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战争(校对)第5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7/1184

  为此,入侵者建立了种群信息库,尽一切努力把几乎所有个体的信息保存了下来,然后来了一个种群大选择。
  最终,只有不到万分之一的个体获得了生存下去,并且去开拓新疆域的机会。
  为了给这些个体创造机会,其他个体全部做出了自我牺牲。
  当然,幸存下来的个体,承担着复兴整个智慧文明,并且在找到新的栖息地之后,让同族复活的重任。
  这个艰难的决策,让入侵者的种群幸存了下来。
  同时,也导致了种群分裂。
  太阳系不是入侵者发现的第一个微宇宙,而是第四个。在此之前,入侵者已经发现了三个微宇宙,并且攻占了这三个微宇宙,消灭了这些微宇宙里的智慧生命,把这些微宇宙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只是,并非所有幸存下来的入侵者都希望让同胞复活。
  事实上,这些幸存下来,并且开拓了疆域的入侵者,自身就成了一个新的种群,并且让自己的种群发展壮大。
  更重要的是,其他微宇宙的资源同样十分有限。
  显然,如果让那些做出自我牺牲的同胞复活,即便把太阳系算上,四个微宇宙的资源也不够让所有智慧个体复活。
  结果就是,入侵者爆发了内战。
  坚持传统信仰的一部分,要求按照种群自决协议,在侵占的微宇宙里,让当初做出自我牺牲的同胞复活。坚持开拓的一部分,则要求获得自我发展权,把目光投向未来,而不是承担历史包袱。还有一部分保持中立,认为不应该做出这么贸然的决定,应该更积极主动的去探询生存空间。
  正是入侵者的内战,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显然,对入侵者来说,内战的威胁远远超过了一个还没有进入到自我进化阶段的智慧文明。在人类文明即将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入侵者离开了太阳系。只是,入侵者没有因此放弃太阳系,而是留下了那个叫费斯特的代言人,由他继续看管太阳系,等待入侵者回来的那一天。
第六十七章
多姆
  这些都是宇宙飞船记录下来的信息,不过并不是楚天疆最关心的。
  在进入宇宙飞船之前,楚天疆就想到了一个问题。入侵者借助宇宙飞船来到地球,在离开的时候,为什么把宇宙飞船留了下来?
  显然,即便没有宇宙飞船,入侵者也能来到地球,不然入侵者不可能在没有宇宙飞船的情况下离开地球。换句话说,这个巨大的生命体根本不是宇宙飞船,而是有着更加重要的用途。
  在宇宙飞船储存的资料里,楚天疆找到了答案,也证实了他的猜测。
  这不是一艘宇宙飞船,而是一个“生态环境改造装置”。
  此外,入侵者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多姆。
  在入侵者的语言中,“多姆”是“生命”的意思。
  也就是说,按照入侵者的计划,在占领了地球,并且消灭了地球上的智慧生命之后,将用多姆改造地球的生态环境,使其变得适合入侵者生存。此外,入侵者还会用多姆去改造其他行星,比如火星。
  只是,在启动改造程序之前,入侵者就离开了地球。
  在宇宙飞船的控制程序里,楚天疆查到了改造方案,对入侵者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虽然入侵者掌握了极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突破了空间障碍,并且为了突破空间障碍而使智慧个体完全能量化,但是在入侵者中,只有精英,也就是挑选出来的、最为优秀的个体才实现了能量化,并且成为了整个种群的开路先锋。在入侵者高达数千亿的个体中,只有报道一千个实现了能量化。其他的个体,全部保持了本来面目,在生命特征上与人类相似,都是碳基生命体。
  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生存方式。
  说白了,能量化的生命体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而任何一个微宇宙中的资源都不足以支撑整个智慧种群实现能量化。只让少数个体能量化,让绝大部分个体保持原来面目,能够节约大量资源。
  这下,多姆这种生态环境改造装置就有了用武之地。
  虽然与人类一样,入侵者也是碳基生命,但是其生存环境与人类有所区别,主要在空气的湿度与二氧化碳含量上。
  因为入侵者原本是海洋生物,即便在自我进化阶段演变出了另外两种形态,所以对生存环境的湿度要求比较高,最低都需要百分之八十,而且最好能够达到饱和状态。除了是海洋生物之外,入侵者与人类最大的区别在营养获取上。人类是通过进食获取营养,而入侵者没有内部消化器官,是通过体表摄取营养。入侵者是从海洋里进化来的,因此在体表附着了很多用来帮助摄取养分的寄生物,如同人类肠道里的各种有益细菌,而这些寄生物与入侵者是共生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些寄生生物也是养分的生产者,即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把碳转化为有机物,并且把生产出来的氧气提供给宿主,让宿主能够在较为极端的环境下生存下来。
  事实上,这也正是入侵者能够从海洋生物进化成陆地生物的关键所在。
  如此一来,入侵者就需要大气层中有足够多的二氧化碳。
  显然,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并不适合入侵者,也就需要对地球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
  按照设计,在改造功能启动之后,多姆只需要一百年,就能让地球的生态环境变得适合入侵者生存。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
