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419

  不管怎么样,必须尽快完善地下防御工事。
  少尉排长并没意识到,他们即将面对的绝非几枚钻地炸弹那么简单。
  拉姆斯菲尔德上尉驾驶的AV-8B战斗机在二零九高地上空被“前卫”单兵防空导弹击落的时候,联军司令帕特里奇已经冷静了下来,将两艘航母与数艘大型战舰遭到重创的事情放到一边,着手处理最重要的事情:登陆台岛。
  中将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参谋重新评估登陆作战行动。
  毋庸置疑,两艘航母遭到重创,肯定会对美军的作战行动产生影响。只不过,这个影响并没有大部分人想像的那么大。
  十七日凌晨,“华盛顿”号的舰长下达弃舰命令之前,帕特里奇拿到了第一份评估报告。
  按照联军司令部地面作战处、即第八集团军司令部在这份报告中提到的观点,如果将登陆时间延迟四十八小时,等到“林肯”号与“斯坦尼斯”号返回,就不用对作战行动做太大调整;在此期间可以动用冲绳岛上的战术航空兵、两栖攻击舰上的垂直起降攻击、甚至是国内的战略轰炸机对大陆军队进行遮断式轰炸,阻止对方向大台北地区增兵、以及做大范围部署调整。
  问题是,帕特里奇不想再等待四十八小时了。
  没点能耐,帕特里奇肯定当不上联军司令,日本的服部留名与台湾的童少卿也不会把他当回事。
  收到航母战斗群遭到突然打击的消息后,帕特里奇首先联想到了台岛上的地面战斗。
  虽然打到这个时候,陈必时指挥的大陆军队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各部队还在努力战斗,但是战场情况对大陆军队极端不利,如果不尽快做出调整,迟早会发展到“穷途末路”的地步,集体投降也不是不可能出现。
  盘踞在淡水港的两栖部队开始炸毁港口基础设施,向竹围村运动的时候,帕特里奇就意识到,陈必时正在针对新的战场局势做出转变。也就在这个时候,美军航母战斗群遭到大陆空军集中突击,战局急转直下。
  如果说这两者没有关系,恐怕连最基层的参谋都不相信。
  想得简单一点,陈必时想借此机会让困守淡水河东岸的两栖部队与五十四军撤到淡水河西岸,沿着淡水河与大汉溪建立新的防线,将日军挡在对岸。只有这样,大陆军队才有足够的转圜空间,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仅此一点,帕特里奇就得佩服陈必时。
  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在南面打得不顺畅,先稳住阵脚缓口气是很正常的选择。只要这条战线形成了,哪怕日军再投入一个师团,美军投入第二个陆战师,也不一定能够从凭险据守的大陆军队手里占到便宜。
  打成了消耗战,结果就不是由双方的军人决定了。
  问题是,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真要这么简单的话,这场仗就好打得多了。
  从帕特里奇的角度出发,即便陈必时指挥的大陆军队退守淡水河与大汉溪防线,美军也能在淡水河南岸发起一场两栖登陆战役,在台北县的八里乡或者桃园县的大园乡上岸,迂回到大陆军队的侧后方,迫使陈必时继续向南收缩。
  因为美军拥有战略与战术机动优势、以及绝对制空权,即便不能深入台湾海峡,也能充分利用由数百架MV-22、MH-53与CH-47机群支撑起来的低空突击力量,用非正规进攻瓦解大陆军队的防线。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
  只要退缩开始,没有时间在某条防线上站稳脚跟,别说一路退出大台北地区,说不会一口气退出台岛。
  陈必时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也就是说,陈必时还有更加长远的考虑。
  这一点,从大陆军队的部署上就看得出来。在此之前,不管五十四军在台北市打得有多么艰难,陈必时都没有让顶在后面的十五军参加台北市的战斗,也没有让两栖部队离开基隆港与淡水港,而是不顾损失的让五十四军在前面拼命。
  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如果陈必时的目的是打下台北市,他就在指挥中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可以说,即便对虎视眈眈的美军有所顾虑,需要保留一支强大的预备队,也应该让两个军轮番上,而不是只把一个军压在前面。
  这一切只能说明,陈必时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打下台北市!
  果真如此,那么他早就应该料到,迟早有一天会退出台北市。
  不管有多么的不可相信,帕特里奇非常理智的相信,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即陈必时指挥的大陆军队已经达到了战役目的,正在有条不紊的撤出台北市,将一个巨大的难题丢给了美日台联军。
  这个难题就是:追,还是不追?
  不追的话,就是前面说的,大陆军队在淡水河与大汉溪西岸站稳脚跟。用一个月、甚至半个月建好一条纵深超过一百公里的战略防线,在顽强的阵地防御战中击败对手,迫使对手承认这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
  这个难题没有第二项选择,必须追,而且动作要快!
  既然要快,在日军第七师精疲力竭、第二个师团又无法及时赶到的情况,就只能由美军亲自上场了。
  关键就在这里。
  陈必时肯定料到了这一点,而且通过一系列的部署与行动把美日台联军逼到没有选择的地步,他就一定能够想到跟随七支两栖舰队活动的美军第一陆战师绝对不是看热闹的,必要的时候肯定会登上台岛。
  他会拿什么来对付美军第一陆战师呢?
