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419

  “确实没有多少意义,可我们不得不提防。”
  陈必时说得有道理,叶仁伟也没再纠缠这个问题。
  “从美韩联军的军事准备来看,目的也不仅仅是打过国境线。再说了,如果不设法捞取点什么的话,打过国境线又有什么意义?打到这个时候,美国仍然死咬着不放,甚至不顾巨大的战争伤亡,持续扩大战争规模,其战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
  叶仁伟没有开口,因为他觉得这不是一个参谋应该讨论的话题。
  “知道是为什么吗?”见到叶仁伟那谨小慎微的样子,陈必时呵呵一笑,说道,“这里就你我两人,没必要这么拘谨。”
  “陈司令……”
  “你不想说,就我来说吧,看看我说得对不对。”陈必时知道叶仁伟的为人,也就没有强求。“美国处心积虑的发动这场战争,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解决国内经济问题,二是推翻我国政权。”
  叶仁伟没有一丝惊讶的样子,仿佛早就想到了。
  “四年前爆发的经济危机,与二九年的大萧条非常相似。虽然世界各国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漏洞太大,谁也堵不上。将世界从二九年大萧条中带出来的不是罗斯福的新政,也不是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三九年之前,罗斯福就开始推行新政,结果美国经济再次探底,差点酿成更大的灾难。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恐怕大萧条的影响将更加巨大。”
  陈必时喝了口茶,接着说道:“反过来看,也可以认为是二九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没有大萧条,纳粹也就不可能在德国上台。战争与危机本来就是一头长着两只脑袋的怪兽,谁也离不开谁。”
  “可是战争不见得是解决危机的唯一办法。”
  “这话没错,可是放到现实中就不可能了。”陈必时呵呵一笑,说道,“解决危机的办法不是没有,只是我们决定不了。四年前,问题爆发的时候,如果美国肯为全球利益着想,与世界各国共渡难关,就不会有这场战争。美国要做的也很简单,就是不滥发货币,不把危机引向其他国家,竭力维持全球金融体系就行了。可是美国没有这么做,因为这要美国放弃一家独大的世界格局,承认像我们这样的新兴大国也有发言权。美国没有这么做,也就没有可能以常规方法解决危机。”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战争的祸根就埋下了?”
  陈必时又点了点头,放下茶杯,说道:“当时,能够一眼就看出问题的人并不多,但是从战略层面上来看,随着危机扩大,影响到了各个层面,战争将不可避免。如果不是我们做出了巨大努力,两年前,韩国那艘护卫舰、还有朝韩炮战就已经演变成战争了。”
  “如果在两年前打,也许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确实如此,这算得上是我们的一大决策失误吧。”陈必时叹了口气,说道,“当时我们只考虑到了战争的负面影响,没有想到积极的一面。从根本上讲,如果在当时开打,美国的处境会比现在艰难得多,甚至不会这么积极。也正是两年前的半岛危机,让我们与美国的矛盾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也让我们认识到,除非我们主动放弃与美国争霸的想法,甚至放弃部分国家主权,不然我们与美国的战争将不可避免。”
  叶仁伟也叹了口气,神色显得有点黯淡。
  “我们想过放弃,准确的说,是部分人想过退让。这里涉及到了美国的第二个目的,即我们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有没有办法让美国放弃推翻我国政权的野心?”陈必时又端起茶杯喝了两口,“非常可惜的是,只要我们继续退让,而不是让美国知道我们的勇气,那么美国就不会改变初衷,最终目的仍然是想方设法的推翻我国政权,甚至像对付前苏联那样,将我们肢解成好几个国家。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法对美国构成威胁,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才能得到绝对保证。”
  叶仁伟知道,陈必时说得没有错。
  随着中国发展壮大,不是现在,就是不久的将来,肯定要与美国正面交锋。
  “事实上,如果沦落到前苏联那种境地,我们的下场将更加悲惨。虽然我们有占人口九成以上的主体民族,但是汉族的栖息地仅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如果被美国肢解,就算通过努力能够再度实现统一,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在未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内,我们不但没有希望成为世界大国,连维持稳定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拼死一搏。”
  “所以我们选择了奋起抵抗,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啊。”陈必时苦笑了起来,“知道我们败在哪里吗?”
