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0/419

  更严重的是,在一线部队后方,有着近五百公里的防御空白区。驻扎在这一区域内的韩军不到十万人,还都是战斗力奇差的二线部队。
  要命的是,在这一区域内,有近百万朝鲜伪军!
  朝鲜伪军,实际上就是韩军扶持的地方治安部队,大多是投降后改编的朝鲜人民军。这样的军队,不但不能上前线作战,在后方也不稳固。
  说得简单点,朝鲜伪军今天可以投靠韩军,明天就能投靠中国军队。
  要不是中国军队也精疲力尽,没法立即发动新一轮进攻,只要再次渡过鸭绿江,就能光复大半个朝鲜,不但能够逼迫盘踞在鸭绿江口与辽东半岛的美韩联军主力撤回去,说不定还能像六十多年前那样,一口气打过三八线,占领首尔。
  面对这一情况,帕特里奇不急才是怪事。
  随着韩军丧失战斗力,美韩联军不但进攻乏力,连防守都成问题。
  打到这个时候,帕特里奇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继续守在丹东与庄河,保住进攻的希望,还是干脆撤回朝鲜半岛?
  如果由他来选择的话,肯定会选后者。
  撤回去,韩军的A集团军与B集团军还能巩固后方防线,三个美军师也能在战线上站稳脚跟。等到补充兵力到达,再设法在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的时候消耗其有生力量,说不定还能再次渡过鸭绿江。
  问题是,中国军队会再次入朝作战吗?
  东南方向上的战争已经打响,只要美韩联军撤走,中国军队入朝的可能性并不大,最有可能沿着鸭绿江部署防线,守好国门。
  与才开战的时候相比,此时的中国军队已经不缺乏兵力,有几百万大军。
  这样一支军队,只要有足够多的时间,就能构筑起一道足够坚固的防线。
  只要退回朝鲜,美韩联军要想再次打回去,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更重要的是,从战略上讲,美韩联军绝对不能撤退。
  主动退回朝鲜,等于承认进攻中国本土的作战行动失败。到时候,别说反攻,能不能在中国东南战场上站稳脚跟都是个问题。
  要知道,这种战略方向上的重大胜利,肯定会对中国军队的士气产生巨大影响。
  说得简单点,能在条件恶劣的东北战场上取胜,为什么不能在更加有利的东南战场上取胜呢?
  从政治上看,也不会允许帕特里奇从东北撤军。
  奥康纳刚刚宣布要将这场战争进行到底,大话已经说了,美军就从中国撤军,这让美国总统如何下台?
  再说了,世界各国都看着美国呢。
  别说像俄罗斯这种希望看到美国出丑的大国,就连众多欧洲国家都没表态,如果美国此时承认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作战行动失败,这场仗就没办法打了。
  不能撤军,就只能增兵。
  立即增派地面部队显然不大可能,就算奥康纳承诺的国民警卫队已经完成动员,第四步兵师的重建工作也在加紧进行,几个之前撤编的陆军师团也已开始组建,可是要将这些部队送往前线,特别是配套的重型武器装备,确实是个严重问题。
  当然,国民警卫队能否在一线战场上担当重任也是个问题。
  等到第四步兵师完成重建,其他正规师团形成战斗力,怎么也得是一季度末、二季度初的事情了。
  在此期间,帕特里奇能够得到的地面援助非常有限。
  如此一来,就只能在空军与海军身上做文章。
  加大空中投入势在必行,万幸的是,空军的动员工作进行得更早。
  到二零一三年初,除了F-22A的生产线早已开始全速运转,以每月数十架的速度产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之外,美国还重启了B-2A的生产线,以二十四亿美元的单价从诺思罗普公司采购了数十架,将B-2A机群的规模扩大了三倍。F-22A的多用途改进型,也就是与F-15E类似的FB-22的设计工作也已完成,即将投产。F-35系列战斗机的量产工作已经安排下去,空军的F-35A最先量产,然后是海军的F-35C与陆战队的F-35B,第一批F-35A将在第二季度服役。
  不说其他的,大批F-22A服役,美国空军的实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除了负责制空作战任务之外,在中国空军无力发起全面反击的情况下,F-22A还担负起了对地打击任务,凭借其优异的隐身能力,执行一些高难度的轰炸任务,比如对付中国空军的远程防空系统。
  相对而言,美国海军的动作就没有这么大了。
  除了等待F-35C服役取代F/A-18C/D之外,美国海军没有其他军机采购计划。只是在战争期间,为了提高海军航空兵的出动效率,美国海军与空军合用岸上基地,将部分舰载航空兵部署在陆地上。
  在东北方向上,因为黄海过于狭窄,绝大部分海域都的中国陆军远程炮兵与弹道导弹的覆盖范围之内,所以美国海军很少派遣舰队进入黄海北部海域,也就无法为地面作战部队提供多少支援,最多只能在上千公里之外,用巡航导弹打击地面目标。
  针对东北战场上的局势,帕特里奇能做的就是将部分部署在东南方向上的空中力量调过来,加强空中打击与空中封锁,用轰炸来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显然,这也很不靠谱。
  虽然轰炸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中国军队造成的损失也不小,中国的军火工厂全速运转,也只能保证主力集团军达到基本配制,绝大部分新编集团军与所有民兵纵队都没有重装备,是纯粹的步兵,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的最大资源就是人力,充足的人力让中国军队始终保持着较为旺盛的战斗力。
