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战争(校对)第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1184

  这就意味着,0号碎片将从离地球非常近的地方,也许不到一百公里处掠过,不会撞上地球。
  对这次至关重要的拦截,罗晋勇反复进行了数十次计算,还动用国内的超级计算机进行了模拟。因为不清楚碎片的质量,罗晋勇采用了一个笨办法,即从十万吨起步、每十万吨为一个级,直到一百五十万吨,总共制订了十五套拦截方案,每套方案都对核弹头的引爆位置做了明确要求。在伯克给出了对0号碎片的质量估测结果之后,负责后羿项目的袁德志才从中选择了最合适的拦截方案。
  “撞击点的精确位置还在计算,现在只能大致判断在西太平洋上。”
  “离我国本土很近?”
  “撞击区域的西侧边缘离我国本土不到一千公里,东侧边缘也不到三千公里,而且碎片没有解体。”
  罗晋勇沉默了,或者说是突然冷静了下来。
  0号碎片直接撞击地球,哪怕在进入大气层后气化掉了十分之九的质量,绝对毁坏半截也高达三千公里。如果以撞击区域中点为准,中国东部沿海往内陆延伸一千公里的地区都在毁坏区域之内!
  这个区域内有上海、杭州、南京等特大城市,生活着八亿人!
  因为0号碎片的外形较为规整,所以在大气层中气化掉的质量,根本不可能达到十分之九,也许连一半都没有。如果撞击时的质量为五十万吨,那么中国本土半数以上地区都将成为灾区。
  “教授……”袁德志显然有点慌张。
  “行星防御理事会的决策如何,有没有采纳我提出的拦截方案?”
  “伯克在最后时刻保证,334号碎片不会撞击地球,斯塔克做出让步,采纳了由你提出的拦截方案。”
  “伯克做出保证?”
  袁德志点了点头,说道:“现在,美国正在监视334号碎片,不过很快就会发现0号碎片没被击毁。”
  “伯克以什么做出保证?”
  “不知道,他提出了一些数据,不过看来与你无关。教授,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不管334号碎片会不会撞击地球,与我们都没有关系。如果不能拦截0号碎片,恐怕人类文明的命运就与我们无关了。”
  “我正在想办法。”
  “快点,没时间了。”
  “老袁,急也急不来,不就是一死吗,怕什么?”张小刚替罗晋勇顶住了压力。
  “袁局长,我需要较为全面的数据。”
  “正在处理,马上传输到你的计算机上。”
  “还有,给我五分钟。”
  “五分钟?还剩下五分四十七秒……”
  “我只要五分钟。”
  袁德志没再罗嗦,四十七秒足够发起第三次拦截了。
  张小刚很识趣,不但没有多问什么,还主动帮助罗晋勇处理接受到的数据,让罗晋勇能够集中精力做最主要的事情。
  还有一枚超级核弹头,还能进行一次拦截。
  这也是最后的机会!
  只是,罗晋勇没有用完五分钟,只花了四分四十秒。
  “教授……”
  “拦截所需的数据已经出来了,立即行动吧。”
  “撞击?”袁德志已经收到了罗晋勇发给他的信息。
  “这是最后的机会,我们不能冒险,但是不得不冒险。只能希望核弹头能够准确撞上碎片,然后引爆。继续采用近炸方式引爆,很有可能再次遭受失败,而我们显然不可能有第四次拦截机会了。”
  袁德志没再多说,把数据奋发给了控制核弹头的技术军官。
  此时,哈勃2号望远镜已经发现了0号碎片,美军指挥中心内乱成一片,连一向镇定的霍华德也是手足无措。
  如果说,334号碎片还有可能避开地球的话,0号碎片肯定会击中地球!
  这块碎片的质量高达一百万吨,如果在撞击前质量没有减少,那么撞击释放的能量足够引发物种大灭绝!
  六千五百万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次类似的物种大灭绝。
  在那场由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的灾难中,恐龙成为牺牲品。
  即便是意志最坚定的科学家,也不会相信人类的生存能力超过了恐龙,能够从规模相当的灾难中侥幸逃脱。
  就算有少数人能够幸免,也意味着将有数十亿人丧生!
  很多人都绝望了。
  0号碎片将在五分钟内飞完最后十万公里。
  难道,这将是人类的最后五分钟?
第五十章
绝处逢生(上)
  距离太近了,两块碎片又相距较远,哈勃2号太空望远镜无法用分时拍摄功能同时监视两块碎片。
  此时,地面上的天文望远镜开始发挥作用。
  因为伯克教授断言334号碎片不会撞击地球,所以没有人关注334号碎片,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0号碎片上。
  综合多家大型天文台提供的数据,伯克重新估算了0号碎片的质量与速度,还对其轨道参数进行了更新。0号碎片的质量为一百一十四万吨、速度为每秒三百二十七公里,撞击点在西太平洋上,东距中国本土一千八百公里、北距日本列岛一千一百公里,西距马里亚纳群岛一千四百公里,南距菲律宾群岛二千二百公里。利用超级计算机,伯克还大致估算出碎片将在大气层内气化掉四分之一的质量,撞击质量为七十八万吨,撞击时的速度为每秒二百八十千米!
