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战争(校对)第8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2/1184

  在第二家园里,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十万亿。虽然这是一个比太阳系复杂、更比太阳系大得多的恒星系,但是人类个体对生存空间的需求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个体都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园。即便所有可供人类居住的星体都得到了开发与改造,也无法容纳更多的人口。对生存空间的需求,成为了人类文明对外扩张的主要动力。开发另外几个家园,以及阿利掌握的那些恒星系,远远无法满足人类文明对生存空间的需求。对外扩张成为唯一的选择,也是最理想的选择。有了一次成功经验,更多的人对拓展生存空间满怀期望。
  十万亿人口,也足够支持下一场战争了。
  结果就是,在回到第二家园之后,张小刚就提出,应该立即组织与策划下一次对外扩张战争。
  楚天疆没有反对,阿利也没有反对。
  在征服了由凯特创造的智慧文明之后,阿利没有收到贝卡的警告,甚至没有收到任何与之有关的信息。
  显然,凯特的失踪,根本没有引起关注。
  或者,根本没有家族成员知道他失踪了。
  即便贝卡一直在暗中监视,他也不会在乎一个低级成员的死活,更没有理由为了一个低级成员来对付阿利。
  至于迈上扩张道路的人类文明,或许根本不是贝卡关注的对象。
  受此影响,楚天疆与阿利都认为,应该挑选一个与人类文明相当的智慧文明,继续试探贝卡。
  张小刚原本不打算这么做,只是在与楚天疆商讨之后,他接受了这个建议。
  仅仅是无关痛痒的小打小闹,显然无法摸清楚贝卡的立场,也就无法保证在更大规模的文明战争中不会受到贝卡的限制。
  只是,这意味着,需要一支更强大的军团。
  要知道,现在的人类文明,已经控制了六个恒星系,如果把阿利获得的恒星系算上,就有上百个恒星系。与人类文明相当的智慧文明,至少需要控制十个左右的恒星系,而且对这些恒星系进行了全面开发,有足够多的个体,也就需要在发动战争的时候,同时攻击所有恒星系。
  显然,一支一万人的军团,不足以同时攻击与控制数个恒星系。
  按照张小刚的估计,至少要把军团规模扩大到十万,而且不能降低个体战斗力,即所有战士都得拥有九级复合星核。除此之外,还需要挑选出十名具备独立指挥战争,并且打赢战争的军团长。
  相对而言,后者的问题不是很大。
  关键就是,从哪里弄来足够多的九级复合星核。
  所幸的是,有阿利在,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需要组建十支规模各在一千亿的殖民大军,确保在军团取胜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控制攻占的恒星系。还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后代,让开拓的殖民地成为定居点,迅速发展成人类文明的驻地。
  最关键的是一项技术,即只由阿利掌握的制造空间桥梁的技术。
  阿利不可能同时参与所有入侵行动,也就必须让其他人,即十名军团长掌握制造空间桥梁的技术。
  在战术上,也得考虑周全。
  协调一致的发起进攻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应对来自大文明智慧个体,也就是创造者的反击。
  如果只是一个恒星系,那还好办,可以让阿利与楚天疆出面应付。
  即便是两个恒星系,问题也不是很大,阿利与楚天疆可以分头行动。
  问题是,如果同时攻击十个恒星系,阿利与楚天疆肯定难以照顾周全,也就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跟创造者相比,即便是最厉害的九级复合星核战士也算不了什么。正是如此,必须通过巧妙的战术安排来解决这个问题。阿利很忙碌,她得为扩充军团准备足够多的星核。张小刚也很忙碌,他得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楚天疆也没闲着,他主动承担起了培训军团长的义务,即把他的战斗经验传授给军团长。
第九十一章
扩军备战
  忙归忙,不过楚天疆过得很充实。
