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六册)(精注全译)第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3

-------------------------------------------------------
☆本文由看帮网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勿用于商业行为,一切后果自负☆
☆看帮网
精品电子书☆
☆https://www.kanbang.cc☆
-------------------------------------------------------
书名:史记(精注全译)(套装共6册)
崇贤馆图书精编无障碍阅读版本,纸质书畅销数百万册!原文参考多种通行的《史记》版本与校勘著作!生僻字、疑难字加注音、释义!白话译文忠实原意,通俗流利!古典整页版画插图,乐趣横生!文白对照、原文精校、注音注释、译文精准,全本附年表
总目录
前言
史记(精注全译)(第一册)
史记(精注全译)(第二册)
史记(精注全译)(第三册)
史记(精注全译)(第四册)
史记(精注全译)(第五册)
史记(精注全译)(第六册)
前言
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度,中国有世界上最为完备的、不间断的历史记载,中华史籍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这些史籍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中国历代史书中,以被赋予“正史”地位的“二十四史”最为重要,而“二十四史”之首就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略于先秦,详于秦汉,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同时,本纪也是全书的总纲,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本纪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写起,是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司马迁还将项羽列入本纪,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一是推崇其人格。
表,用表格的形式记述重大事件,纲举目张,以简御繁,一目了然,便于观览、检索。
书,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班固《汉书》改称志,以后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世家,记载诸侯王国之事。因为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所以他们的传记叫作世家。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种例外。孔子虽非王侯,但却是传承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况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将之列入世家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至于陈涉,他是第一个起义亡秦的领导者,而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而亡秦的侯王原来又多是他的部下。司马迁将之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商汤推翻夏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震撼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合传是记二人以上,如《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等。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我们这次出版的这部《史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选择完整底本,为读者呈现出一部完整的《史记》。我们的全本不仅指《史记》文字上的全本,对于表的部分,也一同收录。
二、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史记》,我们将正文中的生僻字词加以注音、注释,并在原文下增加了白话文的翻译,文白对照便于读者阅读。
三、我们选取了中国古代的优秀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为了本书的配图,我们翻阅了大量古代刊刻资料,所选版画出处繁多,包括《帝鉴图说》《钦定书经图说》《飞影阁画集》《马骀画宝》等古籍,几乎涵盖了所有古代版画的优秀作品。图文并茂,具象化阅读经典。
为读者拨开历史的云雾,自我们的先民处学得处事之道、治世之理,以便为今天的生活所借鉴,这是我们编撰这本书的目的所在。我们由衷地希望,当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本书时,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所创造出领先世界的古代文化的辉煌;但更重要的是,善于从祖先的智慧中学习,为自己所用。这才是两千年以前的司马迁写《史记》和两千年以后的我们重新编辑《史记》的价值所在。
目录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卷二
夏本纪第二
卷三
殷本纪第三
卷四
周本纪第四
卷五
秦本纪第五
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
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
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
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返回总目录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杨慎:“《五帝纪》亦非太史公极笔。”归震川:“史公究是秦汉时人作,始皇项羽本纪其事雄伟,笔力与之称,五帝三王本纪便时见其陋,然古书存者盖亦少矣。”
本篇记述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传说,主要取材于《世本》《尚书》《大戴礼记》。五帝是否真实存在,学术界众说纷纭,然而本篇并非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华夏先民的生活情况,对研究中国政治思想的起源和发展也有很大参考价值。
