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2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419

  这个问题,在其他采用燃气轮机的坦克上也存在,比如美军的M1系列主战坦克。
  这一缺点,决定了韩军的进攻节奏,即每推进数十公里,装甲部队就得停下来,补充燃油后继续前进。虽然T-80U的标称行程超过四百公里,但是在越野战斗行军时,最大行程肯定到不了两百公里。为了留下足够的战斗余油,实际突击距离往往在一百公里左右。这也是韩军每前进几十公里就得停下来的主要原因。
  在此之前,这个问题并不突出,毕竟朝鲜半岛就那么大个地方,从三八线到平壤的直线距离也就只有两百多公里,加上从开城到平壤的高速公路并没遭到彻底破坏,朝军也没有殊死抵抗,所以韩军走走停停,没有拖累进攻速度,反而让进攻部队有足够的时间休整,保证了进攻的持续性。
  到了安州,这个问题就比较突出了。
  七日下午,第三十一独立装甲旅的主力部队在空中支援的掩护下,顺利到达安州南面的延丰湖西岸。
  只不过,这支强大的装甲部队并没立即发动进攻,而是停了下来。
  按照韩军的基本进攻战术,发起进攻之前,将由先头部队构筑进攻阵地,比如设置前沿炮兵阵地,囤积作战物资等等。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装甲部队才会继续推进,攻打由中国军队守卫的安州。
  这个间隙,为三营创造了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也许是打得太顺利了,韩军停下来后,只是按照标准战术部署了前沿警戒部队,没有在防御上花费过多精力。
  这也可以理解,在此之前,除了在平山遇到朝军有力抵抗之外,韩军打得顺风顺水,别说遇到反击,就连顽强抵抗都不多。
  更重要的是,韩军收到的战术情报中只提到,到达安州的是一个机械化步兵营,不但兵力有限,而且刚到达不久,还在部署防御,没有多余的兵力发起反击,所以韩军指挥官并没把北面的敌人放在眼里,更别说记在心头了。
  大意轻敌,必然会付出惨烈代价!
  如果韩军指挥官知道那是十五军的“原装”部队,而且是那支曾经在台岛的“二零九高地”与“平镇工业区”成功阻击了美日联军的部队,恐怕就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至少会让部队在天黑前进入战斗状态。
  战斗在天黑后不久打响,当时忙碌了一天的韩军官兵正在吃晚饭。
  首先是朝鲜人民军在西北方向上发起冲击,因为缺乏重装备,所以突然袭击没能撕开韩军的防线,反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就在韩军认为挡住了敌人的反击,准备趁势把战线推过去的时候,埋伏在战场东北的三营官兵投入了战斗,一个连的步兵在迫击炮与反坦克导弹等远射火力的支持下,迅速撕开了由机枪堡垒与坦克战车构筑起来的临时防线。
  这下,韩军发现不对劲了,并且意识到正遭到中国军队攻击。
  更让韩军指挥官感到恼火的是,中国军队的战线非常分散,没有明确进攻方向,所以在组织防御的时候,韩军不得不把整个右易动员起来。
  因为没有在到达前线阵地的时候构筑永久防线,所以韩军不得不把坦克战车分散投入战斗,充当机动火力点。原本应该集中形成突击拳头的装甲力量立即成为步兵反坦克武器的猎杀对象。别说素来以皮薄馅大出名的BMP-3步兵战车,即便是T-80U也经不住重型反坦克导弹的摧残。
  在右翼防线即将崩溃的时候,韩军指挥官不得不做出艰难决定:放弃前沿阵地。
  说直接点,就是让部队全线撤退。
  不是让右翼撤退,而是全线撤退!
