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战争(校对)第9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2/1184

  在另外三十七颗行星中,除了二十二颗气态巨行星不适合阿卡迪亚人居住,五颗固态行星的轨道半径过于巨大之外,另外十颗固态行星都在生命带内,只不过,只有一颗行星上有水,而且只存在于两极地区,还是固态水,其他九颗行星上都没有可以产生生命的环境,也就没有诞生生命。
  阿卡迪亚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造这十颗行星。
  对于进入自我进化阶段,实现了质能化,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的智慧文明来说,改造行星不是什么难事。
  事实上,所有智慧文明都在改造自己恒星系里的行星。
  不管怎么说,对任何一种智慧文明来说,最理想的生存环境都应该有着与其诞生的母星相似的环境。因为几乎所有智慧文明都是在固态行星或者是巨行星的卫星上诞生的,所以大部分智慧文明都把改造行星当成拓展生存空间的主要方式,而且改造后的行星,也是最为理想的家园。
  阿卡迪亚人也不例外。
  在降维结束之前,阿卡迪亚人就改造了这十颗行星,使其成为新的家园。
  虽然这十颗行星的环境都比不上阿卡迪亚母星,主要是其轨道没有那么特殊,全年获得的光照没有那么充足,而阿卡迪亚人对光照条件的要求极为苛刻,也非常喜欢充满强烈阳光的世界,但是对于已经实现了质能化的阿卡迪亚人来说,他们需要的只是熟悉的环境,而不是环境本身。
  当然,阿卡迪亚人的本性没有改变。
  在改造这十颗行星的同时,阿卡迪亚人的种群规模迅速扩大。到改造完成时,阿卡迪亚星系里的个体数量已经突破了五万亿。因为质能化降低了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所以阿卡迪亚人的个体数量几乎不受限制的扩张。到这个时候,阿卡迪亚星系里的个体数量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亿。
  如果以个体数量为准,阿卡迪亚星系绝对是这一区域里最庞大的恒星系之一。
  阿卡迪亚人的个体数量能够迅速膨胀,与阿卡迪亚星系里的丰富资源有很大关系。
  二十二颗巨行星就是阿卡迪亚人最为宝贵的财富。
  这二十二颗巨行星中,只有三颗的质量小于木星,而且都比土星大,只是比木星略微小一点,另外十九颗的质量均超过了木星,最大的一颗,相当于木星的五十余倍,几乎接近形成恒星所需的最低质量了。如果以巨行星所蕴涵的资源为准,阿卡迪亚星系相当于太阳系的三百倍!
  对任何一个进入自我进化阶段的智慧文明来说,这都是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
  要知道,质能体主要就来自巨行星,即把巨行星上的物质转化为能量,再把这些能量转化为质能体。
  虽然恒星蕴涵了更多的能量,但是恒星决定着整个恒星系的命运,所以没有哪个智慧文明会愚蠢到去开发母星系的恒星。在确保母星系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最具有开发价值的就是巨行星。
  从这个层面来看,太阳系里的人类文明不但弱小,还非常贫困。
  瓦伦丁赐予阿卡迪亚人的,不仅仅是这个巨大、富饶与独特的恒星系,还有由他创造的另外数十个恒星系。
  这些恒星系都极为庞大,也极为富饶,只是没有阿卡迪亚星系那么独特。
  比如,有一个恒星系里拥有六颗恒星,主恒星的质量相当于太阳的一千倍,而五颗次恒星与太阳相差不大。主恒星还拥有五十多颗巨行星与十多颗固态行星,而每个次恒星都有十个以上的次行星。如果以主恒星最外面的行星轨道半径为准,恒星系的半径为一光年。其拥有的资源,相当于十个阿卡迪亚星系,也就是三千个太阳系。如果把次恒星也算上,那就更加惊人了。
  对阿卡迪亚人来说,这些恒星系依然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在降维结束前,阿卡迪亚人就控制了这些恒星系,消灭了那些同样由瓦伦丁创造的智慧文明。
  到现在,阿卡迪亚人的种群规模已经超过三百万亿。
  如果以个体数量为准,阿卡迪亚人超过了三百光年半径范围之内,其他所有智慧文明的总和。
  要知道,人类的种群规模还不到十五万亿呢,仅相当于阿卡迪亚人的二十分之一。
  显然,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文明。
  更重要的是,阿卡迪亚人已经迈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以三百万亿个体为基础,其战争实力极为恐怖。
  可以说,只要解决了空间障碍,阿卡迪亚人可以同时攻打附近所有智慧文明。事实上,阿卡迪亚人也是这一区域内,扩张速度最快的智慧文明。人类只消灭了两个智慧文明,而阿卡迪亚人已经干掉了十多个智慧文明!
