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六册)(精注全译)第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133

十七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而秦怨赵不与己击齐,伐赵,拔我两城。十八年,秦拔我石城。王再之卫东阳,决河水,伐魏氏。大潦,漳水出。魏冉来相赵。十九年,秦取我二城。赵与魏伯阳。赵奢将,攻齐麦丘,取之。
二十年,廉颇将,攻齐。王与秦昭王遇西河外。
二十一年,赵徙漳水武平西。二十二年,大疫。置公子丹为太子。
二十三年,楼昌将,攻魏几,不能取。十二月,廉颇将,攻几,取之。二十四年,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二十五年,燕周将,攻昌城、高唐,取之。与魏共击秦。秦将白起破我华阳,得一将军。二十六年,取东胡欧代地。
二十七年,徙漳水武平南。封赵豹【赵豹:赵惠文王之弟。】为平阳君。河水出,大潦。
二十八年,蔺相如伐齐,至平邑。罢城北九门大城。燕将成安君公孙操弑其王。二十九年,秦、韩相攻,而围阏与。赵使赵奢将,击秦,大破秦军阏与下,赐号为马服君。
三十三年,惠文王卒,太子丹立,是为孝成王。
惠文王十七年(前282年),乐毅率领赵国的军队攻打魏国的伯阳。秦国怨恨赵国不和自己一起攻打齐国,便出兵讨伐赵国,夺取赵国两座城池。十八年(前281年),秦军夺取赵国的石城。赵王再次前往原来卫国的东阳,决开黄河堤坝,征讨魏国。大水泛滥,漳河水涌出。魏冉来到赵国做相国。十九年(前280年),秦国夺得赵国的两座城池。赵国将伯阳归还魏国。赵国任命赵奢为将,攻打齐国的麦丘,将其攻取。
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廉颇为将,攻打齐国。赵王和秦昭王在西河外相遇。
惠文王二十一年(前278年),赵国将漳水改道到武平的西边。二十二年(前277年),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赵王立公子丹为太子。
惠文王二十三年(前276年),赵王任命楼昌为将,攻打魏国的几城,没能攻取。十二月,赵王任命廉颇为将,攻打几城,将其攻取。二十四年(前275年),赵王又以廉颇为将,攻打魏国的房子,攻克,在那里修建了城墙后返回。又攻打安阳,将其攻取。二十五年(前274年),赵王任命燕周为将领,攻打昌城、高唐,占领两地。赵国又和魏国联合攻打秦国。秦国将领白起在华阳打败了赵军,俘虏了一位将军。二十六年(前273年),赵国夺取了被东胡协制反叛的代地。
惠文王二十七年(前272年),将漳水改道到武平的南边。封赵豹为平阳君。这年,黄河决口,大水泛滥。
惠文王二十八年(前271年),蔺相如领兵攻打齐国,一直打到了平邑。停止修筑北面九门县的大城。燕国的将领成安君公孙操杀掉他的君王。二十九年(前270年),秦、韩两国联合攻打赵国,包围了阏与。赵国命令赵奢率领军队,还击秦军,在阏与城下大破秦军,赵惠文王封赐赵奢为马服君。
惠文王三十三年(前266年),惠文王去世,太子丹继立,就是孝成王。
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曰:“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入,徐趋【徐趋:缓慢地小步而行,表示恭敬。】而坐,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体之有所苦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耳。”曰:“食得毋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间者殊不欲食,乃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少益:稍稍增加。】嗜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不和之色少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宫,昧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则祝之曰‘必勿使反’。岂非计长久,为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主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曰:“此其近者祸及其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之计短也,故以为爱之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孝成王元年(前265年),秦军攻打赵国,拔取三座城池。赵王刚刚即位,太后执掌朝政,秦军急速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王说:“一定要以长安君为人质,才会出兵救援。”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地告诉左右侍臣说:“再提让长安君做人质的人,老妇我一定会把唾沫啐到他的脸上。”