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3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2/419

  可惜的是,绕过南京比强攻南京还要困难。
  从登陆作战来说,因为江苏沿海地区没有深水良港,近海的水文情况非常复杂,没有适合登陆的地点,要上岸就只能借道山东,这就等于开辟新的战场。
  即便强渡长江,也只能选择在南京上游,而不是下游。
  在不得不攻打南京的情况下,帕特里奇别无选择,只能按照美国当局的指示,用一场算不上卖力的进攻来敷衍台湾当局。
  这也就注定了美台联军进攻南京的作战行动不会收到好的结果。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雪封山
  因为美军无力强攻南京,也没有真正强攻南京,所以南京方向上的战斗并没产生多大的影响,甚至没有让陈必时向中央求援。
  没能起到牵制作用,使得南京方向上的战斗变得无足轻重。
  战役从十一月中旬打到十二月初,虽然美台联军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甚至一度将战线推进到石臼湖北岸,但是当东北战场上再次阴云密布,帕特里奇不得不把重点转过去的时候,陈必时指挥的东南军仅用五天就抹平了战线,将美台联军赶了回去,使战局回到了最初状态。
  东北战场上的阴云,正是罗耀武在承德-赤峰方向上发动的一系列战术突击行动。
  从时间点上来看,罗耀武选择在十二月初用兵,大有协助陈必时守卫南京的意图。事实却并非如此,陈必时并没要求东北军协同作战,罗耀武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帮助陈必时,而是打算利用入冬之后的第一场大雪,将防线向北推进上百公里,扩大防御纵深,然后利用美日联军无法在严冬入山的有利条件,为开春后的防御作战打下基础。
  这一意图在用兵方式上体现得非常明确。
  擅长打大会战的罗耀武没有动用主力部队,就连新编集团军也没派上去,主要依靠民兵与敌后游击队,以小打小闹的方式袭击美军哨所与巡逻队,逐步将美军赶出赤峰南面的七老图山。
  因为主力部队的突出部战役中的损耗过大,主战装备没有及时补充到位,所以罗耀武甚至没有在战线后方部署主力部队。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主力部队并不适合这种小规模的战斗。
  如果罗耀武真是为了支持陈必时,怎么说也应该放几支主力部队在后面,对控制着赤峰的美军施压,让美军认为东北军将反攻赤峰。
  按理说,罗耀武如此明确的战术意图应该让帕特里奇感到放心。
  问题是,帕特里奇一点都不放心。
  虽然随着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在十一月底降下,美日联军错失进军承德的机会,即便能够攻打山海关,也只能等到开春之后,才能从北面迂回,但是帕特里奇非常清楚,如果无法在冬季守住战线,开春之后,美日联军肯定得在赤峰方向上与中国军队大干一场,打开进军承德的通道,才能发动全面进攻。
  事实上,这就是罗耀武的企图。
  如果能够在二零一四年春季拖住美日联军的前进步伐,那么美日联军最快也只能在入夏前进军华北。到了二零一四年的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季度,随着大批先进武器装备服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将大幅度提升。
  别的不说,到二零一四年第二季度,J-20的量产工作就将全面开始,每月产量由二零一三年底的一百架提高到两百架之上,两到三个月之内,就能在某一方向上形成规模,具备与美军争夺制空权的能力。
  对于美军来说,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空中优势。
  如果没有足够的空中优势,就算美日联军能够突破山海关,也不见得能够进军北京、攻占华北平原。
  可以说,罗耀武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在争取时间。
  对此,帕特里奇也心知肚明。
  事实上,在罗耀武发起反击之前,帕特里奇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空军的威胁。
  在汕头登陆战中,中国空军的第一批低速量产型J-20就对美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空战中打下了不少美军战斗机,甚至在一次奇袭中击落了一架美国海军的E-2D预警机,迫使美国海军不得不将航母战斗群的活动海域后撤数百公里。
  打到第二次南京会战的时候,J-20的威胁更加突出了。
  当时,部署在东南战场上的J-20超过一百架,具备了与美军争夺制空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因为大量F-22A被改造成侦察机,其余的也主要在为RF-22A与FB-22护航,执行打击中国军队导弹部队的任务,所以美军的制空战斗机并不多。仅仅在十一月份,美军就在空战中损失了六十多架战斗机。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半年间,美军在空战中总共也就损失了四十多架战斗机。
  与空中威胁相对应的,还有来自地面的防空威胁。
  按照CIA提供的情报,中国空军已经完成了长波预警雷达的联网工作,具备了探测隐身战斗机的基础。只要中国空军完全掌握了这一技术手段,就能最大限度的削弱美军的空中优势。
  这一推断在十二月初得到了证实。
  十二月三日,一个“反导弹战术中队”,即由四架RF-22A、六架FB-22与两架F-22A组成的专门用来打击导弹部队的攻击中队在深入到中国山西地区,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遭到中国防空部队拦截。仅仅数分钟,除了三架RF-22A与一架F-22A之外,其余八架战机全部被地空导弹击落。
  事后,美军战略电子侦察机截获的无线电信号证实了CIA的情报。
  中国空军联网使用了部署在不同方向上的三座长波预警雷达,大致判断出了美军机群的方位与航向,并且引导部署在附近的远程防空导弹部队,以突然开火的方式,让美军战斗机来不及规避。
  当然,中国陆军的作战能力也在迅速提升。
  虽然东北沦陷,严重打击了中国的军事工业,但是在完成了全面战争动员之后,中国已经在西南与西北等战略后方兴建了多座大型兵工厂,军火生产能力不降反增。在美军大幅度提高了地面主战装备的性能之后,中国陆军也不甘落后,想方设法的改进已有装备,并且加快了新式装备的研制速度。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迟到二零一四年的第二个季度,中国陆军就能得到一批性能先进的主战装备。
