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1195

  打到这个份上,不得不说美军的战术也有问题。
  导致美军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就是伊朗使用了更先进的GPS干扰系统,迫使美军不得不更多的使用近程对地攻击武器,甚至出动A-10B攻击机用机关炮与无制导炸弹打击地面的伊朗军队。被击落的16架战斗机中,其中3架是A-10B。
  5月8日,第101空中突击师占领了阿瓦士机场。
  美军开始进攻胡齐斯坦省首府,驻扎在阿瓦士的近10万伊朗地面部队面临灭顶之灾。
  当天,除了第101空中突击师之外,第82空降师也参加了攻占阿瓦士机场的战斗。因为缺乏重型准备,所以第82空降师大部分时候都在执行防御作战任务。
  伊朗军队加快了进攻塔莱赞格与伏赫德兹的作战行动,付出了更加巨大的代价。
  美军也在当天出动了3400余架次作战飞机,重点仍然是战术轰炸,仅投入塔莱赞格与伏赫德兹的作战飞机就达到了1200架次。
  局势已经非常明朗,打不下塔莱赞格与伏赫德兹,别说守住胡齐斯坦省,连阿瓦士的驻军都会被美军全数歼灭。
  当天晚上,美军两栖远征大队在佐赫雷河西面上岸,攻占了亨迪詹。
  等伊朗军队反应过来时,已经来不及向亨迪詹派遣增援部队了。
  走完这一步,美军基本上完成了对胡齐斯坦省的合围行动,驻扎在胡齐斯坦省内的近20万伊朗地面部队陷入绝境。
  5月9日清晨,第3机械化步兵师与第1装甲师先后渡过卡伦河,向阿瓦士推进。
  美军没有急着加快进攻速度,而是重点扫荡沿途的伊朗军队。
  上午,美军两栖远征大队在霍梅尼港南岸登陆,拉开了进攻霍梅尼港的作战行动。
  从此时开始,美军才全面展开了攻占胡齐斯坦省的作战行动。在陆战队向霍梅尼港挺进时,“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与“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内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在“朱姆沃尔特”号的率领下,重点炮击了伊朗军队设在霍梅尼港外围的防御阵地。
  虽然对地炮击是舰队最老式的战术,但是效果却非常明显。
  在2个小时之内,“朱姆沃尔特”号向伊朗阵地投掷了400多枚155毫米炮弹,其中大部分都是制导炮弹。担任引导任务的不是美军特种部队,而是从驱逐舰上起飞的无人飞机。按照美军公布的数据,“朱姆沃尔特”号的炮击命中率高达95%。虽然实际命中率连80%都不到,但是比起昂贵的轰炸来说,“朱姆沃尔特”号的炮击行动不但更加经济,也更加及时准确。
  下午,在击败美军无望的情况下,伊朗军队停止了进攻塔莱赞格与伏赫德兹的行动。
  随着伊朗军队主动退却,意味着伊朗已经“放弃”了胡齐斯坦省,准备在山区设置第二道防线,阻止美军向伊朗腹地推进。
  问题是,美军有必要向伊朗腹地推进吗?
  美军到此时只出动了5个陆军师与2支陆战队的两栖远征大队,投入的地面兵力不到10万,摆明了不会向伊朗腹地推进,占领胡齐斯坦省是其唯一目标。
  按照美军的作战部署,如果打算向伊朗腹地推进,肯定会把战线拉得更开一点。
  5月10日,阿瓦士的伊朗守军开始突围。
  结果可想而知,随着伊朗军队离开城市,暴露在空旷的道路上,立即“引来”了成百上千架美军战机。
  在伊朗军队突围的4个小时内,美军总共向该方向派遣了650架次作战飞机!
