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10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7/1195

  前面就提到,伊朗的首要利益就是与共和国结成同盟关系。
  照2044年初的趋势发展下去,就算共和国当局不会公开与伊朗翻脸,在共和国民间力量与部分国家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两国关系也会倒退几十年,甚至成为敌对国家。果真如此的话,受害的就不仅仅是伊朗了。
第九章
头号盟友
  裴承毅在2044年3月份访问阿拉伯6国,被国际舆论公认为“世界局势进入21世纪后半叶”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也是共和国的“中东政策”开始加速前进、阿拉伯世界逐步走向统一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这次外交访问到底有多大的成果,恐怕要到20年后才说得清楚。
  因为裴承毅是指挥联合军打赢中东战争的最高司令官,更是全球最优秀的将领,更是共和国自纪佑国执政以来,第一位拥有现役军人身份的国防部长,所以在他即将到访的几个阿拉伯国家中,拥有无数的“粉丝”。谁也不会忘记,裴承毅在30岁出头的时候就取得了了不起的军事成就,在不到50岁的时候打赢了中东战争,在他出访阿拉伯6国的时候,还不到52岁。对一名陆军上将与部长级官员来说,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年龄。虽然裴承毅早就成家,而且是个传统型的顾家男人,但是这也不能阻止他拥有无数的女性崇拜者,特别是年轻女性崇拜者。
  在他到达大马士革的时候,就有数以万计的叙利亚人到机场来迎接他,其中将近半数是摘下了面纱的年轻女性。
  裴承毅不是明星,自然不需要与“粉丝”见面。
  当然,谁也不能因此否认叙利亚在经济文化建设上取得的巨大进步。
  严格说来,叙利亚算不上中东战争的胜利者。虽然在2041年8月3日,也就是停战谈判开始前,裴承毅已经在南方战线上投入了5个战斗单位,在德拉省北部发起反攻,一度攻入库奈特拉省(戈兰高地)北部地区,但是战场过于狭小,双方兵力密度都非常惊人,没有充足的转圜空间,所以进攻并未收到成效。到停火的时候,只有德拉省北部地区在共和国军队的控制之中。也就是说,叙利亚在中东战争中不但没有收复戈兰高地,还丢掉了面积大约为1000平方千米的德拉省南部地区。签署停战协议之前,南方战线上打了好几场规模浩大的消耗战,虽然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是并没收复全部失地。总的来说,叙利亚遭受的损失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用阎尚隆的话来说,如果不是共和国答应在战后提供全面援助,叙利亚当局肯定不会签署停战协议。
  事实上,2041年底,战线基本上稳固下来后,共和国就开始兑现承诺。
  根据共和国官方消息,在2041年11月到2043年11月之间的2年内,共和国政府为叙利亚提供了相当于5500亿元的无偿援助,共和国企业在叙投资更是高达12000亿元,其中八成为基础建设投资。虽然这些投资都不是无偿的,比如在帮助叙利亚重建国家骨干电网的时候,共和国的3家电力企业就获得了叙利亚国家电网20年的经营权,并且通过协商议价的方式来确定电价,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些投资的重要性,对一个刚刚遭受战火摧残的国家来说,基础建设投资显得无比宝贵。
  站在叙利亚的立场上,连续战败的经验教训更加宝贵。
  虽然叙利亚不是伊朗那样的政教合一国家,而且奉行民主选举的政治制度,但是作为伊斯兰国家,宗教仍然对叙利亚社会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而且很多都是负面影响。举一非常简单的例子。在几个主要阿拉伯国家中,叙利亚的综合国力处于中下水平,而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叙利亚人口偏少。当初,共和国选择拉拢埃及,没有选择叙利亚,除了埃及的战略地理位置之外,与两国的人口数量有很大关系。2040年的时候,埃及人口将近1亿,而叙利亚的人口却不到3000万,而在2030年,叙利亚的人口更是不到2400万。人口过少,让叙利亚的劳动力价格偏高,也就导致工业化进程难度加大。在埃及成为阿拉伯、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中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时,叙利亚仍然一个以出口初级矿产资源为主,工业化水平非常低的落后国家。促进人口增长,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要想在短期内增加劳动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解放劳动者,特别是女性劳动者。