左师触龙说希望求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进入宫中,慢慢地小步走着并坐下,亲自谢罪说:“我的脚有病,实在不能快步走,因此很长时间没来拜见了。我私下偷偷宽恕了自己,又恐怕太后的身体有什么不适,因此希望前来拜望太后。”太后说:“老妇我靠着辇车行走。”触龙说:“饭量没有减少吧?”太后说:“只能喝些稀粥罢了。”触龙说:“我最近食欲很差,就勉强到外面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就能稍微增加一点食欲,身体也觉得舒服些。”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不愉快的脸色稍微有所缓解。左师公说:“我的儿子舒祺年纪最小,但是没有出息,而我已经衰老,内心非常疼爱他,希望他能够补卫士的缺额来保卫王宫,便冒死把这个想法告诉给太后。”太后说:“好吧。今年多大了?”左师公说:“十五岁了。虽然年纪小,但希望我可以在死之前把他托付给太后。”太后说:“男人也会疼爱小儿子吗?”左师公说:“关爱的程度超过妇人。”太后笑着说:“妇人疼爱得更厉害。”左师公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了长安君。”太后说:“你错了,远不如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应当从长远的角度替他们考虑。您当年送燕后出嫁,抚摸着她的脚后跟,并为此哭泣,想到她要远嫁,您就很可怜她。走了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但是在祭祀的时候反而祈祷说‘一定不要回来’。这难道不是为她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希望她的子孙世代在燕国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左师公说:“如今向前看三世之前上推到赵国创建,历代赵王的子孙封侯的,他们的封地、封号还有保存到今天的吗?”太后说:“没有。”左师公说:“不只是赵国,其他的诸侯国还有存在的吗?”太后说:“老妇没有听说过。”左师公说:“这就是近的祸及自身,远的祸及子孙。难道这是国君的儿子封侯以后就都变坏了吗?这是因为地位尊贵但是没有创建功勋,享有优厚的俸禄但是又没有立下功劳,而拥有的贵重的宝物却很多。如今您让长安君享有尊贵的地位,并且封给他肥沃的田地,又赏给他很多贵重的宝物,但是却没有趁现在就让他为国家创建功勋,一旦您离开人世,长安君又凭借什么在赵国自立呢?我认为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很短浅,因此认为您对他的疼爱不如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你去派遣他吧。”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一百辆车,送他到齐国做人质,齐国才派出救兵。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持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于予乎?”
齐安平君田单将赵师而攻燕中阳,拔之。又攻韩注人【注人:县名。】,拔之。二年,惠文后卒。田单为相。
全祖望:“王伯厚云,书云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商都朝歌,黎在上党壶关,乃河朔险要之地。朝歌之西境,密迩王畿。黎亡则商震矣。故吴王渡孟津,莫之或御,周以商墟封卫,狄人迫逐黎侯,卫为方伯连率,不能救,而《式微》《旄邱》之诗作。唇亡齿寒,卫终为狄所灭,卫之亡,犹商之亡也。秦拔上党而韩赵危,唐平泽潞而三镇服,形势其可忽哉!观王氏之言知平原之受冯亭,非利令智昏也,史迁以成败论人耳长平之败,在易将,然非平原之过也。”
四年,王梦衣偏裻之衣,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见金玉之积如山。明日,王召筮史敢占之。曰:“梦衣偏裻之衣者,残也。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者,有气而无实也。见金玉之积如山者,忧也。”
后三日,韩氏上党守冯亭使者至,曰:“韩不能守上党,入之于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财王所以赐吏民。”王大喜,召平阳君豹告之曰:“冯亭入城市邑十七,受之何如?”对曰:“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德,何谓无故乎?”对曰:“夫秦蚕食韩氏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之地也。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小弱顾能得之于强大乎?岂可谓非无故之利哉!且夫秦以牛田之水通粮蚕食,上乘倍战者,裂上国之地,其政行,不可与为难,必勿受也。”王曰:“今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此大利也。”
子义听说了这件事,便说:“国君的儿子,有着骨肉的亲情,尚且不能没有创建功勋就享有尊贵,不能没有立下功劳就享有俸禄,从而无法守住金玉一类贵重的宝物,更何况我这样的人呢?”