  叶仁伟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陈必时的意思。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白痴都看得出来。虽然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不如美军,但是差距还不至于大到连守卫国土的能力都没有。导致中国军队在战场上惨败的原因非常多,可主要不在战场上,而是在战场之外。
  方士谦叛变就足以改变战略局面。
  事实上,像方士谦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说得不客气一点,中国军队没有败在美军手上,而是败在了自己人手上。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国家基本面上的问题,而这也正是中国的根本问题。
  “不说这些了,说多了也没意思,你心里明白就行。”陈必时的心情也很沉重,为了不影响气氛,他转口说道,“我把你要过来,除了通过你了解东北地区的情况之外,还想听听你的意见。”
  “我的意见?”
  陈必时点了点头,说道:“美军只在朝鲜部署了四个师,却在台湾部署了八个师,地面部队的总兵力超过了二十万。显然,这二十万美军不是来打酱油的。”
  听到“打酱油”这三个字,叶仁伟也笑了起来,只是笑得有点苦涩。
  “根据我的判断,美军在东北发动进攻之后就会在东南开辟第二战线。对于美军的进攻方式,我也算有点了解。只有一点看得不大清楚,那就是美军将在哪里登陆。”陈必时点上香烟,抽了两口才说道,“所谓当局者迷,我身在局中,自然看得不是很透彻,而你没有参与东南方向上的部署工作,应该能够更加客观一些。”
  话到这里,叶仁伟才知道,这才是陈必时把他要过来的主要原因。
  东北方向上的战斗就要打响了,东南方向上的战争也就不远了。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五十五章
大动筋骨
  铺开军事地图,叶仁伟沉思了起来。
  陈必时并没催他,在一旁耐心地等着。
  “首先可以排除广东。”
  听到叶仁伟开口,陈必时递了支香烟过去。
  “虽然那边距离东北最远,能够给我们的军事调动造成很大的负担,但是广东东部地区地形复杂,广州又邻近香港与澳门,美军的作战行动肯定会受到限制。施展不开的话,投入多少兵力都没用。”
  陈必时点了点头,示意叶仁伟继续说下去。
  这时候,叶仁伟才点上烟,抽了两口,说道:“在福建登陆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主要还是地理因素。武夷山的地势非常险恶,只要我们舍得赔上老本,加大动员,就能将福建沿海地区隔离成一个单独的战场,美军也就无法达到战略牵制的目的了。至于将福建当成战略主攻方向,那应该是登陆之后的事情。最好的选择也不是直接登陆,而是在登陆之后迂回包抄,迫使我们放弃福建。”
  “看来,罗耀武还真是没有看错人。”
  叶仁伟笑了笑,显得很谦虚。
  “不是福建与广东,美军就只能选择在浙江登陆了。”陈必时继续了开始的话题。
  “浙江确实是登陆的理想地点,不但有漫长的海岸线,而且地势较为平坦,即便在多山的南部地区,也有发达的道路交通系统。”
  “那么,美军会在浙江哪处地点登陆呢?”
  “这……”叶仁伟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在哪里登陆,还得看美军的战略意图,即美军登陆后向哪个方向发展。”
  “说说看。”陈必时也点上了烟。
  “如果像我前面分析的那样,美军打算占领福建,就应该选择在浙南登陆,在温州的可能性最大。具体说的话,可以首先攻占洞头岛等几个近海岛屿,作为大部队的前进基地,准备充分后再登上大陆。”
  “登陆成功之后呢?”