  这也很好理解,如果只让右翼撤退,集中部署在战线中央的辎重部队、工程部队等等非战斗人员就将暴露在中国军队的枪口面前,很快就会被击溃,损失将难以估量。到时候,左翼防线也将崩溃。只有全线撤退,才能组织起新的防线。
  因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非常有限,最多只有一个步兵连,所以韩军指挥官在这个时候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那就是让装甲部队随同步兵掩护辎重部队,而不是把装甲部队提前撤下去,在战线后方组成反击力量。
  分散战斗的装甲部队,绝对是步兵打击的首选目标,简直就是“导弹磁铁”。
  更重要的是,韩军指挥官忘记了,那支中国军队不是单纯的步兵部队,不但有支援步兵的自行迫击炮,还有一个坦克连。
  易小春上尉指挥的,全部装备99B型主战坦克的坦克连。
  事实上,三营也是一三三旅中唯一一个拥有加强坦克连的部队。为了把这个连的十多辆坦克与配套车辆,比如两辆坦克抢救车、三两坦克支援车与几辆加油车送到安州,还专门调用了一列火车。
  当十多辆99B分成三路,以契型队列踏上战场的时候,战斗高潮到来了。
  T-80U是不错的坦克,只不过有个前提条件,即衡量标准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世界水准。比起很多在二十一世纪问世的主战坦克,这种俄罗斯为了抵偿债务而出售给韩国的主战坦克多少显得有点老迈,在能够挤身世界十大主战坦克行列的99B面前,更是可以送进博物馆的旧货了!
  坦克连仍然从韩军右翼发起突击,叶振邦的意图非常清楚:咬住一点,往死里打!
  不管韩军有多少兵力,有多少坦克,有多少战车,有多么高傲,只要一侧战线崩溃,就会全线崩溃。
  当然,叶振邦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事情:让甘应明带着第二个步兵连掩护易小春。
  虽然没有上过军事学院,甚至没有进过大学,但是叶振邦的基本战术修养还不错,至少知道要步坦协同。
  这场强有力的突击,不但给韩军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也让在战线另外一侧的朝鲜人民军大开眼界。
  因为制空权在韩军手中,所以坦克连冲出来后,迅速将交战距离缩短到五百米之内,基本上是缠着韩军打,不给韩军呼叫空中支援的机会。
  只不过,这没能改变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
  战斗打响一个小时后,韩军的第一轮空中打击到来。非常可惜的是,当时坦克连还没有投入战斗,所以韩军呼叫的是压制性轰炸,主要针对步兵,而没有针对坦克,执行轰炸任务的也是韩国空军的F-16CK战斗机。
  又过了一个小时,韩军的武装直升机才赶到战场。
  可惜的是,韩军地面战线已经全面崩溃,韩军指挥官下达的撤退命令已经让无心恋战的韩军失去斗志。
  面对来自几公里外的空中打击,只有单兵防空导弹的三营官兵不得不收住追击步伐。
  叶振邦也没有贪功,让卜小勇带着三连官兵清扫战场,炸掉那些还能修复的韩军坦克战车之后,他让易小春的坦克连,以及丁浩洋与甘应明率领的步兵连撤回安州,没有给韩军武装直升机太多表现机会。
  一个营击退一个旅,并没让叶振邦感到兴奋。
  因为对手是韩军,而不是美军!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十八章
老虎吃天
  三营在安州的战斗,不但打响了中国军队入朝的第一枪,还取得了第一次战术胜利。
  更重要的是,七日夜间的这场极为短促的反击战,让安州成为了新的焦点。
  如同万有引力一样,当交战双方在某个地点发生碰撞、形成核心之后,周围的其他部队也会被吸引过来。
  安州到底有多大意义?
  不可否认,安州确实有很大的意义,因为这是清川江防线的前沿。问题是,比起当时交战双方的主要目的来说,安州连个屁都算不上。
  问题就在这里,交战双方的指挥官能够忽视这个“屁”吗?
  答案是否定的,谁都不能忽视!
  收到第三十一独立装甲旅在安州南面遭到中国军队反击,被迫放弃前线阵地,向南撤退了十多公里的消息后,黄真尹先是不相信,要参谋调查清楚。等到参谋查清楚,韩军上将才意识到,问题绝对不是一个独立装甲旅被击溃那么简单!
  要知道,这是开战以来,韩军遭到的最惨痛失败。
  当然,这绝对不是在这场战争中,韩军遭到的最惨痛失败。
  一个旅打不过一个营,而且只是一个得到加强的步兵营,会对韩军士气产生多么严重的打击?