齐国的安平君田单率领赵国的军队攻打燕国的中阳,将其攻取。又攻打韩国的注人,攻克。孝成王二年(前264年),惠文后去世。田单出任赵的相国。
孝成王四年(前262年),赵孝成王梦见自己穿着左右颜色各异的衣服,骑着飞龙飞上天,还没有到达天庭就坠落下来,看见金玉宝物堆积如山。第二天,孝成王召见筮史敢为自己占梦。说:“梦到穿着左右颜色各异的衣服,说明残败。骑着飞龙上天,还没有到达天庭就坠落,说明有名声却无实利。看见金玉堆积得像山一样,说明存在忧患。”
三天以后,韩国的上党郡守冯亭派使臣来到赵国,并说:“韩国不能守住上党,将要划归秦国。那里的官吏和百姓都愿意归附赵国,而不想归附秦国。有十七座城市邑,愿意拜纳赵国,大王可以裁夺着赏赐官民。”孝成王非常高兴,召见平阳君赵豹并告诉他说:“冯亭进献了十七座城池,我接受它如何?”赵豹回答说:“圣人认为没有原因得到的利益是极大的祸患。”孝成王说:“那里的百姓都感念我的恩德,为什么说没有原因呢?”赵豹回答说:“秦国蚕食韩国的土地,在中间切断了上党与韩国国都联络的道路,因此自认为可以坐收上党的土地。韩国之所以不攻入秦国,就是想将其祸转嫁给赵国。秦国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但是赵国坐享其利,虽然国家强大但是也无法轻易就从小国弱国那里得利,小国弱国又怎么可以从强国大国那里得利呢?这怎么说不是没有原因的利益呢!况且秦国凭借牛田的水路运送粮食,用战斗力最强的队伍蚕食韩国,割裂韩国的土地作为功臣死士的食邑,其政策已经实行,不要和它作对,一定不要接受。”孝成王说:“如今征发百万大军攻城略地,经年累月都没有得到一座城。如今冯亭把十七座城池赠送给我国,这是很大的利益啊。”
赵豹出,王召平原君与赵禹而告之。对曰:“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乃令赵胜受地,告冯亭曰:“敝国使者臣胜,敝国君使胜致命,以万户都三封太守,千户都三封县令,皆世世为侯,吏民皆益爵三级,吏民能相安,皆赐之六金。”冯亭垂涕不见使者,曰:“吾不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不能死固,不义一矣;入之秦,不听主令,不义二矣;卖主地而食之,不义三矣。”赵遂发兵取上党。廉颇将军军长平。
六年,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坑之。王悔不听赵豹之计,故有长平之祸焉。
赵豹退出,赵孝成王召见了平原君和赵禹,并把此事告诉了他们。他们回答说:“派遣一百万的军队攻击,一年多也没能得到一座城池,现在坐着就可以得到十七座城,这是大利益,不可错失啊。”赵孝成王说:“好的。”于是派赵胜去接受土地,告诉冯亭说:“敝国使臣赵胜,敝国的君主让赵胜传达命令,以三个万户的城邑封赏太守,以三个千户的城邑封赏各个县令,让他们世世代代承袭侯爵,官吏百姓全部进爵三级,官吏和百姓能够和平相处,都赏赐给黄金六镒。”冯亭低着头哭泣,不肯见使臣,说:“我不愿意陷入三不义的境地:为国君守卫领地,不能拼死固守,这是第一个不义;君主把上党划归给秦国,我没有听从君主的命令,这是第二个不义;出卖国君的土地来换取食邑,这是第三个不义。”赵国于是出兵占领上党。廉颇将军带领军队驻扎在长平。
孝成王六年(前260年),廉颇被免去职务,赵括代替他统领军队。秦将白起带领军队包围了赵括,赵括战死,赵军投降,最终四十多万士兵都被坑杀。赵孝成王后悔当初没有听从赵豹的意见,因此才有了长平之祸。
王还,不听秦,秦围邯郸。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燕众反燕地。赵以灵丘封楚相春申君。
八年,平原君如楚请救。还,楚来救,及魏公子无忌亦来救,秦围邯郸乃解。十年,燕攻昌壮,五月拔之。赵将乐乘、庆舍攻秦信梁军,破之。太子死。而秦攻西周,拔之。徒父祺出。十一年,城元氏,县上原。武阳君郑安平死,收其地。十二年,邯郸【:存放草料的场所。】烧。十四年,平原君赵胜死。
十五年,以尉文封相国廉颇为信平君。燕王【燕王:指燕王喜,公元前254至前222年在位。】令丞相栗腹约驩,以五百金为赵王酒,还归,报燕王曰:“赵氏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闲而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王曰:“吾以众伐寡,二而伐一,可乎?”对曰:“不可。”王曰:“吾即以五而伐一,可乎?”对曰:“不可。”燕王大怒。群臣皆以为可。燕卒起二军,车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鄗,卿秦将而攻代。廉颇为赵将,破杀栗腹,虏卿秦、乐闲。
