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1195

  如此深厚的背景,别说裴承毅,连项铤辉都得给苏劲辉面子。
  在众多兄弟中,苏劲辉的成就不算最高,却最为“光彩”,因为他的父亲在没能成为39军军长的情况下去外地军区担任司令员。可以说,苏劲辉实现了父亲的夙愿。
  与其他军人世家出身的将军不同,苏劲辉很有“轻重”。
  虽然裴承毅以征询的方式询问苏劲辉对战役计划的意见与建议,但是苏劲辉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表示绝对服从前指指挥。多年之后,裴承毅才从项铤辉那里得知,39军开赴前线之前,赵润东与彭茂邦分别找苏劲辉谈了话。两人给苏劲辉打了招呼,要他放下架子,顾从大局。
  不管怎么说,一个听从指挥的军长,比一个擅自主张的军长好应付得多。
  战役开始后,39军兵分2路,除了最后到达的第396旅留下充当预备队之外,另外5个战斗旅与3个炮兵旅全体出动。
  装甲393旅与装突395旅在第399炮兵旅的配合下,包围开城。
  装甲391旅、装甲392旅与装突394旅在第397炮兵旅、第398炮兵旅的支持下,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汶川,随即向南面的中衙洞发动突击。按照裴承毅的作战计划,冲在最前面的装突394旅必须在中午之前攻占中衙洞,在17点30分之前到达汉城西北的土堂里,然后在夜间向南推进,切断汉城与富川的地面交通,为2个装甲旅进军富川与仁川打开通道,阻止韩军向西突击。
  为了加强装突394旅的突击力量,裴承毅将空突162旅与空突172旅派了上去。
  装突394旅的进攻重点是速度,而不是歼灭多少敌人。
  必须在韩军第3集团军做出反应之前,将富川与仁川的敌人切割出来,为攻占仁川创造机会。
  已经48岁的苏劲辉如同30多岁的凌云霄一样,跟随部队冲在最前面。
  苏劲辉不是笨蛋,如果39军打不好,不但39军的“王牌”地位会受到挑战,他的前程也将受到“挑战”。
  7点45分,装突394旅到达汶川。
  攻占中衙洞的战斗打得很轻松,驻守该地的2个韩军步兵营仅进行了有限抵抗,随即向南撤退,把阵地留给装突394旅。
  让跟在后面的装甲391旅清扫战场后,苏劲辉指挥装突394旅继续南下。
  冲在最前面的不是装甲部队,而是空突162旅的武装直升机。
  13点45分,装突394旅到达土堂里,比战役计划要求的提前了大约4个小时。
  因为时间非常充裕,所以苏劲辉没有让地面部队发起冲锋。
  轰炸与炮击从13点50分开始,航空兵与炮兵轮番上阵,以每分钟接近10吨的火力强度反复打击面积不到5平方千米的韩军阵地。
  16点30分,在地面部队没有放一枪的情况下,坚守土堂里的韩军被“炸溃”。
  利用难得的休整机会,苏劲辉把原本配属给装甲391旅的弹药分配给装突394旅,要求全旅各战斗单位以最大基数携带弹药,做好长途奔袭的准备。
  18点45分,天色刚刚暗下来,装突394旅从土堂里出发,向南推进。
  此时韩军已经做出反应,至少有2个驻扎在汉城的步兵师开始向富川方向推进,而驻扎在富川与仁川的韩军已经进入防御阵地。
  面对总兵力超过25000人的2个韩军步兵师,装突394旅没有停止前进。
  20点20分,装突394旅的先头部队与韩军步兵在汉城西面永登浦附近遭遇。
  野战是39军最擅长的战斗,也是装甲突击部队最擅长的战斗。
  虽然装甲突击旅的主战坦克只有装甲旅的一半左右(步兵战车是比装甲旅多出三分之一),但是韩军步兵几乎没有装甲力量,也严重缺乏反装甲手段。加上空军与军直属远程炮兵提供的火力支援,兵力仅有韩军五分之一的装突394旅占据了绝对主动权。
  装甲集群几个冲击下来,韩军步兵被分割成6个部分。
  利用强大的装甲突击力量,装突394旅打了一场漂亮的“运动歼灭战”。
  为了吸引韩军的注意力,苏劲辉甚至让1个装甲营与1个机步营绕过永登浦,向汉城方向迂回,摆出攻打汉城的态势。
  虽然没人认为2个营不到1000的兵力能够打下拥有45万守军、被柳宗纯称为“固若金汤”的汉城,但是装突394旅向汉城方向发动的进攻仍然起到了明显作用,迫使韩军停止向西突击,调集至少3个步兵师阻击2个突击营。
  用3个师,超过3万兵力对付2个营!
