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六册)(精注全译)第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133

燕昭王在位三十三年去世,他的儿子惠王即位。
燕惠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和乐毅有嫌隙;等到他即位后,便怀疑乐毅,让骑劫代替乐毅为将。乐毅出逃前往赵国。齐国的田单凭借即墨的兵力打败了燕军,骑劫战死,燕军撤回国内,齐国悉数收复了它原有的城池。齐愍王死在莒城,于是齐国人立愍王的儿子为襄王。
惠王在位七年去世,韩国、魏国、楚国共同攻讨伐燕国。燕武成王即位。
武成王七年,齐田单伐我,拔中阳。十三年,秦败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十四年,武成王卒,子孝王立。
孝王元年,秦围邯郸者解去。三年卒,子今王【今王:当今的国王。此处司马迁延用了燕国旧史原文的称呼。】喜立。
今王喜四年,秦昭王卒。燕王命相栗腹约欢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还报燕王曰:“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闲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王曰:“吾以五而伐一。”对曰:“不可。”燕王怒,群臣皆以为可。卒起二军,车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鄗hào,卿秦【卿秦:又作庆秦,燕国将领。】攻代。唯独大夫将渠谓燕王曰:“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燕王不听,自将偏军随之。将渠引燕王绶止之曰:“王必无自往,往无成功。”王蹴之以足。将渠泣曰:“臣非以自为,为王也!”燕军至宋子,赵使廉颇将,击破栗腹于鄗。乐乘破卿秦于代。乐闲奔赵。廉颇逐之五百余里,围其国【国:指国都。】。燕人请和,赵人不许,必令将渠处和。燕相将渠以处和。赵听将渠,解燕围。
燕武成王七年(前265年),齐国的田单讨伐燕国,拔取中阳。十三年(前259年),秦国在长平打败赵国四十多万大军。十四年(前258年),武成王去世,他的儿子孝王即位。
孝王元年(前257年),秦国撤去包围邯郸的军队。孝王在位三年去世,他的儿子当今的君王喜即位。
当今的君王喜四年(前251年),秦昭王去世。燕王命丞相栗腹到赵国去订立友好盟约,栗腹带着五百镒黄金为赵王置酒祝寿。栗腹回来向燕王报告说:“赵王国中的青壮年都死在了长平之战中,剩下的孤儿还没有成人,我们可以趁机讨伐。”燕王召见昌国君乐闲向他询问这件事。乐闲回答说:“赵国是四面受敌的国家,国中的百姓都熟悉军事,不可以攻打它。”燕王说:“我用五个人攻打一个人。”乐闲说:“不可以。”燕王大怒,群臣都认为可以攻打赵国。燕王最终调遣两军士兵,二千乘战车,派栗腹领兵攻打鄗邑,派卿秦领兵攻打代地。只有大夫将渠对燕王说:“和人家通好关卡,定好盟约,还用五百镒黄金为人家的君王祝寿,使者回来报告就反过来去攻打,这种做法是不吉利的,进兵不会成功。”燕王没有听从劝告,亲自率领偏军跟随。将渠拉住燕王的印带阻止他说:“大王一定不要亲自前往,去了也不会获得成功。”燕王用脚踢开他。将渠哭着说:“臣下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王啊!”燕军到达宋子,赵国派廉颇统率军队,在鄗邑打败了栗腹。乐乘在代地打败了卿秦。乐闲逃奔到赵国。廉颇一直追赶燕军有五百多里,包围了燕国都城。燕国人请求讲和,赵国人不同意,一定要将渠出面主持议和。燕王于是让将渠担任丞相,主持和议的事情。赵国接受了将渠的请求,解除了对燕国的包围。