十六年,廉颇围燕。以乐乘为武襄君。十七年,假相【假相:代理宰相。】大将武襄君攻燕,围其国。十八年,延陵钧率师从相国信平君助魏攻燕。秦拔我榆次三十七城。十九年,赵与燕易土:以龙兑、汾门、临乐与燕;燕以葛、武阳、平舒与赵。
二十年,秦王政初立。秦拔我晋阳。
二十一年,孝成王卒。廉颇将,攻繁阳,取之。使乐乘代之,廉颇攻乐乘,乐乘走,廉颇亡入魏。子偃立,是为悼襄王。
赵孝成王返回,没有听从秦国的要求,秦军包围了邯郸。武垣县令傅豹和王容、苏射带领燕国的百姓回到燕国。赵国将灵丘封给了楚相春申君。
孝成王八年(前258年),平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救援。平原君返回以后,楚军前来救援,等到魏公子信陵君无忌也赶来救援,秦军对邯郸的包围最终解除。十年(前256年),燕国攻打昌壮,五个月后攻下。赵国的将领乐乘、庆舍攻打秦国驻扎在信梁的军队,大败秦军。赵国的太子去世。秦军攻打西周,夺取那里。赵国将领徒父祺领兵出境。十一年(前255年),兴筑元氏城,在上原设县。武阳君郑安平去世,收回了他的封地。十二年(前254年),邯郸的草料场被烧。十四年(前252年),平原君赵胜去世。
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把尉文封给了相国廉颇,并赐封号信平君。燕王喜命令丞相栗腹与赵国相约为友好之国,把五百斤黄金送给赵王祝他长寿,栗腹返回以后,向燕王喜禀告说:“赵国的壮丁都在长平战死了,赵国的孤儿也还没长大,我们可以前去征伐。”燕国的君王召见昌国君乐闲向他询问这件事,乐闲回答说:“赵国是需要四面应战的国家,它的百姓熟习军事,不可以前去攻伐。”燕王喜说:“我以多攻少,两个打一个,可以吗?”乐闲回答说:“不可以。”燕王喜说:“我用五个打一个,可以吗?”乐闲回答说:“不可以。”燕王喜大怒。群臣都认为可以。燕国最终派出两支军队,两千乘战车,栗腹带领一支军队攻打鄗城,卿秦带领一支军队攻打代地。廉颇担任赵国的将军,大破燕军,杀死栗腹,俘虏了卿秦、乐闲。
孝成王十六年(前250年),廉颇包围了燕国的都城。赵王封乐乘为武襄君。十七年(前249年),代理相国大将军武襄君乐乘攻打燕国,包围了燕国的都城。十八年(前248年),延陵钧率领军队跟从信平君帮助魏国攻打燕国。秦国攻拔赵国的榆次等三十七座城。十九年(前247年),赵国和燕国交换土地:赵国把龙兑、汾门、临乐割让给燕国;燕国把葛、武阳、平舒割让给赵国。
孝成王二十年(前246年),秦王嬴政刚刚即位。秦军攻取赵国的晋阳。
孝成王二十一年(前245年),孝成王去世。廉颇担任将领,攻打魏国的繁阳,将其攻取。赵国让乐乘代替廉颇担任将领,廉颇攻打乐乘,乐乘败逃,廉颇逃到了魏国。孝成王的儿子偃即位,就是悼襄王。
悼襄王元年,大备魏【大备魏:紧急防备魏国的进攻,因廉颇逃奔魏国。】。欲通平邑、中牟之道,不成。
二年,李牧将,攻燕,拔武遂、方城。秦召春平君,因而留之。泄钧为之谓文信侯【文信侯:即吕不韦,当时任秦国相国。】曰:“春平君者,赵王甚爱之而郎中妒之,故相与谋曰‘春平君入秦,秦必留之’。故相与谋而内之秦也。今君留之,是绝赵而郎中之计中也。君不如遣春平君而留平都。春平君者言行信于王,王必厚割赵而赎平都。”文信侯曰:“善。”因遣之。城韩皋。
李牧雁门纵牧,选自《中国古代百将图说》。
三年,庞暖将,攻燕,禽其将剧辛。四年,庞暖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不拔;移攻齐,取饶安。五年,傅抵将,居平邑;庆舍将东阳河外师,守河梁。六年,封长安君以饶。魏与赵邺。
九年,赵攻燕,取狸、阳城。兵未罢,秦攻邺,拔之。悼襄王卒,子幽缪王迁立。
幽缪王迁元年,城柏人。二年,秦攻武城,扈辄率师救之,军败,死焉。三年,秦攻赤丽、宜安,李牧率师与战肥下,却之。封牧为武安君。四年,秦攻番吾,李牧与之战,却之。
五年,代地大动,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太半【太半:大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六年,大饥,民讹言曰:“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
