竟然还是招收不到一千人。
  “有多少是多少吧,只要我们慢慢的将自己的牌子给打响,以后不怕没有生源。”
  李复也是轻轻的叹口气,同时内心之中也是暗暗的呐喊,自己一定要把三江大学的招牌给打响亮,招生都招不到,这简直不是太惨。
  “迎接新生的准备工作都做的怎么样了?”
  李复松开自己紧皱的眉头,既然事实如此,那就只能接受,下面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教书育人,将这不到1000人的学生给培育好。
  “所有的工作都已经准备好了,只是这人数太少了,我们的老师都有好几百人,这样算下来一个老师只能带三个学生了,教学方面不太好安排了。”
  “我们就当他们是研究生,老师带学生,班级规模方面缩小把,十多个人一个班,我们采用精英式的教学模式。”
  “十多个人一个班?”
  林斌一听,整个人都是微微一愣,现在华夏高校很多,学生更多,很多学校不断的扩张,可是基础设施跟不上,很多时候一个班的人数都是四五十个,甚至六七十人的也不是没有。
  在教学方面更是完全放养教育,找的老师水平惨不忍睹,上课就是在念课本,考试画重点,大学生最好的四年就是在养猪式的生活当中渡过。
  而且因为班级规模过大,以前很流行的班上同学之间的情谊也是变的很淡,很多时候甚至读了四年书都还不知道班上有这样一位同学。
  “对,以后不管我们三江大学的规模有多大,我们的一个班的人数绝对不能超过20人,如果我们的师资力量跟不上,我们宁可压缩数量也绝对不要误人子弟,放养式的进行教学。”
  “大学期间是人一生当中最宝贵、最美好的年华,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无悔青春、无悔年华岁月,在大学期间发生的质的飞跃。”
  李复非常珍重的点点头,三江大学的教学模式,李复准备参照超级文明大学科技帝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实行精英式、严进严出的模式,竟然把人招进来了,就要对人负责,对孩子的父母负责。
  而且三江大学更是肩负着李复未来进军宇宙的期望,李复之所以不予余力的开办三江大学,目的也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宇宙的科学家、工程师、天文学家、宇宙战士、宇宙探险家等等。
  现在公司招收的研究人员当中,很多人其实都是非常有天赋的,天才来形容也是不为过,只是在宽松的大学四年教学当中,基本上都是被教废了,所以进入公司之后都是少不了要一番培训和再教育。
  所以李复打算从根本出手,其实不单单是三江大学,复云小学、复云中学也都已经相继陆陆续续的开板,目前也只是在梅江市范围内招生,相比起三江大学来,复云小学、复云中学倒是很成功。
  梅江市的人都很信任李复,因为梅江市能够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因为李复的存在,大家每每谈到李复都有一种自豪感,对于复云小学和复云中学的也是非常支持,相信李复不会误人子弟。
  从复云小学、复云中学到三江大学,李复从小开始培养人才,只要这样一种坚持下去,相信再过个十几、二十年,各种各样的顶尖的未来人才都会不断的涌现。
  “嗯。”
  林斌点点头,对于李复他也是早就已经有所耳闻,真正和李复接触之后,他对李复更是佩服不已,当初之所以答应加入三江大学,其实不单单是冲着高额的薪酬,更重要的是李复答应为这些教授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
  像李复这样认认真真办学、搞科研的,林斌见过的人当中并不多,特别是在私立的高校当中,林斌见过太多、太多的私立高校,打着高校的招牌,更多的其实就是当企业来经营,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李复不一样,从一开始就没有想着从学生这里赚钱,对于三江大学各个方面的事情李复都是非常关心,学费只是象征性收一点,学校的食堂都是高标准、低价格,基本上可以说李复办这个三江大学是绝对亏本的。
第172章
我的选择没有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6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