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六册)(精注全译)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133

夏桀、商纣失去王道而商汤、周武得以兴起,周朝丧失王道而《春秋》得以创作。秦朝失去统治天下的大道,而陈涉高举义旗,诸侯相随纷纷造反,如风起云涌,终于消灭了暴秦。由于天下亡秦的事端,都是自陈涉发难才开始的,于是作《陈涉世家》,列为世家的第十八篇。
成皋台,是薄氏得以兴起的基础。窦姬被强行遣到了代地,因此窦氏家族才能够显贵。栗姬凭借着地位的尊贵而骄横无比,王氏才获得机会登上皇后的尊位。陈皇后因骄贵而失宠,最终卫子夫被立为皇后。为了赞颂卫子夫那样美好的德行,作《外威世家》,列为世家的第十九篇。
汉高祖采用欺诈的计谋,在陈县擒获了楚王韩信;由于考虑到越地、楚国的民风剽悍,难以驯服,高祖封自己的弟弟刘交为楚王,定都彭城,以此来加强对准水、泗水地区的控制,并成为汉朝宗室的屏藩。刘戊因谋反事发而自杀;刘礼继承为楚王。为了赞颂元王刘交辅佐高祖兴汉有功,作《楚元王世家》,列为世家的第二十篇。
维祖师旅,刘贾是与;为布所袭,丧其荆、吴。营陵激吕,乃王琅邪;憷【憷:欺骗。】午信齐,往而不归,遂西入关,遭立孝文,获复王燕。天下未集,贾、泽以族,为汉藩辅。作《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天下已平,亲属既寡;悼惠先壮,实镇东土。哀王擅兴,发怒诸吕,驷钧暴戾,京师弗许。厉之内淫,祸成主父。嘉肥股肱,作《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楚人围我荥阳,相守【相守:僵持。】三年;萧何填抚山西,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绝,使百姓爱汉,不乐为楚。作《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与信定魏,破赵拔齐,遂弱楚人。续何相国,不变不革,黎庶攸宁。嘉参不伐功矜能,作《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作《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汉高祖起兵反秦,刘贾参与其中;后被黥布袭击,失去了荆、吴两块封地。营陵侯刘泽用言语说服了吕后,被封为琅邪王;后来受到祝午欺骗而轻信了齐王,前往齐国而没办法返回,于是用计脱身离开齐国,向西进入关中,刚好赶上拥立孝文帝有功,所以被封为燕王。当时天下还没有安定,刘贾、刘泽凭借高祖宗族兄弟的身份,做了汉朝的藩屏辅佐。作《荆燕世家》,列为世家的第二十一篇。
天下平定之后,刘氏皇室亲属很少;悼惠王是所有王子中最先壮大起来的王子,被封到齐地,负责守卫汉朝东部的疆土。齐哀王擅自兴兵,发怒想要讨伐吕氏宗族,因为他的舅父驷钧为人暴戾乖张,因而朝廷大臣不同意齐哀王当皇帝。齐厉王与自己的亲属内部淫乱,因为主父偃的胁逼,才引起了厉王自杀的惨剧。为了称赞齐悼惠王刘肥是高祖开国的股肱,作《齐悼惠王世家》,列为世家的第二十二篇。
楚国的军队在荥阳围困汉王军队,楚、汉两军对峙整整三年;萧何镇抚山西一带,仔细推算,不断向前线输送兵员,保证粮食供给不断,让百姓拥戴汉王,而不愿为楚王效力。作《萧相国世家》,列为世家的第二十三篇。
曹参与韩信联手出兵平定魏地,又将赵军打败,占领了齐地,于是楚霸王的势力被大大削弱。曹参接替萧何成为汉朝的相国,汉朝的执政纲领没有发生变化,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赞美曹参不夸功不逞能,作《曹相国世家》,列为世家的第二十四篇。
在帷帐之中出谋策划,就能在无形之中克敌制胜。子房筹谋克敌制胜的大计,不知道使用了什么方法,虽然没有勇勐的战功,却能够将棘手的难题变得简单容易,轻易解决,从细微处入手最后做成大事。所以作《留侯世家》,列为世家的第二十五篇。
六奇既用,诸侯宾从【宾从:屈服,服从。】于汉;吕氏之事,平为本谋,终安宗庙,定社稷。作《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吴楚之兵,亚夫驻于昌邑,以厄齐赵,而出委以梁。作《绛侯世家》第二十七。
七国叛逆,蕃屏京师,唯梁为扞;偩爱矜功,几获于祸。嘉其能距吴楚,作《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五宗既王,亲属洽和,诸侯大小为藩,爰得其宜,僭拟之事稍衰贬矣。作《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三子之王,文辞可观。作《三王世家》第三十。
陈平使用六个奇妙的计谋,最终让各诸侯都诚心归附汉朝。消灭吕氏宗族的大事,陈平是主要谋划者,最终国家得以恢复安定。作《陈丞相世家》,列为世家的第二十六篇。