六年,秦灭东周,置三川郡。七年,秦拔赵榆次三十七城,秦置大原郡。九年,秦王政初即位。十年,赵使廉颇将攻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不听,攻乐乘,乐乘走,廉颇奔大梁。十二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剧辛故居赵,与庞暖xuān【庞暖:赵国将领。】善,已而亡走燕。燕见赵数困于秦,而廉颇去,令庞暖将也,欲因赵毙攻之。问剧辛,辛曰:“庞暖易与耳。”燕使剧辛将击赵,赵使庞暖击之,取【取:俘获。】燕军二万,杀剧辛。秦拔魏二十城,置东郡。十九年,秦拔赵之邺九城。赵悼襄王卒。二十三年,太子丹质于秦,亡归燕。二十五年,秦虏灭韩王安,置颍川郡。二十七年,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于秦,因袭刺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三十年,秦灭魏。
三十三年,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是岁,秦将王贲亦虏代王嘉。
六年(前249年),秦国灭掉东周,设置了三川郡。七年(前248年),秦军攻拔了赵国的榆次等三十七座城,秦国设置了太原郡。九年(前246年),秦王嬴政刚刚即位。十年(前245年),赵国派廉颇领兵攻打繁阳,攻克。赵孝成王去世,悼襄王即位。悼襄王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不听从命令,攻打乐乘,乐乘败走,廉颇逃到魏国的大梁。十二年(前243年),赵国派李牧攻打燕国,拔取了武遂、方城。剧辛从前曾居住在赵国,他和庞暖的关系非常好,后来他逃到燕国。燕王看到赵国屡次被秦国围困,并且廉颇也已经离开,就让庞暖统率军队,想趁赵国处于困境的时候攻打它。燕王询问剧辛,剧辛说:“庞暖容易对付。”燕王派剧辛带兵攻打赵国,赵国派庞暖迎击,俘获了二万燕军,斩杀了剧辛。秦国拔取魏国的二十座城池,设置了东郡。十九年(前236年),秦国拔取赵国的邺城等九座城池。赵悼襄王去世。二十三年(前232年),燕太子丹被送到秦国做人质,他逃回燕国。二十五年(前230年),秦军俘虏了韩王安,灭掉韩国,设置颍川郡。二十七年(前228年),秦军俘虏赵王迁,灭掉赵国。赵国的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燕国看到秦国即将灭亡六国,秦军已经到达易水,灾祸就要降临到燕国。太子丹暗中培养了二十名壮士,派荆轲到秦国进献督亢的地图,趁机刺杀秦王。秦王察觉,杀掉了荆轲,派将军王翦攻打燕国。二十九年(前226年),秦军攻打并占领了燕国都城蓟城,燕王逃走,迁居至辽东,斩杀了太子丹,并把他的首级献给秦国。三十年(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
三十三年(前222年),秦军拔取辽东,俘虏了燕王喜,最终灭掉燕国。这一年,秦国将领王贲也俘获了代王嘉。
太史公曰:召公奭可谓仁矣!甘棠且思之,况其人乎?燕外迫蛮貉mò,内措齐、晋,崎岖【崎岖:喻处境艰难。】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于姬姓独后亡【于姬姓独后亡:按: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是卫国,不是燕国。】,岂非召公之烈邪!
太史公说:召公奭可以说很仁义了!那棵棠梨树被人民怀念,更何况是召公本人呢?燕国在外遭受蛮貉的逼迫,在内受到齐、晋大国的夹击,在强国之间艰难生存,势力最弱小,多次几乎被灭亡。然而国家存在了八九百年的时间,在姬姓诸侯中最后灭亡,难道不是召公创下的功绩吗!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武庚禄父:纣王之子,名禄父,武庚是谥号。】,治殷遗民。封叔旦于鲁而相周,为周公。封叔振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康叔封、冉季载皆少,未得封。
