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御诸天时空(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367

老子道:“当初道祖紫霄宫讲道,曾言大罗之境,欲证混元,大体可概括为三条路,一者如同盘古大神开天辟地,演化大千世界,破开天地限制,可证混元;二者乃三尸证道,以先天灵宝寄托善念、恶念、执念形成三尸化身,每斩去一尸,即可多一化身法力,直至最后三尸合一即可证得混元,道祖当年便是三尸合一证得混元圣人;三者便是功德成圣,积累下无量功德,自有天道钟爱,便可为混元圣人,如女娲娘娘造人成圣,平心娘娘演化轮回、建立地府成圣。”
“老师,盘古大神开天辟地,以力证道,不也证道失败,身陨化万物,洪荒众生又有何人能以力证道?”唐汉有些震撼道。
老子道:“以力证道,此举也只有盘古大神行此事,吾等为三清,盘古正宗,却也不知晓是否可行。可既然道祖将其列为一法,那么应该是可行的。”
“你如今大罗金仙圆满,证得大罗道果,法力无量,虽说三尸化身并不能增加你多少实力,却可让你悟道少些干扰,可一心悟道。昔日我等大体都斩去善念、恶念、执念,方才能悟得混元之妙,证得混元圣人。”老子道。
唐汉微微点头,三尸化身虽说法力不弱,可是道与本体一般无二,到了大罗金仙巅峰这个层次,比的是道法的深浅,比的是灵宝高低,化身多少其实对实力没有什么影响。
比如冥河老祖,炼有四亿八千万血神子分身,可是实力也就那般,并没有让他可以匹敌圣人。
在唐汉看来,三尸化身便是一门秘法,形成三尸化身,多一分身,使得本尊不受善念、执念、恶念影响而已。
“道祖曾言,以力证道法力最为深厚,道行最高;三尸证道,次之;功德证道再次之!”老子道:“如今你大罗金仙圆满,证得大罗道果,却也有资格证得混元,只是道之路上,全靠自身,便是吾也帮不了你什么!”
“老师已然为弟子多有谋划,弟子岂敢要求再多!”唐汉连忙道。
老子又叮嘱一番,就让唐汉下去,唐汉出了八景宫,只觉得心中有些怃然,掐指一算,便知晓了,自己那徒儿神农却是遇到了困难。
脚升起五彩祥云,飘飘然离开首阳山,往着人族王都陈都而去,原来人劫考验的是人族生存能力,如今人族多有沾染疾病,从伏羲证得天皇之位后不过三千年,人族就经历诸多疾病,使得如今人族不但没有人口大增,反而大降,竟是不足伏羲证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
第41章
神农尝百草(2)
神农见人族面临疾病,死伤惨重,亲眼见到一个个人族病逝,神农心底里好似有块重若千斤的巨石压着,他从出生开始便修炼太清仙法,虽说并未刻意修炼,可是至今也修炼到真仙境界。
他能抵御疾病,可是普通人族却不行,而让人族每一个修炼成仙,又是不现实的。
为了解决这疾病,神农便开始研究疾病,亲自去找药方,辨识医药。
他带着一众随从一路前行,逢山过山,逢水渡水,凡是见到植被便好生辨别药性,记录在册,每隔一段时间就整理一遍。
这一日,神农一行人来到一座山势陡峭的山峰前,众人抬头一望,只见峰顶高耸入云,山体长满了青苔,湿滑难行,浓浓的雾气照笼之下难辨道路,飞鸟难渡,野兽绝迹,似是到了绝路!
一众随从纷纷劝神农回去,神农坚定地说道:“如今族人正在遭受病痛的折磨,我身为人族共主,若不寻到可以治愈病痛的神药,又如何回去面对族人?”