  在第二家园度过的这两年,可以说是楚天疆在与威廉姆斯决战、死而复生之后,过得最快乐的两年。每天,除了跟张小刚挑选出来的那十名军团长进行训练之外,楚天疆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虽然尼科尔与克拉拉都觉得现在的生活过得很舒服,没有必要生几个孩子来让生活变得更充实,但是楚天疆也非常满足了,因为他也知道,以他现在的处境,不适合有自己的孩子。
  其实,除了张小刚与罗晋勇等人,没有人知道楚天疆的真实身份。
  在第二家园里,楚天疆只是个普通人,最多只是与管理当局的关系很特殊,享受着很多特权。
  恢复普通人的身份,让楚天疆感到很舒服。
  不管在首星上有多大的名气,楚天疆更喜欢平静的生活,而不是整天去思考那些关系到人类文明存亡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在第二家园,楚天疆找到了归宿感。
  不仅仅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中,还与张小刚的特殊安排有关。即在次级恒星的一颗较小的行星上,为楚天疆建立了一个家园,一个与河谷家园完全一样的家园,而且禁止其他人前往这颗行星。
  对楚天疆来说,这里就是他的家。
  虽然楚天疆知道,这里不是地球,他熟悉的地球早已面目全非,但是这个家,与他熟悉的河谷家园几乎如出一辙。为此,张小刚甚至费了很大的力气,比如通过调整星核,改造了这颗行星的环境,使其与地球几乎完全一样。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在行星表面上制造出地球的氛围,比如种植一些来自地球的植物,产生与地球相似的重力场,以及出现日升日落的自然景观。楚天疆觉得这么做有点费事,但是用张小刚的话来说,这是他应该获得的回报。
  在这两年里,第二家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第一个殖民恒星系的全面开发,让很多人尝到了好处,特别是那些希望通过开拓获得繁衍权的公民。结果就是,在管理当局宣布准备发动下一场战争的时候,报名参加开拓殖民地的公民超过了五万亿。也就是说,第二家园一半的公民希望前往殖民地定居,以此换取繁衍后代的权利。
  张小刚早就预料到了这样的局面,也早就做好了安排。
  两年里,管理当局通过抽选与考核的方式,从五万亿报名者中,挑选出了一万亿素质最好的,并且对其加以训练。
  当然,这也是总结出来的经验。
  在开拓第一个殖民恒星系的时候,暴露出了很多预料之外的问题。比如,殖民者的能力与掌握的技术,在改造星体的时候显露出了很多问题,也就不得不原本只用来控制原主智慧文明的军事力量。这表明,殖民者也需要足够强大的个体实力,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才能提高殖民效率。
  提高殖民者的个人能力不是大问题,让其获得足够的星核,或者干脆由星核取代质能体就行了。
  关键在于殖民所涉及到的技术。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空间桥梁技术。
  利用阿利制造的空间桥梁,可以让殖民者到达殖民地,但是用来运输物资,效率就太低了。说得简单一些,建造殖民地最重要的物资是星核,要让星核通过空间桥梁,必须由人员进行直接控制。如果没有受到控制,就把星核送入空间桥梁,那么在通过之前,星核就会彻底耗散掉。
  只是,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最初的时候,张小刚提出,应该让更多的人掌握空间桥梁技术,一来可以减轻阿利的负担,让她不再时刻为那些琐事发愁,二来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加快建设殖民地、以及发展殖民地的速度。
  可惜的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阿利说得很简单,三维大宇宙已经形成,空间桥梁技术涉及到大文明的核心科技,不是她想给就能给出来的。关键就是,不同创造者创造的恒星系,存在细微差别,而这个差别限制了空间桥梁技术的使用。虽然人类能够掌握阿利的空间桥梁技术,但是只能够在阿利创造的恒星系里使用。只要涉及到其他创造者创造的恒星系,就必须由阿利出面,也只有阿利拥有这个能力。至于创造空间桥梁的技术,因为基于大文明的核心科技,所以根本不可能由某个人类个体掌握。
  事实上,所有在三微宇宙空间里的智慧文明都无法掌握这种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三微宇宙空间里的智慧文明与大文明的主要区别,更是大文明崇高地位的根本保障。
