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御诸天时空(校对)第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7

对于笑傲江湖,唐汉是没有一点好感,都说笑傲无侠,唐汉是很赞同这句话的。青城派作为名门大派,却处心积虑谋划林家《辟邪剑谱》,使得福威镖局灭门,而江湖对于青城派所作所为却对此没有任何谁为福威镖局说一句公道话。颇有侠义的林平之,作为富家子弟,却不恃强凌弱,看到青城派弟子欺辱老人少女却挺身而出,可是结果却是家破人亡,一心想着复仇却落得最后‘挥刀自宫’、手筋脚筋没了还被囚禁西湖。被誉为‘君子剑’的华山派掌门岳不群却是个大大的伪君子。。。。。。。
侠义,侠义!
笑傲江湖没有侠义,有的只有勾心斗角,有的只有争权夺利,有的只有不分黑白。。。。。。
“时空珠啊时空珠,你让我穿梭去其他时空也就罢了,怎么偏偏让我来到笑傲江湖。”唐汉看着自己体内的时空珠,万分无奈。
这段时间,他已经消化了时空珠传递给他的信息,他知晓了当时在冥界时他能摆脱开束缚进入六道轮回是多亏了时空珠,是时空珠保护着他进入六道轮回转世为人的。
而且这时空珠确实是至宝,只要他有足够的能量,就可以催动时空珠进行传授,时空、世界等级越高,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多。除非等到什么时候他可以炼化时空珠内的禁制。
让唐汉吐槽的是,时空珠竟然带他来到了笑傲江湖。
“汉儿,等你长大了,可不能像你爹爹那死没良心的,丢下我们孤儿寡母在家,自己在外面醉天酒地的。”李青竹抱起唐汉,说道。
唐汉知晓母亲说的话只是开玩笑,他降临这个世界六个月,亲眼看到自己这一世的父母很恩爱,相敬如宾。自己生在的这个唐家,可是耕读传家,家有良田千倾,说是家缠万贯一点也不为过。
他的父亲唐正德还是举人,只是参加两次科举都没有中进士,在这个时代,举人的身份可不一般,至少在华阴县,举人的地位很高,在华阴县中属于名人,再加上唐家在华阴县近两百年,是华阴县的名门望族。
因为有举人身份,唐家的田地都是免田赋的。
可以说他对于这一世的家很满意,有个温暖的家,家世又不错,可以说差不多完美。
要说让唐铭不满的是,竟然让自己来到了笑傲江湖。
第3章
蒙学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晒在身上懒洋洋的。
一唇红齿白的孩童正双手平伸站着,旁边一个侍女正迅速小心地帮忙穿着衣服,另外一名少女则端着脸盆和毛巾在旁边候着。
“太腐败了,上辈子我只是普通人,都是自己穿衣服的,没想到这一辈子竟然穿衣服都有人伺候。”唐汉心中感慨,不过也习惯了,毕竟从出生到现在一直被伺候着,不习惯也习惯了,甚至他主动要穿衣服的时候,都会吓得侍女直接跪伏下来,瑟瑟发抖,惊恐万分。
他的两名贴身侍女,一个叫‘绿柳’,一个叫‘秋菊’,年约莫十三岁,但是却因为家里遭了旱灾,被父母卖到唐家为仆,去年的时候就成了唐汉的贴身侍女。
唐汉取过毛巾,沾了下水然后洗了下脸,伸了个懒腰,唐汉道:“绿柳,秋菊,今日开始本公子就要开始读书了。”
“公子,读书是好事,读书了就懂得礼仪,懂得道理,不像我们这些人大字不识得一个,没有出息。”绿柳说道。
秋菊也说道:“绿柳说得对,公子要好好跟着先生读书,以后考个状元回来,广大门楣。”
唐汉闻言,微微一笑。