作为阿拉伯世界中的人口大国,埃及在20年代就颁布了数项提高女性地位、提倡男女平等的法律,并且在随后的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叙利亚的人口比埃及少得多,却迟迟不肯给予女性同等的社会地位,甚至不鼓励女性从事生产劳动。直到2035年,叙利亚的第一部与女性社会权益有关的《妇女权利保护法》才正式生效。因为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加上缺乏相关鼓励政策,所以到2040年的时候,叙利亚的绝大部分青壮年女性仍然没有得到解放。让叙利亚妇女不肯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原因非常多,宗教影响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因素。
  万幸的是,2038年的叙以战争就让叙利亚当局意识到了国家存在的问题。
  面对国家存在的问题,叙利亚当局采取了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即不直接针对宗教问题下手,而是首先在教育上做足功夫。仅在2038年,叙利亚当局就追加了1200亿镑(叙利亚镑,以当时的币值计算,大约相当于200亿元人民币)的教育经费,其中1000亿镑用在了妇女成人教育上。为了推广成人教育,完成知识普及,叙利亚当局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通过教授《古兰经》让文盲识字。为了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女性的文化素质,叙利亚第一夫人还亲自上阵,成立了一个在每周六与周日下午开课的扫盲班,专门为总统府与政府内的女性勤杂人员提供文化知识。
  不得不承认,叙利亚第一夫人拥有过人的魅力。
  到2040年底,也就是扫盲活动开展快3年的时候,设在叙利亚全国各地的1000多个成人扫盲补习班总共为200多万成年人提供了服务,其中大约150万是成年女性。虽然中东战争打乱了“扫盲计划”,但是在2041年,叙利亚当局在预算特别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拿出了1000亿镑推动文化普及事业。到2043年底,已经有大约700万成年人接受了培训,至少学会了识字,而这其中大约550万成年女性。
  知识的普及,带来了思想上的变化。
  中东战争之后,几个主要阿拉伯国家中,变化最为显著的就是叙利亚。这种变化不仅仅是那些由钢筋混凝土堆砌起来的基础设施,还有国民的精神面貌,特别是在面向世界时体现出来的自信。
  可以说,正是这种变化,让叙利亚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赢得了共和国商人的青睐。
  从2042年开始,共和国企业在叙利亚的投资开始加速。
  一是叙利亚当局按照之前的承诺,向共和国企业开放了卡拉省与哈塞克省的矿产资源勘探与开采特别许可权,允许三坚集团等5家共和国企业以合资的方式,参与代尔祖尔省的矿产资源勘探与开采工作。因为早在30年代初,共和国的几家地质勘探院利用最新的数学模型对全世界的稀有金属矿藏分布情况做了全面分析,认定在叙利亚北部地区、特别是与伊拉克接壤的地区很有可能存在储量惊人的矿藏,所以在印度战争后不久,共和国企业就在叙利亚活动,希望叙利亚政府能够开放矿产资源许可权。随着叙利亚当局兑现承诺,共和国的资源开发企业与资源加工企业立即蜂拥而入。仅在2042年,三坚集团在叙利亚的投资就超过150亿元,在2043年达到300亿元,而2044年的计划投资更是多达750亿元。如此巨大的投资不仅仅让蔺慕勋成为了叙利亚高级官员、甚至总统的坐上宾,也给叙利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别的不说,到2050年,随着三坚集团的“矿产开采与加工产业链”落成,至少能为叙利亚提供20万个就业岗位。
  二是叙利亚的教育政策初显成效,拥有足够多的合格工人。虽然叙利亚教育水平仍然偏低,甚至比不上很多阿拉伯国家,但是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叙利亚的基础教育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跨国企业的要求。当然,这也与叙利亚的产业结构有关。作为一个正在为初级工业化奋斗的国家,叙利亚的工业以矿业开采与矿产品初级加工为主,而这些产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并不高。用蔺慕勋到叙利亚考察之后,与叙利亚矿业资源部长交流时的话来说,能够识字的正常人就能成为合格的工人。
