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0/1195

  郭锴铭的这一举动,目的非同寻常。
  通过数个月的“整治治安”行动,支持绿营的岛内社团已经全线崩溃。因为台湾独特的社会结构,社团在政治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失去社团支持的绿营很有可能被郭锴铭连根拔除。如果没有外界支持,郭锴铭没有胆量如此大张旗鼓的打击政治对手。
  谷树良平由此做出判断,共和国正在台湾采取行动,目的不是尽快与台湾实现和平统一,而是借助蓝营的力量铲除绿营势力,稳住岛内局势,为共和国在南亚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打下基础。
  局势再明显不过了。
  只要郭锴铭铲除了台军内部异己份子,就算绿营能够赢得部分岛内民众的支持,也只能通过司法途径与蓝营对抗。暂且不论郭锴铭会不会利用权力影响司法公正性,就算台湾司法当局保持中立,也需要数个月、甚至数年时间才能走完司法程序。共和国只需要数个月就能在南亚取得胜利,然后集中力量解决台湾问题。在此情况下,除非有外来力量的干预,不然台湾与大陆实现和平统一几成定局。
  日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今后孤军奋战,要么拼死一搏!
第四十章
布局
  收到消息,刘晓宾立即找到了李存勋。
  李存勋没有迟疑,给元首府打了电话后,立即带上刘晓宾赶了过去。
  “情报非常可靠,村上贞正已经命令日本国家安全局在台湾展开行动。”李存勋将文件交给王元庆之后,掏出了香烟,“在此之前,日本国家安全局已经按照村上贞正的指示制订了行动计划,协助以王焕英为首的绿营发动军事政变,推翻由郭锴铭领导的岛内当局。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参与政变的台军并不多,但是非常致命。”
  王元庆微微皱了下眉头,示意李存勋说得更明白一些。
  “投靠绿营的将领只有七名,其中最重要的是台北卫戍部队司令李向志上将。”见到李存勋在点烟,刘晓宾说道,“李向志在绿营执政时期晋升为陆军少将,在‘达震案’期间投靠蓝营,深得蓝营信任,2025年出任台北卫戍部队司令。从我们掌握的情报来看,郭锴铭对他非常信任,没有多少防范。”
  “将以何种方式发动政变?”王元庆问了一句。
  刘晓宾没有开口,而是点上了烟。
  “按照‘向日葵’提供的情报,李向志将在发动政变的时候宣布郭锴铭擅用‘总统’权力,对合法政党加以迫害,并且拿出郭锴铭指示社团刺杀绿营高层的证据。随后宣布郭锴铭违宪,派遣军队占领‘总统府’、‘议会’、主要‘行政机构’,控制以郭锴铭为首的岛内官员,宣布成立临时军管政府,提前进行大选。”
  王元庆再次皱起了眉头。
  “如果提前进行大选,绿营执政的可能性超过百分之九十。”刘晓宾补充了一句。
  王元庆点了点头,说道:“政变成功的机会有多大?”
  刘晓宾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超出了他的权限。
  李存勋抽了两口烟,说道:“这得看我们是否进行干预。因为已经掌握了日本国家安全局的行动计划,所以我们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阻止军事政变。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行动,政变成功的可能性超过百分之八十。”
  见到刘晓宾准备开口,李存勋朝他摇了摇头。
  话已经说得够清楚了,元首不可能不清楚目前的局势,没有必要做太多的解释。
  作为情报人员,李存勋与刘晓宾的职责是为元首提供进行战略决策所必须的信息,而不是代替元首做出战略决策,更不能按照个人意志、或者情报机构的想法对元首的战略决策产生影响。
  当了5年的军情局局长,与王元庆合作了10多年,李存勋很清楚元首的性格。
  别说军情局局长,就连总参谋长都无法对元首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元首不但制订了整个战略计划,还参与了具体实施工作。作为处于决策层核心位置的军情局局长,李存勋很清楚元首的目的。
  王元庆沉思了好一阵,期间还抽了一根香烟。
  当元首灭掉烟头的时候,李存勋与刘晓宾都集中了精力。
  “照你们的说法,局势完全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李存勋点了点头,说道:“局势目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至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还得看我们采取的行动,以及行动结果。”
  王元庆点了点头,拿起了第二根香烟。
  刘晓宾有点激动,但是见到李存勋没有开口,他也不敢擅做主张。
  “为了布这个局,我们不但花费了几个月,还在南亚地区制造了不少麻烦,搞得全世界鸡飞狗跳。”王元庆冷冷一笑,说道,“如同我们之前的判断,村上贞正确实是非常有才能的领袖。在我看来,他此时的决定不是不知道我们的意图,或者并没上当受骗,而是没有选择的余地。设想,如果台湾不出事,我们会不会拿印度开刀?”