一席话说得随从尽皆无言。
神农皱着眉头思虑着该如何翻过这座山,忽然被一阵声音惊醒,他顺着声源一看,只见山脚的丛林里正密密麻麻地垂挂着的藤条,有数十只金丝猴正在藤条上来回荡漾,玩耍得不亦说乎。
神农双眼一亮,大喜道:“果然天无绝人之路!”旋即命一众随从上前砍伐了许多藤条,将之搭成架子,每日一层,如此春去秋来,风吹雨打,整整一岁而过,从未间断,有三百六十层,终于将之搭到了山顶!
神农带领着众人沿着架子爬上了山顶,一望,只见山上奇花异草遍地开放着,颜色各异,姿态不同,万千种花草香气混杂在一起不但没有难闻,更有一股清心宁神之效!神农精神一震,旋即大喜,忙令人在周围搭上冷杉,以免不注意被野兽攻击。随即便居住在山上,白天亲自尝试各种花草,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夜晚就在火光下记载下来。他现了一种绿色叶子的木叶,食之可解百毒,谓之查,又作茶也。神农尝中毒七十余次,均靠着茶叶解毒。
神农站了起来,正欲继续试尝那些还未尝过的异草,见天边飞来一朵彩云,看到是唐汉腾云驾雾前来,连忙拜道:“神农拜见老师!”
“你如今贵为人族共主,人族之皇,不可行礼!”唐汉道,连忙扶起神农:“神农,你尝百草,屡中剧毒,吾就赐予你赭鞭。”
言罢从袖中取出一条褐色、长有三尺六寸的鞭子给神农,神农接过赭鞭,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只觉其轻盈灵动,不用祭练便可用之,便问道:“不知此宝有何功效?”
唐汉道:“赭鞭遇毒则色变,可辨万毒,更有诸多妙用,正是适合你用!”
“谢老师赐宝!”神农闻言大喜不已,连忙行礼。
“吾倒也颇为擅长炼丹,便传与你炼丹之法,你可结合人族,看如何炼药,治疗疾病。”唐汉一指点在神农眉心,将炼丹之法和自己炼丹心得传与神农,便离去了。
神农有了赭鞭,从此不再被毒草毒到,他一路前行,遇到人族就传与相关医理、草药之效和药方,使得许多疾病纷纷被化解,人族渐渐摆脱疾病的威胁,更是感激神农,将神农尊为‘药祖’!
一众随从劝说神农回去陈都,神农却说不行,人族所遇疾病还未彻底化解,岂能回去,便继续前行,他的足迹踏遍了无数山川河流、深山野林。
足足行走了五千年,神农方才回了陈都,回到陈都,神农便忙着整理这些年所获,著成典籍,好便于传承下去,使得人族从此摆脱疾病威胁。
却说神农生有一小女儿,取名为‘女娃’,乃是因其生于女娲娘娘的神庙,女娃长得娇小玲珑,可爱异常,且身有正义之心和慈悲之心,常常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们,是以人人都对这个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喜爱不已,神农更是对她疼爱异常,视若珍宝!
女娃见神农忙着著书,不陪自己玩,又听闻族人说东海之滨有人族祖地,心生好奇,就离开陈都要前往东海之滨人族祖地,祭拜人族先祖。
女娃身穿红色大红袍,头扎着两个小辫子,一路哼着歌谣,腾云驾雾,遇到人族部落就到人族部落,人们得知她是共主女儿,对其喜爱不已。女娃一边游玩,一边飞行,不知花了多少时间,抵达了东海之滨。
此时正是日出时分,只见金乌东升,霞光万道,照耀着整个海平面,恰似金辉起潮海;海雁盘旋,又如仙禽舞朝阳。远方一道万里白线朝着这边而来,由远及近,伴随着浪花飞溅之声,一股海浪打向女娃,瞬间就将她淹没,待到海浪消逝,只见女娃俏生生地从海水中伸出个小脑袋瓜子,抖了抖头上的海水,女娃欢呼一声,一头扎进海里游玩嬉戏起来,欢乐的笑声远远传出。
这时,却见不远处的海水一阵沸腾,女娃大奇,停了下来,静静地注视着海水的变化,只见自海水中冒出几个虾兵蟹将,中间簇拥着一个少年。那少年头上长着一个角,骄横地道:“你这个小女娃,怎么到东海嬉闹,不知晓东海乃是我东海龙族的地盘么?”