  最后就是叙利亚已经成为共和国在中东地区最为重要的战略盟友之一。因为在中东战争期间,之前被寄予厚望的埃及让共和国感到非常失望,所以在中东战争之后,共和国当局调整了中东策略,开始降低埃及的地位,重点扶持当初组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另外两个国家,也就是叙利亚与伊拉克。虽然在共和国当局看来,在废墟上重建的伊拉克是最为理想的选择,而且伊拉克拥有更多的资源,人口也超过了叙利亚,加上面向波斯湾,所以伊拉克更有资格成为共和国在中东地区的头号盟友,但是伊拉克有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20多年战乱让这个国家成为了真正的“废墟”,加上之后受伊朗控制,伊拉克的基础设施糟糕到了让人难以想像的地步。可以说,如果不是伊拉克的基础设施过于糟糕,恐怕中东战争的结局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此一来,叙利亚当仁不让的成为共和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盟友,而且是短期内谁也不能取代的盟友。
  既然是最重要的盟友,共和国的援助自然“非常到位”。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因为叙利亚连续两次在战争中遭受失败,而且再次沦陷了近千平方千米的国土,所以共和国不但应该帮助叙利亚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还应该帮助叙利亚建立起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但是共和国没有这么做,甚至没有为叙利亚提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之外的军事援助。
  在帮助叙利亚的时候,共和国做得最多的,就是为叙利亚构筑地区强国的基础。
  毫无疑问,强国的基础绝对不是一支强悍的军队。如果说军队是一个国家的拳头,那么一个国家的强大之处绝对不是拳头有多大,而是身体有多结实,以及思想有多先进。
  正是如此,2042年之后,共和国的对叙援助非常有章法,甚至可以说经过了精心设计。
  比如在帮助叙利亚完善基础设施的时候,共和国降低了针对叙利亚的技术门槛,开始向叙利亚输出一些重要技术,就像当年帮助埃及完成工业化一样,共和国政府通过担保等方式,鼓励国内企业去叙利亚投资,在叙利亚开设工厂。虽然共和国的初衷是想将叙利亚建设成为库尔德斯坦重建物资生产与集散地,为中东战略服务,但是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叙利亚得到的好处显而易见。
  别的不说,在2043年的时候,年已古稀的蔺彦博就通过由以他名字命名的“彦博互助基金”向叙利亚的“国民教育计划”捐助了50亿元,分20年资助20万名叙利亚学生到共和国留学深造,并且在叙利亚开办公益性质的民营技能学校,专门为家境贫寒、无法到大学学习的学生提供帮助。蔺彦博也因此被授予“叙利亚永久荣誉公民”称号,并且得到了由叙利亚总统亲自办法的相关证书。因为年纪太大,而且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所以蔺彦博没有去叙利亚接受这项殊荣,而是由叙利亚驻华大使送上门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裴承毅首先去了大马士革,也是对叙利亚的重视。
  作为国防部长,裴承毅带来的肯定不是价值数十亿元的慈善捐助,而是一项关系到了叙利亚的国家安全,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发展前景的建议。准确地说,是在阿拉伯国家范围内成立联合军事力量的具体方案。
  看上去,这与阿拉伯国家要不要像欧洲那样,逐步走向统一,与共和国没多大关系。
  换个角度看,一个统一到了同一个中央政府下的阿拉伯世界肯定会控制北非、近东与中东地区,从而成为共和国的对手,而不是共和国的盟友。但是在短期内,特别是在美国的影响力还没有消散的情况下,共和国别无选择,肯定得推动阿拉伯世界走向统一,以此打击美国。
  从分裂走向统一,只有两种办法。
  一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统一战争,二是像欧盟那样从经济到政治逐步走向统一。
  在两个超级大国并存的时代,前者肯定不现实。别说通过一场战争来统一整个阿拉伯世界,没有因此而引发世界大战就算万幸的了。更重要的是,阿拉伯帝国倒下之后,阿拉伯世界就四分五裂,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强大到能够统一整个阿拉伯世界。哪怕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支持,也没有哪个阿拉伯国家有能力完成统一战争。也就是说,现实的选择是后者。仿效欧盟走向统一的最大问题不是不够文明,而是过于文明。说直接一点,就是耗时耗力,过程过于漫长。因为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时代之后,阿拉伯国家不再是世界的中心,还不断受到西方国家侵扰,所以阿拉伯世界根本没有欧洲国家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像欧洲国家那样,有条不紊的走向统一。
  与欧洲想比,阿拉伯国家有一个巨大的、而且是决定性的优势,那就是拥有统一的文化与宗教信仰。
  可以说,这是欧盟从国家联盟走向单一国家的最大问题。
  正是如此,在阿拉伯世界统一问题上,共和国才如此积极。
