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4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2/1195

  “急什么?软件正在读取信息呢。”
  随着计算机高速运行,储存在图形里的信息转变成可以辨读的文字与声音信号。
  见到出现声音信号的提示,陈良云将拿起耳机,将一只耳塞递给了张孝珑。
  不多时,两人都露出了非常震惊的神色。
  “妈的,那家伙用什么办法搞到了这么准确的情报?”
  “肯定是录音设备。”张孝珑摘下耳机,“情报记录下来了吗?”
  “正在做加密处理。”陈良云敲了敲屏幕,“看来,我们一直小看了‘向日葵’。这可是真正的绝密情报,他竟然弄到了原件。”
  “我们一直没有低估他的能力。”张孝珑淡淡一笑,“尽快发回去,相信老李会非常高兴。说不定,凭这份情报,我们就可以退休了。”
  “得,你认为老李会让我们退休?”
  张孝珑呵呵一笑,说道:“别管那么多,先把消息发回去。”
  “文件太大了。”陈良云又敲了敲计算机屏幕,“网络发送的风险太大,必须让人把情报带回去。”
  张孝珑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联系军情局,让他们尽快派人过来。老方法,到酒吧与我接头。”
  “把这个带上。”陈良云把钞票从扫描仪内取了出来,“军情局有配套设施,我把解密密码与解密方式发回去。”
  收起钞票,张孝珑打了个呵欠。“我上去冲个澡,让接头人员明天晚上去酒吧。”
  陈良云点了点头,没多罗嗦。
  情报太重要了,必须尽快发回去。
  陈良云没有联系上李存勋,只联系上了刘晓宾。
  按照军情局的相关程序,刘晓宾向正在日本活动的009号间谍组下达了接头命令。
  处理完其他事情,刘晓宾才去找到正在忙着安排“专家工作汇报”的李存勋。
  “重要情报?”李存勋放下了刚刚拿起的电话。
  “最高级别,003发回来的。情报内容太多,无法通过普通方式发送,我已经安排009在明天晚上前去接头。”
  李存勋微微皱了下眉头。“也就是说,‘向日葵’有了重大收获。”
  “或许我们的猜测没有错。”
  “不能急着下定论,安排好接应工作。”李存勋看了眼手表,说道,“还与二十来个小时,一定要确保情报安全送达,不能出任何意外。”
  “放心吧,009是高级间谍,能够找到的最合适人选了。”
  李存勋点了点头。“‘双翔’的能力不差,只是日本方面会不会有所察觉?”
  “‘热线’没有发回消息,表明‘向日葵’仍然安全。”刘晓宾呵呵一笑,说道,“我觉得没必要这么紧张,真有麻烦,003就不会给我们发消息了。”
  “也是,看来我是日久手生啊。”李存勋感叹了一句,说道,“拿到情报后,尽快给我一份详细报告。如果真是最高级别,必须尽快向元首汇报。”
  “最高级别”,表明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第十四章
民族的精髓
  6月28日,王元庆在京接见科学院与工程院代表。
  按照共和国官方媒体的报道,元首将为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与工程师颁发“共和国科研工作者年度杰出贡献奖”。
  “共和国科研工作者年度杰出贡献奖”是精神奖励,而不是物质奖励。
  虽然获得该奖的科学家与工程师能够获得50万元到500万元的特别奖金,但是对绝大部分获奖者而言,能够到元首府参加“国宴”远比奖金重要得多。获得该奖,等于工作成果与贡献得到国家承认,在共和国学术界的地位也得到了最高级别的认可,对今后的发展与研究工作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下午的科研工作报告结束后,王元庆率先返回元首府。
  参加晚宴的人员将在元首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首先参观元首府,了解元首的日常作息生活。晚宴开始前15分钟,再去餐厅就座。为了确保部分首次到元首府作客的科研人员不会闹出笑话,焦魃山特意给工作人员打了招呼,要求就座时,按照安排好的位置入席,不要过于随便。
  “这是科研人员名单,等下我在旁边帮你介绍。”
  “没这个必要,我都认识。”王元庆呵呵一笑,对旁边的焦魃山说道,“听说你做了相关安排?等下让大家都随便点,别那么郑重,这不是真正的国宴。”