  等待评估报告的时候,帕特里奇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却没有找到答案。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绝对不能耽搁四十八小时,甚至不能耽搁二十四小时。以陈必时的能力,以及十五军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二十四小时之后,五十四军与两个两栖旅就将撤到战线后方。到时候将由十五军守卫第一道防线,撤下来的两支部队充当预备队,一条坚固的战略防线将就此形成。
  必须马上发起进攻,越快越好。
  只不过,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以为美军打遍天下无敌手就不把敌人放在眼里。
  天亮前,第二份评估报告交到了帕特里奇手上。
  立即发起进攻不是不可能,只是必须对进攻战术做出调整,在让空军负责防空掩护与战场遮断的情况下,还得调动两栖攻击舰上的所有垂直起降攻击机执行战场支援任务,从而降低了MV-22与MH-53等飞机的出动量。
  陆战队必须以传统方式发起进攻,低空突击不是不能打,只是规模得大大缩小。
  对第一陆战师来说,以传统方式登陆也不是不可。不管怎么说,MV-22最多只能将“悍马”这样的小型车辆送上前线,连“斯特瑞克”都装不下,更别说“布莱德利”与“艾布拉姆斯”了,而大型气垫船不但能够运载装甲战车,还能运载主战坦克。因为台岛北部与西部地区的地势较为平坦,如果能够肃清沿途的威胁,甚至能用气垫船将重型装备直接送上海岸线后方十多公里的内陆战场。
  关键在低空突击上。
  好钢自然得用在刀刃上。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二零九高无疑是美军的“落刀之处”。
第一卷
时势英雄
第一百二十八章
美军上岛
  虽然在拟定评估报告的时候五十四军还在渡河,提前渡河的两栖部队也没有留在前线阵地上,而去沿着八里乡的海岸线布防,但是美军已经错过阻止五十四军退守淡水河与大汉溪西岸的最佳时机,也来不及抢在五十四军转入防御状态之前发起进攻,所以美军参谋人员不得不“从长计议”。
  这个时候,位于大汉溪北岸的莺歌镇就显得无比重要了。
  大汉溪实际是淡水河的上游,发源于台湾北部的雪山地区,南北流向,在台北县市区与新店溪会合之后统称淡水河。在这条台岛上比较罕见的“大河”流域,被美日台联军控制的地区中,除了上游,只有莺歌镇在左岸。
  虽然帕特里奇已经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决定在淡水河河口附近打一场登陆战役,但是为了牵制敌人的机动兵力,特别是没有遭到重创的十五军,让陈必时无法向美军登陆滩头增派兵力,仍然有必要向莺歌镇增兵。
  一定要说什么的话,只能说日军是扶不起的阿斗。
  相当于三个装甲营的强大兵力,在攻占了只有一个步兵连守卫的莺歌镇之后,竟然没能打下同样只有一个步兵连守卫的二零九高地!
  这绝对不是面子问题。
  帕特里奇并不否认日军的勇敢精神,伤亡数字摆在那,日军拼命的胆气不比台军低,值得任何人敬佩。
  关键就是,日军太缺乏战术修养了。
  别看这支士官占了八成的军队拥有整个亚洲地区最精良的武器装备,每年跟实战经验丰富的美军搞好几次联合演习,可是军事演习顶替不了实战经验,精良武器也抵偿不了战斗素质,学历更代替不了精神意志。
  平时吹得再厉害,上了战场就会原形毕露。
  不可否认,日军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经验,特别是本土之外的经验。
  因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所以战后不但被美军占领,还接受了战胜国为其制订的“和平宪法”。虽然朝鲜战争之后,随着冷战爆发,美国在扶持西德的同时也逐渐为日本松绑,不但让日本借此机会打下了工业技术、从此步入现代化快车道,还以“自卫”的名义组建了“准军事力量”,并且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之后,拥有了西太平洋地区数一数二的军事实力。
  日本现在竭力争取的,正是想除掉对军事实力产生限制的主要因素。
  可以说,日本军事实力最大的欠缺就是缺乏“攻击性”。
  拿同样是美国盟国的韩国来说,虽然在引进美国的先进武器装备方面,韩国都要比日本晚得多,比如被称为“高丽鹰”的F-15K比日本的F-15J晚大约二十年飞往韩国,“世宗大王”号也比“金刚”号晚十来年下水服役,但是F-15K是加强版的F-15E,“世宗大王”号也配备了射程高达数百公里的巡航导弹,具有非常可观的攻击能力,甚至主要就是为了攻击而存在,日本的F-15J是典型的“防空战斗机”、“金刚”号也以舰队防空为主,非常缺乏必要的攻击性。
  这也是日本武器装备的主要问题,不然不会花巨资搞一个只有对海攻击能力的F-2,而不是像韩国那样,直接从美国采购F-16、或者引进F-16的生产线。
  对一支受“和平宪法”约束,司职本土防御任务的军队来说,攻击性也无必要。
  问题是,日本并不想永远受“和平县法”约束。
  历史上,没有长盛不衰的帝国,也就没有永久的战败国。
  两百万蒙古人能够在马背上用弓箭横扫欧亚大陆,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呢?
  日本想摆脱束缚,可是日本军队的表现却不尽人意。
  帕特里奇不得不让美军陆战队去收拾莺歌镇的烂摊子。
  八月十七日清晨,天色还没大亮,直升机的轰鸣声就把刚刚躺下的叶振邦吵醒了。
  “怎么回事?”
  “美国佬。”诸葛宏彦回头看了眼神色还有点恍惚的叶振邦,将望远镜递了过去,“从东面过来的,没有经过我们这里。”
  叶振邦揉了揉眼睛,他一直想不明白,诸葛宏彦怎么那么精神。
  难道他在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偷懒睡觉?
  想了想,叶振邦也觉得好笑。真要如此的话,恐怕鬼子的侦察兵早就摸上高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