七年,秦人攻赵,赵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将,击之。李牧诛,司马尚免,赵匆及齐将颜聚代之。赵匆军破,颜聚亡去。以王迁降。
八年十月,邯郸为秦。
悼襄王元年(前244年),紧急防备魏国的进攻。想要打通平邑、中牟的道路,没有成功。
悼襄王二年(前243年),李牧担任将领,攻打燕国,攻取了武遂、方城。秦王召见赵国的春平君,并趁机把他扣留在秦国。泄钧替他在秦相文信侯吕不韦面前说:“春平君这个人,赵王特别宠爱他但是郎中们都妒忌他,因此郎中们一起谋划说‘春平君到秦国,秦王一定会扣留他’。因此他们就一起谋划着把他送到了秦国。如今扣留了春平君,就是断绝了与赵国的关系,正中了郎中们的奸计。您不如遣送春平君,让他留在平都。春平君说话办事都很得赵王的信任,赵王一定会割让赵国很多的土地来赎回平都。”文信侯说:“好的。”于是将春平君遣送回赵国。赵国修筑韩皋城。
悼襄王三年(前242年),赵王任命庞暖为将领,攻打燕国,捉住了燕国的将领剧辛。四年(前241年),庞暖带领赵、楚、魏、燕四国的精锐部队攻打秦国的蕞地,没能攻克;他又移兵攻打齐国,攻取了饶安。五年(前240年),赵王任命傅抵为将领,驻扎在平邑;庆合率领东阳河外的军队,守卫黄河的桥梁。六年(前239年),赵王把饶地封给长安君。魏国把邺送给了赵国。
悼襄王九年(前236年),赵国攻打燕国,攻取了狸城和阳城。士兵还没有返回,秦军就来攻打邺城,将其攻取。赵悼襄王去世,其子幽缪王迁即位。
幽缪王迁元年(前235年),修筑柏人城。二年(前234年),秦军攻打武城,扈辄率军救援,兵败,扈辄战死。三年(前233年),秦军攻打赤丽、宜安两地,李牧率领军队与秦军在肥城下交战,抵挡了秦军的进攻。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四年(前232年),秦军攻打番吾,李牧和秦军交战,击退秦军。
幽缪王五年(前231年),代地发生了大地震,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楼台、住屋、墙壁大半被毁,地面裂开了东西宽一百三十步的大缝子。六年(前230年),赵国发生了大饥荒,民间谣传说:“赵人在哭号,秦人在大笑。如果不相信,请看田里遍地野草。”
幽缪王七年(前229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率领军队,抗击秦军。李牧遭到陷害被杀,司马尚被免职,赵匆和齐将颜聚代替他们。赵匆的军队被秦军打败,颜聚逃走。赵王迁投降秦国。
幽缪王八年(前228年)十月,邯郸为秦国所有。
太史公曰:吾闻冯王孙曰:“赵王迁,其母倡【倡:歌女。】也,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适子嘉而立迁。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岂不缪【缪:通“谬”。】哉!秦既虏迁,赵之亡大夫共立嘉为王,王代六岁,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以为郡。
太史公说:我听冯王孙说:“赵王迁,他的母亲是位歌女,受到悼襄王的宠爱。悼襄王废黜了嫡子嘉改立迁为太子。迁向来没有德行,听信谗言,因此诛杀了良将李牧,并重用奸臣郭开。”这难道不荒谬吗!秦国已经俘虏了赵王迁,赵国逃亡的大夫共同拥立嘉为王,在代地称王六年。秦国派兵攻代王嘉,于是灭亡了赵国,将那里变成秦国的郡。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与周同姓:毕公高为文王之子。】。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
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为大夫。卜偃【卜偃:晋国卜者,姓郭名偃。】曰:“毕万之后必大矣,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命之大,以从满数,其必有众。”初,毕万卜事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蕃昌:蕃衍昌盛。】。”