  焦魃山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元首的意思。
  “你去招待客人吧,我整理好就去餐厅。”
  等焦魃山出去,王元庆笑着摇了摇头。与叶致胜相比,焦魃山最大的缺点就是做什么都过于正式,或者说过于严谨。日常工作中,焦魃山的习惯让王元庆非常满意,因为叶致胜往往会把一些小问题搞成大问题。王元庆一直希望焦魃山有所改进,成为叶致胜那种能够在任何场合应付自如,成为元首左右手的首席助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整理好外套,王元庆拿起了焦魃山留下的赴宴人员名单。
  这个小小的举动就能看出焦魃山与叶致胜的区别。如果是叶致胜,肯定会带走名单。焦魃山完全不一样,每次都会多做一手准备。
  到底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王元庆也说不清楚。
  坐到沙发上点上香烟,王元庆翻开了人员名单。
  受邀参加宴会的科研工作者有50多人,其中只有几个值得王元庆单独接见。如同王元庆所说,这几个他都认识。没花多少时间,王元庆勾出了这几个人的名字。
  梁梓苜,归国华侨;1982年出生在美国洛杉矶,毕业于南加州大学,获得流体动力学与流体工程力学博士学位;2013年进入通用电气船舶公司,参与“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的建造工作;2015年试图回国,被美国政府以“涉及保密技术”为由强行扣留;直到2019年才在军情局的帮助下返回祖国,先后参加073级与075级潜艇的设计与建造工作;2026年提出“流体螺旋电磁推进基础原理”,获得当年“科技理论进步特等奖”,得到海军大力资助;现在正在进行电磁推进的基础设计工作。
  唐明轩,归国华侨;1979年出生在美国纽约,父母为台籍华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空气动力学与磁流体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到阿拉莫斯实验室工作,曾担任实验室理论物理副主管;2015年主动与军情局联系,希望能够返回祖国;经过5年努力,2020年回到祖国,在“航空航天动力研究所”工作;2021年提出“吸入电离式电磁推进理论”,荣获当年“科技理论进步特等奖”,得到空军与海军大力资助;现在主要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除此之外,材料工程专家汤维康教授、通信技术专家孟振华教授、从事激光拓展应用的酆文兴博士、光电技术专家云从龙教授、量子理论物理学家倪震云教授、从事神经网络计算机开发工作的于时博博士均值得王元庆特别关注。
  这些人不但是共和国科学界的泰斗,在国际学术界也“举足轻重”。
  以唐明轩来说,为了将他接回国,军情局不但精心策划5年,还在行动中与美国3大情报机构(FBI、CIA与NSA)发生冲突,4名间谍与7名特工牺牲或者失踪。得知唐明轩回到共和国之后,CIA组织了数次暗杀行动,直到军情局威胁用100个美国顶尖科学家为唐明轩“做保”,CIA才放弃刺杀行动。2021年,唐明轩提出“吸入电离式电磁推进理论”,美国总统弗雷德里克大为感慨,认为唐明轩对共和国国防力量的贡献,顶得上1000架先进战斗机!论学术界地位,唐明轩丝毫不比共和国的“导弹之父”差。外界并不知道,唐明轩在归国之前高度参与由美国政府主导的“新大陆计划”(利用在51区获得的基础技术进行的科研开发工作,美国的复合蓄电池就是“新大陆计划”的重大成果),不但掌握了大量绝密资料,还参与了多项重大科研工作。虽然军情局没有公布相关情况,但是CIA一直认为唐明轩回国之前,利用职务之便从阿拉莫斯实验室窃取了大量绝密资料。因为唐明轩成功返回祖国,所以从此之后,美国很少在重大科研项目中聘用华裔科研人员。
  唐明轩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后人自然会给出一个公允的评价。
  即便唐明轩没有从阿拉莫斯实验室带回绝密资料,以他的个人才能,还有记在他脑海里的东西,恐怕也不止1000架先进战斗机那么简单!