上辈子他曾经听一位教授说过,华夏人是全世界最注重学习的民资,君不见房子一旦跟学期房挂钩立马飙升,翻个一倍都很正常。来到这个世界三年,唐汉对此更有清晰的感触,那是真正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父亲‘唐正德’是个举人,算不上进士,可是举人身份却是可以令他见官不跪,家里田地不用交赋税。而且华阴县都尊重举人身份,有什么龌龊,就会来请唐正德进行调解。
一旦中了进士,那更是完全不一样,可以直接一跃成为七品县令,成为一县的父母官,而且有一个直通道,甚至以后可以成为内阁宰辅执宰天下。
“走,前堂爹爹和娘亲正等着我去吃早饭,吃了早饭后就要去蒙学了。”唐汉微笑地说道,作为唐家的公子爷,唐汉要接受蒙学可是一件大事,他的父亲‘唐正德’会亲自带着他去蒙学,行拜师礼,才入读蒙学。
按他的父亲‘唐正德’的说法,蒙学的先生是学富五车的大人物,曾经中了举人,后来在华阴县办蒙学,教导了不少学子。
“爹爹,娘亲。”唐汉到了前堂,先站着行礼。
“嗯。”父亲唐正德坐在上面,母亲李青竹坐在左手侧面,自己的位置在右手侧面,是一个小案桌,案桌上放着一块猪肉和鸡蛋,散发着浓浓的香味。
唐汉坐到自己的位置,用筷子夹起猪肉,然后喝着粥,虽然还只是一个刚满三岁的孩子,但是唐汉的胃口可不小,吃得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量。
“你这孩子真是大胃王,才三岁就吃了三两猪肉和三个鸡蛋、三碗稀饭,要是生在普通人家,非得把家吃穷了。”母亲李青竹笑着打趣说道。
对于唐汉这个儿子,李青竹很自豪,因为唐汉从出生就很乖巧,很懂事,不会像其他小孩子那般哭闹,饿了就‘啊啊’叫,想要尿尿就‘啊啊啊啊啊’,吃了睡,睡了吃。一岁的时候就会说话,而且还说得很利索,不但会走,还会跑。
三岁的时候,唐汉的个头就不比五岁孩童小,而且就像一个小大人一般,已经独立吃饭、独自一个房间睡。
“这叫什么话,汉儿吃多还不好?老话说得好,能吃是福,你看我们汉儿长得就像一头小公牛,健康得很。”唐正德笑着说道。
这个时代医疗不发达,生个病都有可能导致失去了生命,所以古时人们的寿命也就三四十岁,至于小孩子的夭折率更是很高,哪怕是王公贵族也是这般。
“今日开始,汉儿就开始接受蒙学,希望以后汉儿能考个进士,这般也可以当个知府。”唐正德道。
科举,是一条捷径,也是一条大道。但凡进士出身的,最次的也可以混个知府。
“爹爹,我可不想科举,我以后要练武,成为行侠仗义的大侠!”唐汉说道。
这时候可是考八股文,那是一点乐趣也没有,唐汉来到这个世界,自然不希望自己成了一个书呆子。既然这里是笑傲江湖,唐汉就想着学武,练得绝世武功,纵横江湖,行侠仗义。
笑傲无侠,那自己来传承侠义。
“你小子知道什么,就算要学武,也得读书,不识字的人就是把神功秘典放在眼前,他也练不得。”唐正德好笑地说道:“你知道华山派掌门岳掌门吧,你别看他武功高强,剑法高超,可是他可是秀才哦。”
这时候的科举,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是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会试则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主考官,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则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可以说,但凡进士都可以称为“天子门生”!
