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1195

  “得了,又来这一套。”纪佑国叹了口气,说道,“你的想法没错,现在确实是和平统一的最佳时机,只是不能操之过急。”
  王元庆点了点头,摆出一副请教的样子。
  “你跟我几十年,应该知道一些事情。”纪佑国端起茶杯,沉思一阵,说道,“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前,我就考虑过统一问题。当时的情况,我们不可能以和平手段统一海峡两岸,战争的代价非常高昂,承受损失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第四次印巴战争让我放弃了这个想法,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你也知道。主要还是战争代价太高,我们不能拿同胞的性命、拿整个中华民族的财富当儿戏。如果能够和平统一海峡两岸,不但能够实现民族大团圆,还能给子子孙孙留下一个更加完整的祖国。”
  王元庆点了点头,纪佑国的这些想法他都清楚。
  早在2014年,纪佑国就让彭茂邦制订了相关的作战计划,准备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发动统一战争。随后爆发的第四次印巴战争彻底打乱了纪佑国的部署,也让纪佑国发现了另外一种统一海峡两岸的方法。
  第四次印巴战争的结果不算圆满,影响却非常广泛。
  作为共和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第一次对外战争,共和国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可以用“完美”形容。强大的空中打击能力与制海作战能力给予岛内当局巨大震撼,直接结果是蓝绿两营彻底决裂。
  蓝营频繁与大陆接触,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在野的绿营迫于无奈,继续高举“台独”大旗,愈行愈远。
  政治分裂,必然导致社会分裂。
  “统独”之争在岛内愈演愈烈,一度导致岛内局势动荡不安。
  东海战争成为岛内局势的重大转折点。
  共和国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出的强悍战斗力对岛内民众的影响还不明显,毕竟不久前共和国军队有过类似表现。日本在两场冲突中惨败、金融系统崩溃、国内发生报道、军政府上台,以及成功收复钓鱼岛,对岛内民众造成的影响更加突出。
  前者让部分还算理智的绿营人士不得不反思。
  日本在一场主要依靠海空力量的小规模海上冲突中大败亏输,有什么资格与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对抗?没有制空权、制海权,日本向台湾投送兵力都办不到,用什么办法“捍卫”台湾?日本国内基础如此脆弱,一场小规模冲突就导致内乱,台湾有事的时候,日本能做什么?《周边事态法》无疑是一纸空文。
  后者让绝大部分蓝营人士坚定了立场。
  名义上,钓鱼岛属台湾彭佳县,大陆早已承认。数十年来,台湾保钓人士比大陆保钓人士积极得多。虽然岛内当局一直强调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当时在任的岛内最高领导人年轻的时候还参加过保钓行动,但是从未采取实质性的行动,更不可能像大陆那样出兵收复钓鱼岛。
  利用这个机会,纪佑国离任前对台湾展开了被西方称为“钓鱼攻势”的积极行动。
  大陆仍然承认钓鱼岛属台湾彭佳县治内,只是临时“代管”。2016年底,纪佑国派国务委员秘密赴台,与台湾当局协商钓鱼岛的行政管辖问题,以此争取台湾在和平统一问题上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虽然这次秘密接触没有收到多大成效,但是影响却非常重大。王元庆亲自负责相关工作,知道纪佑国向台湾当局做出了三点承诺:一是给予台湾高度自治权,二是确保台湾当局领导人的所有利益,三是仿照香港模式、允许台湾在部分国际机构拥有自己的声音。为此,纪佑国提出“三步走方案”:首先深化两岸经济、文化、旅游与学术上的合作交流,其次两岸在外交领域统一步调、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最后在实现共同安全防御的基础上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此时纪佑国就明确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本原则。
  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与大萧条相继爆发,按照纪佑国早已制订好的和平统一方针,赵润东加快了前进步伐。
  全球贸易大战中,大陆没对一种台湾产品与一家台湾企业施加惩罚性与歧视性政策。
  在此之前,大陆已经是台湾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到2022年,大萧条触底的时候,大陆在台湾总贸易额中占的比例超过75%。大陆的“开放政策”,让数百万台湾同胞保住了饭碗,让数万台湾企业避免破产。据大陆的官方统计,在2018年到2022年,短短5年间,台湾从大陆获得的贸易利润高达5万亿新台币,相当于大陆为每一个台湾同胞“补贴”了17万新台币!
  虽然在2023年,大陆在台湾贸易中所占比例有所降低,但是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任何人、任何势力能够割断两岸经贸往来。绿营死硬份子都不得不承认,大陆用经济“绑架”了台湾。
  在此期间,共和国陆军在老挝战争与越南战争中大展身手。
  南海战争一举收复南沙群岛与南海领海,大大激发了台湾民众的爱国热情。
  只是,接下来赵润东把重点放到了东北亚,对台湾的“热情”有所降低。
  在此情况下,“退隐”的纪佑国主动担负起了重任。
  相对而言,纪佑国在台湾同胞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超过了赵润东。一是纪佑国为文官出身,而赵润东是军人出身;二是纪佑国主动与台湾改善关系,赵润东却没有太多表示;三是纪佑国主动放弃第三次出任国家元首的“民主”作风更受台湾同胞支持;最后是纪佑国对待商人的开明态度,让台湾同胞获益匪浅。
  几年间,纪佑国用最合理,也是最恰当的方式推进两岸和平统一。
  潘云生提出请纪佑国出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看来,你们是存心不想让我过安稳日子了。”纪佑国打破沉默,说道,“这事我得考虑一下,毕竟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王元庆暗暗松了口气,纪佑国说“考虑”,基本上等于答应了。
  “当然,不要抱太大的希望。”纪佑国勉强笑了下,说道,“我很清楚你的想法,但是有一点你没有考虑到。”
  “什么?”王元庆皱起了眉头。
  “主动参加半岛战争,会不会对两岸和平统一造成负面影响?”
