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4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1195

  “作战计划还在制订,没有发给前线指挥部,还是我来介绍吧。”项铤辉灭点烟头,说道,“按照总参谋部制订的作战计划,第三次战役以攻占汉城为主要任务。在此之前,我们需要集中兵力打下开城,打开前往汉城的地面通道。虽然韩军一直在加强开城的防御,但是按照我们的判断,投入三个军,外加三到五个独立炮兵旅,能在三到五天之内打下开城。在此期间,由第383旅攻占板门店与汶山,切断开城与汉城的地面交通。开城战役结束后二十四到四十八小时之内发起汉城战役,投入五个军与六个旅,总计十五万兵力。具体的作战行动,现在还没完全确定。”
  “也就是说,需要为近二十万地面部队提供物资保障?”
  项铤辉点了点头,点上香烟,说道:“后勤保障工作主要由朝鲜国防军负责,以前两次战役的情况来看,朝鲜国防军的表现还算不错。利用朝鲜的道路与铁路,能够为十五万地面部队提供足够的作战物资。其余的,我们将动员空军的运输机,争取每天向前线运送三千五百吨到四千吨作战物资,满足另外五万地面部队的物资需求。总体来说,只要不扩大战役规模,后勤保障不会有多大问题。”
  王元庆听了半天,说道:“问题是,战役规模肯定比计划的大得多。”
  赵润东与彭茂邦立即笑了起来,项铤辉叹了口气。
  “第42军已经南下,我们只考虑了西部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没有考虑东部战场上的作战行动。”王元庆看了众人一眼,说道,“虽然我不太懂军事,但是就我所知,如果我军攻打汉城,韩军肯定会在其他方向发动反击。我们必须在两个方向上作战,至少得让东部战场上的作战部队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此一来,后勤保障跟得上吗?”
  “这就是问题。”项铤辉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如果不考虑东部战场上的情况,战役可以在八号、甚至七号开始。因为韩军肯定会向釜山与蔚山撤退,为了尽快结束战争,所以东部战场上的部队必须尽快向南推进,堵住韩军的退路。按照最乐观的估计,第三次战役期间,我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只能达到前线作战部队需求的七成左右。按照战役持续十五天计算,欠缺的作战物资总量大约五十五万吨。我军的日补给能力大约八万吨,因此才将战役发起时间确定为十号。”
  听完项铤辉的解释,王元庆也无话可说。
  即便对军事一窍不通的人,也能从中看出战争的重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不管在什么时代,后勤保障永远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
  共和国军队在半岛战争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与缺陷,比如空降兵缺乏装甲与火力、空军缺乏支援平台、炮兵缺乏指引手段、地面部队缺乏配合等等,但是这些都是战术与技术上的问题,能够通过战术革新与技术进步解决。
  后勤保障上的问题却很难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准确地说,后勤保障不是战术与技术问题,而是军事思想上的问题。
  从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共和国经历了数次对外战争,可每次对外战争的规模都非常有限,持续时间非常短暂,对后勤保障的要求并不高。即便在老挝战争中,共和国陆军的后勤保障仍然能够满足作战需要。
  与以往的战争相比,半岛战争的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后勤保障跟不上作战需要,主要还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共和国军队数十年没有打过大规模对外战争,对战争的激烈程度估计过低,没有在战争爆发前做好充足准备。
  上到赵润东,下到裴承毅,都没认识到战争的消耗速度会如此惊人。
  按照总参谋部的估计,半岛战争最多消耗250万吨作战物资。实际上,前两次战役就消耗了大约150万吨作战物资。在经过修改的战略计划中,项铤辉将半岛战争的物资消耗量一下提高到500万吨!
  物资消耗不是问题,运输才是问题。
  如果用汽车运输,需要出动25万台次载重20吨的重型卡车;如果用火车运输,需要1250趟次挂50节标准车皮的列车;如果用飞机运输,需要出动20万架次Y-14或者8万架次Y-15;即便走海运,也需要500艘次万吨巨轮。假如战争持续3个月,平均每天需要向前线运送5500吨作战物资。按照前两次战役的物资消耗速度计算,每天大约12000吨,则战役时间只占战争时间的45%,大部分时间消耗在物资运输上。
  对任何一支军队的后勤保障力量来说,这都是一场“灾难”。
  问题很明白,不管打不打,都得暂时停止进攻。
  虽然没人说出来,但是参会人员都知道,如果军队停下来,韩军将获得喘息机会。停得越久,韩军的准备越充分,后面的战役越难打,消耗与伤亡越巨大!