当然,在乡试之前,还有童生试,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唐汉倒是没有想到,那岳不群竟然是个秀才。
不过唐汉也想到,古时的字与上辈子的字是不一样的,知识也不一样,武功无疑是和道经、佛经、儒家经典相挂钩,自己若是不学好,还真的对练武不易。
还有那《易经》,被称为文化源泉,许多武学秘籍都是来自于《易经》,比如天龙八部的《凌波微步》,若非段誉精通《易经》,又怎么可能短短时间就练得了《凌波微步》呢。
“汉儿,你爹爹说的可没错,你想啊,就是武当冲虚道长,那也是道学修为深厚,精通道学,多次让皇帝陛下请去皇宫讲解道经,你若是要练武,更是要学好书。”李青竹见唐正德不断对自己眨眼睛,也明白了丈夫所想,引导地说道。
唐汉重重地点了点头。
吃好早饭,唐正德就带着唐汉坐着马车前往蒙学所在,这座蒙学书院叫‘麓山书院’,建于麓山,所以就取名为‘麓山书院’。
麓山书院建在半山腰,有一条道路直达书院,书院四周种满了竹子、花草,甚是安宁,远远就听着书院中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麓山书院不但教授蒙学,还教授其他年龄段的学子,华阴县但凡有条件的人家都会把自家子弟送来麓山书院求学,便是周边几个县也有人前来求学。
“李院政在吗!”唐正德让下人将马车停在书院门口,朗声问道。
“哎哟,是唐举人来了,有失远迎,罪过罪过!”一个中年人看到唐正德,连忙告罪道:“家父正在给学生们讲《大学》,还请唐举人莫怪。”
“原来是李院政是在讲《大学》啊,想想唐某也有六年不曾听李院政讲解《大学》了,还真是让人怀念。”唐正德道。
当年他蒙学也是在麓山书院读的,然后一步步考试,在二十岁时候被录取为生员,二十四岁参加乡试得了举人。可惜前后两次前往京城赶考,却都落榜了。
心灰意冷下,唐正德回到了华阴县,好好经营唐家的家当,转眼已经过去了数年,而他也终于有了儿子,当真是岁月不饶人。
“李秀才,这是我孩子‘唐汉’,今年满三岁,却是想让我儿来书院读蒙学,不知道可否。”唐正德道。
正常而言,都是八九岁才开始蒙学的,唐正德之所以在唐汉三岁时候就打算安排唐汉读蒙学,也是有自己的考量。
“才满三岁?”李秀才道:“唐举人,会不会太小了些?”
“李秀才勿恼,我儿虽然才满三岁,但是却乖巧懂事,还会背唐诗,正是可以接受蒙学的时候。”唐正德道,面露得色。
“背唐诗?”李秀才露出怀疑之色。
“汉儿,给李秀才背一下唐诗。”唐正德见李秀才不信,就对着唐汉说道。
唐汉对此自然易如反掌,毕竟前世他也是读到大学,大部分的字都认得,对于诗词自然也懂得,顿时唐汉背了《静夜思》、《凉州词》和《登岳阳楼》,不但一字不漏地背了下来,还颇有感情,仿佛入了意境,让李秀才听得惊讶不已,连道唐正德生了个好儿子,也不再怀疑,当即为唐汉办理了入学手续。
第4章
先生
“这学费真是贵,一年就要五两银子,普通人家哪里能来书院读书!”看着父亲唐正德给唐汉登记了身份,又交了五两银子的学费,唐汉心中颇为感慨。
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可是非常惊人的,一两银子也就是1000文铜钱,平常可以买大米两石大米,如今一石大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也就是说一两银子相当于上辈子660元。5两银子,也就是3300元!
一年的学费3300元,比上辈子读高中还要贵,而唐汉此时却是读蒙学,每日早上被送来麓山学院,下午时候被接送回家,也就中午在书院吃个饭。
而且这个饭钱还得唐汉自己出。
当然,唐汉也看到了麓山学院的收费标准,蒙学每个人一年5两银子,初学每个人一年10两银子,中学每个人一年20两银子。
看得唐汉直摇头。
唐汉来到笑傲江湖也有三年时间,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他就知晓华阴县县令一个月的俸禄也不过是4两银子,这开书院简直比当官的还好赚。
麓山书院的院政可是有品级的,相当于从七品,每个月还有3两银子,再加上学子,麓山书院的院政简直就是个富豪。
“李秀才,这几年书院办得好生旺盛,如今怕是有上百学子了吧。”唐正德笑着说道。
“唐举人,你有三年未来学院了吧。”李秀才笑道。
“嗯,是有三年了,这些年忙着家族事务,失了求学心,倒是满身铜臭味。”唐正德叹了口气,“若是当年来书院当个教习先生,倒也是自由自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