  因为只有完全能量化的智慧生命才能突破空间障碍,而把整个种群完全能量化,入侵者就不需要改造地球的生态环境了,所以入侵者需要用另外一种方式,让种群里的其他个体来到地球。
  这就是多姆的第二个功能。
  在完成改造之后,入侵者会为多姆提供所有智慧个体的信息,包括基因信息,以及全部的记忆,然后让多姆在地球上以克隆的方式,让这些智慧个体“复活”,在为其写入原来的记忆。
  所谓的生命舱,其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克隆入侵者的个体。
  因为信息可以通过能量的方式表达,所以也就能够突破空间障碍,而且在突破空间障碍的时候不会受到损失。
  随后,楚天疆还有了新的发现。
  在完成对地球的攻占之后,入侵者还打算对太阳系里,拥有合适的环境,准确的说能够改造成适合入侵者生存的星球进行占领。下一个目标就是火星,而多姆将在完成对地球的改造之后飞往火星。在完成对火星的改造之后,才会返回地球,然后在地球上建立克隆入侵者的基地。
  显然,入侵者已经为殖民太阳系做好了所有准备工作。
  更重要的是,入侵者根本没有把人类的反抗放在眼里,似乎认为人类的反抗,根本不是什么麻烦事。
  楚天疆试图找出更多的信息,比如入侵者将在什么时候返回太阳系,结果却一无所获。
  由此可见,在撤离的时候,入侵者走得很匆忙,根本没有来到这里,也没有重新设定多姆的工作程序。
  这也在情理之中。
  根据储存在多姆里的信息,早在入侵者来到太阳系之前,内战就爆发了。在另外三个微宇中,三个种群的入侵者相互敌视,而且为了各自的生存,战争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也由此导致对太阳系的入侵被一再耽搁。如果没有内战,入侵者早就来到了太阳系,并且早就消灭了人类。肯定是入侵者的内战引发了更大的麻烦,而完全能量化的个体又极为稀少,所以它们必须赶回去参加内战,确保自己所在的种群不会战败。说不准,离开的那两名入侵者来自不同的种群。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入侵者没有就此放弃入侵太阳系的行动,不然不会让多姆留下。
  更重要的是,多姆仍然会按照设定的程序,在入侵者离开后两千年,也就是四百多年之后开始改造地球的生态环境。为此,多姆一直从地核中吸取能量,并且在内部制造了大量用来改造环境的微生物。
  入侵者肯定会回来。
  怎么办?
  楚天疆不知道入侵者会在什么时候回来,但是他知道,适合入侵者的生态环境,绝对无法让人类生存下去。
  事实上,只要多姆改造了地球的生态环境,人类就将灭亡。
  别的不说,大气层中高达百分之五的二氧化碳含量,足够让人窒息身亡。
  楚天疆没有多想,立即以主人的身份,抹掉了改造程序。如果他失败了,而且入侵者没有在五百年内赶回来,人类至少还能继续生存下去,也就还有一线希望,赶在入侵者回来之前取得突破。
  只是,把多姆留在地球上,显然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此时,楚天疆已经对入侵者有了更彻底的了解。
  多姆是一种由单细胞生物集中而成的巨大生命体,而且集中的数量,直接决定了这个生命体的体积。事实上,生化战甲也是一种类似的生命体,其主体就是构成多姆的那种单细胞生物。也正是如此,生化战甲的控制单元,其实也就是多姆的控制单元,而且只有这种控制单元能够向多姆下达命令。
  至于摧毁多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构成多姆的单细胞生命体具有自我繁殖能力,即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快速自我繁殖。
  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细胞活了下来,就能迅速成长为另外一个多姆。
  正是如此,多姆可以进行无性繁殖,迅速扩大数量。
  楚天疆没有多想,为多姆设定了一个飞往其他星球的程序。
  只是,去火星的话,显然不大合适。虽然现在的火星没有适合的环境,但是肯定能够被改造成合适生命繁衍生息的星球。别说是入侵者,在灾难纪元之前,人类就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科学技术,只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如果多姆改造了火星的环境,并且克隆出了大量的入侵者,必然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想到这,楚天疆产生了一个绝妙的想法。
  不是不能彻底消灭掉多姆,而是需要一个正确的办法。比如,让多姆飞向太阳,让太阳把多姆彻底处理掉。
  楚天疆觉得这是一个绝妙的主意。
  为多姆设定好飞往太阳的程序之后,楚天疆终于松了口气。
  只要干掉了多姆,就算入侵者回到太阳系,也需要花很多时间制造下一个多姆,也就为人类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
  “教授,我要出来了。”
  没有人回答,意识通信已经中断。
  出事了!?
  楚天疆暗自一惊,立即朝刚刚出现的通道飞去。
  这个时候,楚天疆才猛然想到。在他从多姆那里获取信息的时候,就再也没有收到哈罗德教授的信息。开始的时候,楚天疆还认为哈罗德在跟他一起处理那些信息,也就没有觉得奇怪。要知道,多姆提供的与入侵者有关的信息,特别是入侵者的演变与进化史,足够让任何人感到震惊。通信突然中断,哈罗德肯定出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7/11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