  就连顾卫民都认为,应该一鼓作气打下汉城,彻底打垮韩国的士气与斗志。
  沉默持续了很久,大家都在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
  “或许,我们应该修改第三次战役的作战计划,并且提前展开攻打济州岛的作战行动。”
  裴承毅打破了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他的身上。
  项铤辉瞪了眼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裴承毅,同时又对准将抱有很大的希望。
  “裴承毅,详细说下你的想法。”赵润东呵呵一笑,鼓励裴承毅继续说下去。
  其他人也集中精力,准备听裴承毅的“高见”。
第九十九章
单独战役
  让文秘参谋准备好必要资料,裴承毅走到大屏幕前。
  “我军越过三八线,攻占汉城并非最终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裴承毅很有章法,首先点明重点,“全世界都知道,我军越过三八线之后必将攻打汉城,沿东西两路扫荡朝鲜半岛。这既是我们的战略目的,又无任何秘密可言。虽然韩军战斗力低下,但是只要韩军将领稍微有点头脑,就会采取针锋相对的防御措施。”
  “什么针锋相对的措施?”赵润东问了一句。
  “假设我是韩军统帅。”裴承毅让文秘参谋将半岛地图显示在大屏幕上,“首先做两件事,一是向开城增兵,二是加强仁川防御。这两项措施的目的只有一个:延迟敌人的推进速度,为部署纵深防御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在此期间,进行全国战争动员,将第3集团军的主力集中部署在汉城地区,总兵力预计能够达到五十万、甚至超过六十万。但是汉城并非主要战场,汉城保卫战打响之后,东部战场上的第4集团军主动向南撤退,以空间换时间,迫使南下的第42军孤军深入。为了阻止第42军向西突击,用第4集团军半数以上的兵力守卫春川与原州。只要第3集团军能在汉城坚持半个月,第4集团军就能稳住东部防线,甚至能够蚕食兵力极度分散的第42军。即便汉城最终沦陷,全国战争动员已经完成,有足够的兵力在清州到荣州设置第一道战略防线,在大田到安东设置第二道战略防线,在全州到大邱设置第三道战略防线,在釜山周围设置第四道战略防线。”
  虽然裴承毅以韩军的立场分析战局发展,但是没人提出异议。
  “韩军的最终目的不是击败我军,而是给我军造成无法承受的伤亡。”裴承毅换了个角度,继续说道,“按照我军的一贯立场,战争结束后,将逐步向朝鲜国防军移交防务,我军只负责提供国家安全保障。走到这一步,就算部分韩军以游击战的方式继续抵抗,他们面对的是朝鲜国防军,而不是我军。不管是柳宗纯、还是韩军将领,要想‘复国’,必须在半岛上有一席之地。韩军的唯一希望就是在我军打下釜山之前,通过制造我们无法承受的伤亡与损失,迫使我军停止前进。”
  赵润东与彭茂邦同时点了点头,肯定了裴承毅的分析。
  “问题是,我们必须打下汉城。”项铤辉看了裴承毅一眼,说道,“不管怎么打,汉城是我军南下的主要通道。我军暂时没有在朝鲜半岛南部登陆的能力,只能沿地势较为平坦的半岛西侧向南进攻。”
  “攻打汉城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裴承毅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既然是手段,就可以调整。如同前面所说,柳宗纯需要的只是一席之地,不是整个朝鲜半岛。如果让柳宗纯流亡济州岛,无疑给半岛未来增添了一份不安定因素。从军事角度看,如果我军出其不意的登陆济州岛,眼前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项铤辉微微皱了下眉头,朝赵润东与彭茂邦看了过去。
  “登陆济州岛确实有很多好处。”赵润东呵呵一笑,对裴承毅说道,“既然你提出了这个想法,肯定有具体的计划吧?”
  裴承毅愣了一下,说道:“我也是刚刚想到的,只是觉得有可行性。”
  “详细说一下你的具体想法。”彭茂邦抢在赵润东前面说道,“让我们参考一下,大家也好讨论。”
  “虽然攻打济州岛存在很多困难,但是好处显而易见。”裴承毅的头脑转得很快,“首先,主战部队是海军陆战队,不需要从陆军抽调作战部队;其次,主要支援力量是包括航母战斗群在内的海军舰队,对空军与海航岸基航空兵的影响不大;第三,作战物资从东部与东南地区调送,由船只运送,后勤保障比较容易到位;最后,济州岛的驻军只有三个师,总兵力不到五万,作战难度不会太大。因为美军已经撤出战斗,韩国空军几无作战能力,日本暂时没有参战的意图,所以我军只需要考虑对付韩国海军,部署在东海的三支航母战斗群足以完成作战任务。总体来讲,攻打济州岛的难度完全在我军的承受范围之内。”
  赵润东微微一笑,朝彭茂邦看了过去。
  “攻打济州岛的好处确实很明显。”彭茂邦没有卖关子,替裴承毅做了战略分析,“战役与战术上的问题,裴承毅将军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我就不多罗嗦。从战略层面看,我军登陆济州岛,韩军必然会加强半岛南部地区,特别是丽水、釜山等重要港口的防御力量,防止我军在半岛南部开辟第二战场。如此一来,韩军在北面战场上的防御力量将大大削弱,对我军攻打开城与汉城有极大的好处。攻打汉城的难度减小之后,我军能够分出部分兵力攻打春川与原州,争取尽快结束战争。”
  见到王元庆有发言的意思,赵润东没有急着开口。
  “从政治层面上讲,攻打济州岛的好处也很明显。”讨论军事问题的时候,王元庆很少发表意见。“虽然我军在东海战争与南海战争中收复了众多岛屿,但是登陆作战的规模非常有限,有时打主力的是特种兵,不是陆战队。经过数十年的建设,陆战队已经初具规模,战斗力却一直没有得到考验。攻打济州岛,不但能够检验陆战队的战斗力,还能对台湾、日本等多方力量起到吓阻作用。”
  “打下济州岛,确实能够对日本造成很大影响。”赵润东呵呵一笑,说道,“回到现实问题上来,如果攻打济州岛,需要出动多少作战部队,调集多少作战物资,需要多少时间完成作战计划?”
