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战争(校对)第9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2/1184

  结果就是,在掌握了把恒星改造成智慧载体的技术之后,贝亚毫不犹豫的放弃了这个十分强大的智慧文明,而且将其彻底铲除,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让这个智慧文明成为了宇宙中的尘埃。
  只是,上千个恒星系,显然需要用智慧生命来充实。
  即便贝亚是创造者,她也不可能独自守着一千多个恒星系。
  此外,贝亚要想增强实力,要想在家族里获得更高的地位,她就需要更多的资源,也就需要有智慧文明来开采恒星系里的资源。此外,创造的智慧文明的实力,本身就是创造者实力的象征。
  在吸取了教训之后,贝亚没有让任何一个智慧文明发展壮大,而是把幸存下来的那些智慧文明糅合到了一起。
  当然,在贝亚创造的一千多个恒星系里,埃拉姆星系的条件最为优越。
  可以说,在解决了主恒星的寿命问题之后,埃拉姆星系的价值超过了其他恒星系,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埃拉姆文明的母星系。
  有趣的是,“埃拉姆”这个名字,正是源自于那个被贝亚摧毁了的智慧文明。
  或许,贝亚已经后悔了。
  如果她没有摧毁那个强大的智慧文明,而是让这个智慧文明成为唯一,那么她的实力也许比现在还要强。关键就是,糅合数百个智慧文明,并且让埃拉姆文明发展壮大,需要足够多的时间。这一时期,其他创造者陆续来到三维宇宙空间,而家族在三维宇宙空间里的基本秩序也得到了确立。如果贝亚充分利用了这些时间,她肯定能获得更高的地位,至少她与贝卡的关系并不亚于其他家族会议成员。可惜的是,她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反而浪费掉了这些时间。
  也许正是如此,埃拉姆文明才被安排在了银河系的外围,而不是中心区域。
  要知道,在降维结束之后,各个微宇宙的具体位置才得到确定,而且由各个创造者的实力,也就是创造出来的智慧文明的实力来决定。只有最强大的智慧文明所在的微宇宙,才能被安排在银河系中心区域。
  人类文明所在的区域那么偏僻,也与此有关。
  换个角度来看,这同样是贝亚让埃拉姆文明发动扩张战争,并且陆续征服了近四千个恒星系的主要原因。
  她已经错过了一次机会,显然不想错过第二次机会。
  如果她在家族里的地位更高,根本用不着这么做,因为只要在银河系中心区域,她就能得到贝卡庇护。
  要知道,那些在银河系中心区域的家族会议成员,都没有卷入智慧文明战争。
  问题是,贝亚做的这些事情,也等于脱离了贝卡的阵营,等于自动放弃了家族会议成员的身份。
  或许,贝亚迟疑过,所以埃拉姆文明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动扩张战争。如果不是埃拉姆文明足够强大,恐怕在其走上扩张道路之前,就已经被附近的某个强大智慧文明给消灭掉了。贝亚抓住了第二次机会,只是未必能够充分利用这次机会。
第一百七十二章
经验
  在恒星系外面,更能体会到这个恒星系的庞大。
  按照人类文明对宇宙的定义,埃拉姆恒星系,其实是一个典型的亚恒星系统,已经超过了狭义上的恒星系。
  至于埃拉姆人,更是比人类文明强大得多。
  虽然楚天疆与张小刚都主张以奇袭为主,即突然发起攻击,不给贝亚进行战争准备的时间与机会,但是阿利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并且信心十足。楚天疆与张小刚没再坚持,采纳了阿利的意见。
  五千名战士不算多,不过战斗力极为强大。
  他们,全都拥有九级聚合星核,个体战斗力不比楚天疆差,甚至不比阿利差,每一个的实力都能跟之前遇到的最强大的创造者,也就是巴克利相提并论,而且每一个都拥有极为强悍的生命力。
  在阿利、楚天疆与张小刚的率领下,人类军团直接杀向了主恒星。
  按照阿利提出的计划,如果贝亚没有出现,就直接控制主恒星,再控制次恒星,即控制贝亚的智慧承载体。如果贝亚始终不肯出面,不敢面对阿利,那么就攻打其他恒星系,继续夺取那些充当智慧载体的恒星。随着掌握的科学技术削弱,贝亚的实力必然减弱,也就更加不可能是阿利的对手了。
  只要她足够聪明,就不会放弃埃拉姆星系。
  更重要的是,贝亚不在首星,而她最有可能在的地方就是埃拉姆星系。虽然这个星系足够庞大,有很多可以让她藏身的地方,但是在失去了对恒星的控制之后,她的存在也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很快,楚天疆就发现,埃拉姆人确实很独特。
  事实上,埃拉姆人没有统一的形态。虽然在贝亚的主导下,构成埃拉姆人的数百个智慧文明高度融合在了一起,不仅仅是思想与文化,还有身体形态,但是这些智慧文明原始形态依然没有被完全抹除,而且由亲代在基础个体意识中所占的比重,对每一个埃拉姆人的身体形态产生了影响。说得更准确一些,是影响了每一个埃拉姆人的审美观,从而使其对某一个智慧文明的身体形态有更多的认同感,因此在决定个人形态的时候,这些埃拉姆人自然会有所侧重。
  当然,形态的差别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
  对于已经进入自我进化阶段的智慧生命来说,改变身体形态并不麻烦,而且身体形态主要就由审美观决定。
  外形上的独特性,根本不是关键。
  最让楚天疆惊讶的是,几乎所有埃拉姆人都是星核生命体,即构成躯体的是星核,而不是更加常见的质能体!
