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419

  日军第十师无法从海上突围,甚至来不及从空中突围,只能从地面突围。
  会战的最后阶段,就是中国军队的四大主力集团军、六个新编集团军与一个民兵纵队的数十万官兵围歼仅剩下一万多人的日军第十师。
  这场围歼战,没有任何悬念。
  战场已经被压缩到极限,日军没有任何转圜余地,连组织防御都不可能。
  围歼战打了一天一夜,到三月一日傍晚结束,日军第十师全军覆没,只有不到一百名官兵做了俘虏,其余全部战死。
  到此,第四次会战正式宣告结束。
  实际上,打到最后关头,中国军队也成了强弩之末。
  丹东方向上,第三十九集团军因为得不到所需的弹药物资,不但被迫放弃进攻,还在韩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后,被迫主动放弃宽甸,避免与美日韩联军正面决战。不管怎么说,没有弹药,就没办法打仗。
  东港方向上,第十五集团军与配合的新编集团军要全力拦截突围的日军第十师,无力继续发起进攻,也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军第二骑兵师上岸,加强第七步兵师的防线。为了避免与美军鏖战,第十五集团军还在北面与东面主动撤退了十多公里。
  即便在庄河方向上,歼灭日军第十师的时候,各部队的作战物资基本上所剩无几。
  如果日军再硬一点,坚持到三月一日夜间,说不定能够突破第十五集团军的防线,逃出生天。
  可惜的是,拼到最后,日军也是弹尽粮绝。
  严格说来,这场会战没有真正的赢家。
  虽然在场面上,中国军队又打了胜仗,不但夺回了庄河,还干掉了敌人的主帅,全歼日军第十师,另外还消灭了好几万敌人,但是中国军队的损失也不小,仅阵亡官兵就超过八万人,大多是在会战前两天的强攻中牺牲的,各部队的减员情况,特别是几个主力集团军的减员情况非常严重。
  更要命的是,会战打完之后,东北地区的军事物资再次告急。
  这次,不但粮食告急,连弹药都告急。
  虽然东北有不少兵工厂,补充弹药不算麻烦,但是在满足了东北战场之后,就很难向东南战场输送弹药了。
  如果说影响,罗耀武被调离东北战场绝对最为严重。
  服部留名只是帕特里奇的替代品,而且从本质上讲,他还替代不了帕特里奇。没有服部留名,帕特里奇照样能够玩转东北战场。可是没有罗耀武,不管是姚万平、还是黎卫东,都玩不转东北战场。
  从战场局势上来看,丢掉庄河,对美日联军来说,不算是真正的损失。
  本来美日联军的兵力就不够,韩军又无战意。中国军队能在整条战线上发起反击,与美日联军将战线拉得太长有直接关系。丢掉庄河之后,美日联军的防线大大缩短,能够集中兵力守卫丹东与东港,韩军也能集中部署在靠近朝鲜半岛的丹东。如此一来,美日联军战线过长的问题反而不存在了。
  因为后勤保障不成问题,所以美日联军很快就能恢复战斗力。
  也就是说,就算中国军队也能迅速恢复战斗力,都很难在东港与丹东取得突破。
  更何况,中国军队还无法迅速恢复战斗力。
  要说损失的话,只能说第十师全军覆没,着实让帕特里奇肉痛。
  这可是日军的王牌部队,战斗力与第七步兵师不相上下。
  少了这支部队,美日联军防守不成问题,可是要想立即发起进攻,显然不大现实。
  这样一来,帕特里奇首先要做的就是催促日本增兵。当然,他也得催促加布里埃尔,尽快把承诺的增援部队派到东北去。
  让帕特里奇如此积极的原因也很简单:罗耀武完蛋了。
  一直以来,真正挡住了美军的就是罗耀武。用帕特里奇的话来说,罗耀武的军事才华至少顶得上五个主力集团军。
  正是在他的统帅下,中国军队才能在东北战场上四战四捷,让美日韩联军在突破了鸭绿江防线后再难寸进。更重要的是,罗耀武在东北地区的声望很高,带动起了东北民众的抗战积极性。
  可以说,他不仅仅是军事统帅,而是东北地区的定海神针。
  有他在,美日韩联军就别想取得重大突破,至少不可能在把东北当次要战场的情况下取得重大战略胜利。
  而此时,美军根本不可能把东北当成主战场,因为东南战场上的战斗打得正激烈。
  少了罗耀武,暂且不说对中国军队的士气有多大影响,仅仅是替代他的人,就没有办法像他那样指挥部队作战。
  这就是帕特里奇看到的机会。
  只要能够及时发起进攻,就有很大的把握撕开中国军队的防线,甚至能够从丹东打到沈阳,打开进军中国腹地的大门。
  至于攻打辽东半岛,根本不在帕特里奇的考虑之中。
  这也不难理解,沈阳才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军队必须保卫的城市。这里还有支持中国军队作战的军事工厂,以及四通八达的铁路与公路。只要能够拿下沈阳,就能迅速扫荡整个辽河流域,甚至有往进军华北。
  罗耀武不在,正是攻打沈阳的大好机会。
  为此,帕特里奇在二十七日就飞往东京,亲自找到了日本国防大臣。
