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419

  “没什么好通气的,老陈还不清楚方博辉?”罗耀武长出口气,控制住脾气,“不说这些扫兴的事情,谈下给你们师的安排。”
  薛华毅点了点头,顺手掏出香烟。
  这时候,守在外面的参谋听到军长没有发火了,才把糕点茶水送了进来。
  “前线条件简陋,没什么好东西。”
  薛华毅笑着摇了摇头,没跟罗耀武客气。
  “战场局势与战前预料的有很大差别。”罗耀武将一份还散发着油墨味的文件递到了薛华毅手上,“老陈从前指发来的,刚刚收到。”
  扫了一眼,薛华毅的眉头就锁到了一起。
  “北面的登陆作战打得很不顺利,就算能够攻占淡水港,也比计划晚得多。”罗耀武靠在办公桌上,点燃了香烟,“进攻桃园机场的作战行动已经取消,五十四军的首要任务是攻占苗栗,打开前往台北的大门。用老陈的话来说,就算五十四军不负众望,也很难继续向北挺进。”
  “老陈不会指望一个师去完成一个军的任务吧?”
  “当然不是,不管怎么说,十五军是老陈的娘家。”罗耀武稍微停顿了一下,等薛华毅的情绪稳定下来才说道,“这是正式命令,老陈不好明说,但是以我的理解,他会尽快动用预备队,说不定已经下达了命令。”
  “三十九军,还是三十八军?”
  “应该是三十九军,还没到动用京畿卫戍部队的地步。”
  “这样的话,我们得尽快占领淡水港。以台中港的吞吐能力,就算能够维持几个军作战,后勤保障线也会拖住部队的前进步伐。”
  “这是吴兴凡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薛华毅微微皱了下眉头,觉得罗耀武这话有点过分。不过罗耀武从来就是个口无遮拦的人,习惯了就好。
  “你们先安顿下来,等到董文卓回来,你派一个营去大肚镇。”
  “没问题,我马上就去安排。”
  “抓紧时间熟悉情况,特别是岛内的情况。”
  “那你得给我几个有经验的士兵。”
  罗耀武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没问题,董文卓回来了,从他那里派几个兵给你。我会尽快与老陈取得联系,搞清楚他的意思。”
  “有可能的话,最好单独行动。”
  “这个不用你操心,等到陆军大部队上岸,也没人愿意与我们合作。”罗耀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只不过,你要留意一件事情。”
  “什么事?”
  “安顿好之后,尽快派几支侦察部队进山。”
  薛华毅再次皱起眉头,似乎没搞清楚罗耀武的意思。
  “我总觉得不太对劲,你想想,以老陈的性格,就算要把三十九军派上来,也早就做出决定了,不会如此婆婆妈妈的。”
  “你是说……”
  “肯定是作战行动有了大的调整,才会久拖不决。不管怎么调,能不能在这几天内打下台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败。”罗耀武长出口气,说道,“如果我们的动作不够快、出手不够狠,美国就会认为我们好欺负、觉得有机可趁。不是我不自信,就算能够击败美国,也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而流血牺牲的永远是我们这些冲在最前面的军人。能否及时迅速的占领台北,关系到美国是否参战。”
  “所以有必要开辟第二条进攻路线。”
  罗耀武点了点头,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转口说道:“要人的话,现在就提出来,我帮你弄几支特种部队过来。”
  “没这个必要,给我安排几个向导就行了。”
  罗耀武笑了笑,对薛华毅的自信并不感到惊讶。
第一卷
时势英雄
第五十五章
战争决策
  7月27日,台海战争的第五天。
  虽然不是军事家、甚至对军事一窍不通,但是美国总统阿尔弗雷德-奥康纳仍然对这天发生的事情感到万分震惊。
  因为美国东部比北京晚了十三个小时,所以奥康纳在26日夜间8点左右,也就是准备吃晚饭的时候收到两栖部队在台岛登陆的消息。所幸的是,三天前,奥康纳就料到日子不会太平,找个借口让第一夫人带着第一女儿回夏威夷看望老祖母,因此白宫幕僚不用为搅扰了第一家庭的晚餐而道歉。
  听闻两栖部队在离台北很近的地方上岸,奥康纳着实紧张了一阵。
  住在白宫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除了MLB(MajorLeagueBa色ball,职业棒球大联盟)的比赛结果之外,其他事情不需要看第二天早上的《华盛顿邮报》。不好的是,总统没有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的说法,所以得让秘书把华盛顿国民队与巴尔的摩金莺队的比赛录下来,以待今后观赏。
  为什么不上网看?