  按照美军公布的数据,在阻击阿瓦士突围部队的战斗中,美军总共出动作战飞机714架次,投掷弹药1863吨,摧毁装甲目标422个、军用车辆2164部、防空导弹发射车52辆,基本上歼灭了突围的伊朗军队。
  虽然伊朗没有公布损失情况,但是伤亡肯定不会少到哪里去。
  到当天中午,随着第3机械化步兵师赶到,突围无望的伊朗军队陆续向美军投降。后来据美军公布的数据,当天收容的战俘就超过了4万人!
  夜间,第1装甲师突入阿瓦士市区。
  巷战一直打到天亮,随着第101空中突击师加入进攻,阿瓦士守军在11日上午9点左右向美军投降。
  11日下午,美军陆战队占领霍梅尼港。
  到此,美军攻占胡齐斯坦省的主要作战行动结束。虽然后来又花了近1个月的时间才占领了拉姆希尔、乌斯吉德苏莱曼、迪兹富勒、贝赫贝汉、安迪梅什克等胡齐斯坦省的主要城市,但是伊朗军队在5月11日已经丢掉了胡齐斯坦省。
  不到7天,美军完成了大规模地面进攻行动。
  闪电般的进攻速度、歼灭27万伊朗地面部队、损失72架作战飞机与128架直升机、伤亡官兵2864人的结果基本在外界的预料之中。
  虽然美军总结地面战经验教训时,提出航空兵作战效率不高、地面部队突击不够迅速、空中突击部队的攻击力欠缺等诸多问题,但是不得不承认,美军的作战能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进攻能力更是无与伦比。
  7天的地面战斗,足以证明美军的强大战斗力!
第四十章
难题
  迅雷不及掩耳的地面进攻展示了美军的实力,也带出了新的问题。
  位于两河流域的胡齐斯坦省是伊朗地理位置最为特殊的省份,除了东北部在扎格罗斯山区外,该省90%以上的地区都在海拔较低、地形平坦、易攻难守的两河冲积平原上,一直以来都是伊朗的防御重地。
  两伊战争期间,胡齐斯坦省不但是双方的重点争夺地区,还多次被伊拉克军队攻陷。
  战争爆发前,共和国与俄罗斯多次“警告”伊朗,美军不但会攻打胡齐斯坦省,还会将胡齐斯坦省作为主战场。
  据此,伊朗调整了防御部署,在胡齐斯坦省投入了近三分之一的地面部队。
  问题就出在这里。伊朗决心死守胡齐斯坦省,结果却没有守住。其实不管伊朗投入多少地面部队,都无法守住胡齐斯坦省。
  按照军情局在战后提交的一份报告,战争爆发之前,伊朗高层希望在胡齐斯坦省的地面战斗中重创美军,大量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最终迫使美军撤出胡齐斯坦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伊朗制订了相当严密的城市防御计划,准备在阿瓦士、阿巴丹、霍拉姆沙赫尔、霍梅尼港等大中城市阻击美军,在城市战中击败美军。
  设想很好,结果却非常糟糕。
  伊朗没能达到目的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两点。
  一是战争准备工作非常不充分,留给伊朗的准备时间相当有限。战争爆发后,美军的大规模轰炸严重限制了伊朗军队的调动与部署,导致驻扎在各城市的伊朗军队缺乏作战所需的各类物资。地面战斗打响后,伊朗已经来不及为各地驻军提供援助了。
  二是美军的城市战能力大幅度提高。在伊拉克与阿富汗战场上,美军通过十多年的磨练,总结了许多城市战战术,研制了大批专门用于城市战的武器装备。在攻打阿巴丹的战斗中,第1装甲师就体现出了非常强悍的作战能力,随后在攻打阿瓦士的战斗中,第1装甲师再次成为主力,与其强悍的城市战能力不无关系。
  总体来说,伊朗犯的错误就是低估了对手。
  如果伊朗准确判断美军实力,不但不会将主要兵力放在胡齐斯坦省,还应该做好长期战争的心理准备。
  7天的地面战斗结束时,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摆在了伊朗面前。
  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地面部队(几乎都是一线主力部队)之后,伊朗拿什么守住第二条防线,以及广袤的纵深地区?
