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战争(校对)第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1184

  在经过一番准备之后,新闻发布会在十点整正式开始。
  “各位,首先声明,我不会回答任何问题。如果有疑问,请留到下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做了简短声明,奥布莱恩清了清嗓子,说道,“早在两年前,我们就发现了那颗朝地球逼近的小行星,赋予编号‘2014X1’。在进行三个月的持续观察后,初步确认该小行星由地外智慧生命控制。二零一四年七月,发现该小行星的十个国家、即我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以色列、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经过多次协商谈判,共同组建了旨在捍卫人类生存与发展权的‘行星防御理事会’,开始着手开发抵抗地外文明入侵的科学技术,创建捍卫人类文明的武装力量。”
  虽然奥布莱恩故意忽略掉了日本是首批成员国,但是所讲内容大致属实。
  “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我们不但在核能、纳米技术、神经网络计算机、高分子材料等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还建立起了足以捍卫人类文明的强大武装力量,包括部署在外层空间的一千多枚两亿吨级核弹头,以及一支由最尖端技术武装起来的作战部队。我在此向全世界宣布,在行星防御理事会的领导下,人类文明首次拥有了捍卫生存权、发展权的力量,人类绝不惧怕任何挑战。数日之后,我们将用行动向全宇宙宣告,人类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家园!”
  讲话结束,当奥布莱恩走下讲台,惊骇不已的记者才反应过来。
  “总统阁下,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总统,在行星防御理事会中,怎么没有日本?”
  “月初发生在日本的事情是否与此有关?”
  “美国会不会因此进入战争状态?”
  “行星防御理事会,是否以为着所有成员国已经统一到一个政府之下?”
  “跟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是否涉嫌违反美国的相关法律?”
  “总统阁下,人类文明是否像你宣称的那样,已经有足够的实力抵抗地外文明入侵?”
  ……
  虽然奥布莱恩明确提到不会回答任何问题,但是局面根本控制不住,记者们纷纷赶在奥布莱恩离开之前提问。
  “各为……各位……”白宫新闻发言人挺身而出,使劲在麦克风上拍了几下,才震住了场子。“各位,下午六点整,将在纽约第五大街与东大街路口召开记者招待会,并且现场展示行星防御理事会在这两年内取得的主要成果之一,被称为‘末日战士’的超级战士,希望各位能准时到达。”
  此时,奥布莱恩已经进入白宫。
  奥布莱恩不可能留下来回答记者的问题,因为他要去面对更大的挑战:前往国会做与之相关的咨文报告。
  记者们立即反应过来,迅速兵分两路。一路留下来继续做报道解说,另外一路则赶去抢占有利位置。
  很快,纽约取代了华盛顿,成为世界焦点。
  只是,美军已经提前做好部署,控制了帝国大厦附近的所有高层建筑,同样在大楼顶部部署了狙击手。
  因为没有政要参加记者招待会,所以现场的安保工作不算严密。
  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
  故意把时间拉开八个小时,主要是让各大新闻媒体消化掉早上的特大新闻,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与张小刚预料的一样,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六点之前,世界各地的民众几乎都聚集在电视机与收音机前。很多人放下了日常工作、很多人放下了家务事,纷纷等待着即将到来的特大新闻。
  等待,让所有人都对“末日战士”充满了期待。
  利用这几个小时,众多与政府合作的电视台还推出了专题节目,即对末日战士的面貌做了猜测与分析。
  可以说,张小刚策划的舆论宣传非常成功。
  在主流媒体配合下,民众的注意力迅速转向了末日战士。对末日战士的期待,让大部分平民保留着最后一线希望。
  如果末日部队能够惊艳登场,宣传效果还将增加数倍。
  关键就是,末日部队的首次亮相,能不能给民众留下永生难忘的印象,让民众相信这些用超级技术武装起来的战士将是人类的救星!
