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4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9/419

  别的不说,那条近两公里长的跑道就被彻底炸毁,加上随处可见的定时炸弹,使其完全失去了修复价值。至少在未来的十多天内,美日联军无法利用这条跑道,还在拆除定时炸弹的作业中牺牲了数十名工兵。
  东北军没有坚守机场,原因很简单,根本就没有办法坚守。
  要知道,这里可不是前线,没有完善的防御工事。就算不考虑美日联军的地面威胁,在遭到轰炸的时候,守军也无处可躲。加上反击部队的兵力本来就不是很充足,又没有准备足够多的作战物资,也就没有必要在这里浪费宝贵的战斗力。
  随着第六十五集团军完成了突击行动,第三十九集团军也放过了美军的增援部队。
  这个时候,美日联军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即没有把攻入廊坊的部队撤回来,而是抱着一线希望,认为能够在被击溃之前攻占廊坊,到时候利用美日联军强大的战术空运能力获得补给。再不济,美军也能用运输机空投作战物资。
  正是如此,当时返回机场的,只有美军国民警卫队师的一半兵力。
  在美军急着返回机场的时候,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其他作战部队已经收到了突袭机场成功的消息,随即按照罗耀武的作战部署,对廊坊市进行了迂回包抄,从美军预备队留下的空隙里穿了过去。
  可以说,这次穿插打得非常漂亮。
  当时,美军正在向廊坊市区南部地区集结,打算在准备好之后再发起进攻。发现东北军出现在后方之后,美军前线指挥官才意识到,攻占廊坊已经不大可能了。
  毫无疑问,到这个时候,仍然在廊坊市区里的美军连突围的机会都不大。
  要知道,为了攻占半个廊坊市区,美军的两个主力师全都压了上去,就连国民警卫队师也出动了一半的兵力,当时市区里还有日军的半个主力师。即便如此,美军在前沿战线上的兵力仍然不够充足。
  可想而知,要把部队从市区里迅速撤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可低估的是,美军的反应确实很快。在两次突围失败之后,美军前线指挥官就下达了就地固守的命令,并且让困守市区的部队尽量靠近。
  这一决策,几乎拯救了数万美日官兵。
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六十九章
燃眉之急
  包围了美军,并不等于歼灭了美军。
  在被敌军包围后,如果突围无望的话,就地组织防御是美军的标准战术。
  当时被困在廊坊市区内的有美军两个主力师加半个国民警卫队师、以及日军的半个主力师,总兵力超过四万,还有大量主战装备,主战坦克将近两百辆、步兵战车有四百多辆,另外日军还有数十辆自行迫击炮与数十辆自行高射炮。
  以东北军投入的兵力,在没有多少主战装备、甚至缺乏有效的反装甲手段的情况下,肯定难以一口气吃下这么多美日联军。
  更何况,A集团军就在四十多公里外。
  依靠战术空投、以及以直升机为主的空运力量,美军还能获得支援。
  考虑到这些情况,罗耀武不得不让第十六集团军与第四十集团军继续死扛,并且让打主攻的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使出吃奶的力气。
  进攻开始后,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首先与廊坊守军配合,歼灭了那些没有来得及与大部队会合的小股部队。
  这样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直到二月七日凌晨才基本结束。
  打到这个时候,美军也回过了神来。
  事实上,在二月六日上午,帕特里奇就意识到,罗耀武抓住了最不可能的机会,在美日联军奔袭廊坊的时候发起反击。虽然连帕特里奇本人都不大敢相信,东北军还有足够的实力一口气吃掉两个美军主力师,但是随着前线作战部队联系发出支援请求,帕特里奇不得不相信,东北军这次是卯足了劲,要全歼攻打廊坊的军队。
  在帕特里奇做出这一判断之前,美日联军的空中部队就展开了行动。
  从六日上午九点过开始,美军就将几乎所有空中力量派往廊坊,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之内,美军至少出动了三百架作战飞机,投下了上千吨炸弹,为突围的美军提供支援。可惜的是,美军的支援行动没能挽救被围困在廊坊市区里的地面部队,反而在轰炸的时候,因为战场情况过于复杂,战线相互交错,误伤了上百名美日官兵。
  当时,美军战机投下的一枚激光制导炸弹差点将美日联军设在市区里的指挥部给端掉。
