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419

  部署防御的时候,陈必时就考虑到这个问题,才把五十四军留在了后面。
  在他的计划中,五十四军的任务就是配合在正面防御的十五军,以战术反击冲击美日联军的侧翼。
  问题是,方士谦的出现打乱了陈必时的部署。
  按照方士谦的要求,五十四军被编入进攻部队,是四十一军与二十军的预备队,不再由陈必时指挥。
  虽然在部署进攻行动的时候,方士谦没有打算让五十四军上场,不然也不会把五十四军留在新竹市,但是从指挥体系上讲,这支曾经参加过台北战役的部队已经不听从陈必时的调度与指挥了。
  问题就在这里,罗耀武要求的两支部队都不由陈必时指挥。
  话说回来,如果四十一军与五十四军听从陈必时的指挥,罗耀武也不用这么麻烦,完全可以以战地指挥官的身份代替陈必时下达命令。
  在此之前,罗耀武就这么干过,比如易小春的坦克排就被他截了下来。
  问题是,陈必时能够满足罗耀武的要求吗?
  如果在其他时候,陈必时肯定得有所顾虑。只不过在这个时候,他也非常清楚,如果不能把其中一个军派上去,十五军肯定顶不住,到时候别说反攻台北,能不能守住现在的防线都是个问题。
  毫无疑问,这已经不是个人面子问题了。
  放下电话后,陈必时就给总参谋部发了一份报告,然后以前线总司令的身份命令四十一军立即停止战地整编,按照一二一师的编制重建,并且在天黑之前向战地指挥官、也就是罗耀武报道,听从罗耀武的调度与指挥。
  做了这件事,陈必时才给方士谦打了电话。
  虽然两人势同水火,但是在这等大事上,两人都不敢含糊。问题是,发出请求的不是方士谦,而是陈必时。
  要想有所取,就得有所舍。
  在调派四十一军与五十四军参与防御作战的问题上,方士谦没有为难陈必时,只是把话说得非常明确,因此产生的任何后果都得由陈必时承担。
  陈必时不是笨蛋,非常清楚方士谦的意思。
  即便在九月九日展开的防御作战与进攻心动没有任何关系,只要四十一军或者五十四军参与进去,方士谦就有话可说了。到时候,就算不让陈必时承担全部责任,方士谦也会把进攻失利与防御作战关联起来。
  可以说,这是必然的事情。
  方士谦肯与陈必时交涉,就是因为美军的进攻已经让陈必时别无选择,如果没有四十一军或者五十四军的支持,十五军很难守住战线。即便不为进攻失利担责,只要十五军被迫再次撤退,方士谦也有办法把责任推到陈必时身上。比如,方士谦可以把四十一军的溃退说成是主动撤退,因为十五军没能顶住美军的进攻,所以四十一军在诱敌深入之后没能按照计划包抄敌人。
  事实确实如此,对陈必时来说,左右都得挨一刀。
  时间不等人,如果等他与方士谦扯清楚,恐怕罗耀武都拿着步枪上前线拼命了。
  在默认了陈必时的提议之后,方士谦也就默认了陈必时的指挥调动,没有插手干预,让四十一军接受前线司令部的指挥。
  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半了。
  大概是刚上战场,还有点不太适应台岛的环境,所以美军第三步兵师的进攻部队在九连的阵地北面摆弄了三个小时才做好进攻准备。
  四十一军开始按照一二一师的编制进行改编的时候,美军第三步兵师也发起了进攻。
  趁着美军做准备吃了午饭的九连战士不得不再次爬上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
第一卷
时势英雄
第一百五十八章
出其不意
  美军第三步兵师花三个小时做准备,主要就是为了搞清楚对手的情况。
  陆战队的教训在前,美军第三步兵师发起进攻的时候,异常的小心谨慎,不但让“艾布拉姆斯”打头阵、“布雷德利”掩护侧翼,还在进入工业区之前让步兵下车、将进攻范围扩大到道路两侧的民房。
  此举足以表明,第三步兵师确实是一支在伊拉克的城市乡间磨练了十年的王牌部队。
  让步兵控制道路两旁的建筑物,有两个非常突出的好处:一是为沿着道路进攻的装甲部队增添了一层保护,二是有充足的空间发挥坦克炮与机关炮的威力。
  可以说,这是美军在伊拉克取得的军事财富。
  只不过,当美军展开进攻的时候才发现,再好的战术,如果找不到交战对象,也没有任何意义。
  此时的情况就是如此,直到美军进入工业区,空降兵都没露头。
  难道守在平镇工业区的空降兵在轰炸中全部完蛋了?或者说,那些把陆战队收拾得够惨的空降兵被第三步兵师吓跑了?
  越是没有抵抗,美军越是害怕。
  伊拉克战场上的经验告诉美军,越是平静,反击就越来得猛烈。别的不说,看过《拆弹部队》的人都知道,IED炸响之前不会有任何征兆。
  进入工业区,美军更加小心谨慎,甚至将进攻范围又向道路两侧延伸了五十米。
  原因很简单,道路上那些被火箭筒击中的LAV-25轮式战车、以及少量“艾布拉姆斯”的残骸告诉美军,就在几个小时前,这里还发生过激烈战斗,誓死抵抗的空降兵在极近的距离上用火箭筒、甚至是炸药包干掉了不少的坦克战车,让陆战队付出了上百名官兵阵亡的巨大代价。
  空降兵肯定没有撤走,就在工业区里,说不定就在脚下某个地方。
  早在几天前,从基隆港开赴桃园县城途中,经过那座被陆战队与日军称为“血岭”的高地时,第三步兵师的官兵就知道,曾经有一个空降步兵连在那座被数万枚炮弹与上千吨炸弹削去了半个山头的高地上,利用最简单的工具挖掘出了数十公里长的坑道,凭借坚固的坑道体系,让三个日军营与四个美军营驻足不前达数日之久,还在战斗中毙伤上千名日军与数百名美军,甚至在一次夜间反击中俘虏了三百来名日军。
  更让第三步兵师的官兵感到难以置信的是,这个空降步兵连的半数官兵竟然在最后关头冲破陆战队的重重包围,扬长而去!