  黄真尹根本不敢想这个问题,因为包括他在内,所有韩军官兵都把中国军队当成大敌。
  即便不考虑士气问题,也得考虑顺川的安全。一个营能在两个小时内击溃一个旅,而且是韩军最精锐的独立装甲旅,那么再来几个营,中国军队就有能力攻打顺川,甚至占领这座至关重要的城市。
  此时,C集团军已经在向东运动,即前去包抄元山。
  如果顺川失守,即便C集团军不用回头,所有的后勤保障压力都将集中在南面的那条铁路线上。
  非常可惜的是,这条铁路线最多只能支撑B集团军,绝对无法支撑两个集团军。
  也就是说,在夺取元山、打通了海上运输线之前,必须守住顺川,而守住顺川的目的就是顺利打下元山。
  虽然黄真尹有理由相信,只要第九机械化步兵师到达,别说几个营,就算第十五集团军全部压上来,也不见得能够打下顺川。要知道,早在六十年前,第九师就在那场将朝鲜半岛割裂成两个国家的战争中击败过中国军队最强大的部队——三十八军,并且因此成为韩军的绝对主力。但是黄真尹更有理由相信,如果让中国军队掌握了主动权,把战线从安州推进到顺川,韩军失去的将不是一座城市与一条补给线,而是对这场战争、对实现国家与民族统一的信心!
  黄真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第三十一独立装甲旅停止撤退,整顿好队列之后重新向安州进发。所谓吃一亏长一智,黄真尹明确告诉前线指挥官,绝对不要小瞧中国军队,要把步兵营当成步兵旅看待!
  为了增强前线部队的信心,黄真尹还保证,在大部队到达之前会为第三十一独立装甲旅持续提供空中掩护,并且让第九机械化步兵师的炮兵提前到达,用火力阻止中国军队再次发起反击。
  关键还是“大部队”,即滞留在平壤的第九机械化步兵师。
  把第九机械化步兵师派上去,算得上是黄真尹在这场战争中做的第一个重大决策,也是韩军加在安州的第一块筹码。
  原因很简单:在此之前,黄真尹根本没有想过用第九机械化步兵师去攻打安州!
  攻占仅仅只有一个满员编制不到六千人、实际编制不到三千人、而且只有不到五百名精壮战斗人员的朝鲜人民军二线步兵师,就算把第三十一独立装甲旅派上去,也有大材小用的嫌疑。即便加上中国军队的一个加强步兵营,在任何人眼里,第三十一独立装甲旅也有能力取胜。
  更重要的是,第九机械化步兵师不在状态!
  虽然兵不刃血的拿下了平壤,没有在这座朝鲜最大的城市上耗费战斗力,但是在此之前的战斗中,特别是在平山与沙里院的战斗中,韩军还是费了不少劲。特别是在沙里院,担任主攻的第九机械化步兵师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最严重的,莫过于K2主战坦克与K21步兵战车水土不服。
  K2的问题还好说,主要就是超重,渡河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麻烦,以及在进攻的时候必须避开一些土质松软的地区,即便在质量较差的公路上行进,也得靠变,不然会对路面造成严重破坏,对车辆通行造成影响。
  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被韩军抱以厚望的K21步兵战车上。
  要知道,这可是韩国自行开发的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步兵战车,而且还是韩军大批量采购与装备的步兵战车。
  虽然在性能上,K21远没有K2那么抢眼,只算得上是一型中规中矩的步兵战车。一定要说什么优点的话,由韩国S&T重工引进专利生产的博福斯40/70B型四十毫米机关炮算得上一大亮点,这也让K21成为了东北亚地区除了BMP-3那种变态设计之外,火力最凶猛的步兵战车。但是在具体性能上,K21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防护水准没有达到设计标准,行进能力欠缺,战术机动性能存在严重缺陷等等。
  如果不是缺乏更加合适的步兵战车,又不想从美国引进M2/M3系列战车,韩国陆军也不可能在短短四年之内生产上千辆K21,用其取代所有的K200系列战车。当然,K200最多只是装甲输送车,算不上步兵战车,甚至无法与朝鲜军队的BMP-2型步兵战车抗衡,早就该淘汰了。
  这些装备上的问题,让第九机械化步兵师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