  主要原因就是,美军前线指挥官在指挥部队突围的时候,因为过于骄躁,没有按照作战手册使用无线电台,用未加密的明码向不远处的一股日军下达作战命令,结果美军的电子侦察机发现了这股信号,并且断定是中国军队的干扰电台,让一架执行压制任务的战斗机投下了炸弹。幸亏当时美军的空中协调人员迅速发现了这一问题,让飞行员在最后十五秒改变了激光照射点,炸弹才没有击中美日联军的前线指挥部,落到了五百米外。
  在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的同时,美日联军还出动了大批战斗机,驱逐战场上空的中国战斗机。
  毕竟就在几个小时前,中国空军的战斗机成功阻击了前去支援机场守军的美军机群,在空战中击落了数十架执行轰炸任务的美军战斗机。
  空战还没结束,美军前线指挥官就下达了就地固守的命令。
  这下,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更是放开了手脚,按照美军前线指挥官提供的情报,对美日联军防线以外地区进行随意轰炸。
  必须承认,美日联军的空中打击很有威胁,特别是在不顾及己方部队的情况下,对地面作战的东北军构成了致命威胁。
  在围歼美日联军分散的小股部队的时候,东北军遭受的大部分损失都是拜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所赐。比如在围攻一个困守水产市场的美军步兵营的时候,东北军投入了相当于半个步兵师的兵力,结果美日联军连续投入四个批次的作战飞机,对东北军的进攻路线进行了地毯式的轰炸,导致上千名东北军将士在与美军交火之前就阵亡了。打到最后,仍然是美日联军的战斗机为这支美军小股部队打开了突破口,虽然东北军及时增派兵力,甚至调动了附近的民兵与武装平民,最终仍然没有把这股美军消灭掉。
  万幸的是,这样的战斗,少之又少。
  在六日的战斗中,绝大部分没能及时进入美日联军主要防卫圈的小股部队都遭到了灭顶之灾,仅仅在市师范学院,就有一个美军步兵营、一个日军装甲营与三个日军步兵营因为战线过于分散,在天黑前就被东北军全部消灭掉了。这股美日联军中,最后只有三名藏在建筑物废墟里的美军趁夜逃走,其余大约两千名官兵不是阵亡、就是被俘。事实上,被俘的也就只有两百多名美军。根据东北军的作战记录,在这场战斗中,东北军没有抓住一个日军,主要是日军不肯投降。
  进入六日夜间,美日联军的空中支援达到高潮。
  当时,以三五三二厂为中心,抱成团的美日联军大约有二万八千名官兵,其中包括了大约二万一千名美军主力部队的官兵,除掉后勤人员与伤员,还有将近两万名战斗人员,在得到了强大的空中支援、以及由A集团军两个远程炮兵旅提供的炮火支援之后,美军前线指挥官打算再次组织突围,争取打开突破口。
  虽然美军前线指挥官并不指望能够到达武清,但是以当时的情况,只要美军能够离开廊坊市区,到达较为空旷的郊区,就能通过空投获得补给,或者搭乘直升机撤离。如果留在市区里面,不但空投物资很有可能落入东北军手里,也没有多少可以供直升机起降的空地,撤退自然无从谈起。
  正是如此,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才在当天晚上进行了更加猛烈的空中打击。
  轰炸一直持续到天亮,可惜的是,美日联军的地面部队没能突破东北军设在城区里的防线。要知道,当时挡在美日联军地面部队撤退路线上的是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的两个步兵师。虽然这两个集团军不太擅长防御作战,特别是第三十九集团军,但是两个集团军都非常熟悉美军的空中打击,并且总结出了一些应对空中打击的有效办法。比如在美日联军发起地面突击之前,肯定会让轰炸机开路,对突围路线进行重点轰炸。这个时候就得把部队撤下来,等到轰炸结束之后再压上去。又比如,在遭到阻击之后,美日联军照样会呼叫空中打击,因此在阻击作战的时候,要尽量与美日联军靠近一点,要是能够把距离控制在五十米到一百米之间,美日联军的空中打击就很难奏效了。
  正是合理的应用了这些战术,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才在阻击美日联军的时候显得游刃有余。
  对被围困的美日联军来说,这却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美日联军在廊坊市区内控制的范围仅仅只有东北军发起反击之前的四分之一,大批作战物资没能跟随部队一同收缩,加上两次大规模反击,消耗了大量作战物资,所以打到七日上午的时候,被围困的美日联军就遇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剩下的作战物资,最多只能坚持一天。
  显然,实际情况肯定更加糟糕。