吕氏家族相互勾结,想要削弱刘氏皇室,而周勃违反常义,懂得利用权宜之计。吴、楚等七国发动叛乱的时候,周亚夫在昌邑驻兵,以此来控制齐、赵的军队,放弃梁地。作《绛侯世家》,列为世家的第二十七篇。
吴、楚等七国发生叛乱,京都的屏障城池之中,只有梁孝王带领军队抗敌卫国;但他仰仗窦太后的宠信,自夸功劳,险些遭遇杀身之祸。为了称赞他能抵抗吴、楚叛军,作《梁孝王世家》,列为世家的第二十八篇。
五宗都被封为王,皇室亲属相处得和睦融洽,诸侯无论大小都是王室的藩屏,各得其宜,僭位越轨想要和皇上并肩的事情逐渐减少了。作,列为世家的《五宗世家》第二十九篇。
当今皇帝的三位皇子被封为王,皇上发出的策告文辞典雅,值得欣赏。作《三王世家》,列为世家的第三十篇。
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第一。
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作《管晏列传》第二。
李耳无为自化,清净自正;韩非揣事情,循势理。作《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自古王者而有《司马法》,穰苴能申明之。作《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作《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维建遇谗,爰及子奢,尚既匡父,伍员奔吴。作《伍子胥列传》第六。
孔氏述文,弟子兴业,咸为师傅,崇仁厉义。作《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作《商君列传》第八。
天下患衡秦毋餍,而苏子能存诸侯,约从以抑贪强。作《苏秦列传》第九。
六国既从亲,而张仪能明其说,复散解诸侯。作《张仪列传》第十。
末世争权夺利,而伯夷、叔齐两位兄弟却追求仁义;互相推让君主的高位,最后双双饿死在首阳山,天下人都称赞他们的美德。作《伯夷列传》,列为列传的第一篇。
晏子生活节俭,管夷吾则生活奢侈;齐桓公由于任用管仲而称霸天下,齐景公由于任用晏子,而使国家得享太平。作《管晏列传》,列为列传的第二篇。
李耳主张无为而治,清净自然;让百姓清静寡欲,国民自然走上正途。韩非子揣度事物发展的情理,主张遵循时势和条理来整治国家。作《老子韩非列传》,列为列传的第三篇。
古往今来的所有帝王都很重视《司马法》,田穰直能对它进行阐释并且有所发挥。作《司马穰苴列传》,列为列传的第四篇。
如果不懂得诚实守信、廉洁、仁慈、勇敢,就不能传授兵法,讲论剑术,兵法、剑术与道相符,内可以修身养性,外可以处世应变,君子们认为这就是所谓的武德。作《孙子吴起列传》,列为列传的第五篇。
楚太子建遭遇小人谗言诋毁,连累伍奢被囚禁,伍尚营救父亲,伍员逃亡到吴国。作《伍子胥列传》,列为列传的第六篇。
孔子传述文献,他的三千弟子发扬振兴孔子的大业,后来都成了师傅,他们崇尚仁德,激励人们做符合仁义的事情。作《仲尼弟子列传》,列为列传的第七篇。
商鞅离开卫国前往秦国,向秦王阐述并实施了他的治国之术,因而秦孝公时期,秦国得以日益强盛,最后称霸西戎;后世遵循商鞅所立的法度。作《商君列传》,列为列传的第八篇。
天下诸侯都担心秦国的连横策略,因为秦国的欲望始终不会满足,而苏秦能够保全诸侯,苏秦合纵六国来抑制秦国的贪婪强横。作《苏秦列传》,列为列传的第九篇。
六国采用合纵策略而彼此亲近,张仪能够向六国诸侯阐述他的连横主张,从而使六国的合纵阵线分崩瓦解。作《张仪列传》,列为列传的第十篇。
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
苞【苞:同“包”,裹。】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者,魏冉之功。作《穰侯列传》第十二。
南拔鄢郢,北摧长平,遂围邯郸,武安为率【率:同“帅”,主将。】;破荆灭赵,王翦之计。作《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猎儒墨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绝惠王利端,列往世兴衰。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好客喜士,士归于薛,为齐扞楚魏。作《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争冯亭以权,如楚以救邯郸之围,使其君复称于诸侯。作《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作《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以身徇君,遂脱强秦,使驰说之士南乡走楚者,黄歇之义。作《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能忍訽【訽:同“诟”,耻辱。】于魏齐,而信威于强秦,推贤让位,二子有之。作《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率行其谋,连五国兵,为弱燕报强齐之雠,雪其先君之耻。作《乐毅列传》第二十。