  说得更确切一点,如果没有大文明,三微宇宙空间里的智慧文明都得完蛋。
  要知道,在光速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恒星系间的距离几乎是一道无法跨越的障碍,就更别提恒星系统之间的距离了。没有空间桥梁,任何一个智慧文明只能够控制由同一个创造者创造的恒星系,最多只能霸占周边的少数恒星系,而这些恒星系里的资源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满足智慧文明的发展与扩张需求。更重要的是,随着对外扩张的步伐越走越远,距离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比如为扩张所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多,而各个恒星系里的资源也会不断的减少。在达到极限之后,为扩张所消耗的资源将超过扩张所获得的资源,所以没有一个智慧文明能够通过扩张不断的发展壮大。到最后,恒星系间遥远的距离,持续减少的资源与不可逆转的时间,将成为所有智慧文明脖子上的枷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大文明掌握的空间桥梁。
  也正是如此,三微宇宙空间里的智慧文明离不开大文明。
  只是,并非没有办法克服这个问题。
  从阿利那里了解到详细情况,知道空间桥梁技术是大文明必须控制的核心技术之后,罗晋勇提出了一个连阿利都很惊讶的解决办法。这就是,让阿利建造的空间桥梁处于始终开启状态。
  在罗晋勇提出这个办法后,阿利很是震惊,而且立即表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空间桥梁的核心其实就是平行空间技术,即利用平行空间,把三维大宇宙里两个相距遥远的地点联系起来。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在开启状态下,空间桥梁会吸收三维大宇宙里的物质与能量。如果空间桥梁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必然导致三维大宇宙失衡,甚至会导致空间崩溃。
  结果就不用多说了,根本无法想像。
  要知道,就算存在无穷多的平行空间,三维大宇宙也是唯一的,而且是所有智慧文明的家园。
  如果三维大宇宙与平行宇宙发生了空间重叠,那更是空前绝后的灾难。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行不通的时候,罗晋勇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想法,把两个空间桥梁反向对接到一起。更让楚天疆与张小刚觉得难以相信的是,阿利竟然认为罗晋勇提出的办法行得通。
  也正是如此,阿利在第二家园与第一殖民地之间架设了两座空间桥梁。
  按照罗晋勇提出的方法,这两座空间桥梁反向对接,并且在两端各设置一个子空间,在使用的时候同时打开两端的子空间,确保空间桥梁不会吸收大宇宙里的能量与物质,也不会引起严重的空间畸变。
  实验结果,证明了罗晋勇提出的理论。
  这两座反向对接的空间桥梁已经存在了半年,一直非常稳定,而且没有对两个恒星系产生负面影响。
  当然,这座双向空间桥梁一直在发挥作用。
  建成之后,第二家园就通过这座双向空间桥梁向第一殖民地输送人员,而第一殖民地则把开采的星核送回第二家园。
  这样的技术,同样可以用在第二家园与其他恒星系之间。
  当然,这项技术也解决了一个问题,即可以把某个恒星系建设成为对外扩张的总部,专门用来驻扎人类文明的军事力量。如果这个恒星系足够庞大,还可以用来驻扎派往殖民地的殖民者。
  也正是如此,张小刚把军团司令部转移到了第三家园。
  这就是那个极不稳定的恒星系,不过足够庞大,而且结构非常复杂,能够有效的隐藏驻扎在里面的军事力量。要知道,人类拥有的已经不是一支军团,而是十支军团,每支军团的规模都是一万人。虽然论人数,人类的军事力量不算庞大,但是论战斗力,绝对超过了附近的所有智慧文明。
  在降维初期,很难想像一个三微宇宙空间里的智慧文明能够拥有这样的军事力量。要知道,这是十万名拥有九级复合星核的战士。在降维初期,贝卡家族里面,拥有九级复合星核的家族成员也只有几十万。两年时间不算短,也不算长,很快就过去了,新的战争也即将到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2/11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