毕万封十一年,晋献公卒,四子争更立,晋乱。而毕万之世弥大,从其国名为魏氏。生武子。魏武子以魏诸子事晋公子重耳。晋献公之二十一年,武子从重耳出亡。十九年反,重耳立为晋文公,而令魏武子袭魏氏之后封,列为大夫,治于魏。生悼子。
魏悼子徙治霍。生魏绛。
魏氏的祖先,是毕公高的后人。毕公高和周天子是同姓。周武王讨伐殷纣以后,高被封到了毕地,于是就以毕为姓。他的后人断绝了封赐,成为平民,有的在中原生活,有的在夷狄地区生活。他的后代中有个叫毕万的,侍奉晋献公。
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赵夙驾车,毕万担任车右,前去讨伐霍、耿、魏,把它们全部消灭。献公把耿封给了赵夙,把魏封给了毕万,二人都成为大夫。主管占卜的卜偃说:“毕万的后世一定会兴旺,万,是满数;魏,是高大的名称。用这样的名称作为赏赐的开头,这是老天对他家族兴旺的引导。天子称兆民,诸侯称万民。如今封给他的名称是大,后边还跟着满数,他一定会拥有众多百姓。”当初,毕万占卜服侍晋君的吉凶,得到《屯卦》变成《比卦》。辛廖占卜这件事,说:“这是吉利的卦象。《屯卦》象征坚固,《比卦》象征进入,还有比这个更吉利的卦象吗?将来一定会繁盛兴旺。”
毕万受封后的十一年,晋献公去世,他的四个儿子争位,晋国发生了内乱。而毕万的子孙越来越多,跟随他们的封国的名字称魏氏。毕万生下武子。魏武子凭借魏氏诸子的身份服侍晋公子重耳。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魏武子跟随重耳出逃流亡,十九年后返回,重耳即位为晋文公,并命令魏武子承袭魏氏后代的封爵,把他封为大夫,将治所设于魏地。魏武子生下悼子。
魏悼子把治所迁到霍地。他生下魏绛。
魏绛事晋悼公。悼公三年,会诸侯。悼公弟杨干乱行【乱行:扰乱了行军的队列。】,魏绛僇辱杨干。悼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或说悼公,悼公止。卒任魏绛政,使和戎、翟,戎、翟亲附。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赐之乐,三让,然后受之。徙治安邑。魏绛卒,谥为昭子。生魏嬴。嬴生魏献子。
献子事晋昭公。昭公卒而六卿强,公室卑。
晋顷公之十二年,韩宣子老,魏献子为国政。晋宗室祁氏、羊舌氏相恶,六卿诛之,尽取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子为之大夫。献子与赵简子、中行文子、范献子并为晋卿。
其后十四岁而孔子相鲁。后四岁,赵简子以晋阳之乱也,而与韩、魏共攻范、中行氏。魏献子生魏侈。魏侈与赵鞅共攻范、中行氏。
魏侈之孙曰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共伐灭知伯,分其地。
魏绛服侍晋悼公。悼公三年(前570年),召集诸侯会盟。悼公的弟弟杨干扰乱了军队的秩序,魏绛杀掉杨干的仆人来羞辱他。悼公大怒,说:“会合诸侯本来是引以为荣的事,如今却侮辱了我的弟弟!”就要杀掉魏绛。有人劝说悼公,悼公才罢手。最终任用魏绛处理政务,并派他去和戎、狄修好,戎、狄从此亲近并归附晋国。悼公十一年(前562年),悼公说:“自从我任用魏绛,八年之中,九次会盟诸侯,戎、狄也与我们相处和睦,这全是您的功劳!”于是赐给魏绛乐器和乐队,魏降三次推让,然后接受了。同年,魏绛把治所迁到安邑。魏绛去世以后,谥号为昭子。他生下魏赢。魏赢生下魏献子。
魏献子侍奉晋昭公。昭公去世以后,晋国的六卿势力强大,公室日渐衰微。
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韩宣子年老,魏献子主持国政。晋国的宗族祁氏和羊舌氏交恶,六卿便杀掉了他们,得到了他们所有的封地,分为十个县,六卿分别派他们的儿子到十县去做大夫。魏献子和赵简子、中行文子、范献子一同担任晋国的卿。
此后的十四年,孔子在鲁国执政。又过了四年,赵简子因为晋阳之乱,与韩氏、魏氏联合攻打范氏、中行氏。魏献子生下魏侈。魏侈和赵鞅共同攻打范氏、中行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1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