黄帝者,少典之子【子:后代。】,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徇齐:思维敏捷。】,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干戈:干是盾牌,戈是一种长柄横刃兵器。】,以征不享,诸侯咸【咸:都。】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五气:五行之气。古时候以五行和四时相配,春为木,夏为火,季夏为土,秋为金,冬为水。】,蓺yì【蓺:种植。】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pí、貔pí、貅xiū、貙chū、虎【熊、罴、貔、貅、貙、虎:都是勐兽名。《索隐》认为这些勐兽经过训练可以作战。《正义》认为这些勐兽名是用来给军队命名的,借以威吓敌人。六种勐兽可能是六个氏族的图腾。】,以与炎帝战于坂bǎn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chī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zhuō鹿之野,遂禽【禽:通“擒”,抓捕。】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信道,未尝宁居。
黄帝是少典氏的后代,姓公孙,名轩辕。他刚出生就表现出神奇灵异的一面,很小的时候就会说话了,年幼时就思维敏捷,稍大一些则纯朴勤勉,成年以后能够明辨是非。
轩辕的时候,正处在神农氏衰落的时代。诸侯之间相互攻伐,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能力征讨。于是轩辕就训练士兵使用武器,来征讨不来朝贡的人,诸侯就都俯首称臣了。可是蚩尤非常残暴,谁也无法征服他。炎帝想要侵犯诸侯,诸侯就都归顺了轩辕。于是轩辕推广德行,整顿军队,调和五行,种植五谷,安抚百姓,测量土地,训练像熊罴、貔貅、貙虎一样凶猛的士兵,率领他们在坂泉的郊野和炎帝交战。经过三次交战,黄帝的军队获得胜利。这时蚩尤作乱,不听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就徵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的郊野和蚩尤交战,最后擒获并杀死蚩尤。这时诸侯都尊奉轩辕为天子,取代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顺从的,黄帝就去征讨,直到平定才离开。从此黄帝开山通路,从来没有安稳休息的时候。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荤粥:古代北方民族,秦汉以后称“匈奴”。】,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封禅:祭祀天地。】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䇲【推䇲:推演历数。䇲,同“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时:按季节。一说通“莳”,栽种。】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léi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xiāo,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zhuān顼xū也。
陈仁锡:“《五帝纪》有谓非太史公极笔者,以少跌宕处耳,正惟无跌宕,乃太史公极用意之文,其叙次征诛、揖让、朝觐、会同,圣人经世大典,严整慎重,一切齐谐怪语之书,不能轻入,所以为史中之经,而高古质邃尤为可喜。”
东面到大海,登上丸山,一直到泰山。西面到空桐山,登上鸡头山。南面到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在北面驱逐荤粥,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符契,并在涿鹿山坳处创建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派军队为自己宿卫。官职都是用云来命名,称为云师。设置左右大监,监理各国。从此天下各国安定,因此祭祀鬼神、山川、封禅的事情,在黄帝时最多。黄帝得到宝鼎,观测太阳,推算历法。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来治理百姓。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气候的变化,论说生死的道理,分析存亡的原因。他按时节栽种谷物和草木,驯化鸟兽和昆虫,包罗日月星辰,泽及土石金玉,劳烦身心耳目,节约各种器物。轩辕有土德的祥瑞,因此号为黄帝。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获得姓氏的有十四个人。
黄帝住在轩辕山,娶西陵氏的女子为妻,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曾经统治天下:第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他在江水立国;第二个叫昌意,他在若水立国。昌意娶蜀山氏的女子为妻,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是个具有至高道德的人。黄帝去世后,被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继承帝位,这就是帝颛顼。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静渊:深沉稳重。】以有谋,疏通【疏通:通达。】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址zhǐ,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dǐ属。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kù。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jiǎo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郁郁:肃穆的样子。】,其德嶷yí嶷【嶷嶷:高大的样子。】。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溉:灌溉。一说通“概”,本义指量粮食时用来刮平升斗的木板,引申义为公平。】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jū訾zì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颛顼高阳,他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深沉而有谋略,通达而明事理;他让人耕作时充分利用土地,做事时顺应自然规律,依从鬼神来制定礼仪,调和五行来教化百姓,虔诚恭敬地进行祭祀。他向北到达幽陵,向南到达交址,向西到达流沙,向东到达蟠木。事物不论动静,神灵不论大小,只要是日月能够照到的地方,没有不归顺他的。

< 章节目录 >   < >   当前阅读进度1/1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