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419

  “可是我们也不能蒙着头打仗,到最后连怎么牺牲、为什么牺牲、以及该不该牺牲都搞不明白吧?”
  叶振邦笑了笑,替诸葛宏彦点上了烟。
  “你们在前线不知道,后面可是闹翻天了。”诸葛宏彦抽了两口烟,“前几天,一群大学生向上海的美国领事馆扔了几个燃烧瓶,听说到现在还没抓到人。有意思的是,打了快半个月了,征兵计划还没完成一半,不但没多少人报名参军,很多地方连民兵都招不到,有点关系的都想办法开了免征证明。”
  “已经开始动员了?”
  “这只是基本动员,再这么发展下去,恐怕会强行征兵。”
  叶振邦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不管怎么说,大学生挺积极。你也看到了,我们排那二十多个新兵,大部分都是大学生。”
  “这只是我们,不代表全部。”
  听诸葛宏彦的口吻,叶振邦没有打断他的话。
  “去机场的路上,我碰到了陆军的车队,不是二十四军的就是二十七军的,几乎全是与军队签了预备役合同、拿了奖学金与助学金的在校大学生。别忘了,我们是空军,很多大学生认为空军就是飞行员与地勤人员,不会上前线,也就没有生命危险。等他们明白过来,已经在前线了。”
  “陆军就不一样了。”
  “是啊,而且陆军预备役大都是步兵,上去全是当炮灰的料。”
  “有人临阵脱逃?”
  “还没有发展到这种程度。只是大约一个团的补充兵力,竟然用一个全副武装的督察营押送,还有几辆装甲车。那样子,不是送新兵上前线,而是赶鸭子上架。”虽然诸葛宏彦嘴下留情,没有说得太难听,但是意思表达了出来。“当时我也觉得奇怪,毕竟我们当年参军也害怕,不过都得硬着头皮上,难道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胆小了?在飞机上,听到军长与叶仁伟上尉的谈话,我才明白过来。”
  “明白什么?”
  “知道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在哪吗?”
  叶振邦点了点头,他前几天就知道这两个军正沿着台岛西部平原向南推进。
  “那你知道,这两个军现在的状况吗?”
  “什么状况?”
  “三天前,二十四军在云林县的元长镇停了下来;两天前,二十七军也在嘉义县的中埔镇停止前进。这两个重装甲野战军都因为遭到美军空中打击,装甲力量损失过半、人员伤亡接近三分之一,才不得不在台军几乎没有做任何抵抗的情况下,不得不停止前进。至于能不能到达台南与高雄,恐怕谁也不敢打包票。”
  叶振邦暗暗一惊,因为他还没有听说过这些消息。
  “听军长说,上面正在考虑是否调整作战计划,放弃攻打台南与高雄的行动,或者放弃部分行动,比如集中兵力攻占台南。不管怎么说,听军长的口气,现在的战场局势一点也不乐观。”
  “这与军长去东北有什么关系?”
  “你觉得,战争会这么结束吗?”
  叶振邦不太明白诸葛宏彦的意思,或者说故意表现得不太明白。
  “这么说吧,如果我们同意撤军,恢复到战前状态,在高雄叫嚣要反攻大陆的台湾‘总统’张秀英,还有支持她的美国与日本会就此罢兵吗?”
  “放虎容易擒虎难,要是能回到过去,这世界早就乱套了。”
  “这不就对了?”
  “你是说,军长未雨绸缪?”
  “肯定有人未雨绸缪,只不过不是我们的军长。”
  叶振邦随即笑了起来,谁都知道罗耀武是“战士”,而不是“谋士”。
  “不管怎么说,这可是难得的内幕消息。”
  “再难得,也顶不上半张回国的船票。”
  “你打算一个人溜回去?不是的话,就得靠这条消息,为全排兄弟找到一条更好的回家之路。”诸葛宏彦笑着拍了拍叶振邦的肩膀,“放心,我能回来,就没打算一个人回去,所以我会一直跟着你。”
  “这么相信我?”
  “你把我从战场上扛下来的时候,我就想好了:如果这辈子什么事都自己拿主意,肯定活得很累,不如把烦人的问题丢给其他人,自己只要做好一件事。”
  “什么事?”
