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419

  实际上,此时的战局仍然对美军有利。
  随着第二机步师退守长甸河口,中国军队暂时不可能对第七步兵师与韩军B集团军的后勤保障线构成威胁。
  因为在围歼第四步兵师的战斗中消耗了大量兵力,第十五集团军与第三十九集团军基本上丧失了战斗能力,而第四十集团军的状态本来就不大好,难挑重任,所以即便没有第二机步师,韩军B集团军也能守住长甸河口。
  更重要的是,韩军C集团军并没完全崩溃,还有好十来个二线步兵师。
  有这个威胁存在,中国军队获胜之后必须退守宽甸,甚至还得再退一步,缩短后勤保障线的长度,避免与韩军混战。
  在丹东方向上,美军有两个师,还有韩军战备状态最好的A集团军。
  就算第二骑兵师要在外围与中国军队的两个主力集团军打野战,无法参与攻打丹东的作战行动,在第七步兵师的支援下,韩军A集团军也有足够的把握打下丹东,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十二月三日中午,第七步兵师到达丹东。
  因为第四步兵师几乎全军覆没(只有航空旅与部分提前撤退的伤员逃了出来),所以帕特里奇不再顾忌伤亡,让第七步兵师立即投入战斗。
  强攻丹东,还关系到整体战略。
  在帕特里奇主导起草的战争计划中,占领丹东是整场战争的转折点。
  说得直接一点,只有在占领了丹东,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之后,美军才会在东南方向上发动进攻。
  与东南方向的进攻比起来,东北只是佯攻。
  如果连佯攻都打不好,主攻怎么打?
  虽然帕特里奇可以为第四步兵师覆灭找到很多理由,但是在攻打丹东的行动上,他却找不到任何回旋余地。
  对此情况,罗耀武也是了如指掌。
  与帕特里奇设想的不同,从一开始,罗耀武就没打算守住丹东。
  正如叶振邦所说,即便拼尽全力,就能守住丹东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丹东附近的地形条件决定了,就算罗耀武出动全部六个主力集团军也守不住这座港口城市。
  在选择打击对象的时候,罗耀武听从叶振邦的建议,选了第四步兵师,而不是威胁更大的第二骑兵师,也与战场的地形有很大关系。
  在平原地区与美军作战,几乎是送死!
  这一点,在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二十六集团军的作战行动上也得到了体现。
  在围歼第四步兵师的时候,就有参谋提出,应该让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二十六集团军围攻第二骑兵师,即便不能歼灭这支美军,也要迫使其退回朝鲜。
  罗耀武非常果断的否决了这一提议,理由是需要这两个集团军巩固后方防线。
  实际情况,则是进攻的代价太大,就算全力一搏,也不见得能够重创第二骑兵师,不然这支美军部队也不会在丹东外围活动,公然向两个集团军挑衅。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罗耀武采纳了参谋的建议,战场局面肯定会变得非常糟糕。
  只不过,守不住丹东,不等于不守。
  歼灭了美军第四步兵师之后,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十五集团军的损失非常巨大,特别是第十五集团军,三个主力师的伤亡全部超过七成,刚刚补充的官兵大多成了炮灰,后方战地医院人满为患。
  这个时候,肯定得把这些部队撤下来,并且得到休整补充。
  这就需要时间,足够的时间。
  能够争取到时间的,就是丹东战场。
  美军还有三个师,第二机步师基本上可以忽略,之前的表现已经证明,该师的战斗力并没完全恢复,不然在四十四师的防线前面不会耽搁那么久。第二骑兵师与第七步兵师全部集中在丹东。
  只要拖住这两个师,美军就无法展开。
  至于韩军,罗耀武根本没有考虑过。
  主力集团军打韩军简直是砍瓜切菜,就算二线部队再不济,也能顶住韩军的进攻,消耗韩军的有生力量。
  再说了,没有美军支持,韩军也没有胆子单独发动进攻。
  关键还是在丹东,守军多坚持一天,主力部队就多一天的喘息时间。
  受此影响,三日上午,罗耀武让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二十六集团军一同发起了一次规模浩大的进攻,向第二骑兵师施压。