  帕特里奇是军人,而不是政治家,更不是外交家。见到日本国防大臣,他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即日军第二批入华部队必须在三月十日前到达,规模由十个师增加到十五个师。作为保证,帕特里奇也承诺向东北增派五个美军师,并且统一美日两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仍然由日本安排前线指挥官。
  虽然帕特里奇的这一行动超过了军人的职责范围,但是得到了加布里埃尔的支持。
  美军参联会主席也在电话中向日本国防大臣承诺,只要日军增援部队及时到达,美军不但会增派五个师的兵力,还将为日军提供作战所需的弹药物资。虽然只是部分弹药物资,但是对日军来说,却非常重要。
  原因也很简单,日本的战争动员才刚刚开始,各大兵工厂的产能还没有发挥出来呢。
  再说了,奥康纳承诺提供的战略物资才刚刚启运,要到三月中旬才会到达日本,而在三月上旬增兵,日军的物资保障肯定成问题。
  此时日本也是骑虎难下,既然美国开出了这么好的条件,也就没有理由拒绝。
  一次投入四个师,日本当局原本指望取得开门红,证明自己比韩军强大,更能适合中国战场,也更有资格配合美军作战。
  结果,一仗打下来,不但第十师全军覆没,还丢掉了主帅。
  更让日本当局恼火的是,连日军主守的庄河都被中国军队打回去了。要知道,前面几次战役中,虽然韩军的表现一塌糊涂,但是最后都没有丢城失地。这么一比,就算日军的伤亡远比不上韩军,日本当局也很没面子。
  这个时候说撤兵,显然不可能。
  既然不能撤,就只能继续打。剩下的三个师都各有损伤,作为主力的第七师的损失还比较惨重。
  毫无疑问,日本只能向中国战场增兵。
  早增也是增、晚增也是增,反正都免不了。
  再说了,打了败仗,肯定得想办法找回面子,也就得全力以赴。既然帕特里奇提出直接攻打沈阳,那就应该多增派几个师团。
  还好,日军的军事动员提前展开,而且部队的改编工作都已落实,增派十五个师团不算大问题,只是其中能打的,也就七八个。
  要说偷着乐的,那就只有韩国了。
  这一仗,韩军的损失并不大,与前三次会战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更重要的是,随着日本当局答应增兵,韩国政府也就找到了撤军的理由,至少有理由让韩军呆在丹东,不再参与进攻作战任务。
  对朴太玄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如果还不能让韩军离开战场,他这个总统也差不多到头了。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一百零五章
雷响雨小
  三月的第一天,东南战场上的湖州战役也宣告结束。
  从某种意义上讲,王虞珉与罗耀武是同一种类型的将领,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把进攻放在首位,即便没有条件,也会创造条件发起进攻。这一点,与陈必时有很大的差别,因为陈必时指挥防御与进攻的能力非常均衡。
  丢掉杭州之后,王虞珉着手组建湖州防线。
  名义上是一条防线,可是到了他的手里,就成了一块战场。
  趁着罗耀武在东北战场上大打出手,王虞珉也在东南战场上发动了几次战术反击。三个集团军从临安、湖州与嘉兴三个方向向美军施压,迫使美军在推进之前,必须首先巩固以杭州为中心的环形防线。
  虽然这三轮反击没有实质性的收获,但是帮助王虞珉稳住了战线。
  直到二月二十六日,美军才从杭州出发,攻入嘉兴,兵进湖州。
  此时,帕特里奇的意图也很明显了。重点在湖州,而不是上海,而进军湖州的目的是要攻打南京。
  美军把战略重点放在南京也很容易理解。
  从战场上来看,只要能够打下南京,就等于完成了对上海的战略大包抄。随着陆路交通断绝,就算不出兵攻打,中国军队也守不住上海,迟早得退到长江以北。即便要打,也能大大降低战役难度。
  不管怎么说,上海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虽然美军借陈必时受难的机会,轻易拿下了杭州,但是帕特里奇再得意,也不会认为能够用同样的办法打下上海。
  真要在上海与中国军队鏖战,暂且不说会造成多大的国际影响,光是伤亡就受不了。
  帕特里奇做了评估,强攻上海的话,美军至少得准备五万具裹尸袋。要知道,从台海战争打到现在,美军阵亡官兵还不到四万人,算上失踪的,也就只有四万四千多人。如果在上海损失五万人,接下来的仗就别打了。
  可以说,美军绝对承受不起如此重大的伤亡。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才阵亡三十多万官兵。虽然在此之前,已经有人估计,美国要想彻底击败中国,至少得准备牺牲二十万人,但是真的打起来,还是死得越少越好,特别是在大规模战争阶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