  战争打到这个地步,只能算韩国的悲哀。
  苏劲辉在汉城方向上虚晃一枪,韩军就鸡飞狗跳。真正的“尖刀”没有对准汉城,而是对准了富川与仁川。
  富川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仁川,因为从仁川出来的铁路与公路都要经过富川。
  攻打富川的是装甲392旅,攻打仁川的是装甲391旅。
  21点30分,苏劲辉乘坐直升机离开装突394旅,前往装甲391旅。
  此时,除了空突172旅负责支援装甲391旅之外,苏劲辉还将隶属于39军的独立陆航旅、即陆航390旅派了上来。
  22点45分,装甲391旅在空突172旅武装直升机的支援下攻入仁川。
  仅仅15分钟之后,陆航390旅的200多架直升机将3500余名突击部队的官兵送入了仁川港。
  非常标准的“立体进攻”。
  装甲391旅在外围的猛烈进攻牵制住了仁川的大部分防御部队,使仁川防御“外紧内松”的情况,为突击部队创造了最理想的进攻条件。
  重点仍然是如何迅速、快捷的夺取仁川港。
  按照裴承毅的要求,39军必须在韩军破坏基础设施之前攻占仁川港!
  空中支援与炮火支援也在此时做出调整,空军与海航重点轰炸港区附近的韩军、阻止韩军向港口运动,炮兵则“定点清除”韩军的防御工事、为突击部队提供精确火力。
  打到这个时候,韩军才猛然反应过来,敌人的进攻对象是仁川。
  只是,太晚了!
  23点15分,装甲392旅开始攻打富川。
  为了最大限度的消灭韩军有生力量,尽快占领仁川与富川,39军的2个装甲旅采用了“细水长流”的战术。
  装甲392旅没有一味堵死从富川到仁川的道路,而是时不时给韩军“放行”。
  当然,富川的韩军永远也到不了仁川,因为在他们前面还有早就摆好阵势的装甲391旅的作战部队;韩军也永远别想返回富川,因为装甲392旅已经堵上了撤退的通道。
  对驻扎在仁川与富川的6个韩军步兵师、大约8万名官兵来说,11日夜间到12日凌晨的10多个小时,绝对是平生最痛苦的时光。
  港口内的战斗在12日凌晨4点30分左右结束。
  5点刚过,空突172旅的低空突击部队开始在富川城区内机降。随后,调整好进攻状态的装甲392旅攻入富川城区。
  指挥部被低空突击部队占领后,富川守军在8点过投降。
  12日9点30分,仁川守军向装甲391旅投降。
  不到26个小时,39军完成了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顺利攻占仁川与富川。
  12日上午,一支拥有12艘货轮、运载了55万吨作战物资的船队离开大连港,踏上了前往仁川的航道。
  第三次战役仅仅开始一天,结局就已注定。
  连裴承毅都不得不承认,总参谋部与前指一直过高估了韩军的战斗力!
第一百四十一章
理想战术
  参战的3支地面部队中,地位最尴尬的肯定是77军。
  参与作战行动的3个军长中,最不爽的肯定是凌云霄。
  确定让39军参战之前,77军的处境最为优越。除了39军,不管让哪个军担任西部战场上的主攻任务,都少不了77军的支援。虽然77军当不了攻打汉城的主力,但是能在攻打汉城的作战行动中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
  39军参战,77军的“美梦”成了泡影。
  修改后的作战计划中,别说充当攻打汉城的主力,77军连参与攻打汉城的机会都没有。
  除了协助38军歼灭东部战场上的韩军第4集团军之外,77军的主要任务不是攻坚,而是发挥快速反应部队的优势,向南穿插,确定“战役边界”。
  虽然很不爽,但是凌云霄还是接受了任务。
  比起其他在三八线北面看热闹的部队来说,77军已经非常幸运了。
  留下771旅与772旅之后,凌云霄亲率快反773旅南下。
  有了第一次战役“咸州阻击战”的经验,凌云霄有绝对的信心用1个旅的兵力完成战役任务:攻占天安,切断韩军第5集团军北上通道,打开主力部队南下的大门。
  天安位于汉城南面大约85千米处,是汉城与清州之间最大的城市与交通枢纽中心。
  汉城与清州之间有2条高速公路与3条普通公路,因为空军已经在战役开始前炸断了其他4条公路上的所有桥梁,所以驻扎在清州的第5集团军只能从通过天安的高速公路前往汉城,驻扎在汉城的第3集团军要向逃跑也得经过天安。
  由此可见,天安是2个韩军集团军之间的重要战略据点。
  因为在战争初期,韩军将绝大部分主力部队编入第1集团军与第2集团军(集团军在韩军中只是战时编制),在第二次战役中遭受惨败,所以第三次战役开始的时候,除了第3集团军与第4集团军拥有少数主力部队之外,新编集团军都以临时组建的部队为主,战斗力十分低下。
  即便如此,谁也不能忽视几十万军人的威胁。
  共和国参战前夕,韩国开始分阶段进行战争动员。第二次战役结束前,韩国进行了“全国战争动员”,要求所有18岁到45岁的公民参军服役。第三次战役开始的前一天,韩国扩大了动员范围,所有非主要岗位上的16岁到54岁男性公民向最近的征兵点报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