  若论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1个科学家顶得上100个政治家!
  仍然以唐明轩为例,如果由他提出的“吸入电离式电磁推进理论”得到实践应用,人类的航空航天动力系统将发生重大革命,复合蓄电池不但可以作为螺旋桨飞机的能源,还能作为高速航空器、乃至航天器的主要动力。如果能够用廉价的电力推动航空航天器,不但空天时代将正式到来,航天发射成本还将降低99%以上,为人类真正迈入太空时代、向广阔的宇宙拓展生存空间打下坚实基础!
  虽然唐明轩比不上爱因斯坦,但是没人否认他为人类做出的重大贡献。
  当年,纪佑国让军情局全力帮助志愿回国的科学家返回祖国的时候讲了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苏联拼尽全力抢夺德国的工业设备与生产物资,美国则派遣突击队与情报人员,想方设法的寻找德国科学家。后来成为“美国导弹之父”的冯·布劳恩,也就是V-2导弹的总工程师就在这个时候前往美国。
  在往前看,美国能在一百多年内,由北美大陆东海岸的13块殖民地发展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与其高度重视人才不无关系。即便在冷战高峰时期,美国都在想方设法的吸收国外移民,特别是那些掌握着先进技术、能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直到现在,科研工作人员都最容易获得“绿卡”。
  虽然受到历史与国情等因素的限制,共和国无法像美国那样大量吸收移民,但是共和国必须高度重视科学家,特别是那些愿意为民族复兴奉献毕生成就的华裔科学家,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基础条件与最好的工作环境。
  从纪佑国到王元庆,3任共和国元首均十分重视科研工作。
  共和国能够拥有现在的成就,除了纪佑国等国家领导人做出的杰出贡献之外,共和国的科学家才是真正的“骄傲”。不管是武装军队的技术,还是推动产业革命的技术,还是引发“电力革命”的技术,均是科学家的贡献!
  放下手上的文件,王元庆起身再次整理了外套。
  如果是会见政府官员或者军队将领,王元庆不会这么郑重。只有在招待那些决定着共和国命运的科研工作人员时,王元庆才会格外重视仪表。或许,在王元庆看来,这么做能够最大限度的表示对科学家的尊重与尊敬。
  随着元首来到餐厅,50多名科学家纷纷起立。
  晚宴正式开始。
  王元庆没有发表隆重致辞,因为他决定让晚宴的气氛更随和一点,让参加宴会的客人觉得更加亲切,忘掉政治家与科学家的身份差别。
  不得不承认,焦魃山的细心谨慎在某些时候确实有好处。
  菜品都非常精致,餐具也换了一套,总体上给人一种文雅的感觉,仿佛摆在桌上的菜肴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欣赏的。
  对此,王元庆感到非常满意。
  招待官员,讲的是气派;招待军人,讲的是豪放;招待科学家,讲的就是精美。
  随着一道道菜肴摆上餐桌,餐厅里的气氛也热烈起来。客人忙了一个下午,早已饥肠辘辘,都等着元首动筷子呢。
  “看样子,大家都等不及了。”王元庆起身举杯,“能够邀请到各位科学界与工程界的泰斗,既是我的荣幸,也是国家的荣幸。我首先祝愿大家都有个好胃口,不要罔顾此行。我首先代表国家、代表民族敬大家一杯!”
  招待客人方面,王元庆很有纪佑国的风范。
  不同的是,纪佑国有胃病很少喝酒,王元庆却有不错的酒量。
  元首坐下后,焦魃山等工作人员开始替元首劝酒,餐厅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2/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