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而分殷余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启于宋,以续殷祀;其一封康叔为卫君,是为卫康叔。封季载于冉。冉季、康叔皆有驯行【驯行:善行。】,于是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寇,冉季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令名:美名。】于天下。
管叔鲜和蔡叔度,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的同母兄弟一共有十个人。母亲名叫太姒,是文王的正妻。周文王的大儿子叫伯邑考,二儿子叫武王发,三儿子叫管叔鲜,四儿子叫周公旦,五儿子叫蔡叔度,六儿子叫曹叔振铎,七儿子叫成叔武,八儿子叫霍叔处,九儿子叫康叔封,十儿子叫冉季载。冉季载年纪最小。同母的兄弟十个人,只有武王发和周公旦很贤能,在文王的左右辅佐文王,因此文王舍弃伯邑考而立次子发为太子。等到文王驾崩而太子发继立,就是武王。伯邑考已经在这之前去世。
武王战胜殷纣王,平定天下以后,封赏了功臣和兄弟。于是将管地封给叔鲜,把蔡地封给叔度:让他们二人辅助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共同治理殷的遗民。武王把鲁地封给叔旦,但是让他留在京师辅助周王,就是周公。武王又把曹地封给叔振铎,把成地封给叔武,把霍地封给叔处。当时康叔封和冉季载都还年少,因此未能受封。
武王已经驾崩,成王年纪还小,周公旦独揽国家大权。管叔、蔡叔怀疑周公的行为对成王不利,就挟持武庚发动叛乱。周公旦秉承着成王的命令讨伐并诛杀了武庚,杀了管叔,流放了蔡叔,在流放他的时候,给了他十辆车,七十个随从。把殷的遗民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封给了微子启,在宋地,让他们延续殷代的祭祀;一部分封给康叔,创建卫国,并让他成为卫国的国君,就是卫康叔。还把季载封在了冉地。冉季、康叔都有驯良的品行,于是周公举荐康叔担任周朝的司寇,让冉季担任周朝的司空,让他们辅佐周成王治理国家,美名都传于天下。
蔡叔度既迁而死。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率:遵循。】德驯善。周公闻之,而举胡以为鲁卿士,鲁国治。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余五叔皆就国,无为天子吏者。
蔡仲卒,子蔡伯荒立。蔡伯荒卒,子宫侯立。宫侯卒,子厉侯立。厉侯卒,子武侯立。武侯之时,周厉王失国,奔彘,共和行政,诸侯多叛周。
武侯卒,子夷侯立。夷侯十一年,周宣王即位。二十八年,夷侯卒,子厘侯所事立。
厘侯三十九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周室卑而东徙。秦始得列为诸侯。
四十八年,厘侯卒,子共侯兴立。共侯二年卒,子戴侯立。戴侯十年卒,子宣侯措父立。
宣侯二十八年,鲁隐公初立。三十五年,宣侯卒,子桓侯封人立。桓侯三年,鲁弑其君隐公。二十年,桓侯卒,弟哀侯献舞立。
哀侯十一年,初,哀侯娶陈,息侯亦娶陈。息夫人将归【归:出嫁。】,过蔡,蔡侯不敬。息侯怒,请楚文王:“来伐我,我求救于蔡,蔡必来,楚因击之,可以有功。”楚文王从之,虏蔡哀侯以归。哀侯留九岁,死于楚。凡立二十年卒。蔡人立其子肸,是为缪侯。
缪侯以其女弟为齐桓公夫人。十八年,齐桓公与蔡女戏船中,夫人荡舟,桓公止之,不止,公怒,归蔡女而不绝也。蔡侯怒,嫁其弟。齐桓公怒,伐蔡;蔡溃,遂虏缪侯,南至楚邵陵。已而诸侯为蔡谢齐,齐侯归蔡侯。二十九年,缪侯卒,子庄侯甲午立。