  几个小时里,各成员国的社会反响,让绝大部分领导人对张小刚的策划感到满意。
  只是,并非全都感到满意。
  在参加完国会听证会之后,奥布莱恩就给斯塔克打了个电话,抱怨与末日战士有关的宣传完全掩盖了他召开新闻发布会产生的震撼效果,即末日战士抢了他的镜头,让他没有受到民众重视。
  显然,这位以沽名钓誉著称的黑人总统忘记了一件事情。就在两天前,他还坚决反对张小刚提出的舆论引导方案。此外,奥布莱恩似乎忘记了,他在过去两年内背着美国国会做的事情,足够让国会启动弹劾程序。如果他在这个时候出来抢镜头,导致接下来的宣传工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美国选民肯定会记住他,国会的政客也会记住他,并且以弹劾的方式欢送他搬出白宫。
  舆论宣传取得成功,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奥布莱恩。
  因为是北半球的夏季,所以六点的时候,天色依然非常明亮,只是纽约上空的云层高度不到一千米。
  天气状况不太理想,让留在迪戈加西亚负责全面指挥的张小刚有点担心。
  这时候,聚集在帝国大厦附近的各国记者听到了从云层上方穿来的轰鸣声,似乎一场雷雨即将到来。
  到来的不是雷雨,而是C—17A运输机。
  尾部舱门打开时,十名末日战士排成纵队,空中指挥员正在等待霍华德将军下达空降命令。
  楚天疆站在第五,前面是彼得诺维奇,后面是哈列维。
  为了照顾队长奥尔德里奇与副队长舒尔茨,又要保持小组战斗队形,所以楚天疆与哈列维的狙击小组只能排在第三位。
  楚天疆早就发现,其他末日战士也对这次行动非常不满。
  运输机起飞之后,十名末日战士就默默做着准备工作,没人交谈,也没人找霍华德询问情况。
  因为要空降到帝国大厦上,所以得首先熟悉滑翔翼的使用方法。
  在成为末日战士之前,十名特种兵大多使用过滑翔翼,即一种由索具固定在背部,由复合材料制成,在使用的时候向两侧弹开,通过改变身体重心来控制飞行方向的单兵空降作战设备。
  这种设备,只配备给特种部队。
  五年前,美军首先装备滑翔翼,配备给部署在阿富汗的特种部队,在实战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配备给末日部队的滑翔翼在控制系统上做了改进。
  这就是,增加了副翼与襟翼,并且连接到末日战士系统的控制单元上,由末日战士通过思维直接控制。
  相对而言,这种控制方法简单得多。
  在使用的时候,末日战士只需盯住着陆点,神经中枢控制单元就能把末日战士大脑发出的指令、以及通过目视光学设备搜集到的信息,自动转化成控制指令,操控滑翔翼的副翼与襟翼进行偏转。
  以往,十名末日战士只在虚拟环境下进行过相关训练,这是第一次实际使用。
  为此,霍华德为每名末日战士准备了一本使用说明书,让他们熟悉使用方法,顺带消磨时间。
第四十一章
先声夺人(下)
  运输机在大西洋上空进行空中加油之后,楚天疆睡了一觉,直到降落时才醒过来。
  目的地是纽约的拉瓜迪亚机场。按照安排,末日部队将在这里休整两个小时,然后穿上末日战士系统,再次登上运输机,飞完最后的旅途。霍华德也将在这里下飞机,乘车前往帝国大厦。
  为了增强末日部队登场时的震撼性,张小刚特意让霍华德进行现场解说。
  受到低空紊流干扰,运输机开始抖动,站在舱门边的空中指挥员抓紧了安全绳,十名末日战士则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末日战士系统的手掌与脚掌部位具有静电吸附功能,能在任何情况下保持稳定。
  地面上,在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做完介绍后,霍华德正式登场。
  显然,看到这位四十多岁的军人,记者都很失望。如果他就是传说中的末日战士,人类肯定没救了。
  “各位,我不是末日战士,我只是末日部队的司令官,霍华德少将。”台词是由张小刚亲自撰写的,霍华德一字不差的背了下来。“现在,我向各位隆重介绍,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强悍的军人,末日战士!”
  说完,霍华德向空中指了一下。
  运输机上,空中指挥员听到了空降开始的信号,立即下达了命令。
  奥尔德里奇率先跳了出去,然后是艾尔弗雷德、舒尔茨、彼得诺维奇、楚天疆、哈列维等等。
  张小刚的台词编得不错,但是没有想到纽约的天气会发生变化。
  如果没有云层,当记者抬头仰望时,就能看到从运输机里跳下来的末日战士。受到云层阻挡,记者什么都看不到。
  通过美军架设在附近的摄像机,张小刚对现场情况了如指掌。
  张小刚不是笨蛋,立即改变了台词。
  “也许,这些天兵天将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落下来。”霍华德戴着无线耳机,一字不差的重复了张小刚的话。
  这句调侃,引来一片笑声,也缓解了现场气氛。
  此时,十名末日战士看到的景象,全都通过高速卫星通信网络传输到迪戈加西亚,显示在张小刚面前的屏幕上。
  “各位,他们到了,人类的救星,末日战士!”
  奥尔德里奇率先冲出云层,涂在末日战士表面的荧光粉反射着耀眼的光芒,紧接着另外九名末日战士陆续出现。
  此时,地面上出现了一些混乱,有人尖叫了起来。
  即便不用望远镜,也能清楚看到,十名末日战士的坠落速度非常快,记者则通过摄像机看得更清楚。
  十名末日战士都没减速,下坠速度超过了每秒一百米。
  以这个速度,就算是一只铁球砸到地面上,也会变成铁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11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