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419

  “要想赢,除了学习楚霸王,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之外,还得巧妙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用我们最擅长的方式打这场战争。”
  “那可真得破釜沉舟了。”叶仁伟忍不住苦笑起来。
  “不管怎么说,比输得精光好一万倍,而且又能忙活几十年了。”
  “这么说来,从一开始,陈司令就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可以这么说,只是我不能肯定,毕竟我也是两天前才知道的。”罗耀武叹了口气,说道,“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就算不能打败美国,也得让美国承认无法在战场上打败我们。如果美国连场都不上,怎么会承认无法打败我们呢?我们可以低估美国大兵的斗志,但是千万不要低估美国政客的头脑。六十年前,我们用三十多万将士的生命与鲜血,让美国体会到了东方文明的坚韧与强大,给美国留下的伤痛足够维持一百年。只有让美国上场,我们才有可能取胜。”
  “所以有了这场战争。”
  罗耀武笑了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接着开始的话题说道:“像你说的,老陈在这个时候让五十四军全线进攻,就是在变着戏法逼美国上场。能不能达到目的,还得看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老陈的战役企图。不管怎么说,当老大的肯定不会看到手下的小弟挨打还无动于衷,不然颜面往哪放?”
  “最多十天,也许一周就能有结果。”
  罗耀武点了点头,说道:“这肯定是一场恶战,而我们再次被顶到了风口浪尖。”
  “这是当然,我们可是不折不扣的空降兵。”
  “明白就好,早点去做安排。对了,”罗耀武叫住了站起来的叶仁伟,“老黎过两天就要回去了,要不要把你侄子调下来,让他去新兵营?”
  “有必要吗?军长都在前线,他算老几,凭什么去后面享福?”
  罗耀武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这就是他看重叶仁伟的地方,即对谁都一视同仁。
  这时候,通信参谋赶了过来,陈必时打算召开前线将领视频电话会议,部署下一阶段的作战行动。
  平静了几天的北面战场,总算要热闹了。
第一卷
时势英雄
第九十九章
争分夺秒
  陈必时调兵遣将的时候,帕特里奇中将却在为一件战场外的事情操心。
  那就是成立美日台联合司令部。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日本还好说,早在七月底,美国副总统拜伦访问东北亚的时候,双方就在军事指挥权限上取得一致。日本只要联合司令部参谋长的位置,在地面战斗中拥有指挥权,其他全都听美国安排。
  这很好理解,日本只能在地面战场上出力。
  虽然日本拥有一支规模在亚洲派第二、在全球排第七的舰队,还拥有仅次于美国的反潜作战能力与舰队防空作战能力,但是日本海军是一支比较单纯的防御性海军,即便八艘“宙斯盾”驱逐舰与十多艘通用驱逐舰配备有MK41垂直发射系统,日本海军没有采购对地攻击弹药,舰队的攻击能力非常有限。
  与海上自卫队相比,日本空中自卫队更加“单纯”。最先进的F-15J战斗机只有制空作战能力,几十架具备攻击能力的F-2战斗机只有反舰导弹,没有像样的对地攻击弹药,很难在对地支援中发挥作用。
  总体而言,日本海空力量以防御为主,缺乏攻击性。
  西太平洋都快被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与两栖舰队塞满了,满天都是美军战机,日本舰队与机群可有可无,大都在后方护卫船队,对付不见踪迹的大陆潜艇。在海空作战上,日本自然没有发言权。
  地面战场是日本军事力量的主要舞台,也是日本当局的现实选择。
  只有没有多大好处的脏活累活,美国才会丢给“盟友”,还美其名曰:联合作战。
  对于这个问题,日本首相进藤加一、防卫大臣田中昌弘、外交大臣青木和惠子,以及众议院的议员领袖都想得比较透彻。
  日本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证明自身实力、获得完全国体、得到世界承认的机会。
  要想获取,就得付出。
  想要的到什么,就得付出什么。
  日本想要得到一个国家的全部主权,就得在与主权有关的方面有所作为。
  钱肯定买不来主权。
  二十多年前,在那场由老布什对阵萨达姆的战争中,虽然日本受和平宪法与国内民意限制没能出兵,但是在战后当了冤大头,支付了四百多亿美元的战争开支。当时的四百多亿美元相当于二十年后的一万亿!