  项铤辉没有急着开口,而是朝裴承毅看了过去。
  “两个陆战师就能完成作战行动,另外需要一个师的预备队。”裴承有点头大,因为他没来得及考虑具体问题。“支援方面,三支航母战斗群的两百多架作战飞机能够为陆战队提供足够的空中支援,战斗群内的护航战舰能够为陆战队提供炮火支援。假如大规模地面战斗持续十天,因为登陆作战对物资的要求更高,所以需要准备大约二十五万吨作战物资,其中十五万吨提供给舰队。”
  “我们早已制订了作战计划,只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项铤辉接过话题,说道,“完成作战计划大概需要五天,在此期间内完成物资调运与部队调动。除此之外,最大的问题是兵力与物资投送。”
  赵润东微微皱了下眉头,示意项铤辉继续说下去。
  “登陆舰队一次最多投送两个陆战师。”项铤辉拿起香烟,说道,“为了满足陆战队的后勤保障需求,必须调动民用船只。在此之前,我军已经动员了部分民用船只,准备在攻占了仁川之后为半岛战场上的地面部队运送作战物资。如果两次战役同时开始,或者在打下济州岛之前发动第三次战役,我们必须扩大动员范围。”
  这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之前动员的民用船只都属于国营企业,或者与军队签了相关协议的私营企业。如果扩大动员范围,需要征调更多的民用船只,引发很多问题。
  赵润东点了点头,朝顾卫民看了过去。
  “动员的问题不是很大,但是我建议将两次战役错开。”顾卫民沉默了半天,一直没有发表意见,“主要是弹药物资的供给速度很难为两个方向上的大规模作战行动提供足够的保障。国内各大军火生产企业均已达到正常状态下的最大产能,如果要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招募更多的工人,采购价格会有所上涨。因为新招募的工人难以立即熟悉工作岗位,所以产能不可能立即提高。因为我们没有进行战争动员,也没有必要进行战争动员,所以我认为不益扩大军火生产规模,以免对经济造成更加严重的负面影响。”
  赵润东仍然没有急着表态,而是用目光征求王元庆的意见。
  “这场战争已经对我们造成了巨大影响,没有必要付出更高的代价。”王元庆明白赵润东的意思,做了妥协,“参战的目的是确保国家利益,我们不能为了达到不切实际的目的损害国家利益。如果能够缓解压力,就应该将两次战役错开。”
  “大家还有意见吗?”赵润东没再罗嗦,“既然如此,总参谋部尽快调整战役部署,单独发动攻打济州岛的作战行动,如果有必要,可以适当延迟第三次战役的发起时间。”
  项铤辉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
  “外交方面也要做好准备。”赵润东朝王元庆看了过去,“既然柳宗纯主动提出与我国进行停战谈判,我们就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可能过分热情。我认为,让朝鲜政府出面比较合适。局势明朗之前,我们不益与韩国直接接触。等我们控制了半岛局势,再与敌人谈判,而且是与美国谈判,不是与韩国谈判。”
  王元庆笑了笑,表示明白赵润东的意思。
  论谈判,韩国还不够资格呢!
第一百章
雷厉风行
  总参谋部决定攻打济州岛,最高兴的莫过于海军参谋长林啸雷。
  南海战争后,在航母战斗群“过了瘾”的林啸雷被直接调回海军司令部,出任海军参谋长。虽然英常徽接受赵润东的“挽留”,继续担任海军司令,但是与彭茂邦一样,在任期的最后几年,英常徽的主要工作就是“培养接班人”。
  与空军不同,林啸雷在海军中没有“竞争对手”。
  虽然华剑锋、梁国翔等人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但是刚刚升任少将的华剑锋缺乏“大将风度”,梁国翔则无意争取更高的位置。林啸雷在海军中的位置,相当于项铤辉在陆军中的位置,属于承上启下的一代。“少壮派”成为共和国的顶梁柱之前,像林啸雷与项铤辉这些“中年”将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项铤辉不同,林啸雷是个不折不扣的“战将”。
  “共和国”号服役后,林啸雷不顾个人前程,主动“降级”去指挥航母战斗群,把他的性格特点表现得一览无余。如果不考虑彭茂邦的“陆军情节”,只要林啸雷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把握好机会,将是总参谋长的有力人选,甚至有可能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非陆军籍”总参谋长。
  性格决定成败。
  林啸雷压根没有想过担任总参谋长,只想率领舰队“冲锋陷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