  王元庆愣了一下,立即露出万分佩服的神色。
  “别这么看着我,我不相信你没想到,是你故意没有提出来。”纪佑国似乎看穿了王元庆的想法,“积极参战,对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与日本问题都有莫大好处,可是会让台湾当局认为我们以此要挟,谈不成就打。”
  “我会小心应付。”
  “必须小心应付,最好能够有一个足够的参战理由,让全世界都相信我们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兵朝鲜。”纪佑国摸了摸下巴,说道,“特别是宣传工作,一定要做到位,不能有办点马虎。”
  “这件事情我亲自负责。”
  纪佑国点了点头,说道:“还有,政府最好尽快派人过去,出兵前与台湾通气。虽然不用提前好几天,但是得提前几个小时。用开明,包纳的态度,让台湾当局觉得我们是值得信赖的兄弟,才能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王元庆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其他的,我还要考虑一下,想到了再给你打电话。”
  “或许,可以让蔺彦博等人发挥点作用,充分利用民间力量。”
  “这是肯定的,时机成熟后我会亲自找蔺彦博商量。”纪佑国又摸了摸下巴,说道,“其他方面,我相信你的能力。有老赵盯着,还有老彭与小潘暗中帮忙,轮不到我操心。只有一点,我要格外提醒你,千万不要低估任何一个敌人。”
  王元庆立即点头,说道:“我会重视任何一个对手,绝不会有半点掉以轻心。”
  纪佑国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王元庆也没再打扰纪佑国,当天下午就离开厦门返回北京。
第二十五章
意外失足
  王元庆还在厦门,朝鲜发生了一件“大事”。
  谷树良平在11月3日进入朝鲜,着手“挑选”对象。
  因为时间仓促,所以谷树良平不可能像前三次那样,花大量时间策反目标。能够选择的办法只有一个:秘密绑架。
  按照当地情报人员提供的消息,谷树良平盯上了一名朝鲜情报安全机构的高级特工,花了足足4天时间跟踪监视,摸清目标的活动规律,选择下手地点与下手时机。为了顺利完成任务,谷树良平请了两个“帮手”。
  在这个问题上,谷树良平犯了一个严重错误。
  如果没有绝对必要,高级间谍很少跟潜伏在敌国的情报人员合作。道理很简单,潜伏间谍不见得绝对可靠。只是谷树良平没有别的选择,他一个人不可能完成行动,而国家情报厅没有为他配备搭档。
  等了一个下午,谷树良平终于等到了下手时机。
  夜幕降下来,谷树良平悄悄进入那名朝鲜特工家里,等待对方回家。当数百名朝鲜特工把整栋大楼围得水泄不通,协助谷树良平的潜伏间谍带着几名朝鲜特工冲进来的时候,谷树良平想后悔都来不及了。
  一个非常微小的错误葬送了日本最优秀的间谍。
  谷树良平咬碎装着剧毒氰化物的假牙前,高压电击枪让他失去了知觉,也失去了“玉碎”的机会。
  朝鲜情报安全人员将谷树良平抬上车的时候,胡锐翔与周翔正在远处监视。
  “他是高级间谍吗?”周翔看了眼搭档。
  胡锐翔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相貌特征完全吻合,没有必要伪装成高级间谍吧?”
  “我说的不是这个。”周翔迟疑了一下,说道,“不知道我猜得对不对,这摆明是个圈套,他还往里面钻,高级间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吗?”
  “圈套?”胡锐翔笑了起来。
  “当然是圈套,朝鲜特工连续四天走同样路线,准时上班下班;从昨天开始,这片小区内的人流量明显增加。这不是圈套,还是什么?”
  “学得挺快嘛。”胡锐翔笑了起来,“确实是圈套,还是很明显的圈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内部出了叛徒,再厉害的间谍都难免折戟。谷树良平的最大错误不是钻进圈套,而是轻信潜伏间谍。”
  “也就是说,什么人都不能信。”
  胡锐翔点了点头,说道:“必要的时候,连搭档都不要信。”
  周翔微微皱了下眉头,显得有点惊讶。
  “相信我的话,也要记住我的话。”胡锐翔长出了口气,“别罗嗦了,快把消息发回去。上面让我们高度关注这个叫谷树良平的家伙,表明他非常重要,说不定还有别的安排,尽快与局里联系。”
  收到009从朝鲜发回的消息,刘晓宾大吃一惊,立即找到李存勋。
  “什么?”李存勋也万分震惊,“怎么可能……”
  “没什么不可能的,胡锐翔说得很清楚,谷树良平一个人去朝鲜,准备绑架朝鲜情报安全机构的特工,被一名潜伏间谍出卖。”刘晓宾苦笑了一下,“在那种情况下,别说他,谁去都一样。”
  李存勋长出了口气。“这下麻烦大了。”
  “他是唯一线索。”刘晓宾拿起李存勋放在办公桌上的香烟,“按照003与005的说法,谷树良平是策反的最佳目标。如果不能策反他,只能冒险秘密逮捕日本防卫省或者‘军部’的高级人员。问题是,我们需要完整的作战计划,除了防卫大臣与‘军部’总长,其他人都不可能掌握这么多东西,审讯不会有多少结果。话说回来,作战计划那么多,东机谷胜也不能完全记下来吧?”
  “也就是说,必须把谷树良平弄过来。”
  刘晓宾点上香烟,点了点头,说道:“正常渠道肯定行不通,朝鲜没有理由把日本间谍交给我们。如果我们表现出过高的兴趣,反而会使朝鲜情报安全机构知道我们有人在平壤活动,怀疑我们与日本暗中勾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