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419

  仅仅在外交上做努力,肯定解决不了问题。
  跟着美国学了几十年,准确的说,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在向美国学习,所以已经跟着美国学了一百多年,日本人也学狡猾了,那就是什么都要立法。
  确立一项法案并不难,要推翻一项法案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不管怎么说,美国人也得讲道理。法案确立下来了,要是不想费神费力的推翻它,那就满足法案中规定的条件。
  受此影响,进藤加一还没有离开众议院,美国副总统拜伦就再次上了空军二号。
  给日本松绑不是问题,问题是美国也立了法,要给日本松绑就得推翻美国的立法,不比推翻日本的立法难多少。
  万事总得商量,怄气解决不了问题。
  拜伦紧急访问日本只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让日本当局通融通融,先把第二个师团派过去,美国可以给点“补助”,至于松绑的事情,还得从长计议。这又不是买件衣服,总不能说要就要吧。
  进藤加一也是个明白人,推动立法只是为谈判增添砝码。
  在出兵的问题上,进藤加一比谁都明白。如果日本不出兵,除了让美军承受更大的伤亡之外,损失最大的还是日本。对两个国家来说,日本出更大的力气是双赢,如果为了松绑的事情而闹得不可开交,那就是双输。
  大道理双方都明白,只是在小问题上,双方都得盘算一番。
  日本再派遣一个师团不是问题,如果进行动员,征召退役军人,再出动两到三个师团都没问题。关键有两个,一是日本缺乏足够的武器装备,很难迅速武装扩充部队。二是日军缺乏攻击能力,需要进攻性武器,不然没办法打。
  前一个问题早就存在,后一个问题才暴露出来。
  第七师在台岛上的作战行动已经表明,日军严重缺乏进攻手段,即便把第7航空队派了过去,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拿火力支援来说,第七师的炮兵只占了三成,主要都是美军航空兵提供,而日军没有合适的攻击机。
  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而解决问题需要时间。
  同样的道理,大陆军队在战斗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即便干掉“华盛顿”号、重创“里根”号极大的鼓舞了军民士气,可是这种壮士断臂般的攻击不可重复,即便能够重复也收不到同样的效果。
  击沉“华盛顿”号的宣传意义,明显大过军事意义。
  要知道,美国是一个在炮火中建立起来的国家,也是一个从来没有在战火中向敌人屈服过的国家。在第二次独立战争中,英军攻入华盛顿,烧掉了总统官邸(重建的时候,美国人用白色石灰将烧得焦黑的总统官邸重新粉刷了一遍,才有了“白宫”这个名字),美国都没有屈服。
  损失一艘航母,美国不但不会退却,反而会全力扑上来。
  这就好比搏斗中的猛兽,一条小小的伤口不会使其退却,只会使其更加疯狂。
  历史上,美国也是这么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击沉了几艘美国船只,美国就以德国鼓动墨西哥参战为由,把几十万军队派上欧洲战场,打败了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的德国军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炸沉了几条战舰,美国就把上千万吨的燃烧弹投向日本本土,最后还丢了两颗原子弹。二十一世纪初,恐怖分子撞倒两栋大楼,美国硬是把两个国家投入战争,用十多年的血与火彻底改变了数千万穆斯林的命运,也把整个世界带上了新的轨道。
  要让美国退却不是不可能,只是这点教训还不够。
  虽然陈必时非常理智地认识到,只有主动退却、保存有生力量,才有可能在下一道方向上挡住美日联军,但是在某些人看来,这不是退却,而是逃跑。
  美日联军忙着策划下一轮进攻的时候,陈必时却在应付各种各样的询问。
  一定要说什么的话,至少前线部队的官兵获得了喘息机会。
  叶振邦等六名空降兵在八月二十一日到达了杨梅镇,见到了侥幸撤下来的甘应明与甄志明等人。任侠歌等人都在,那些半路增援上来的新兵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大部分在突围的时候被美军追上,只有十多人跟着撤了下来。
  九连的官兵没有时间为阵亡的兄弟哀痛,因为他们得抓紧时间重建部队。
  做同样工作的,还有返回前线司令部的罗耀武。
第一卷
时势英雄
第一百四十四章
准备反击
  见到陈必时,罗耀武意识到,问题比想像的还要严重,因为攻台作战总司令没在前线司令部,而是在二十公里外的海滩上。
  朝罗耀武点了点头,陈必时让警卫留在车边。
  罗耀武把一起过来的叶仁伟留在后面,加快步伐追了上去。
  虽然才上午,太阳刚刚升起来,但是风已经吹得很猛了,而且方向变换不定。这个时候不会有人到海滩上来,这里也不是观光海滩。
  “你是前线指挥官,更加清楚战场上的情况,你说……”陈必时回头看了眼跟上来的罗耀武,“我们还有胜算吗?”