蔡叔度在流放的途中死去。他的儿子名叫胡,胡改变了他父亲在时的行为,遵循德训,实施善行。周公听说以后,便举荐胡担任了鲁国的卿士,鲁国被治理得非常好。于是周公就对成王进言,又把胡封在了蔡地,以供奉蔡叔的祭祀,这就是蔡仲。其他五叔都来到自己的封国,没有担任周天子的官吏。
蔡仲去世,他的儿子蔡伯荒继立。蔡伯荒去世,他的儿子宫侯继立。宫侯去世,他的儿子厉侯继立。厉侯去世,他的儿子武侯继立。武侯在位的时候,周厉王失掉了国家,逃到彘地,周王朝实行共和行政,诸侯大多叛变了周朝。
武侯去世,他的儿子夷侯继立。夷侯十一年(前827年),周宣王即位。二十八年(前810年),夷侯去世,他的儿子厘侯所事继立。
厘侯三十九年(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害,周王室衰败并把都城向东迁徙。秦国开始被列为诸侯。
四十八年(前762年),厘侯去世,他的儿子共侯兴继立。共侯在位二年去世,他的儿子戴侯继立。戴侯在位十年去世,他的儿子宣侯措父继立。
宣侯二十八年(前722年),鲁隐公刚刚继位。三十五年(前715年),宣侯去世,他的儿子桓侯封人继立。桓侯三年(前712年),鲁国人杀掉他们的国君隐公。二十年(前695年),桓侯去世,他的弟弟哀侯献舞继立。
哀侯十一年(前684年),起初,哀侯娶了陈国的女子,息侯也娶了陈国的女子。息夫人出嫁时途经蔡国,蔡侯表现得很不恭敬。息侯大怒,对楚文王请求说:“你来攻打我的国家,我就向蔡国请求救援,蔡国一定会来,楚军趁机攻打蔡国,可以获得战功。”楚文王听从了他的建议,俘虏了蔡哀侯后回国。哀侯被强制留在楚国九年,最后死在了楚国。哀侯在位共二十年去世。蔡国人立他的儿子肸为国君,就是缪侯。
缪侯把他的妹妹嫁给齐桓公做夫人。十八年(前657年),齐桓公和蔡夫人在船上嬉闹,蔡夫人摇晃船身,桓公阻止她,蔡夫人没有停止,桓公大怒,把蔡夫人赶回蔡国,却并未断绝夫妻关系。蔡侯发怒,把妹妹嫁给了别人。齐桓公发怒,讨伐蔡国;蔡国的军队很快就被击溃,于是俘虏了缪侯,齐桓公趁机向南进军到达楚国的邵陵。不久,各诸侯替蔡侯向齐桓公谢罪,齐桓公于是释放了蔡侯。二十九年(前646年),缪侯去世,他的儿子庄侯甲午继立。
庄侯三年,齐桓公卒。十四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二十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二十五年,秦穆公卒。三十三年,楚庄王即位。三十四年,庄侯卒,子文侯申立。
文侯十四年,楚庄王伐陈,杀夏征舒。十五年,楚围郑,郑降楚,楚复【,通“释”。】之。二十年,文侯卒,子景侯固立。
景侯元年,楚庄王卒。四十九年,景侯为太子般娶妇于楚,而景侯通焉。太子弑景侯而自立,是为灵侯。
灵侯二年,楚公子围弑其王郏敖而自立,为灵王。九年,陈司徒招弑其君哀公。楚使公子弃疾灭陈而有之。十二年,楚灵王以灵侯弑其父,诱蔡灵侯于申,伏甲饮之,醉而杀之,刑其士卒七十人。令公子弃疾围蔡。十一月,灭蔡,使弃疾为蔡公。
楚灭蔡三岁,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为平王。平王乃求蔡景侯少子庐,立之,是为平侯。是年,楚亦复立陈。楚平王初立,欲亲诸侯,故复立陈、蔡后。
平侯九年卒,灵侯般之孙东国攻平侯子而自立,是为悼侯。悼侯父曰隐太子友。隐太子友者,灵侯之太子,平侯立而杀隐太子,故平侯卒而隐太子之子东国攻平侯子而代立,是为悼侯。悼侯三年卒,弟昭侯申立。
昭侯十年,朝楚昭王,持美裘二,献其一于昭王而自衣其一。楚相子常欲之,不与。子常谗蔡侯,留之楚三年。蔡侯知之,乃献其裘于子常;子常受之,乃言归蔡侯。蔡侯归而之晋,请与晋伐楚。
庄侯三年(前643年),齐桓公去世。十四年(前632年),晋文公在城濮打败了楚国。二十年(前626年),楚国的太子商臣杀掉他的父亲成王夺得王位。二十五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三十三年(前613年),楚庄王即位。三十四年(前612年),庄侯去世,他的儿子文侯申继立。
