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419

  “迁都的事情,上面还没有做出最终决定,所以你要保守这个秘密。”
  “什么时候公布消息?”罗耀武拿起了第二根香烟。
  刘诚志迟疑了一下,说道:“不会等太久,恐怕就这几天。”
  “这也太快了一点吧?”罗耀武猛抽了几口烟,说道,“虽然理由上说得过去,但是迁都这样的大事,肯定会对部队的士气造成影响。”
  “这个我也知道,可是这不是我能决定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我不赞成迁都,至少不赞成在这个时候迁都。”
  “你要知道,这些都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事情。”刘诚志叹了口气,说道,“在高层会议上,我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不应该急于迁都,至少在敌人还没有攻入北京之前,最高领导层留守北京能够极大的鼓舞部队士气。问题是,我们是军人,而不是政治家,无权在这上面做出评论。”
  “能拖就拖,最好等到一两个月之后。”
  “不大可能。”
  罗耀武皱起眉头,朝刘诚志看了过去。
  “这么说吧,迁都工作已经开始了,而且由我亲自负责前期部署。”
  “刘总……”
  “本来应该早点告诉你,只是你也知道,现在的情况……”
  “你觉得,这对抗战有帮助?”
  刘诚志没有开口,因为他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罗耀武咬了咬牙,说道:“虽然我不该抱怨什么,但是我必须为数百完将士负责。我们的职责是保卫国家,可是我们也不想被人出卖。”
  “没人出卖你们。”
  罗耀武苦笑了起来。“打算迁到哪?”
  “先去西安,只是按照上面的意思,最后很有可能去成都。”
  “成都?”
  “这些事情我也说不清楚,现在只让我负责把主要机关转移到西安。只是前几次高层会议上,对迁都问题的分歧很大,大部分领导都认为西安不太安全,建议将成都设为陪都。至于最终会不会去成都,现在还说不清楚。”
  “三十八军也要过去?”
  刘诚志点了点头,说道:“迁都工作正式开始之后,三十八军将转驻太原。如果最终决定迁都到成都的话,三十八军还会前往重庆或者西安。”
  罗耀武长出口气,说道:“谁留守北京?”
  “暂定由我留守。”
  “你?”
  “怎么,不相信?”刘诚志苦笑了一下,说道,“是我主动要求留守的,只是上面还没有讨论这件事情。”
  “还有变数?”
  刘诚志点了点头,说道:“如果守住了北京,但是没有解除北京受到的威胁,上面将在这边成立一个军政性质的指挥机构,统一负责军政大事。目前看来,我是最合适的人选。如果没有让我留守的话,则有可能抽调另外一名战区司令官过来。”
  “什么意思?”罗耀武皱起了眉头。
  “你应该知道。”刘诚志迟疑了一下,又说道,“虽然东北军是抗战主力,但是上面明显不想让你一个独掌大权,肯定会有所权衡。”
  罗耀武苦笑了起来,刘诚志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当然,这些都还没有一个定数。如果你能在这里挡住敌人,甚至取得胜利的话,结果就会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不管怎么说,我们绝对不可能在数日之内取胜。”
  刘诚志叹了口气,没再开口。
  罗耀武也没多问,抽完第三根香烟,他就起身告辞了。
  显然,第三十八集团军不可能由他指挥,而且高层的迁都决定,必然会对部队的抗战斗志产生沉重打击。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一百六十五章
用兵难题
  面对困难的不仅仅是罗耀武,帕特里奇也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
  相对而言,帕特里奇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部署进攻。
  因为把所有赌注都押在了这一次进攻上,所以帕特里奇没有转圜余地,必须尽一切可能使胜利最大化。为此,在分配兵力,部署进攻上,帕特里奇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特别是主次方向。
  看上去,美军集结了八个主力师、二十多个国民警卫队师,总兵力四十万,加上日军投入的六十多万大军,还有近二十万可以动用的作战部队,美日联军在东北前线的总兵力投入高达一百二十余万。
  事实上,真正能打的,绝对没有这么多。
  在帕特里奇看来,能在前线冲锋陷阵的只有八个美军主力师与十二个日军主力师团,其他部队几乎都是单纯的步兵部队,或者仅仅装备了数量有限、而且性能落后的主战装备,难以在正面进攻中发挥作用。
  照此计算的话,美日联军的实际作战兵力还不到四十万。