  显然,埃拉姆人比之前遇到的其他智慧文明更加强大。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实力的象征。
  要知道,继续进化是所有智慧生命追求的目标,也是所有智慧文明前进的动力,因此对于任何一个智慧文明来说,在成为质能体生命之后,必然想星核生命进化,而限制进化的仅仅是资源。
  只要有足够的资源,任何一个智慧文明都会进化成星核生命体。
  问题是,几乎没有一个智慧文明拥有足够多的星核,因此几乎所有的智慧文明都停留在质能体阶段。
  即便是欧诺万人与德巴朗人,也没有进化到星核生命体阶段。
  显然,埃拉姆人更加发达。
  当然,这也证明了一个问题,即贝亚掌握了星核源泉,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星核,从而让埃拉姆人进化为星核生命体。
  只是,并非所有的埃拉姆人都拥有星核源泉。
  事实上,绝大部分埃拉姆人拥有的都是普通星核,少数拥有复合星核,而拥有融合星核与聚合星核的就更少了。
  一路上,楚天疆他们遇到的最强大的埃拉姆人,也只拥有九级聚合星核。
  也就是说,跟五千名人类文明的超级战士在一个层面上,只是他们没有星核源泉,也就没有持续作战能力。
  当然,他们肯定是埃拉姆人的战士。
  有趣的是,没有埃拉姆人来阻挡人类文明的大军,甚至没有前来挑衅,远远的避开了人类军团。
  似乎,他们已经收到了消息。
  这让楚天疆他们相信,贝亚就在这里,而且已经发现了他们,并且命令那些埃拉姆人与埃拉姆战士避开。
  显然,如果发生战斗,即便是最强大的埃拉姆战士也占不到便宜。
  阿利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改变了策略。
  在经过第一个次恒星系之后,阿利就没再继续朝主恒星前进,而是绕了弯路,去了第二个次恒星系。
  显然,阿利想更全面的了解埃拉姆星系。
  这也是楚天疆的想法,如果爆发战斗,五千名人类战士需要攻占整个恒星系,也就需要了解恒星系。
  这下,楚天疆他们有了更多的发现。
  这就是,三十八个次恒星系有着很显著的区别,即居住在这三十八个次恒星系里的埃拉姆人的差别。
  由此可见,埃拉姆人的融合并不彻底。
  除了身体形态,还有文化,而且这很有可能与其原来的生活习性,还有母星系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也与时间有关。
  虽然埃拉姆文明已经诞生了数十万年,但是其母体是数百个智慧文明,而且其中一些智慧文明在融合之前就已经非常强大了。即便有贝亚进行干预,要让这么多的智慧文明融合到一起,也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足够多的时间,也需要合适的环境,而埃拉姆星系里的三十八个次恒星系的环境并不一样,次行星上的环境也不一样,也就在埃拉姆文明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由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几乎无法消除,所以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实现大融合。
  对人类文明来说,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经验。
  要知道,人类文明面对着同样的问题。
  虽然人类文明没有与任何一个智慧文明融合,至少管理当局没有这样的意愿,但是在组成联盟,并且允许联盟里的其他智慧文明自由活动之后,不同智慧文明之间的大融合已经不可避免。
  对人类文明来说,接受与吸收其他智慧文明的文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显然,通过对埃拉姆文明的了解,能够增强人类文明在这方面的认识,从而在智慧文明大融合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更重要的是,如果人类文明能够把组成联盟的数百个智慧文明糅合到一起,那么人类文明就能够得到升华,成为超越智慧文明的存在。事实上,这也正是张小刚一直以来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事实上,这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终极目标。
  也正是如此,张小刚没有催促阿利与楚天疆,而且比其他人更有耐心。
  楚天疆更没有催促阿利。
  其实,楚天疆知道阿利为什么要这么做,也知道阿利为什么要带上张小刚,让张小刚去深入了解埃拉姆人。
  原因很简单,只有人类文明变得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不再依赖阿利,就能够在智慧文明战争中击败其他的强大智慧文明,甚至是其他智慧文明的创造者,楚天疆才会离开,而阿利也才能离开人类文明。也正是如此,阿利才答应楚天疆用那些创造出来的星核源泉去武装人类战士。
  显然,人类文明要想变得更强大,首先就要超越智慧文明,成为更强的存在,也就需要借助埃拉姆人的经验。
  张小刚对埃拉姆人的了解越多,对人类文明的帮助就越大,而楚天疆就能越早解脱,阿利也就能够越早脱离人类文明。
  其实,这也是避免阿利与张小刚翻脸的关键所在。
  如果人类文明一直没有能够摆脱对阿利的依赖,阿利就不能离开,也就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张小刚的眼中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2/11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