  即便只是传闻,也足以让第三步兵师的美军官兵对空降兵肃然起敬。
  小心谨慎,让美军在这条仅有一公里长的道路上足足花了两个小时。快到下午七点的时候,第三步兵师的先头部队才沿着中丰路到达工业区南面。
  这个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只是没有全黑。
  夏天的夜晚本来就来得比较晚。
  因为一直没有遭到空降兵袭击,散开的步兵将沿途找到的坑道出入口都炸掉了,所以在指挥官下达停止前进的命令,准备重新集结、向南面的龙潭乡进发的时候,美军官兵终于松了口气。
  说不准,守在这里的空降兵真的知难而退,趁第三步兵师准备进攻的时候撤走了。
  这也很好理解,根据陆战队的说法,工业区里最多就一个连的空降兵,而接替陆战队的是第三步兵师的一个机步旅,而且是被称为“魔鬼之爪”的第1步兵装甲旅(第三步兵师的外号是“魔鬼三师”)。一个连也许能够顶住一个营的猛攻,但是无论如何也顶不住一个拥有两个步兵营与一个装甲营、还得到了师属炮兵旅与航空旅直接支援的机步旅的猛攻,甚至连交手的资格都没有。
  美军知道,空降兵不怕死,但是不会白白送死。
  在伊拉克战场上,美军的表现也很勇猛,大部分美军官兵都不怕死,可是没有哪个美军官兵愿意白白送死。
  当然,第三步兵师的美军官兵并不知道,他们遇到的就是“血岭”的缔造者。
  可惜的是,他们更不知道,九连已经接到了军部直接下达的命令,哪怕是拼光,也得守到天亮。更重要的是,在第三步兵师冲上来之前,九连正准备动用撒手锏对付攻入工业区的陆战队。
  不管怎么说,换来换去都是美军,而且美军的目的没有改变,仍然是占领工业区。
  在空降兵眼里,第三步兵师是一个强大的敌人,也是第一陆战师的替死鬼。
  爆炸来得非常突然,也非常猛烈。
  乔伊斯少尉刚刚让驾驶员关闭主发动机,只让备用发动机工作,以节省燃油,免得在天亮前停下来补充,爆炸就发生了。
  这个曾经四次前往伊拉克,总共执行了三年战斗任务的坦克排长立即缩了进去,而且顺带拉上了顶盖。这个条件反射般的动作不但救了他,也救了他指挥的这辆“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里的其他三名坦克手。
  爆炸就像突然喷发的火山一样,炙热的火焰从地下冒出,斜着盖向道路上的美军,在转眼之间就吞没了那些呆在坦克与战车外的步兵,涌入打开舱门的步兵战车,吞没了车里车外的美军。
  透过潜望镜,乔伊斯能够清楚地看到,美军就像火把一样,被烈火点燃!
  没救了,那些大兵肯定没救了!
  乔伊斯这么想着,更让他感到抓狂的是,烈焰产生的高温干扰了红外成像仪、刺眼的光芒让外面的事物显得非常模糊。
  一阵刺耳的声响传来,接着就是一阵爆炸声。
  很清脆的爆炸声,是火箭弹,击中了前方那辆“艾布拉姆斯”。
  乔伊斯必须感到庆幸,因为在“汽油弹”炸响的时候,驾驶员已经按照他的命令关掉了主发动机,所以燃气轮机没有吸入高温废气,也就没有受到损坏。
  坦克猛的震动了一下,在听到爆炸声之前,乔伊斯就感到耳朵里一阵嗡鸣。
  经验告诉他,肯定挨了一枚火箭弹,因为几年前在伊拉克,他的坦克就被好RPG击中了好几次。
  那种感觉太熟悉了。
  回过神来后,乔伊斯迅速检查一番。动力系统侦察、武器系统侦察、通信系统侦察,火箭弹没有打穿装甲,坦克还能行走,还能作战。
  少尉没再迟疑,赶紧命令驾驶员发动坦克。
  此时,“汽油弹”燃起的大火已经消了下去,可以正常启动坦克,不用担心吸入高温废气会让燃气轮机报废。
  “艾布拉姆斯”撞向后面那辆被点燃的“布雷德利”时,乔伊斯操纵炮塔向左旋转,并且让装填手换上高爆弹,而不是破甲弹。车长左手边的炮长已经把眼睛帖到了瞄准镜上,只要发现目标,他就会开火。
  四名坦克兵都是老手,知道在混乱情况下,首先得让坦克跑起来。
  不管什么力量,要想挡住一头近七十吨重的钢铁怪兽,都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炮口指向后方的时候,乔伊斯看到了一幕足以让任何坦克兵胆战心惊的场面:一枚拖着火红色尾焰的火箭弹正朝迎面飞来。
  那是一枚小口径火箭弹,可是乔伊斯没有忘记,此时坦克正在倒车。
  也就是说,火箭弹瞄准的不是坦克厚实的正面装甲,而是脆弱的尾部装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