  这是个什么概念?
  0号碎片将在撞击时释放出三乘以十的二十五次方焦耳的能量,相当于七百二十八万亿吨TNT当量,也就是人类用来拦截碎片的核弹头的总当量的三千五百多倍。这些能量,相当于人类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后数百年间,在生产与生活中消耗的总能量的一百倍,足够人类社会消耗半个世纪!
  撞击产生的全球性灾难,根本无法设想!
  伯克不仅绝望,而且麻木了。
  撞击发生后,半径一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人员与设施将在顷刻间损毁,撞击点附近的空气将在瞬间被加热到数亿摄氏度,随后高达数千摄氏度的高温气浪将迅速扩散,在二十四小时内席卷全球。即便在离撞击点最远的地方,即南大西洋上,席卷而来的气浪的温度也在一千摄氏度以上。
  一天之内,大地上的草原与森林都将被点燃。
  除了极少数藏在深埋地堡里的人员之外,所有暴露在阳光下、蜷缩在地窖里、躲藏在山洞里的人员都无法幸免。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陆生动物与鸟类将在二十四小时内灭绝。
  只是,这仅仅是大灾难的开始。
  紧接着到来的是超级大地震。
  撞击点的地震级数,已经无法用通常的标准衡量了。地震将波及全球,即便在五千公里外也会有明显震感,而在三千公里出的强度相当于九级地震,即半径三千公里范围内的建筑物将全部倒塌。
  这个范围包括了几乎整个日本、中国的东部与南部地区、大半个菲律宾、整个马里亚纳群岛与俄罗斯远东地区。
  超级地震过后,超级海啸将席卷太平洋沿岸地区。因为撞击点附近的平均水深在五千米以上,而且海域极为辽阔,东面还是水深超过一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所以有生成超级海啸的充足水量。
  海啸的高度将在一千米以上,太平洋上绝大部分岛屿无法幸免,而且岛屿无法起到阻挡与削弱海啸的屏蔽效果。撞击后四个小时,超级海啸将首先席卷日本列岛,即便有少数日本人躲过了之前的高温气浪袭击,也会被海啸吞没。随后,超级海啸将席卷马里亚纳群岛、中国本土东部地区与菲律宾,然后是东南亚、西南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俄罗斯远东地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新西兰、美国西海岸地区、整个美洲大陆的西部地区。海啸所到之处,城市、乡镇与村庄将全被淹没。
  如果灾难就此结束,人类也不会灭绝。
  只是,高温热浪、超级地震与超级海啸,只是灾难的“前三部曲”。
  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绝大部分转化成内能,首先是海洋的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太平洋的平均水温将在一个月内提高二十摄氏度,导致绝大部分海洋生物灭绝,然后是印度洋、大西洋与北冰洋,全球海洋的平均水温最终将提高十度,百分之九十五的海洋生物将因此灭绝。
  海水温度升高,将导致北极冰盖、格陵兰冰盖与南极冰盖消融,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扩大。随着冰盖笑容,大量低温淡水融入海洋,导致几条主要洋流消亡,彻底破坏海洋的热量循环系统。随之而来的是海洋温度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幸存的海洋生物将再次遭受灭顶之灾。
  海洋剧变的直接后果是全球气候环境剧变。
  气候灾难将持续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不管是陆地还是海洋,均不再适合生物生存,仅有单细胞低等生物、以及极少数体型较小的哺乳类动物与小型鸟类、极少数鱼类能够在大灾难中幸存下来。
  这里面,绝对不包括人类。
  即便少数躲藏在深埋地堡里的人幸存了下来,也会因为食物匮乏、水资源匮乏等原因在几十年内消亡。
  只是,地球不会就此消亡,地球的生态环境也不会彻底毁坏。
  数十亿年来,地球的生态环境经历过数次类似的大灾难,最后均恢复如初,即地球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有很强的复原能力。
  大灾难过后数百年,随着海洋面积达到最大,海水反射了更多的阳光,使地球吸收的光能减少,地球的气温将稳定下来,并且缓慢降低。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也许需要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海洋才会再次结冰,在南极与北极地区出现冰盖,然后洋流再次出现,海洋生态环境开始好转。再往后推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陆地生态环境将逐渐得到恢复。首先在陆地上“复辟”的是低等植物,然后是灌木与高大乔木。在大灾难中幸存下来的小型动物获得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再次走上自然进化的道路,体形开始变大,全新的物种诞生。
  只是,这些都与人类无关。
  不管人类的科学技术有多么发达,在长达数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时间内,人类文明都将消亡。
  要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数千年而已。
  也许,数千万年之后,一种全新的智慧生物将像人类一样统治地球,然后像人类看待灭绝的恐龙一样看待人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11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