  只要美日联军的抵抗减弱,东北军就会发起猛烈攻击,从而使美日联军在防御作战中消耗更多的物资。
  以六日白天的战斗为准,美日联军剩下的物资在七日夜间就将耗光。
  受此影响,美军不得不在七日白天出动上百架运输机,向包围圈内的地面部队空投了大约五千吨物资,其中仅弹药就有四千吨。
  为此,美日联军付出了非常巨大的代价。
  虽然在空投开始前,美军的战斗机清理了空域,驱逐了中国空军的战斗机,还对运输机进入航线进行了数次反复轰炸,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东北军的防空人员,而美军运输机在空投物资的时候,必须进入便携式防空导弹与小口径高射炮的打击范围。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运输机能在五千米以上的高空,将物资准确投到一块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即便在五百米的高度上,空投准确率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十。
  结果就是,为了投下这五千吨物资,美军损失了二十七架运输机,其中二十一架是昂贵的C-17。
  事实上,当时落在美军阵地上的物资还不到三千吨,其余两千多吨物资都落到了东北军的阵地上。
  对于鏖战了两年多的东北军来说,这无疑是一点小小的奖励。
  当时,美军将大约三十吨罐头直接投到了第三十九集团军某步兵师的后勤营地附近,结果当天晚上,该师的所有官兵都吃上了美国生产的午餐肉。
  空投能解燃眉之急,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得到两千多吨物资之后,被围的美日联军至少还能坚持几天。可是真要把这股部队从包围圈里救出来,就必须想别的办法。
  毫无疑问,首先想到的就是出动直升机。
  问题是,廊坊市区内没有多少可以供直升机起降的场地。要知道,廊坊可不是纽约那样的大城市,即没有多少摩天大厦,也没有几栋大楼的屋顶能够承受得起重达好几吨、甚至十几吨的直升机。
  可以说,救援被围部队,是一个世纪性难题。
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七十章
地面救援
  真要救援被围部队,最简单的办法还是派出救援部队。
  七日上午,帕特里奇就给A集团军下达了命令,要求立即将第一装甲师与第三机步师抽调出来,仅由第二机步师继续强攻武清。为了保证在武清方向上的进攻强度,阻止第十六集团军阻击救援部队,帕特里奇没有立即让A集团军派出救援部队,而是把D集团军的三个主力师全部派了上去。按照他的部署,在D集团军到达前线,并且投入战斗之后,A集团军再出动救援部队。
  可以说,如果有必要的话,帕特里奇甚至会把第二机步师也用上。
  不管怎么说,帕特里奇对战局认识得非常清楚。
  罗耀武不顾一切的要吃掉奔袭廊坊的美日联军,就是要借此打垮美日联军的士气,给美军造成不可承受的惨重伤亡,让美国当局不得不退出战争。事实上,只要这股美日联军被中国军队全歼,近四万美军有去无回,美国当局不但会考虑退出战争,甚至有可能在此之前撤换联军司令官,让帕特里奇下台。
  要知道,在二月六日,奔袭部队被围的消息传开后,美国国内的上百座大中城市就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反战示威游行,数百万美国民众走上街头,要求美国当局从中国撤军,把那些还在流血牺牲的美国大兵送回国内。
  帕特里奇也在这一天接到了加布里埃尔的电话。
  虽然参联会主席没有指责他的作战部署,但是在话语中,加布里埃尔明显透露出了某种不信任的意思,并且暗示了帕特里奇,如果不能把被围的部队救出来,就得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而这个人肯定不会是留在华盛顿的某个人。言外之意,帕特里奇必须为此负责,说得直接一点,只要救援行动失败,他就得主动辞职。
  有没有其他人能够指挥美日联军打赢这场战争,帕特里奇并不清楚。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廊坊的战斗结果,决定着他个人的命运。
  事实上,打到这个时候,任何人都知道,廊坊将是这场重大会战、准确的说是天津会战与北京会战的转折点。
  谁能在廊坊取胜,谁就能够打赢这两场会战。
  看明白这一点的,肯定有罗耀武与陈必时。
  六日夜间,罗耀武就与陈必时通了电话,商讨了接下来的作战行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9/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