  “美军可以沿着两路推进。一是从沿海平原地区南下,由福鼎进入福建。二是逆瓯江而上,穿过洞宫山,经天元与龙泉杀入福建,或者北上江山,绕道江山进入江西上饶,再从这边迂回攻入福建。”
  “沿海进攻虽然快捷,但是福建沿海河流众多,进军绝非易事。”
  叶仁伟点了点头,他也这么看。
  “向内陆挺进,迟早得迈过武夷山这道坎,而且战线着实漫长,后勤保障的问题非常突出,美军登陆之后,首要任务是扩大占领区,而不是孤军深入。这么打,风险太大,也不是上上之选。”
  陈必时说这话的时候,也在观察叶仁伟。说到最后,他补充了一句。“从战略上看,美军既然在浙江登陆,有必要转向南下攻打福建吗?”
  “所以美军在温州登陆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你是美军指挥官,你会在哪登陆?”陈必时问得非常直接。
  叶仁伟思索了一会,说道:“最好的选择在杭州湾。”
  “杭州湾?”陈必时锁紧了眉头。
  “虽然钱塘潮对登陆作战行动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在六十多年前,美军就在仁川取得过成功。从美军的作战方式来看,在杭州湾登陆的难度有,却不足以大到影响战略决策。”叶仁伟说得很有章法。“战术行动必须服务于战略目的,而在杭州湾登陆,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就近攻打杭州与上海,进军长江流域。”
  陈必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似乎认同了叶仁伟的观点。
  “不可否认,在杭州湾登陆很有挑战性,上岸后就得攻打人口上千万的大城市,即便不进军杭州与上海,也得在宁波、绍兴等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投入重兵,所以美军准备了八个师的强大兵力。”
  “还有台军的一百五十个旅。”
  叶仁伟点了点头,说道:“因为美军主力驻扎在台湾,而从基隆出发,到杭州湾的距离超过了登陆部队的突击范围,所以为了降低登陆作战的难度,美军仍然会首先攻占几座近海岛屿,作为登上大陆的跳板。理想选择就是舟山群岛,特别是几座人口不太密集,但是面积足够大的岛屿。”
  “可惜的是,我们几乎没有办法守住这些外岛。”
  “所以我们必须死守滩头阵地。”
  陈必时没有吭声,等着叶仁伟继续说下去。
  “东南与东北的情况相似,在战术上却截然不同。美军在鸭绿江上有很多着力点,可供选择的突破口多如牛毛,一线防御根本没有用。登陆作战不同,美军必然将兵力集中在一点上,控制了滩头阵地,确保登陆部队不会被赶下海之后,才会向内陆推进,扩大突破口的宽度。”叶仁伟知道陈必时在考验他,也就知无不言,把想到的全都说了出来。“杭州湾附近的地势平坦,如果美军在北岸登陆,还能直接威胁到上海。退一步,后面就很难守住了。击败美军登陆的关键不是我们的投入,而是自然因素,特别是钱塘江大潮。多拖上一天,就能给美军造成更多的损失。”
  “关键是,我们几乎守不住滩头阵地。”
  陈必时并不是信口雌黄。在平原地区作战,美军的优势非常明显。加上面向大海,美军还能充分发挥与利用制海权,优势更加明显。
  “守不住滩头阵地,就得死守港口。”
  陈必时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叶仁伟的这个提议。
  任何登陆作战,都要以夺取港口为目的,毕竟登陆部队的后勤保障是一大难题,只有港口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杭州湾的几座主要港口都在南岸,美军在南边上岸的可能性最大,为了防止美军向北突击,所以还得作好炸掉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准备。”
  “如果美军成功上岸,并且占领了港口,我们肯定得炸掉杭州湾跨海大桥。”陈必时灭掉烟头,说道,“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考虑得更加长远一些。如果我们没能阻止美军上岸,也没能阻止美军夺取港口。也就是说,美军成功登陆,并且控制了某座港口,比如镇海港,我们的下一步防御该如何部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