第一百一十五章
馈赠
  阿利把空间桥梁的出口开在了阿卡迪亚星系的边缘,离阿卡迪亚母星很远,而且附近没有其他星体。
  即便以光速飞行,也需要几个月才能到达阿卡迪亚母星。
  时间不是问题,张小刚还需要让伊斯卡在首星散布消息,不会急着发动战争,至少也得等到几个月之后。
  没过多久,楚天疆与阿利就来到了一颗巨行星附近。
  这颗巨行星属于阿布加迪,在最外面,是一颗质量相当于木星二十倍的气态行星。在巨行星的轨道上,有阿卡迪亚人建立的资源开采基地。不是很大,从远处看,像一个堆满了食物的餐碟。
  楚天疆注意到,阿卡迪亚人没有宇航交通工具。
  仔细一想,楚天疆也就明白了过来。
  在进入自我进化阶段之前,阿卡迪亚人还没有进入宇航时代,甚至不知道母星之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把母星当成了围绕神父与神母运转的儿子。与当初的人类一样,觉得自己是宇宙里独一无二的存在。进入自我进化阶段之后,阿卡迪亚人迅速实现了质能化,具备了自行飞出母星,而且对生存环境不再有严格要求,即便暴露在大气层外也死不了,也就没有必要开发宇航交通工具。对于在自然进化阶段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阿卡迪亚人来说,也许根本就没有交通工具的概念。在自然进化阶段,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就是那些驯服了的动物。
  在经过这颗巨行星的时候,楚天疆与阿利遇到了第一个阿卡迪亚人。
  当然,这个阿卡迪亚人没有发现他们。
  从身体形态上来看,阿卡迪亚人与人类非常相似,准确的说是与人类虚构出来的那些精灵非常相似。与人类不一样的是,阿卡迪亚人有一条很长的尾巴,而且尾巴末端有一缕很长的毛发。
  显然,那不是毛发,而是如同人身上的阑尾,自然进化的遗留物。
  这条尾巴,其实也是阿卡迪亚人从祖先那传承下来的东西。说得更直接一些,这条尾巴是植物生命状态下的根须。
  在自然进化阶段,这条尾巴对阿卡迪亚人有很重要的意义。这就是,在必要的时候,能够用这条尾巴直接吸取土壤里的水分与各种矿物,再输送到身体表面,与皮肤里的色素细胞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生成维持声明所必须的养分,让阿卡迪亚人能在恶劣环境下生存下来。虽然在这种状态下,阿卡迪亚人将丧失活动能力,智力也会降低,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大幅度萎缩,但是这能让阿卡迪亚人在不进食的情况下存活下来,等待环境改善。在黑暗季里,很多阿卡迪亚人就依靠这种方式,应对光照减弱、气温降低与降雨减少等环境变化。
  当然,这只是自然进化阶段的阿卡迪亚人。
  在进入自我进化阶段之后,阿卡迪亚人保留了很多身体特征,如同人类仍然保留着毛发这种已经没有多少价值,只具有美观效果的器官组织一样,阿卡迪亚人也保留了那条已经没有用途的尾巴。
  或许,在阿卡迪亚人看来,尾巴就是美的象征吧。
  有了这些了解,楚天疆与阿利没花多少功夫,就转变成了阿卡迪亚人的形态,只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
  虽然阿卡迪亚人有性别,但是在进入自我进化阶段之后,未必会保留性别特征。
  人类就没有保留性别特征,越来越多的人趋于中性化。
  当然,楚天疆与阿利都收起了星核,换上了由质能体构成的身躯。
  绝大部分阿卡迪亚人拥有的只是质能体身躯,只有少数,也就是战士,才拥有由星核构成的身躯。
  “他身上有一个子空间,而且非常大。”
  楚天疆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阿利的意思。他也察觉到了,即那个阿卡迪亚人从资源开采基地里出来的时候,引起了空间扭曲。这与他携带的子空间有关,而且在子空间里肯定储存了很多质能体。
  两人继续前行,在经过第二颗巨行星的时候,遇到了更多的阿卡迪亚人。
  这个时候,楚天疆与阿利才发现,阿卡迪亚人依然保留着性别特征,即两种性别的阿卡迪亚人的身体形态有很明显的差别。男性的身材更加魁梧,女性要弱小一点,而且都保留着自然进化阶段才有价值的性征。
  此外,两人还有一个发现。
  这就是,阿卡迪亚人对母星系内的资源开采很有节制,对每颗巨行星的开采程度都不是很大。
  显然,阿卡迪亚人非常重视他们的生存环境。
  两人没有停下,也没有刻意躲避。
  他们现在的样子,就是阿卡迪亚人,而且阿利特意保持了女性特征,让他们看上去与其他阿卡迪亚人没有任何区别。虽然阿卡迪亚人在自然进化阶段就拥有了意识交流能力,但是交流并不是无限制的,而是由个体意愿决定。这就是,只有在双方都想交流的时候,才能够进行交流。
  只要楚天疆与阿利保持“沉默”,阿卡迪亚人就无法发现他们的真实身份。
  “感受到了吗?”
  “什么?”
  “那两颗恒星。”
  楚天疆有点疑惑,他也在观察那两颗恒星。阿布加迪发出的光芒要淡一些,扎伊克斯的光芒要深一些。这有由两颗恒星的质量决定的,即阿布加迪的质量更大,所以内核的温度更高,发出的光芒更加偏向于蓝色,而扎伊克斯的内部温度要低一些,所以发出的光芒更加偏向于红色。
  只是,除此之外,楚天疆没有别的感受。
  “一点都没感受到?”
  楚天疆摇了摇头,他确实不明白阿利的意思。
  “星核。”
  “什么?”
  “两颗恒星里都有很多星核,而且是两种不同的星核。”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你不觉得,这是瓦伦丁给阿卡迪亚人的礼物吗?”
  楚天疆没有接话,他确实不大明白。
  “两种不同的星核产生的辐射是完全不一样的,也正是如此,阿卡迪亚人才会变得如此特别。”
  “你是说,瓦伦丁以此创造出了阿卡迪亚人的特殊性?”
  阿利点了点头,说道:“不仅仅是阿卡迪亚人,而是整个阿卡迪亚星系,阿卡迪亚人只不过是这种特殊环境的产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2/11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