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3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9/419

  当然,就算是撤退,也避免不了覆灭的悲剧。
  随着日军第十四师在二十日上午十点左右开始收缩防线,主动向后方撤退,第三十九集团军的战斗压力骤然降低。
  受此影响,第一装甲师也不得不向后方收缩。
  如此一来,美军第三机步师的侧翼就暴露了出来。
  对第六十五集团军来说,这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问题是,打到二十日上午,特别是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对第六十五集团军构成最大威胁的并不是美军第三机步师,而是位于最南面的第二机步师。
  可以说,第六十五集团军最大的软肋,就在战场南面。
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三十八章
关键时刻
  第二机步师成为主攻部队,完全不在帕特里奇的预料之中。
  要知道,第一装甲师的实力是最强的,不但装备了最多的主战坦克,而且该师坦克旅全部装备了最新式的M1A3,只有装甲旅装备的是M1A2,战斗力绝对是最强的,突击能力远超过机步师。
  问题是,第三十九集团军在战线北面所向披靡,不但打得日军落花流水,连美军第一装甲师都难以招架。可以说,如果之前还有部分美军官兵怀疑第三十九集团军的战斗力,这场战斗之后,他们都得闭上嘴。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南面的两个机步师身上。
  准确的说,是让第二机步师肩负起重任。
  虽然在部署上,帕特里奇更重视第三机步师的作战行动,不然不会在加强了两个日军主力师之后,还让两个日军主力师在后面当替补,更是让第七步兵师守在了战线后方,但是从整体部署上来看,帕特里奇在第三步兵师这边投入的精力,主要是针对最坏的情况,即第一装甲师的战线被突破之后,必须由第三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堵住漏洞,阻止第三十九集团军向南突击。
  由此可见,第三机步师的主要作用还是稳住美军战线,而不是突破东北军的战线。
  这一点,在第三机步师的作战行动上也体现了出来。虽然在战场中央,该师在得到两个日军主力师团的支援之后,打得有声有色,让第六十五集团军不得不把主力摆在这边,而且没能跟上第三十九集团军的进攻步伐,但是在优势明显的情况下,第三机步师的进攻行动仍然非常谨慎。
  当然,这也与北面第一装甲师向后收缩有关。
  不管怎么说,在稳住了中央战线之后,美日联军只能把希望放在南面,即第二机步师的身上。
  事实上,在第六十五集团军把主力派去迎战第三机步师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办法在南面与第二机步师硬扛。
  要知道,第六十五集团军本来就要比第三十九集团军差一点,坦克少了两百多辆,而多出来的步兵战车又难以发挥作用。在战场南面,第六十五集团军只有一个装甲师与一个摩步师,连像样的预备队都没有,而第六十五集团军要面对的,不仅仅有美军的第二机步师,还有日军的第二十一师与第十九师。虽然这两个日军主力师团都是在战后成立的,但是两个师的参战时间都在一年以上,均装备了一百多辆主战坦克,还有大量的步兵战车。算上美军第二机步师的话,第六十五集团军没有半点优势可言。
  为了顶住第二机步师的凶猛进攻,第六十五集团军不得不出动一个装甲师。
  如此一来,就只能用一个摩步师对战两个日军主力师。
  毫无疑问,不管是在装备上,还是在人数上,一个摩步师都太少了。要知道,在中国军队里,师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战斗单位,摩步师的满员编制也就八千多人,而日军主力师团的规模与美军相当,即便像第二十一师这样的新增主力师团,满员也有一万五千多人,几乎是中国军队的两倍。
  当然,日军主力师团的实际战斗人数要少得多。