女娃身为人族共主,哪里会有这般待遇,道:“我乃人族共主神农的女儿,这东海之滨乃是我人族的地盘,我为何不能来玩?”
那少年道:“我是东海龙宫三太子敖丙,你既然为人族共主,不如嫁与我!”
女娃呵斥道:“你好不羞耻,我回去定要告诉我父皇,让他前往东海龙宫问罪!”
“敬酒不吃吃罚酒!”敖丙作为东海龙宫三太子,要什么得不到,今日被女娃拒绝,顿时就生气了,言罢身体一阵烟云缭绕,旋即现了四爪金龙之身,长吟一声,腾身上天,在金乌地照射下,利爪闪着慑人地寒光。
旋即龙尾一摆打在海水之上,顿时方圆百里地海水涨高十丈,朝着女娃扑来,一瞬间便将女娃湮没。
敖丙得意地哈哈大笑,带着虾兵蟹将返回东海龙宫。
而就在敖丙离去之后,只见海中飘出一道精魂,隐隐约约,正是女娃的魂魄,魂魄回望着陈都的方向,仰天长嘶,却又不出声音。她不甘心地奋力嘶吼,可是毫无作用。顿时心生怨气,直腾天际,瞬间化作瞬间化作一鸟。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出“精卫、精卫、精卫”之声,叫声凄切!
精卫鸟一路拍打着翅膀常衔着木石往来于西山和东海之间,誓要填平东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不放弃!
正在编写医书的神农猛地喷出一口血,掐指一算,算得女娃遭了劫,腾云驾雾到了东海之滨,见到精卫鸟,正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神农看到精卫鸟便潸然泪下,他急步走向精卫鸟,颤抖地喊道:“女娃,可是你么?我是父皇啊!”
精卫鸟恍若未闻,只是衔着枯木飞向东海的方向,任神农在后面如何呐喊也毫无反应!
神农呆呆地看着精卫离去的背影,两行热泪无声无息地落下,可是神农不忘自己使命,只能再次回到陈都编写医书,时常夜里想到女娃,独自一人黯然神伤,堂堂真仙竟是没多久整个人变得苍老起来,头发花白。
唐汉听闻此事,就来到了东海之滨,见到了精卫鸟,微微一叹,一眼就望出精卫鸟乃是女娃怨念所化,被怨念迷惑了心智,以至于连自己父皇‘神农’都认不出。
唐汉将精卫鸟摄到手中,以无上法力化去了精卫鸟身上的怨气,然后取出一团九天息壤和数滴三光神水,以造化法则捏造了一具人身,正是女娃生前模样,然后将女娃的魂魄打入身躯之中,复活了女娃。
“女娃拜见师祖!”女娃认出唐汉,恭敬地磕头跪拜,口喊‘师祖’。“还请师祖为女娃做主!”
“女娃,有因必有果,东海龙宫与你之因果,日后等你修成金仙,自可前去了结因果。”唐汉道:“你可愿随我回道场修炼!?”
女娃也是聪慧,连忙应道:“女娃愿意!”