文侯十四年(前598年),楚庄王讨伐陈国,杀了夏征舒。十五年(前597年),楚军包围郑国,郑国的国君向楚国投降,楚王再次释放了他。二十年(前592年),文侯去世,他的儿子景侯固继立。
景侯元年(前591年),楚庄王去世。四十九年(前543年),景侯为太子般迎娶了楚国的女子,而景侯和她私通。太子般杀掉景侯自立为王,就是灵侯。
灵侯二年(前541年),楚国的公子围杀掉他的国王郏敖自立为王,就是楚灵王。九年(前534年),陈国的司徒招杀了他的国君哀公。楚国派公子弃疾灭掉陈国并占有了陈国的土地。十二年(前531年),楚灵王因为灵侯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引诱蔡灵侯来到申地,在那里埋伏士兵,请蔡灵侯饮酒,把蔡灵侯灌醉后杀死了他,还刑杀了蔡灵侯的随从七十人。同时命令公子弃疾包围蔡国。十一月,楚灵王灭掉蔡国,任命公子弃疾为蔡公。
楚国消灭蔡国三年以后,楚国的公子弃疾杀了他的国君灵王登上王位,就是平王。平王于是寻找蔡景侯的小儿子庐,立他为蔡君,就是平侯。这一年,楚王又恢复了陈国。楚平王刚即位的时候,想要与各诸侯亲近,因此重新拥立陈国和蔡国的后代。
平侯在位九年去世,灵侯般的孙子东国攻打平侯的儿子自立,就是悼侯。悼侯的父亲是隐太子友。隐太子友,是灵侯的太子,平侯继立并杀掉隐太子,因此平侯去世以后,隐太子的儿子东国攻打平侯的儿子并夺取了王位,就是悼侯。悼侯在位三年去世,他的弟弟昭侯申继立。
昭侯十年(前509年),昭侯朝见楚昭王,带着两件美丽又贵重的裘皮大衣,将其中一件献给了楚昭王,而自己穿着另外一件。楚国的丞相子常想要得到皮衣,昭侯没有送给他。子常就在楚昭王面前讲蔡侯的坏话,于是楚昭王把蔡侯扣留在楚国长达三年。蔡昭侯得知自己被扣留的原因以后,便把裘皮大衣献给了子常;子常得到裘皮大衣,就对楚昭王进言从而释放蔡侯回国。蔡侯回国以后就前往晋国,请求和晋国一起讨伐楚国。
十三年春,与卫灵公会邵陵。蔡侯私于周苌cháng弘【苌弘:字叔,周景王、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以求长于卫;卫使史鳅【史鳅:名鳅,字子鱼,卫国史官。】言康叔之功德,乃长卫。夏,为晋灭沈,楚怒,攻蔡。蔡昭侯使其子为质于吴,以共伐楚。冬,与吴王阖闾遂破楚入郢。蔡怨子常,子常恐,奔郑。十四年,吴去而楚昭王复国。十六年,楚令尹【楚令尹:此时楚国的令尹是子西。】为其民泣以谋蔡,蔡昭侯惧。二十六年,孔子如蔡。楚昭王伐蔡,蔡恐,告急于吴。吴为蔡远,约迁以自近,易以相救;昭侯私许,不与大夫计。吴人来救蔡,因迁蔡于州来。二十八年,昭侯将朝于吴,大夫恐其复迁,乃令贼利杀昭侯;已而诛贼利以解过,而立昭侯子朔,是为成侯。
成侯四年,宋灭曹。十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十三年,楚灭陈。十九年,成侯卒,子声侯产立。声侯十五年卒,子元侯立。元侯六年卒,子侯齐立。
侯齐四年,楚惠王灭蔡,蔡侯齐亡,蔡遂绝祀。后陈灭三十三年。
伯邑考,其后不知所封。武王发,其后为周,有本纪言。管叔鲜作乱诛死,无后。周公旦,其后为鲁,有世家言。蔡叔度,其后为蔡,有世家言。曹叔振铎,有后为曹,有世家言。成叔武,其后世无所见。霍叔处,其后晋献公时灭霍。康叔封,其后为卫,有世家言。冉季载,其后世无所见。
昭侯十三年(前506年)春季,他和卫灵公在邵陵举行会盟。蔡侯暗中收买了周的大夫苌弘,请求让蔡国在会盟时排在卫国的前面;卫国派史官鳅申称赞了卫国始祖康叔的功德,于是将卫国排在前面。夏季,蔡国帮助晋国消灭了沈国,楚国大怒,攻打蔡国。蔡昭侯把儿子送到吴国当人质,请求共同讨伐楚国。冬季,蔡国和吴王阖闾共同出兵打败了楚军,攻入郢都。蔡侯怨恨子常,子常十分恐惧,逃奔郑国。昭侯十四年(前505年),吴国撤兵,楚昭王恢复了楚国。昭侯十六年(前503年),楚国的令尹为他的人民遭到吴、蔡的杀戮而哭泣,谋划攻打蔡国,蔡昭侯很害怕。昭侯二十六年(前493年),孔子前往蔡国。楚昭王讨伐蔡国,蔡国恐惧,便向吴国告急。吴王认为蔡国的都城距离吴国路途遥远,约蔡侯迁都以靠近吴国,从而方便救援;昭侯私下同意,没有和大夫们商量。吴国派军队前来救援,趁机把蔡国的都城迁到州来。二十八年(前491年),蔡昭侯准备朝见吴王,大夫们担心他再次迁都,便派一个叫利的贼寇杀了昭侯;不久,大夫们又杀掉贼寇利推卸罪责,然后他们拥立昭侯的儿子朔,就是成侯。