秦国之所以得以向东侵夺,称霸诸侯,是因为樗里子、甘茂的策略。作《樗里甘茂列传》,列为列传的第十一篇。
控制河山,围攻大梁,让诸侯毫无还手之力,束手臣服于秦国,这是穰侯魏冉的功劳。作《穰侯列传》,列为列传的第十二篇。
向南攻占楚国的都城鄢郢,向北摧毁赵国长平的守军,接着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这场战争由武安君白起统率;攻破楚国,灭亡赵国,使用的正是武成侯王翦的计策。作《白起王翦列传》,列为列传的第十三篇。
涉猎儒家和墨家的遗文,阐明有关礼义的系统纲要,阻断了梁惠王唯利是图的想法,讲述了以往朝代的兴衰更替。作《孟子荀卿列传》,列为列传的第十四篇。
喜欢和宾客、士人结交,于是士人们都前来归附薛公,帮助齐国抵御楚国和魏国。作《孟尝君列传》,列为列传的第十五篇。
听信冯亭的说辞,贪得一时小便宜,赵国到楚国请求派出救兵,解除了邯郸的围困,并令赵国的国君在诸侯中重新创建名声。作《平原君虞卿列传》,列为列传的第十六篇。
自身虽然富贵但是仍然可以尊重贫贱的人,自己贤能也不会对平庸的人不肖,这只有信陵君可以做到。作《魏公子列传》,列为列传的第十七篇。
冒死为了国君,最终令君主可以从强秦逃脱,派游说的人到南面赶往楚国,这是因为被黄歇的忠义所感召。作《春申君列传》,列为列传的第十八篇。
能够忍受魏齐的羞辱,在强秦创建起威信,成为高官,推荐贤能,谦让相位,范雎、蔡泽二人都有这样的美德。作《范雎蔡泽列传》,列为列传的第十九篇。
担任军队主将,施展计谋,联合五个国家的军队,帮助弱小的燕国报了它与强大齐国结下的仇恨,洗雪了燕国先君失掉国家的耻辱。作《乐毅列传》,列为列传的第二十篇。
能信意强秦,而屈体【屈体:降低自己的身份。】廉子,用徇其君,俱重于诸侯。作《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王既失临淄而奔莒,唯田单用即墨破走骑劫,遂存齐社稷。作《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能设诡说解患于围城,轻爵禄,乐肆志。作《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离骚》有之。作《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结子楚亲,使诸侯之士斐然争入事秦。作《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义不为二心。作《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能明其画,因时推秦,遂得意于海内,斯为谋首。作《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为秦开地益众,北靡匈奴,据河为塞,因山为固,建榆中。作《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填赵塞常山以广河内,弱楚权,明汉王之信于天下。作《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
收西河、上党之兵,从至彭城;越之侵掠梁地以苦项羽。作《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能够在专横的秦王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能屈就自己而对廉颇表示忍让,忠心地对待国君,令将、相两个人在诸侯中都有很高的威名。作《廉颇蔺相如列传》,列为列传的第二十一篇。
齐愍王已经丢掉了临淄,逃往莒邑,只有田单将即墨作为根据地,战胜并驱逐了燕将骑劫,保住了齐国的江山。作《田单列传》,列为列传的第二十二篇。
能够利用巧言诡辩最终解除了围困城池的危难,对爵位、利禄看得很轻,把实现志向作为快乐。作《鲁仲连邹阳列传》,列为列传的第二十三篇。
创作诗赋辞章进行讽喻进谏,用相同的事物作比喻,以此伸张正义,《离骚》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作《屈原贾生列传》,列为列传的第二十四篇。
和子楚结交,使诸侯之士争相前来侍奉秦国。作《吕不韦列传》,列为列传的第二十五篇。
曹沫用匕首威胁齐桓公订立盟约,鲁国最终才能收回失去的土地,同时也使得齐君在诸侯中诚信的声明远播;豫让遵守道义,为智伯报仇丝毫不存二心。作《刺客列传》,列为列传的第二十六篇。
能够施展自己的谋划,顺应时机的变化,推崇秦国,最终令秦国在四海之内得志,李斯正是决定策略的主要谋划者。作《李斯列传》,列为列传的第二十七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1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