  巨款没能买来主权,反而因为露富被美国盯上,换来了“失去的二十年”。
  这件事情对很多日本人的社会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让他们认识到富裕但不强大的日本不是受人尊重的国家,只有强大的日本才能在世界上获得一席之地。这件事也对日本的内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出兵伊拉克、参与亚丁湾护航行动、积极参与半岛事务、在东南亚地区展开攻势外交,都与之有关。
  从根本上讲,这些都在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行动做准备。
  这就是一场战争,一场必将改变日本与西太平洋格局的地区战争。
  虽然这是一场由美国主导的战争,但是只要把握得当,日本也能从中获得梦寐以求的国家主权。
  政治上,日本只开了一个条件,既在战争期间组建正规军。
  虽然美国并没积极宣扬这件事情,甚至在正式场合从未主动提到这件事情,但是日本当局把话说得非常透彻,只有一个健全的日本才有权介入大规模地区战争,也才有理由让日本军民为之卖命。
  政治立场决定了日本的军事态度。
  相对而言,反而是台湾当局不好对付。
  不管怎么说,台湾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输家。如果不是美国及时介入,就算台湾不会在一周之内输掉战争,也挺不过一个月。
  败军之将,何以言勇!
  从道理上讲,台湾当局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
  可惜的是,美国不想打地面战、至少不想一开始就卷入地面战争;日本在短期内最多动员两个师,只能担负一个方向上的作战任务;不管台军的表现多么令人不满,仍然撑起了半边天。
  军事上如此,政治上也是如此。
  台湾当局是美日介入台海战争的政治载体,如果这个仍然得到二十多个国家承认的政权烟消云散,《美台关系法》就没有执行对象,美日的军事行动不但失去了合法性,反而会被视为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军事入侵。
  没有日本,美国可以单独打这场战争。
  没有台湾,美国连打这场战争的理由都没有!
  美国卷入台海战争不是为了两千万台湾人的自由与民主,而是为了几家银行、十几家能源企业、几十家军火公司、几百万从业工人,以及几百名政客。
  因为台湾当局坚持要在联合司令部拥有一席之地,还得在日本之上,所以经过十多天商议,帕特里奇不得不按照白宫与五角大楼的意思,在总司令与参谋长之外设一个副司令,并且将台岛划分成南北两大战场,由台军指挥南面战场的地面战斗、日军指挥北面战场的地面战斗,美军统一指挥全局。
  8月12日夜间,五十四军发起进攻的时候,帕特里奇正通过视频电话与日本的服部留名中将、台湾的童少卿上将商讨成立联合司令部的最后几个问题。
  消息传到后,三人都同意休会十五分钟。
  帕特里奇没有耽搁一点时间,通信参谋切换频道后,他通过电话征询了参联会主席加布里埃尔上将的意见。
  这位德高望重的陆军上将把话说得非常明确,当务之急是成立联合司令部。
  帕特里奇不是笨蛋,知道加布里埃尔的意思。只有尽快成立联合司令部,才能理顺指挥关系,也才能如臂使指般的调动日军与台军。
  只不过,身在前线的帕特里奇更加清楚战场情况。
  加布里埃尔一再强调尽快成立联合司令部,不仅仅是为了理顺指挥关系。
  卷入台海战争之前,奥康纳在白宫的决策会议上强调了把战斗伤亡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的重要性,并且要求各级指挥官都得重视这个问题。这很好理解,奥康纳宣布美国将出兵介入台海战争之后,美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朝鲜战争,然后是越南战争,而这两场战争夺走了十多万美国大兵的生命!
  要想控制住伤亡,就要避免卷入地面战争,至少得尽量晚的卷入地面战争。
  总得有人在前面冲锋陷阵,不是美国大兵就是日本与台湾士兵。
  成立联合司令部是让日本与台湾军队挡挡箭牌的前提条件。
  可惜的是,这个愿望很快就要落空了。
  收到消息的时候,帕特里奇就意识到,五十四军在这个节骨眼上发起全线进攻,肯定不是攻占整个台北那么简单。
  台军肯定扛不住,日军扛得住吗?
  如果日军也扛不住,那就只能让美军上了!
  受此影响,在与加布里埃尔通电话的时候,帕特里奇向这位将他从少尉一路提拔到中将位置上来的老上司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即尽早考虑参加地面战的可能性,并且为之做好准备。
  帕特里奇说得很委婉,意思也表达得很明确。
  他会尽量稳住战局,但是在尽力之后仍然无法扭转局面,就得考虑在局势变得不可收拾之间把陆战队送上岸。
  没有最优的话,只能做次优选择。
  在局势恶化之前主动参加地面战就是美军此时的次优选择。
  能够带出帕特里奇这样的干将,足以证明加布里埃尔不是碌碌之辈。搞清楚帕特里奇的意思后,加布里埃尔不但答应做好准备,还让中将明白,在紧急情况下,他可以当机立断的下达作战命令。
  这个时候,服部留名与童少卿也产生了同样的想法。
  不管怎么说,在台北方向上,美日台三方有着共同利益。
  大敌当前,那些纠缠了十多天的问题不再是问题。会议重新开始后,三人只用十分钟就谈妥了成立联合司令部的最后几个问题,并且一致决定,即时开始按照商定的职权分化来指挥与协调作战行动。
  日本陆上自卫队北部方面军司令、干涉军司令服部留名中将为台北方面总指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