  当然,有共同的语言、文化与宗教信仰还不够,要向弄出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国家,还得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
  在叙利亚,裴承毅只需要提出意向,其他的事情都不轮不到他来操心。
  当然,谁也不会忽视裴承毅的影响力。要知道,2年多前,裴承毅在离开联合司令部之前就向叙利亚总统做出了保证,只要在他有生之年爆发下一场战争,他将再次担任联合司令官,帮助叙利亚收复失地。虽然这个保证多少带有安慰性质,而且目的是让叙利亚当局签署停战协议,但是裴承毅在叙利亚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用阎尚隆的话来说,那怕是顾卫民亲自出访,也不见得能比裴承毅做得更好。
  在大马士革,裴承毅得到了仅次于国家元首的待遇。
  相对而言,说服叙利亚的难度并不大,毕竟叙利亚是共和国在中东地区与阿拉伯世界中最重要的盟友,得到了足够多的好处,没有理由不在阿拉伯世界统一问题上积极主动,更不可能与共和国唱反调。
  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几个国家。
第十章
巨大成果
  不管怎么比,伊拉克在共和国的“盟国框架”中的地位都不低。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之前,共和国与伊拉克的关系就比较特殊,不然当年共和国也不会在安理会表决的时候投弃权票。海湾战争后,共和国一度想拉拢被西方世界集体封锁与制裁的伊拉克,比如为伊拉克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派遣工程队伍去伊拉克扑灭油田大火等等。问题是,来自得克萨斯州(美国的产油大州,也是美国石油企业最集中的州)的布什家族压根没有打算放过萨达姆,所以海湾战争结束后10多年,随着纽约双子塔在航空煤油点起的漫天黑烟中倒下,美国大兵再次杀入两河流域,用一次漂亮至极的闪电战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并且找到了藏在地下室里的萨达姆、最终将这位中东地区与阿拉伯世界中的铁腕政治家送上了绞刑架。伊拉克也从此进入了一个血与火交织的时代,一个由英雄创造历史的时代。
  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将伊拉克战争当做“全球反恐战争”的一部分,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早就有证据证明,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伊拉克既没有美国与英国情报机构宣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武器、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也没有像美国当局后来宣称的那样,与基地等恐怖组织有往来。
  伊拉克战争就是一场为了控制石油资源的战争,一场赤裸裸的侵略战争。
  虽然在伊拉克战争的前10年,因为美国财大气粗,真相还没有暴露出来,所以包括共和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都不敢指责美国,但是从2013年开始,随着美国当局没有按照承诺从伊拉克撤军,加上大量秘密资料公布于众,越来越多的国家认清了美国的嘴脸,指责美国的声音越来越大。
  从这个时候开始,共和国开始有计划的拉拢伊拉克。
  在伊朗战争爆发前,共和国在伊拉克的投入非常有限,影响也不是很大。用当时共和国外交部长黄国巍的话来说,共和国在伊拉克以感情投入为主。也就是说,在美国独霸伊拉克的时候,共和国最多为伊拉克提供一些人道主义援助,向伊拉克派遣医疗队伍,帮助伊拉克进行战后重建等等。
  直到伊朗战争爆发,共和国才在伊拉克问题上与美国正面对抗。
  根据半岛电视台在2042年底公布的一份资料,在2017年到2021年间,共和国出资数百亿元,由军情局出面聘请了大约400名军事教官,为至少10万名伊拉克游击队的战士提供战术培训,并且通过伊朗,为伊拉克游击队提供了5000多枚单兵防空导弹、15000枚便携式反坦克导弹、50000挺机关枪、100000套单兵武器等大批武器装备。虽然这些武器装备通过伊朗军队与情报机构转交给伊拉克游击队,让伊朗得了人情,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些武器装备在伊拉克争取独立的战争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半岛电视台公布这份资料后,CNN电视台就在报道中提到,共和国用当年美国在阿富汗对付前苏联的办法,帮助伊拉克游击队赶走了美军。
  CNN的报道非常形象,也非常客观。
  问题是,共和国并没因此入主伊拉克。
  虽然以21世纪20年代中期的情况来看,共和国完全有能力绕过伊朗,直接为伊拉克提供援助,帮助伊拉克走出困境,但是共和国没有这么做,而是继续通过伊朗为伊拉克提供援助。根据一些西方新闻媒体的猜测,共和国把好处给了伊朗,不是不想控制伊拉克,而是没有这个实力。更重要的是,共和国在20年代经历了两场大规模战争,即半岛战争与日本战争,并且开始为印度战争做准备,所以在国力有限,且不能与美国翻脸的情况下,共和国有所选择的放弃了伊拉克,不失为明智之策。