  事实证明,美军的轰炸行动对人员造成的伤亡并不是很大。
  特别是在战线后方,轰炸能够瘫痪公路与铁路,却挡不住人的脚步。在罗耀武动员了数百万军民,用肩挑背扛的原始方法把物资送上前线的情况下,美军的轰炸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了。
  归根结底,轰炸起不了作用,还是得增兵。
  美军的增援部队无法及时到达,韩国又没办法继续扩大动员规模,甚至连已有的部队也不愿意渡过鸭绿江,就只能在别的地方想办法。
  可是,能向东北出兵的还有谁呢?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九十一章
最后通牒
  D集团军覆灭的消息传出,韩国朝野内外一片哗然。
  一月十三日,全球各国的主要电视台与报纸都重点报道了这场决定性的战役,而且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都有一个类似的重点,即中国军队在退守本土之后,几场会战打下来是越打越顺手,美韩联军却是节节败退。
  暂且不说这些报道是否客观公正,舆论导向说明,中国军队正在逐步扭转不利局面。
  当然,客观的讲,战场局势没有这么乐观。
  虽然在这场会战中,中国军队的损失并不大,几个主力集团军中,除了第十五集团军的减员率较大之外,其他几个集团军的伤亡都不是很严重,六个主力集团军的平均减员率还不到一成,但是打完这一仗,罗耀武手里的作战物资也被用得一干二净,后方补给也很难在短期内到达。
  也就是说,中国军队很难再次发动类似的大规模会战。
  说得不客气一点,就算到了二月份,罗耀武也难以筹集到足够发动一轮大规模进攻的作战物资。
  没有物资,就没办法打下去,更谈不上扭转败局。
  与之相反,美韩联军的作战物资却在源源不断的送到丹东与庄河。仅在一月上旬,美军就向东北前线运送了五万吨面粉,而同一时期,中国军队送到前线的粮食只有一万吨,仅够前线作战部队消耗一个月。
  拖下去的话,下一次抢先发起进攻的肯定不是中国军队。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韩国被打怕了。
  两次会战,韩军折损四十多万人马,算上之前损失的兵力,仅在中国军队手里,韩国就损失了相当于战前人口百分之一的人员。
  一百个韩国人,就有一个在战场上被中国军队歼灭。
  这个比例,也太吓人了。
  要知道,一个成年人的正常社会关系网络是在四百人左右。也就是说,每一个韩国人都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四个亲朋好友。
  对韩国社会来说,这个打击确实不小。
  首先出问题的,就是韩国的征兵工作。
  C集团军覆灭之后,韩国的征兵工作就遇到了困难,一些有点基础的家庭都想方设法的让正在兵役期的子女逃到外地,再有点钱的话,则想办法出国。D集团军完蛋之后,就连没有基础的普通家庭也在想办法让家人逃避兵役,而一些有权有势的大家族还在设法让自己的族人从军队里退出来,或者想法呆在后方。
  招不到兵,就没办法扩大军队规模,也就没办法增加军事投入。
  有意思的是,就在朝鲜战争爆发前,韩国的失业率还高达百分之十四,军队征兵根本不成问题。
  一月十三日这一天,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即台湾当局公开表示,不会出兵东北。
  虽然在这份声明中,台湾当局声称,东北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绝不会容许任何国家侵犯中国领土,在必要的时候,“中华民国”会接管占领区,但是在声明最后,台湾当局表示,受东南战局影响,无力出兵东北。
  做得更绝的是,台湾当局甚至以战事未定,拒绝向东北的美韩占领区派遣行政官员。
  显然,台湾不想卷入东北方向上的战争。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台湾就那么大个地方,只有两千多万人,组建一百五十个旅的地面部队已经非常吃力了,哪还有力气去第二条战线上作战?
  加上美韩联军新败,东北战局扑朔迷离,台湾当局自然不肯淌这潭浑水。
  搞到这个时候,美国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向日本施压。
  仅仅几个小时之后,美国总统奥康纳就在当地时间十三日上午召见了日本大使,向日本当局摊牌。
  要参战就早点,不然就别提参战的事了。
  也就是说,奥康纳向日本下了最后通牒。再拖下去,别说美国走不到干路,日本也别想从这场战争中捞到好处。
  事实上,日本当局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台海战争爆发后,日本当局就做出了参战决定,而且知道美国不会让这场针对中国的战争轻易结束,所以在二零一二年八月初,日本就开始进行秘密战争动员,包括让主要的军火厂重新开启装备生产线,招募适龄退役军人与新兵,扩充各个师团,并且将主要师团的编制提升一级等等。
  之所以说是秘密动员,是因为日本没有战争动员的资格,甚至没有发动战争的权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0/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