  按照罗耀武的命令,两个集团军要尽量突破美韩联军的包围圈,把增援部队与作战物资送入丹东。
  帕特里奇非常清楚罗耀武的意图,所以在当天下午就命令第七步兵师发起进攻。
  这个时候,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二十六集团军的突击行动已经完成,作战部队正在撤回进攻出发阵地。
  罗耀武也不敢大意,毕竟第二骑兵师的战斗力摆在那。
  确认美军开始强攻丹东之后,罗耀武让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二十六集团军各留下一个师与第二骑兵师周旋,主力则退回了出发阵地,分别在通往大连与沈阳的方向上构筑防线,做好纵深防御准备。
  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即中国军队即将全面退守。
  问题是,攻打丹东的战斗并不轻松。
  得到增援后的守军不但没有溃散投降,反而打得更加勇猛顽强。
  虽然两个集团军送来的增援部队与作战物资非常有限,甚至连塞牙缝都算不上,但是对士气产生的鼓舞作用却不可低估,至少让守卫丹东的将士知道,司令官没有忘记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丹东。
  必须承认,这怎么看都是个错觉。
  实际上,弃守丹东是罗耀武在这场战役中最受人诟病的地方之一。
  后来很多人就拿这件事做文章,认为罗耀武没有尽到全力。如果不是全歼了美军第四步兵师,甚至会有人以此认为罗耀武叛国投敌。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打到十二月三日,美韩联军的进攻战斗已经打了六天,仍然没有打下丹东,确实让帕特里奇万分焦急。
  再拖下去,黄花菜都凉了!
  为了加快进攻步伐,帕特里奇在三日夜间投入了全部空中力量,仅当晚投在丹东的炸弹就多打三千吨,几乎将这座城市彻底移平。
  高强度的轰炸,加上美军主力部队参战,四日上午,第七步兵师将丹东城区拦腰斩断。
  攻城作战,进入了分区围剿阶段。
  这也没有办法,丹东是一座靠江的港口城市,主城区就在江边,呈东北到西南走向,要将城区切割分隔并不是很难。
  让帕特里奇想不明白的是,丹东守军仍然没有投降,而且每支分散的部队几乎都战斗到了最后一人。
  恶战持续下去,对美军也愈发不利。
  第七步兵师的伤亡直线上升,已经丢掉了第四步兵师,如果第七步兵师因伤亡惨重失去战斗力,就算打下了丹东,美军也无力继续推进。
  毫无疑问,这就是罗耀武要的结果。
  中国军队的唯一优势就是拥有几乎无限的人力资源,而美军的人力资源却非常有限,所以从一开始,罗耀武就明确了以杀伤歼灭美军有生力量为主的战术思想。只有把美军打痛打怕,才能打败美军。
  要是能在丹东拖垮第七步兵师,就算丢掉丹东,也是物有所值。
  帕特里奇最初的时候没有让第二骑兵师进攻丹东,而是把韩军A集团军顶了上去,也是为了减少伤亡。
  搞到最后,还是得由美军操刀。
  丹东的战斗还在进行,撤下来的主力集团军也开始就地休整。
  姚万平在三日上午就被送了回来,身上一共有二十多块弹片,但是这个顽强的老将军并没有丧命,只是无法继续指挥部队作战了。
  为了兑现承诺,罗耀武在三日下午亲自赶赴第三十九集团军,代替姚万平劳军。
  与此同时,计划补充给两个集团军的兵员正在陆续送往前线。
  在这方面,军区司令部的工作做得很到位。
  罗耀武已经成功招募了五百万兵员,虽然绝大部分只是与军队签了服役合同,并没有前往部队报道,只有少数进入新兵营接受训练,但是如此庞大的人力资源让罗耀武在指挥作战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
  可以说,只要有个两三天时间,损失再大的部队都恢复满员状态。
  战斗力如何,那就不太好说了,连罗耀武都认为很多新兵的素质达不到最低要求,而且训练远远不够。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七十章
全面战争
  丹东的战斗持续到十二月六日傍晚。
  最后一支守军在弹尽粮绝之后,端起装上刺刀的步枪向包围他们的韩军发起反击,一百八十三名官兵全都倒在了弹雨下,无一幸免。
  枪炮声散去,连美军前线军官都不得不承认。
  中国军人不可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