  罗耀武没有想到陈必时会如此直接,一下没能回答上来。
  陈必时没有转移话题,而是等着罗耀武开口。
  “那得看胜利的标准是什么。”
  说出这话的时候,罗耀武注意到陈必时不自觉的流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
  “不管怎么说,我们总得守住台岛吧。”
  听到这话,罗耀武暗自吃惊,因为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与字面上的完全相反。
  “这两天,我回去参加了几个会议。”
  又是会议。罗耀武忍不住苦笑起来。如果呆在后方的那些家伙处理战争问题的积极性能有开会的一半,恐怕局面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自嘲归自嘲,罗耀武没有忽视主要问题。听到陈必时的叹气声,他试探着问道:“有人拿收缩防线做文章?”
  罗耀武问得非常小心,还一直注意着陈必时的神色变化。
  这不是一个简单问题,而是一个必然会出现的严重问题。如果说,前线军人把十五军退守杨梅镇、五十四军与两栖部队撤往新竹县当作收缩防线,那么后方的那些政客就会将此当成临阵脱逃。
  “关键不是有没有人提,而是怎么提。”陈必时掏出一包特供中南海,先递了一根给罗耀武,才给自己点上。“主动收缩防线是守住台岛的唯一办法,如果没有把五十四军、两栖部队与十五军的骨干撤下来,在台北战场上与美日联军死耗,即便能够消灭更多敌人,我们也必败无疑。”
  罗耀武点上烟,猛抽了两口。
  对军人来说,再浅显易懂的道理,到了政客那里都有问题。
  “上面怎么说?”罗耀武也有点心烦意乱。
  “还能怎么说?”陈必时长出口气,又叹了口气,才说道,“我一直据理力争,加上总参的几个老将支持,上面没有追究责任,基本上肯定了我们的行动,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罗耀武心里一直在打鼓,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
  “小罗,还是我开始提的那个问题,”陈必时话锋一转,说道,“你觉得,我们能够守住台岛吗?”
  “老陈,这……”
  “我叫你过来,就是想问这个问题。”陈必时朝四周扫了一眼,告诉罗耀武,方圆百米之内没有第二个人。
  罗耀武长出口气,丢掉还剩下大半截的烟头。“要我说的话,守不守得住并不重要,关键是有没有必要守。以现在的情况,守住了又能怎么样?美军已经卷入地面战争,表明美国不会善罢甘休。我们确实要在台岛上与美军死耗,可是美国能接受一场没有取得最终胜利的战争吗?”
  陈必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示意罗耀武继续说下去。
  “不管怎么说,现在不是六十年前了。”罗耀武搓了搓手,叹了口气,说道,“虽然美国不可能再像当年那样,拉起‘联合国军’的大旗,邀集数十个国家向我们发难,但是现在的美国不比六十年前的差,还有日本这种死心塌地的盟国,如果再拉上一两个盟国,恐怕台岛就不是主要战场了。”
  “你是担心别的地方?”
  罗耀武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回去这两天,我跟老李谈过一次。”
  罗耀武看了眼陈必时。
  “情报局那个,你认识。”陈必时简单说明了一下,“听他说,拜伦又去了东京,而且肯定会与进藤商讨日本增兵的事情。你应该听到消息了,进藤摆了美国一道,把出兵与恢复正规军联系了起来。虽然按老李所说,这道法案的约束力并不强,很容易绕过去,但是进藤已经挑明立场,美国必须有所表示。”
  “也就是说,美国会给日本松绑?”
  “只是迟早的事情,而且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前就有定论。”
  罗耀武锁紧了眉头,知道陈必时这番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你觉得,为了个台岛,有必要搞出这么大的声势吗?”陈必时笑着摇了摇头,“拜伦飞去东京之前,美国国会批准了奥康纳亲自提交的两份计划,加大了武器采购量,并且征召国民警卫队参战。保守估计,美军能在两个月之内增派三个陆军师与一个陆战师,加上已经登岛的第一陆战师,总共有五个师的地面部队,超过了第八集团军。台岛多大的地方,容得下这么多部队吗?”
  “如此说来,美国没有理由给日本松绑。”
  “这就是关键所在。”
  罗耀武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陈必时的意思。
  美军大举增兵,美国当局逐渐为日本松绑,这一切都表明,战争范围会迅速扩大,说不定会开辟新战线。
  这也正好印证了陈必时之前的猜测,或者说那个“老李”的猜测。
  “老陈,上面……”
  “看来,你已经想到了。”
  罗耀武立即朝陈必时看去,因为他确实想到了一件事情。
  “收缩防线是一回事,守住台岛是另外一回事,至少某些人这么认为。”陈必时苦笑着摇了摇头,“收缩防线这事没人说了,但是上面要求我们发起反击,而且明确提出要打下台北。”
  “攻打台北?”罗耀武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不敢相信的神色。“老陈,你不会接下这个烂摊子吧?美日联军还没上岛,五十四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打下台北,现在多出了两个强大的敌人,我们凭什么打下台北?”
  “这是政治任务,不是军事任务,而且上面答应增兵。”
  “增兵?”罗耀武又是一愣,“能把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增派过来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