  “紧跟那个帮你拿主意的人。”
  叶振邦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摇了摇头。
第一卷
时势英雄
第九十一章
热血已冷
  九连新上任的连长庄仕佑上尉确实有点关系,在15军新兵营做得有生有色,连续好几年被评为“优秀军官”,各项考核成绩全拿高分,还能写一手好字,给上级留下了“文武双全”的良好印象。
  这个良好印象,改变了庄仕佑的人生轨迹。
  得知被调往133团、到有“黄继光连”头衔的九连当连长的消息后,庄仕佑找过在地方武装部工作的亲戚,结果还没活动下来,他就登上前往海峡对岸的高速渡轮,与一批跟他一样的军官上了战场。
  庄仕佑不想上前线,更不想打仗。
  他不是那些二十岁左右、怀揣梦想、做事不经大脑、一个吃饱全家不饿的兵娃子,而是两位七十岁老人的独生子、一个同样独生的妻子的丈夫、一个八岁儿子与一个五岁女儿的父亲,也就是一家之主、一个七口之家的栋梁!
  二十岁的时候,庄仕佑也是一腔热血。
  近二十年的生活,让他变得万分现实。
  军人理应保家卫国,但是对某些人来说,参军服役不过是一种谋生手段。
  这种人,并不少见!
  在渡轮上,庄仕佑认识了一批跟他差不多的军官。与他一样,这些上尉与少校都拖家带口,半数以上是独子,部分军官的配偶也是独女,孩子小的两三岁、大的十来岁,这些军官在家里的地位也不可替代!
  一个人,就等于一个家。
  与庄仕佑一样,大部分军官都不想打仗,更不想上前线。
  航渡的几个小时,庄仕佑与同舱的三个上尉都喝醉了。如果不是舷窗太小、又不准上露天甲板,加上下船后才配发个人武器,恐怕四个喝得醉醺醺的、对未来不抱任何希望的上尉军官都无法活着到达目的地。
  因为出问题的人太多,所以庄仕佑他们没有受到惩罚。
  等他醒过来的时候,已经到了位于龟山镇的连部,见到的也是一群陌生面孔。
  在新兵营服役的最大好处就是不怕与陌生人打交道。
  仅仅两天,庄仕佑就搞清楚了两个问题。一是连里的绝大部分官兵与他一样,都是在几天前上岛。二是三排排长绝对不好惹,他不但是连里少有的老兵之一,还很有背景,军部的上尉参谋都跟他称兄道弟!
  这两点认识,让庄仕佑很快就掌握了大局。
  虽然在外人面前,庄仕佑没有改掉十多年养成的习惯,对连里任何人都指手画脚,总是看别人不顺眼,但是在私底下,庄仕佑很有分寸,对那两个从其他团调来的排长总是不冷不热,对三排排长叶振邦却格外上心、也格外客气。
  当然,所谓的“客气”,也就是在用词上温柔一点,不带把子而已。
  叶振邦不是油盐不进的四季豆,自然不知道庄仕佑对他格外倚重。不管怎么说,他才是九连的元老。
  “大致情况就是如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庄仕佑说完,故意朝叶振邦看了过去。
  叶振邦装着沉思,低头避开了连长的目光。
  虽然庄仕佑是一连之长,但是上了战场,他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百米半身靶成绩上不了五十环的军官连个屁都不是。要想活命,出了靠排里的兄弟,只能指望其他排,所以叶振邦无论如何也不会替庄仕佑出头。
  更重要的是,庄仕佑给出的参考条件太少,让叶振邦没办法接嘴。
  花了大半天,上尉连长只从团部带回一条消息,准确的说是一条命令:九连负责守卫桃园到台北主干道在龟山镇的这一段。
  不管是上面没有交代清楚,还是庄仕佑没有听清楚,这是一道模棱两可的命令。
  “三排长,你怎么看?”
  庄仕佑开口点名,其他两个排长与参加连部会议的班长都朝叶振邦看了过来,让他想避都避不了。
  叶振邦咬了咬牙,问道:“只是让我们守卫主干道,没别的任务?”
  “暂时没别的任务。”
  暂时!?叶振邦在心里打了个问号,见到庄仕佑的尴尬样子,不好再揭连长伤疤,转口说道:“既然守卫公路,就得部署防御阵地。”
  “对,对,对!得部署防御阵地。”
  见到庄仕佑这么积极,叶振邦没再说下去。
  这下,上尉连长差点急出汗来,连连向叶振邦递眼神。
  见此情形,叶振邦才上前两步,从庄仕佑手上接过指挥棒。
  将长不过四十公分、重不过二两的小木棍交出去的时候,庄仕佑像卸下千斤重担,不但长出口气,才趁众人把目光转向叶振邦,迅速擦掉了额头上的汗珠。
  “从坑底村到龟山镇,公路线长七公里,直线距离都超过五公里,用一个连守住这么长的战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叶振邦看了眼有点走神的庄仕佑,暗自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我个人理解,团部的意思是让我们盯住公路两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