成侯四年(前487年),宋国灭掉曹国。十年(前481年),齐国的田常杀了他的国君简公。十三年(前478年),楚国灭掉陈国。十九年(前472年),成侯去世,他的儿子声侯产继立。声侯在位十五年去世,他的儿子元侯继立。元侯在位六年去世,他的儿子侯齐继立。蔡侯齐四年(前447年),楚惠王灭掉蔡国,蔡侯齐逃走,蔡国便断绝了祭祀。蔡国比陈国晚灭亡三十三年。
伯邑考,他的后代不知道被封在了哪里。武王发,他的后代为周王,在《本纪》中有记载。管叔鲜发动叛乱,被诛杀,没有后代。周公旦,他的后人为鲁侯,在《鲁周公世家》中有记载。蔡叔度,他的后人为蔡侯,在《管蔡世家》中有记载。曹叔振铎,他的后人为曹侯,在《管蔡世家》中有记载。成叔武,他的后人没有记载。霍叔处,他的后人是霍侯,在晋献公时被灭。康叔封,他的后人为卫侯,在《卫康叔世家》中有记载。冉季载,他的后人没有记载。
太史公曰:管蔡作乱,无足载者。然周武王崩,成王少,天下既疑,赖同母之弟成叔、冉季之属十人为辅拂【拂:通“弼”。】,是以诸侯卒宗周,故附之世家言。
太史公说:管叔、蔡叔发动叛乱,没什么值得记录的。然而周武王驾崩,成王年纪还小,天下人都心存疑虑,全靠同母的弟弟成叔、冉季等十个人的辅助,所以诸侯最终都尊崇周室,因此在《世家》中有记载。
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
叔振铎卒,子太伯脾立。太伯卒,子仲君平立。仲君平卒,子宫伯侯立。宫伯侯卒,子孝伯云立。孝伯云卒,子夷伯喜立。
夷伯二十三年,周厉王奔于彘。
三十年卒,弟幽伯强立。幽伯九年,弟苏杀幽伯代立,是为戴伯。戴伯元年,周宣王已立三岁。三十年,戴伯卒,子惠伯兕立。
惠伯二十五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因东徙,益卑,诸侯畔之。秦始列为诸侯。
三十六年,惠伯卒,子石甫立,其弟武杀之代立,是为缪公。缪公三年卒,子桓公终生立。
桓公三十五年,鲁隐公立。四十五年,鲁弑其君隐公。四十六年【四十六年:按:后文华父督弑宋殇公事当在曹桓公四十七年。】,宋华父督【华父督:名督,字华父,宋戴公之孙,好父说之子,宋国太宰。】弑其君殇公,及孔父【孔父:孔父嘉,宋国司马,孔子祖先。】。五十五年,桓公卒,子庄公夕姑立。
庄公二十三年,齐桓公始霸。
曹叔振铎,是周武王的弟弟。武王攻克殷纣王后,把叔振铎封在了曹地。
叔振铎去世,他的儿子太伯脾继立。太伯去世,他的儿子仲君平继立。仲君平去世,他的儿子宫伯侯继立。宫伯侯去世,他的儿子孝伯云继立。孝伯云去世,他的儿子夷伯喜继立。
夷伯二十三年,周厉王逃到了彘地。
夷伯在位三十年去世,他的弟弟幽伯强继立。幽伯九年,他的弟弟苏杀掉幽伯取代了他,就是戴伯。戴伯元年(前825年),周宣王已经即位三年。三十年(前796年),戴伯去世,他的儿子惠伯兕继立。
惠伯二十五年(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周王室顺势向东迁徙,王室的力量日益卑微,诸侯纷纷背叛了周室。秦国开始位列诸侯。
三十六年(前760年),惠伯去世,他的儿子石甫继立,他的弟弟武杀了石甫夺得君位,就是缪公。缪公在位三年去世,他的儿子桓公终生继立。
桓公三十五年(前722年),鲁隐公即位。四十五年(前712年),鲁国人杀了他们的国君隐公。四十六年(前711年),宋国的华父督杀了他的国君殇公,以及大夫孔父。五十五年(前702年),桓公去世,他的儿子庄公夕姑继立。
庄公二十三年(前679年),齐桓公开始在诸侯中称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1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