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1195

  潘云生皱了皱眉头。“这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情报是否准确,我们没有时间查证。”
  “也就是说,只能采取第二套方案。”裴承毅似乎料到了潘云生的回答,说道,“只要能够确定目标前往的目的地,我们就能派遣特种兵提前进入。人数不必太多,一个狙击小组就足够了。在此情况下,只要能够确定不是替身,一颗子弹就能解决问题。”
  “怎么撤退?”潘云生问了一句。
  “安排轰炸行动,特种兵趁机撤离,再安排直升机接应。”
  潘云生稍微迟疑了一下,朝项铤辉看了过去。
  “很标准的特种战术,危险性不是很大。”
  “不过,我觉得最好两套方案同时实施。”在潘云生开口前,裴承毅说道,“确定了目标的目的地之后,空军战机升空待命。提前进入的特种兵只承担目标甄别与确认工作,随后由战机承担‘斩首’任务。这样,特种兵可以部署在相对较远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如果轰炸没有收到效果,还可以由特种兵射杀。”
  “后一种情况基本上不可能出现。”
  裴承毅愣了一下,朝项铤辉看了过去。
  “你把情况想像得太理想化了。”项铤辉淡淡一笑,说道,“如果由特种兵执行前线甄别与引导工作,埋伏地点距离目标肯定超过一千米。轰炸开始后,现场肯定非常混乱,目标也会迅速逃离。在此情况下,最优秀的狙击手都不可能完成射杀任务。不过,你提的这套方案最有可行性。目标有太多替身,很有可能先让替身前往目的地,确认没有危险之后,目标才出现。在此情况下,必须让特种兵进行现场甄别。”
  潘云生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只有现场甄别才能确认目标身份。”
  “关键还是情报。”项铤辉苦笑了一下,“开战以来,我们一直在寻找目标,进行了至少三次猎杀,结果都失败了。从前三次行动来看,窗口时间不到半个小时,甚至只有数分钟。如果情报不能及时送达,‘斩首’行动很难获得成功。”
  沉思一阵,潘云生说道:“情报工作由我负责,其他的由你们负责。收到确切消息后,我直接跟你们联系,记得保持电话线路畅通。”
  “可以用数据链……”
  “没那个必要。”潘云生淡淡一笑,说道,“情报肯定很重要,只能通过保密电话联络。”
  项铤辉点了点头,说道:“这样也好,我提前做好部署,收到消息后立即让特种部队出发。”
  “还有别的问题吗?”
  项铤辉与裴承毅都摇了摇头,表示问题已经够多了。
  离开总参谋部后,潘云生在路上就给秘书打了电话,询问是否收到张孝珑发回的消息。结果让他很失望,张孝珑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昨天晚上发回第一份消息之后,再也没有跟潘云生陷落过。
  此时,张孝珑也在焦急的等待第二次与“南阳一号”接头。
  因为昨天晚上接头地点的光线太暗,对方又戴着一顶大沿帽,所以张孝珑没有看清“南阳一号”的相貌。
  回到落脚地点,张孝珑设法调取了越南高级官员的个人信息。
  整个白天,张孝珑坐在计算机屏幕前,在数百名“嫌疑”人员中寻找“南阳一号”的陷落。
  忙了一天,张孝珑没有任何收获。
  没有任何一个越南高级官员、以及官员秘书与“南阳一号”的相貌、身高、体型、声音等特征完全吻合。张孝珑不得不承认,“南阳一号”前来接头时,不但隐藏了相貌,还有可能使用了电子音频调治器、穿了隐形高跟鞋,故意隐藏了所有身份特征。
  很小心,也很谨慎的间谍!
  这个结论让张孝珑有点担忧。“南阳一号”的手段不算稀奇,可谨慎的行为足以证明接受过间谍培训。
  难道“南阳一号”是越南情报机构的特工?
  直觉告诉张孝珑,“南阳一号”如果不是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背叛了越南情报机构,就是越南情报机构安排的“暗桩”。张孝珑甚至想到,真正的“南阳一号”已经落网,与他接头的是越南情报机构的特工。
  如果不是任务在身,张孝珑恨不得立即离开河内。
  赶在天黑前,张孝珑到街边的小摊吃了碗面,买了一包“金马头”香烟与一瓶“玉龙山”矿泉水。因为战争的原因,《河内晚报》已经停刊,所以张孝珑没有能够买到当天的报纸。
  回去换上一套越军少校军服后,张孝珑在天黑的时候离开了落脚点。
  此时,阮良玉正在藏身地点准备越南政府的外交声明。
  白天与武三明见面后,阮良玉再次提出发表外交声明,谴责中国的侵略行径。因为已经确认将在今天晚上离开河内、前往美国,所以武三明没有再次拒绝阮良玉的要求,只是让阮良玉到机场为他送行。
  显然,武三明的意思是让阮良玉等到他离开越南后再发表声明。
  对武三明的“要求”,阮良玉心知肚明。
  吃晚饭前,阮良玉收到消息,知道武三明批准了军方的“要求”,决定从北部地区出兵进入老挝,扩大战争规模。
  这一消息坚定了阮良玉的判断,武三明准备“出逃”。
  越军再度进入老挝,中国肯定会对越南发动地面战争,速度推翻越南政权,建立一个亲华的新政权。如果留在越南,武三明将以战犯的身份受到审判。
  吃过晚饭后,阮良玉联系了秘书胡志诚,要求在晚上8点做“政府工作报告”。
  无论如何,阮良玉不想成为武三明的“殉葬品”。
第三十章
英雄
  胡志诚到来后,阮良玉让警卫离开了房间。
  “调查结果怎么样?”阮良玉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一只音频干扰器。
  见到总理的举动,胡志诚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我设法查了一下,美国在老挝策划政变很有可能与去年的发现有关。”
  “什么发现?”