  与之相比,仅东北军的六个主力集团军就有三十万官兵,加上十多个素质过硬的新编集团军,罗耀武手里的可用兵力大约是美日联军可用兵力的两倍。如果再算上长期部署在北京军区的两个主力集团军与四个素质较好的新编集团军,中国军队的兵力优势更加明显,防御能力不言而寓。
  当然,不能仅仅用兵力来衡量战斗力。
  事实上,打到这个时候,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更要命的是,在撤回关内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特别是政治上的因素,东北军并没及时获得所需的主战装备,反而是由中央直接指挥的第三十八集团军得到加强,导致真正用在防线上的作战部队缺乏持续作战能力。
  可以说,由此导致的战斗力下降,使得东北军的处境非常艰难。
  除此之外,美日联军仍然掌握着绝对制空权,至少在七月份之前,美军的空中优势仍然极为明显。加上美军舰队已经能够进入黄海北部,而且帕特里奇也确实将之前在东海南部活动的航母战斗群派了过来。
  部署在六艘航母上的航空兵,相当于十多个机场驻扎的航空兵。
  按照对地打击能力计算,美国海军提供的空中支援至少相当于一千架战术战斗机。
  因为有数个月的准备时间,又缩短了后勤补给线,加上美军针对中国军队导弹部队的打击行动取得了重大进展,所以美国空军能够部署在东北战场上,并且用于战场支援的作战飞机超过了三千架。
  与之相比,中国空军能够投入的作战飞机不会超过五百架。
  这其中,真正能够对美军构成严重威胁的新式战斗机,即J-20的数量不到两百架。
  由此可见,美军的空中优势非常明显。
  事实上,即便在炮火方面,美军的优势也非常明显。
  在增强给东北战场的四个主力师中,除了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之外,另外三个师都是标准的重装战斗师,就连第十山地师都拥有一个编制庞大的炮兵旅。当然,与其他地面部队相比,第十山地师的炮兵非常特殊,主战装备是可以用UH-60直升机吊运的轻便火炮,没有配备自行火炮与火箭炮。
  最不能忽视的,肯定是第一装甲师与第三机步师的炮兵旅。
  作为美军最强大的装甲部队,第一装甲师在“升级”之后,其炮兵旅的规模几乎扩充了一倍,装备了近三百门自行榴弹炮与两百多门火箭炮。在其他主力师,即便像第二骑兵师这样的重装部队,炮兵旅的配备也少了三分之一,步兵师与机步师炮兵旅的编制规模更是只有一半左右。
  与之相比,东北军因为没有能够得到及时补充,炮兵部队的规模一直没有得到恢复。
  由此可见,美军在战斗力上的优势极为明显。
  事实上,就连日军在编制上都超过了中国军队。
  在各主要师团得到加强之后,日军完全仿照美军的编制方式组建了十二支王牌部队,并且为这些部队提供了全套配备,其中不少就是美国提供的军事援助。虽然在编制规模上,日军仍然不如美军。比如日军的装甲师只相当于美军的骑兵师,而日军的机步师也只相当于美军的步兵师。但是仅从装备上看,日军绝对不比美军差多少。如果要说日军有什么重大缺陷的话,主要还是缺乏素质过硬的官兵。
  要知道,打到现在,日军的伤亡数字已经超过了七十万。在台海战争爆发之前,日本陆上自卫队的总编制也就在二十万左右,实际兵力还不到二十万。就算在战争期间,日本动员了大批退役官兵,但是巨大的伤亡仍然使得日军的素质严重下滑。
  拿装甲部队来说,在拥有自动装弹机与相当的火控系统的情况下,日军04式坦克手的实战开火速度仅有美军M1A2坦克手的一半左右,命中率更是不到百分之五十,而美军主力装甲部队的实战命中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这些差距体现在战斗中,就是日军非常不经打,往往两个主力师团所能完成的作战任务还比不上一个美军主力师。
  当然,这并不能否认,日军在装备上确实拥有优势。
  问题是,即便美日联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力有明显优势,帕特里奇仍然觉得手里的兵力严重不够用。
  关键只有一点,即美日联军此次进攻的规模超过了之前任何一次大规模会战。
  仅从突击距离上看,要想打到北京,美日联军的实际突击距离将近五百公里,而在之前的会战中,美日联军的实际突击距离从未超过三百公里,而且仅仅在罗耀武离职后的沈阳会战中达到这个程度。
  在与罗耀武交手的会战中,美日联军的实际突击距离均在两百公里以内。
  毫无疑问,这绝不是巧合。
  这个数据足以证明,罗耀武是一个非常擅长防御作战的军事统帅。当然,之前的战斗也证明,罗耀武在指挥进攻时也很厉害。
  中国军队一再退却,不是缺乏优秀的军事指挥官,而是缺乏足够取胜的战略优势。
  换句话说,如果中国军队拥有制空权,哪怕是非常短暂、也非常有限的制空权,只要能够削弱美日联军的空中优势,中国军队就不会再次失败。
  在这个问题上,帕特里奇的认识非常清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