  直到21世纪30年代中叶,即印度战争后,共和国才开始进军伊拉克。
  也就在这个时候,伊拉克开始疏远伊朗,寻求独立发展。
  毫无疑问,这两件事情肯定有内在联系。按照CIA在2043年初,也就是半岛电视台为共和国拉拢伊拉克造势之后不久透露给CNN的一份绝密资料,2037年左右,共和国就与伊拉克当局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即在支持伊拉克摆脱伊朗控制的时候,帮助伊拉克完善国家基础设施,并且以投资的方式帮助伊拉克实现工业化。作为回报,伊拉克不但会向共和国企业开放市场,还将在中东问题上全力支持共和国。
  虽然CNN的报道没有得到证实,但是其可信度非常高。
  事实上,从伊拉克在中东战争中的表现就看得出来。作为一个刚刚在废墟上站立起来的国家,伊拉克军队能在战场上有如此好的表现,除了得到了共和国的支持之外,还与提前做好准备有很大的关系。别的不说,伊拉克军队的精悍编制体系就更加适合在土耳其东南山区作战,而伊朗军队因为编制过于庞大,表现反而不如伊拉克军队。要知道,伊拉克军队进行现代化改编,就是2037年的事情。
  可以说,共和国在伊拉克的行动,对中东地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东战争之后,伊朗与共和国矛盾不断,就与共和国的“伊拉克政策”有直接关系。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伊朗找不到更好的靠山,内贾德要想推行经济开放政策就得依靠共和国的投资,恐怕在中东战争之前,伊朗就会因为共和国支持伊拉克独立发展而与共和国分道扬镳。
  事实上,拉拢伊拉克与疏远伊朗就是硬币的两面。
  要明白这其中的关系,就得从共和国的整体战略入手。
  众所周知,中东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从中世纪开始,这里就是各大帝国与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前面已经提到过,共和国要想走出周边地区,由一个拥有世界影响力的超级大国变成一个拥有世界控制力的超级大国,就得在中东问题上做文章,而且得代替美国控制中东地区。中东战争爆发前,裴承毅提到了用“道义”抗衡“霸权”,从而取代美国。毫无疑问,共和国的领导人不可能看不到如此重要的问题。可以说,从2013年开始,也就是共和国开始在外交上谴责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的所作所为的时候,就已经在使用“道义”的力量了。在此之后,共和国的所有中东政策都与“道义”有关。选择“道义”,不但是推陈出新,标榜共和国提倡的价值观,而是对准了西方世界的死穴。
  可以说,从一开始,西方世界主导的中东局势就存在道义上的缺陷。
  中东问题归根结底是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在生存空间上的矛盾,也是伊斯兰教与天主教的矛盾。虽然在西方世界看来,让犹太人回到诞生的地区,成立一个以犹太人为主的国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从根本上讲,西方列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扶持以色列,是在为曾经犯下的过错赎罪。道理非常简单,犹太人已经离开中东地区2000年,如果不是因为英法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奉行靖绥政策,纵容纳粹,也就不会出现数百万犹太人死于非命的惨剧。也就是说,西方国家为了赎罪,在没有任何法理基础的情况下,在阿拉伯人生活了上千年的土地上搞出了一个犹太人国家。不管西方国家提出的理由多么正当,如同德国人再也不可能回到加里宁格勒一样,西方国家没有任何理由为了犹太人,而让数以百万计的阿拉伯人失去家园。事实上,中世纪时的耶路撒冷王国就是以色列的写照。在天主教文明足够强大的时候,以色列自然高枕无忧。可是没有任何一种文明能够长盛不衰,没有根的以色列也就不可能永远称霸中东地区。
  因为要在“道义”上做文章,所以共和国必须与阿拉伯世界站在一起。
  问题是,阿拉伯的敌人不仅仅是得到西方世界支持的以色列。从某种意义上讲,因为美国在2015年之前单独称霸世界20多年,迫于美国的淫威,很多阿拉伯国家都不再把以色列当做头号威胁,甚至公开承认了以色列。比如当年埃及为了夺回西奈半岛,就在美国的撮合下与以色列修好,并且承认了以色列。所以在大部分阿拉伯国家看来,只要以色列没有扩张的野心,就不是真正的威胁。同样的道理,因为长期被西方新闻媒体妖魔化,所以很多阿拉伯国家都把伊朗当成了真正的威胁。别的不说,包括伊拉克在内的所有海湾沿岸国家都认为伊朗才是最大的威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7/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