  帕特里奇不是笨蛋,综合这些因素之后,让他不得不相信,如果不能在二零一四年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即攻入北京,美日联军很有可能将功亏一篑,而北京将成为东方战场上的莫斯科。
  真要打成这个样子,美军的结果不会比入侵苏联的德军好多少。
  要知道,当初苏联为了挡住德军,不得不从上万公里外的远东地区抽调部队。中国却没有这样的问题,北京有两千多万人口,邻近的天津与河北地区还有数千万人,随时可以动员数以百万计的军事人员。
  只要中国军队掌握了主动权,美日联军将必败无疑。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肯定不想在东北地区退却,因此在罗耀武用零敲牛皮糖的战术向赤峰施压的时候,帕特里奇别无选择,只能让美日联军冒着风雪向南挺进。按照帕特里奇的计划,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得在山区内站稳脚跟,控制从赤峰南下进入河北境内的两条省道与一条国道。
  只有这样,美军才能在开春之后攻入河北境内,拿下承德,进军北京。
  因为进军承德的最佳路线是二零六省道,而这条省道上,位于赤峰南面的喀喇沁旗又是进入山区之后的第一座城镇,所以该地成为了中美两军在十二月初,也就是罗耀武主动采取行动之后的必争之地。
  到十二月中旬,罗耀武控制之下的游击队基本上切断了喀喇沁旗与外界的联系。
  虽然帕特里奇一再企图用主力部队前去解围,打通地面交通线,但是随着气温下降,大部队在山区内的作战行动愈发困难。更重要的是,美军的后勤补给线长达一千多公里,沿途又不断遭到游击队袭击,所以帕特里奇根本无法出动主力部队,也就无法用最直接的方式守住喀喇沁旗。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只能调集空运力量,向喀喇沁旗空运作战部队与作战物资。
  也就是说,帕特里奇并不打算放弃这一至关重要的战略据点。
  因为喀喇沁旗没有可以供大型运输机、甚至是战术运输机起降的机场,所以美军只能将物资与部队空运到赤峰,再用直升机送往喀喇沁旗。
  不到一百公里的距离,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天险。
  打到十二月下旬,罗耀武放在喀喇沁旗方向上的游击队已经超过了五万人,而据守该地的美军大约有一个师的兵力。
  面对这一情况,罗耀武不得不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即在严冬打一场规模有限的战役。
  可以说,罗耀武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大举用兵,毕竟严寒对中国军队的作战行动也产生了严重影响。别的不说,近一个月的战斗中,阵亡将士中有一半是因为没有能够及时运送到后方的战地医院,而主要原因就是大雪封堵了道路。
  问题是,要想把美军赶出山区,堵住通往承德的地面通道,就得打下喀喇沁旗。
  冬季总会过去,严寒总会消退。如果不能赶在冬季过去之前取得胜利,那么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中国军队的处境将更加艰险。
  罗耀武别无选择,只能在条件不太有利的情况下,发动了攻打喀喇沁旗的作战行动。
  可以说,这也是东北战场上,二零一三年间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行动,这也是二零一四年的第一场主要战役。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一百五十九章
另类战斗
  在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规模最大的地区战争中,喀喇沁旗战役显得最为特殊。
  因为早在十一月底,罗耀武指挥的游击队就袭击过驻扎在喀喇沁旗的美军,所以很多人战役的起始时间为十一月底。事实上,直到十二月二十七日,罗耀武才正式下达了围攻喀喇沁旗的命令。严格说来,这场战役在这天才正式打响。
  与之前其他大规模作战相比,喀喇沁旗战役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美军基本依靠空运向被中国军队包围的喀喇沁旗运送兵力物资,仅在战役开始前与收尾阶段进行了地面突击。
  二是中国军队的主力是长期活跃在敌后战场的游击队,仅在战役即将结束的时候,罗耀武才动用了正规军。
  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喀喇沁旗战役的基本性质。
  不可否认,美军拥有极为强大的空运能力。台海战争爆发前,美军就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运输机队,以及世界上半数以上的直升机。
  按照美军的建军规划,美国空军的运输机群能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将一个步兵师的全部作战人员与武器装备送到五千公里之外。因为美军长期奉行全球部署,在世界各地拥有上百座军事基地,所以这相当于在一天之内将一个师的兵力空运到任何一处地点。
  正是如此,台海战争期间,美军才能迅速做出反应,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将第三机步师送上战场。
  与强大的战略空运能力相比,美军的战术空运能力丝毫不差。
  事实上,随着C-17大规模服役,美军的战略空运与战术空运趋于统一,两级空运体制也逐渐转变为一级空运体制,包括M1主战坦克在内的所有主战装备,均能由C-17直接送往前线。
  台海战争爆发后,美国陆续扩大了动员规模,加大了采购力度。虽然在整个战争期间发挥关键作用的是海运,而不是空运,但是在某些关键战场上,空运仍然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与地位。
  比如在进军中国腹地的时候,美军就不得不通过空运向前线运送主要作战物资。在攻打安庆的时候,美军就动用了上百架C-17与C-5,以每天上万吨的速度,将作战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到部队手中。如果没有这些运输机,美军别说进军安庆,能不能在池州与铜陵站稳脚跟都是问题。
  在福建战场上,因为交通线集中在沿海地区,极易遭到敌后游击队袭击,所以美军对空运的依赖程度更高。在攻占福州的战役中,美军超过六成的作战物资依靠空运,还有将近四成的兵力由空运投送。
  即便在地势较为平坦的东北战场上,空运仍然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在阜锦会战期间,美军就通过空运向前线运送了两个师的兵力,从而有效弥补了日军作战不利对后勤保障产生的影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2/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