  这也可以理解,日军是在境外作战,即便出动了大批二线师团负责后勤保障,各个主力部队也需要充足的保障人员与支援人员。比如在日军第二十一师中,仅炮兵旅就有将近三千人,独立后勤旅有两千多人,另外还有防空营、警卫营、侦察营等等,除掉这些支援与保障部队的话,三个战斗旅的官兵大约只有七千余人。也就是说,在日军主力师团中,作战人员大约只占了总兵力的一半左右。
  与之相比,东北军在本土作战,不需要太多的后勤支援人员。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主要以集团军为单位参加大规模会战,因此大部分后勤支援力量都编在集团军下,各个战斗师所需的后勤支援人员就大大减少。比如在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摩步师中,只有一千多名后勤支援人员,其余将近七千人都是战斗人员。
  如此计算的话,摩步师的战斗力基本上与日军主力师团旗鼓相当。
  这一点,也从双方的主战装备数量上看得出来。一个摩步师的主战装备就大致相当于日军一个主力师团,如果战斗人员过少的话,自然不需要如此多的主战装备。
  与两倍于己的敌人战斗,确实是件很吃力的事情。
  所幸的是,日军坦克部队的战斗力确实非常糟糕。第二十一师与第十九师又是在前线进行整编后成立的主力师团,主战坦克全是美国货,根本不适合日本坦克兵。如此一来,即便在坦克数量几乎是对手两倍的情况下,日军也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问题是,战场南面最为开阔,战线也拉得最宽。
  别忘了,在战场北面,因为第十六集团军守住了玉田县,并且提前进入了防御阵地,加上美军在中路投入了第三机步师,所以双方都没有拉开了打,战线较短,兵力非常集中,也就导致双方投入的都是坦克部队。
  在南面战场上,本来双方投入的坦克就不多,战线拉开后,更是不可能在每一处地点都动用坦克部队。
  结果就是,在很多地方,装甲战的主力成为了步兵战车。
  拼步战,第六十五集团军吃的亏就大了。
  虽然日军第二十一师与第十九师的步兵战车也是美国货,大多是M2A3与M3A3,基本上都是美军淘汰下来的,有的甚至是美军使用过的二手装备,但是对日军来说,美军战车还算合手,至少不存在装弹困难的问题。
  事实上,比起日军的89式步兵战车,美军的M2与M3系列战车更加皮实可靠。
  要知道,这两种战车在美军中服役了三十多年,参加过数次战争,经受过各种环境的考验,不但技术成熟,还非常可靠,基本上不会掉链子,而日本研制的89式步兵战车却没有这么好的可靠性,经常在战场上出问题。
  这一点,与日本的90式、以及04式主战坦克非常相似。
  关键是,日军在数量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可以说,步兵战车之间的战斗,比坦克战还要残酷。原因很简单,任何一种步兵战车都没有足够厚实的装甲,大多只能抵御大口径机枪子弹,要想扛住机关炮的穿甲弹,往往需要增添附加装甲。在战场上,步兵战车的最大特点就是机动灵活,而增添附加装甲,必然降低战术机动能力,从而降低了战车的生存能力。也就是说,实战中,特别是在野战中,步兵战车很少增添附加装甲,只有在攻坚战,比如城市战中,因为不需要进行快速机动,步兵战车才会增添附加装甲。
  步兵战车间的战斗,几乎都是秒杀。
  只要在机关炮的有效射程之内,即便是M2上的二十五毫米大毒蛇机关炮,也能用穿甲弹打穿中国军队最新式步兵战车的正面装甲。同样的,M2也肯定扛不住中国步兵战车打出的三十毫米穿甲弹。
  如果双方使用反坦克导弹的话,那更是一击毙命。
  要知道,步兵战车几乎没有装备主动防御系统。这也很好理解,在正规战场上,几乎不需要步兵战车冲锋陷阵。等到步兵战车上场的时候,坦克已经控制了局面,因此步兵战车很少直接面对反坦克导弹的威胁。
  在这种相互都能秒杀的战斗中,数量决定一切。
  毫无疑问,第六十五集团军没有数量上的优势。
  在夜间的战斗中,第六十五集团军还能利用夜色掩护,拖住日军,让日军不敢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快速推进。很多时候,第六十五集团军甚至能够用突然反击,迫使日军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主动后撤。
  问题是,到了二十日上午,随着天色放亮,第六十五集团军就再也没有优势了。