  同样的问题也摆在了美军的面前。
  如果趁热打铁,有足够的把握以较低的代价攻入扎格罗斯山区,进入伊朗腹地,推翻伊朗政权。如果裹足不前,将在胡齐斯坦省面对伊朗的“游击队”,使战争久拖不决,最终进退两难。
  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伊朗只能与美军打游击战。
  5月12日,阿瓦士沦陷的次日,数支由革命卫队正规部队改编而成的游击队就从山区小路进入了胡齐斯坦省。按照伊朗最高精神领袖下达的指示,革命卫队将派遣15万游击队员进入胡齐斯坦省,伊朗陆军也将把5个步兵师改编为游击队、派往胡齐斯坦省,胡齐斯坦省各地的伊朗民众还将组织10多万游击队员。
  正面战场上打不过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游击战场上不见得打不过美军。
  至少,美军至今没有能够总结出对付游击队的有效战术。不管是在伊拉克、还是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军都没能剿灭游击队。
  伊朗祭出“游击战”,美军的难题更多了。
  胡齐斯坦省是伊朗人口仅次于德黑兰省的第二大省,总共有近300万居民。虽然有大约40%的居民是逊尼派教徒,但是其余60%的居民都是什叶派教徒。在此情况下,美军占领胡齐斯坦省的代价不会小到哪里去。
  按照兰得公司在战前的一篇分析报告,美军至少要在胡齐斯坦省投入15万地面部队。
  实际情况也许更加糟糕。就算美军投入15万地面部队占领胡齐斯坦省,在仅剩下10万地面部队的情况下,很难完成攻占德黑兰的作战行动。
  兵力不足还是次要问题,以美国的动员机制,最终投入的地面部队很有可能超过40万。
  关键问题是,美军能否承受占领胡齐斯坦省之后出现的巨大伤亡。
  伊拉克战争前3年,美军总共付出了4000多名官兵阵亡的代价。而与伊朗相比,伊拉克简直算得上是美军的“天堂”。
  当初,美军一举推翻了伊拉克中央政权,对付的是极端组织与乌合之众。伊朗的中央政权还屹立在德黑兰,不管是总统、还是最高领袖都有强大的号召力。伊拉克的民族成分与信仰非常复杂,分成了库尔德人、什叶派与逊尼派3股势力,美军可以扶持其中1股势力对付另外2股势力,减轻自身的压力。伊朗没有这么复杂的民族成分,66%是波斯人、25%是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只有7%,国民中90%是什叶派教徒、逊尼派教徒只有7%,民族凝聚力与宗教号召力明显在伊拉克之上。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平原与荒漠,适合机械化部队作战。伊朗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高原与山地,不适合机械化部队作战。
  众多因素决定了美军很难在伊朗有好的“结果”。
  在兰得公司提交的分析报告中,估计美军在占领胡齐斯坦省之后的第一个月内将伤亡2000人、半年内伤亡5000人、一年内伤亡8000人、三年内伤亡15000人。
  显然,这份评估非常“保守”。
  美军占领阿瓦士之前就伤亡了5000多人(其中阵亡官兵超过2000人)。
  后来,兰得公司调整了评估结果,将美军在一年内的伤亡数字提高到了25000人,比前一次增加了2倍多!
  果真如此,美军就不可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20世纪60到70年代,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军在阵亡5万多名官兵后都不得不撤出越南。在此时,如果美军在一年内的阵亡人数超过5000,恐怕美国政府就得考虑从伊朗撤兵了。
  由此可见,伊朗“战胜”美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大量杀伤美军有生力量。
  这也是当初共和国与俄罗斯建议伊朗削弱胡齐斯坦省的防御,做好长期战争准备的出发点。
  别说伊朗,就算是共和国、或者俄罗斯都难以在正面战场上战胜美军。
  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号召发动“全民游击战争”,表明伊朗采纳了共和国与俄罗斯的建议,纠正了初期的战略错误。
  可以说,伊朗在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之后,才诞生了这个晚到的战略改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