唐汉看到女娃眨着大大的可爱的眼睛,脆脆的声音,可爱非常,哈哈大笑起来,将女娃放在自己的肩膀,腾云驾雾回了道场。
女娃见唐汉道场先天灵气浓郁,又有不少先天灵物,如那人参娃、精怪等,也有石昊、竹语两个童子,有了玩伴,倒也是非常开心。那女娃乃是唐汉用三光神水、九天息壤所造,蕴含自己一滴精血,也可谓是自己的女儿,对女娃甚是宠爱,也任由女娃在道场玩闹。
而女娃也确实根脚奇高,又有大气运傍身,修行自是快速无比,大半时间在玩的情况下,竟是不知不觉中修炼到了真仙巅峰,只差一丝就可以踏入金仙境界,而且根基扎实,道基稳固,以后当真是潜力无穷。
第42章
神农证道
这一日,唐汉道心有感,掐指一算,却是明白了,神农在位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如今已然功德圆满,却是要证道人族地皇之位。
“女娃,今日你随我前往陈都,你父皇今日要证道地皇之位!”唐汉道。
“女娃好想父皇!”女娃开心了起来,便和唐汉腾云驾雾而去,前往人族的王都‘陈都’。
这一日,陈都热闹非常,在陈都中央的高台上,正有三座神像,稳稳立在上方,似在俯视着人间的一切。陈都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却是都知晓今日便是共主神农证道之日。
神农手持着一卷书,这乃是他花费无数心血所著的医书,想到从此以后,人族不惧疾病,可发展旺盛,神农就很开心。只是又想到自己功德圆满,却未曾寻找下一任人族共主,不免又有些愧疚和遗憾。
一声钟响,神农登上高台,祭拜天地,然后将手中的书籍往高空一抛,向天地祭告医书已成,自己功德圆满,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
然后就见唐汉带着女娃降临到高台,神农看到女娃,一愣之后便是欣喜,只是此时却也不便私人之事,因为此时天降无量功德,功德一分为二,其中九成为神农所得,另外一成为唐汉所得,被唐汉收入袖中。
功德入体,神农浑身金光绽放,修为暴涨,从真仙巅峰一路飞涨到大罗金仙巅峰,让唐汉看得直摇头,只觉得不可思议。
这时,只见自三十三天之上飞来一辆九龙御辇,御辇上正端坐着天皇伏羲,辇稳稳地停在了众人眼前,众人见是伏羲亲来,纷纷拜倒山呼不已。
神农领着众人上前拜过伏羲,笑道:“今日神农证道,皇兄能来真是神农之幸也!”
伏羲呵呵笑道:“这些年来倒是有劳皇弟了,如今皇弟证道真是可喜可贺啊!”
神农上了九龙御辇,挥手与人族告别,九龙御辇载着神农、伏羲飞离陈都,往火云洞而去。
唐汉见神农证得地皇离去,却是未曾留下继任者,眉头微微一皱,只觉得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正所谓蛇无头不行,若是没有一个共主,人族岂不是要一下子四分五裂,重新变成一盘散沙。
掐指一算,却见天机混淆,混沌不清,纵使他修为站在天地间的顶尖,也是推演不到丝毫。
原来随着神农证道地皇,人族的人劫开始进入高潮,天机自然混乱,别说是唐汉,就是诸天圣人,也别想算得下一任人族共主。
唐汉见状,便带着女娃回了道场。
而没多久,人族各个部落首领为了共主之位,彼此不服,开始征伐,一时间祥和、团结的人族成了一盘散沙,每个部落首领都想登上共主之位。
神农的儿子列山氏靠着底蕴,掌控着人族十分之一的部落,成为共主的呼声非常高。可是其他部落却并不买账,不认可列山氏,哪怕列山氏在陈都号称‘炎帝’,可是大部分的部落却不遵从炎帝的号令。
炎帝自持势力强大,便想与武力统一人族,于是人族陷入了混战,战火点燃了整个人族,炎帝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征战十二万九千六百年,非但没有统一人族,反而疆域缩小了一大半,治下人口甚至是不足神农时代的十分之一。
炎帝寿终之时,万分不甘心,叮嘱自己子嗣,定要以统一人族为己任,不可丢了神农氏的威名。炎帝子孙历经八代百万年,始终是没法统一人族,第八代炎帝榆罔几乎都想放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3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