  “去年,中国的‘三坚集团’在老挝川圹高原发现了世界上储量最大的稀土矿与稀有金属矿,初步估计储量是中国白云鄂博矿的十倍以上。”
  阮良玉微微皱了下眉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与美国有什么关系?”
  “具体不清楚,只能大致断定与中美两国的高端竞争有密切关系。”
  “高端竞争?”
  “中国在七年前就研制出第一块复合蓄电池,引发了‘电力革命’。在此基础上,中国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七年间,基于复合蓄电池与超导电动机的各种生产与生活工具遍布全世界,不但为中国创造了崛起的机会,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从美国提供的情报看,早在第四次印巴战争的时候,中国就将先进的电力技术用于军事领域。随后的东海战争表明,中国凭借先进的电力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军事优势,成为了击败日本的主要力量。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国更是利用电力技术上的优势在全世界范围内大打贸易牌,逐步将美国产业逼入绝境。”
  阮良玉长吸了口气,说道:“你说得没错,中国在电力技术上的优势足以击垮美国的霸权地位。问题是,这与川圹高原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复合蓄电池的核心原料很有可能是稀土金属与稀有金属。”
  阮良玉暗暗一惊,朝胡志诚投去了不敢相信的目光。
  “我也是猜测。”胡志诚苦笑了一下,说道,“去年年底,美国研制出了第一块复合蓄电池,虽然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性能只与中国在七年前推出的第一代复合蓄电池相当,两者很有可能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美国也掌握了复合蓄电池的生产技术。或许,美国的复合蓄电池也是以稀土金属与稀有金属为主要原料。”
  “有什么证据吗?”
  “直接证据没有,但是有间接证据。”
  阮良玉皱了下眉头,示意胡志诚继续说下去。
  “在川圹高原发现了世界罕见的稀土矿与稀有金属矿之后,中国的‘三坚集团’就与老挝政府进行谈判。政变爆发当天,老挝政府与‘三坚集团’签署了一份为期二十年、总价值七百五十亿元的长期投资协议,以出售矿藏开发权的方式,让‘三坚集团’为老挝的经济建设提供重要资本。”
  “也就是说,政变是为了阻止中国获得矿藏开发权?”
  胡志诚点了点头,说道:“政变肯定策划了很久,选择在二十一号爆发,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要忘记,‘三坚集团’总裁蔺彦博的身份。”
  阮良玉稍微思考了一下,说道:“你是说,蔺彦博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不仅仅是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他的女儿是‘中重公司’总裁。老挝政府与蔺彦博合作之后,肯定会提出从‘中重公司’购买武器装备的要求,希望蔺彦博能够发挥相应的影响力。”
  “如此一来,西苏里就有能力对付塔马冯了。”
  “从自身利益出发,蔺彦博也会支持西苏里铲除塔马冯。在此情况下,塔马冯不得不发动军事政变,推翻西苏里政权。”
  “问题是,他一个人肯定办不到。”
  “这是肯定的,塔马冯在老挝的影响力相当有限。除了陆军参谋长诺万赛之外,几乎没人支持塔马冯。要想发动政变,塔马冯肯定需要外来力量。”
  阮良玉微微皱了下眉头。
  “从我获得的消息来看,在效忠西苏里与门婆塞的军队打击下,政变差点失败。政变最后,几支身份神秘的部队击毙了西苏里与门婆塞,还干掉了布帕万等老挝高层领袖。这支部队肯定不属于政变军队,而是某个国家的特种部队。”
  “我们的特种部队?”
  胡志诚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我军特种部队没有如此强大的作战能力,而且无法在当时到达万象。”
  “美军的特种部队?”
  胡志诚点了点头。“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阮良玉长吸了口气,神色顿时轻松了许多。
  “这就是我了解到的大致情况,如果没有别的事……”
  “今天晚上,武三明就将离开河内,前往纽约。”
  听到阮良玉的话,胡志诚暗暗一惊。
  “我一直想不通,老挝的政变与武三明到底有什么关系。”阮良玉朝秘书看了一眼,说道,“或许,你能告诉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