  当天上午,日军在南面的进攻打得非常积极,甚至可以用难能可贵来形容。要知道,在其他方向上,日军的表现都非常糟糕,甚至可以用溃不成军来形容。
  也正是如此,第六十五集团军面临着史无前例的艰巨考验。
  如果挡不住日军第二十一师与第十九师,首先遭殃的肯定是在附近与第二机步师鏖战的装甲师。这样一来,美军第二机步师就很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随着美军主力撕开了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战线,北面的战斗必然受到影响。
  正是如此,打到当天中午,罗耀武就不得不让部署在后方的新编集团军压上去。
  为了稳住战线,罗耀武甚至命令第六十五集团军在南面适当向后收缩防线,避免让美日联军形成大范围突破。
  只不过,这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只要第六十五集团军在南面坚持不住,北面的战斗迟早会受到影响。真正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尽快在北面取得实质性的胜利,让第三十九集团军向南压缩,迫使美日联军调整战术。
  正是如此,打到二十日傍晚,罗耀武不得不让根本没有得到休整的第三十九集团军继续发起进攻。
  第二个夜晚,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
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三十九章
迂回得逞
  二十日夜间,第三十九集团军率先在战场最北面取得突破。
  入夜后不久,负责战役迂回的摩步师就攻到了鸦鸿桥,击溃了盘踞在这里的一个日军机械化步兵旅,占领了这一至关重要的战略要点。
  可以说,这也是整个装甲会战的转折点。
  鸦鸿桥位于玉田县南面,从这里出发,既可以沿着京沈高速公路向东推进,直接攻打丰润县,还能从零二七省道南下,攻打唐山西面的新军屯。
  相对而言,南下进军新军屯的意义更加重大。
  不管怎么说,京沈高速公路遭到严重破坏,根本不适合行军,即便是机械化部队,也只能在野外推进,战术突击能力大受影响。
  更重要的是,新军屯是唐山西面最重要的军事据点,也是美军第一装甲师的进攻出发地与物资囤积地点。也就是说,当时支持第一装甲师作战的几乎所有物资都囤积在这里,而守卫新军屯的,只有一个美军旅,而且还是一个后勤旅,兵力只有两千多,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也不可能顶住一个摩步师。
  打下新军屯之后,还能控制至关重要的三六一省道。
  可以说,这才是最致命的一点。
  要知道,三六一省道正是美军第一装甲师的进军线路,也是日军第十七师获取后勤补给的主要通道,还肩负着向后方运送伤员的重任。因为在第三十九集团军突击得手后,第十六集团军及时将防线向南延伸,基本上到达了京沈高速公路一线,所以三六一省道失守后,美日联军的三个主力师将别无选择,只能向南突围。这样一来,美军第三机步师的战线肯定会受到冲击。
  由此可见,只要打到新军屯,美台联军在北线就将崩溃。
  只不过,局势也不是很乐观。
  经过之前近二十个小时的战斗,战场已经从大钟庄到了石臼庄,美军第一装甲师则在收缩防线的时候,退到了窝洛沽,并且在离新军屯大约十公里的李钊庄建立了后勤补给点。也就是说,美军第一装甲师的主力部队到新军屯也就二十公里左右。当时,第三十九集团军的突击部队在新军屯北面的鸦鸿桥,到新军屯大约还有十五公里,而且还没有完全歼灭溃散的日军。
  也就是说,只要第一装甲师及时后撤,有很大的机会抢先到达新军屯。
  这个时候,第三十九集团军肯定应该全线压上,紧紧咬住美军第一装甲师,不让美军从容退却。
  可惜的是,突击部队到达鸦鸿桥的消息,竟然晚了两个小时才送到东北军司令部!
  这也不能怪突击部队,毕竟美日联军在电子战上仍然有很大的优势,当时至少有十多架美军的电子战机在战场附近徘徊,压制东北军的无线电通信频道。为了削弱东北军的通信指挥能力,美军甚至出动了几十架战斗机,专门轰炸东北军的长波电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9/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