  日理万机的总统有时间上网吗?再说了,对生在六零后、长在七零后、八零年代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九零年代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随即成为州参议员的总统来说,网络就像原始人面前的微波炉,陌生且不实用。
  听完参联会主席托马斯-加布里埃尔上将的解说,奥康纳的心情才平静下来。
  军事分析奥康纳全没听进去,他只听明白了一点:登陆作战犯了兵家大忌,虽然两栖部队上岸地点离台北市区非常近,甚至可以说就在市区外,但是台军的顽强抵抗已经给两栖部队造成重大伤亡,登陆作战很难取胜。
  同一场战争,在政治家眼里是另外一个模样。
  不用国务卿、国防部长、安全顾问、外交顾问那些派头十足的政客提醒,奥康纳就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让国会大厦里的大佬们妥协让步的机会。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胜利。
  送走国务院官员与白宫幕僚,奥康纳紧急约见参众两院议长与党派领袖。
  会谈持续到凌晨,在此期间,五角大楼与兰利先后送来最新情报。台军在三芝的海滩上顶住了两栖部队的进攻,却在苗栗遭到惨败,反攻清泉岗机场的行动也遭受重挫。随着大陆陆军三大王牌军之一的54军到达台中,从空降15军手里接过攻坚重任,苗栗陷落只是迟早的事情。
  这条消息,帮助奥康纳说服了国会的大佬。
  俗话说,孤掌难鸣,即便有《美台关系法》做后盾,参众两院议长与党派领袖均表示支持白宫的重大决策,也只是美国的内部决策,与其他国家无关。
  天亮前,奥康纳接见了日本大使。
  会谈只进行了半个小时,搞清楚一个问题后,奥康纳让秘书送走了日本大使。这个问题就是:日本会不会按照《周边事态法》的规定采取行动。
  对于日本大使的问题,奥康纳没做正面答复,只是让他留意明天的新闻。
  美国总统可以不给盟国大使面子,却必须给盟国首脑面子。
  按照安全顾问与外交顾问的建议,奥康纳在吃早饭的时候给日本首相去了电话,在热线电话中阐明了美国的立场,并且让日本准备兑现承诺。
  半个小时后,奥康纳亲自前往国会,在一百名参议员与四百三十五名众议员面前发表了著名的“红潮演讲”,将台海战争跟远东地区的和平、亚太地区的格局、以及美国的全球利益联系在了一起。
  因为提前与国会大佬通气,所以免去了原本应该持续几天、甚至几个月的辩论。
  十五分钟的演讲加上参众两院议长各三十分钟的陈述,表决在议员们群情激扬的氛围中开始了。
  结果可想而知,法案大于公报!
  返回白宫的路上,奥康纳联系了连夜从丹佛赶回来的副总统帕特里克-拜伦,让他立即组织召开高层幕僚会议。
  奥康纳来到会议室的时候,刚刚轮到加布里埃尔上将介绍情况。
  因为在夜间的紧急会议上介绍了战局,所以加布里埃尔重点说明介入行动。
  “……‘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已经到达宫古列岛以南海域、‘林肯’号将在三天后部署到位、‘斯坦尼斯’号将在一周后部署到位、‘尼米兹’号与‘里根’号将在十五天后部署到位,如果……”
  见到拜伦满脸疑惑,奥康纳向加布里埃尔递了个眼神,让他简单解释一下。
  “‘华盛顿’以横须贺为母港,两天前就到达冲绳海域。因为提前收到可靠情报,所以部署在埃弗里特的‘林肯’号在十天前起锚,以参加联合军事演习的名义开赴远东。‘斯坦尼斯’号的舵机出了故障,晚两天出发。‘尼米兹’号与‘里根’号已经提前结束检修,最快也要两天后才能起锚。”加布里埃尔觉得有点冤,因为这些基础信息在分发给参会人员的资料里面都有,不需要额外介绍。“半年前接到战争警报后,我们对航母战斗群的部署做了调整。出于各种原因,没做前沿部署……”
  “为什么没做前沿部署?”拜伦打断了加布里埃尔的话。
  参联会主席勉强笑了一下,把目光转向了总统。
  “不做前沿部署是出于多种考虑,现在追究这个问题也没有意义。”奥康纳朝拜伦看了一眼,才把目光转向加布里埃尔,说道,“国会已经授权,我们将根据《与台湾关系法》所做的承诺,抗击与瓦解大陆的军事行动,确保台湾的安全与稳定、保护我们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将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见到总统发话,拜伦稳住情绪,没再为难参联会主席。
  虽然得到总统撑腰,加布里埃尔不再担心受到副总统刁难,但是有了开始的教训,与政客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将军仍然格外小心。
  “长期以来,我们将先进武器装备出售给台湾,正是在履行《与台湾关系法》的责任与义务,帮助台湾抵抗大陆的军事威胁。”加布里埃尔一边说着,一边将准备好的文件分发给参会人员,“眼前的情况证明,这种程度的物资援助无法确保台湾不遭到武力攻击。战争已经爆发,即便我们能够提供更多武器装备,因为没有足够的军人、特别是能够掌握与使用先进武器装备的技术军人,所以很难扭转战局。别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我们武装了几百万国民党军队。当然,这并不表示武器装备不重要。从长远来看,台军仍然需要我们的武器装备,而且越多越好。”
  看了眼情绪高涨的陆军上将,拜伦的目光重新回到文件上。
  这是一份军事援助文件,内容从输出武器装备到出兵作战,分成好几个级别。虽然看得不是很仔细,但是拜伦一眼就认定,这是一份早已拟定好的文件,那些军事援助方案不但非常具体,还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备案。
  如果说是这几天搞出来的,鬼都不会相信!
  这是一场早已策划好的战争。
  与这个房间里的人有关吗?
  带着这个疑问,拜伦小心翼翼地打量了房间里的每一个人,目光最终落在了总统奥康纳的身上。
  虽然副总统是美国的“二号人物”,但是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中,“二号人物”的影响力连白宫秘书都比不上。“二号人物”就是一个备份,如同阁楼角落里的保险丝,只有“一号人物”无法正常履行职责才有上岗机会。这个机会并不经常出现,最近几十年,扶正的“二号人物”只有杜鲁门、约翰逊与福特。
  拜伦不想成为约翰逊那样的傀儡总统,可是也不想被人遗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