  李存勋微微皱了下眉头,觉得元首这番话有另外一层意思。
  制订战略计划的时候,李存勋就认为元首不会对付印度,在南亚地区制造事端,只是为了麻痹日本,让村上贞正认为共和国将首先斩断日本的臂膀,为集中力量对付日本创造条件,而在台湾采取打压绿营的行动,只是为了消除后顾之忧。照王元庆开始的话来看,恐怕元首从一开始就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日本没有“跟进”,继续保持“观望”态势,元首很有可能假戏真做,借助克什米尔冲突打击印度。
  想到这,李存勋不免暗自感叹。
  参与行动的军情局长都无法猜透元首的心思,村上贞正凭什么摸准共和国的脉搏呢?
  转眼一想,李存勋明白了王元庆的意思。
  村上贞正正是无法摸准共和国的脉搏,所以才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做出了在台湾策划军事政变的决策。如此一来,日本很有可能只是试探性的做做样子,看看共和国会以什么方式应对。
  “元首,你……”
  王元庆淡淡一笑,说道:“明白了?”
  李存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元首的意思。
  刘晓宾眨了眨眼睛,似乎没有反应过来。
  “没有选择余地,不等于盲目行动。”王元庆看了刘晓宾一眼,说道,“作为优秀政治家,不管做什么,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毋庸置疑,村上贞正的目的是尽量避免与我们爆发战争,直观地说,就是尽量避免给我们开战的理由。虽然村上贞正命令国家安全局在台湾采取行动,协助绿营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岛内当局,但是我们可以借此向日本宣战吗?显然不行,即便我们能够抓捕部分参与行动的日本间谍,也无法由此证明日本对我国发动了实质性的侵略行动。”
  “也就是说,必须迫使日本向台湾派兵。”
  王元庆点了点头,说道:“只有日本做出派兵决定,我们才有充足的理由对日本发动全面战争。按照日本的《周边事态法》,只要台湾爆发战乱,威胁到了日本的根本利益,就算村上贞正有所顾忌,日本军部也会要求向台湾派兵。当然,如果靠政变上台的岛内政府向日本发出了邀请,日本出兵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为此,我们不但要尽量稳住郭锴铭,既不能阻止军事政变、也不能让政变取得成功,还得在其他方向上做文章。”
  “让巴基斯坦与印度爆发冲突。”刘晓宾嘀咕了一句。
  王元庆笑了笑,说道:“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只需要在谈判上做点手脚,让外界认为谈判破裂,我们即将采取军事行动,就足以促使村上贞正迈出最后一步。”
  “要不要提前通知郭锴铭?”李存勋问了一个关键问题。
  “暂时没有这个必要,郭锴铭的态度还不明确,如果不给他点压力,他不会在关键问题上表态。”王元庆摸了摸下巴,说道,“那个蔡中凯如何?”
  “蔡中凯?”李存勋皱了下眉头,“还算不错,表现得非常积极。”
  “可以在他身上做点文章,在必要的时候通过他向郭锴铭发出警告。”王元庆灭掉了夹在手指间的烟头,说道,“无论如何,不能让郭锴铭完蛋,更不能让郭锴铭落入政变者的手中。军情局已经掌握了日本国家安全局的行动计划,而且与岛内主要社团有密切联系,应该有足够的把握办到这一点。”
  李存勋点了点头,说道:“难度不是很大,只是……”
  “什么?”见到李存勋的态度有点迟疑,王元庆问了一句。
  “如果岛内真的发生战斗,不管打成什么样子,对我们都没有好处。”
  “所以要尽量利用社团力量,避免岛内发生内战。”王元庆长出了口气,说道,“不管李向志的态度如何,只要发动军事政变,就得给岛内民众一个明确的交代,不然政变的理由就失去了合法性。在此情况下,只要社团多出点力,不怕李向志耍什么花招,迟早得向日本求援。”
  李存勋沉思了一阵,说道:“这样的话,我们得尽快做好准备。”
  “这是军情局的事情。”王元庆淡淡一笑,说道,“另外,时机成熟后,安排郭锴铭与我见面。虽然方式方法有点极端,但是我们不能错过两岸统一的良机。”
  “没问题,我会尽快安排。”
  “还有,记得把南亚那边的人撤回来。”王元庆补充了一句,“如果进展顺利,没有必要继续在南亚地区制造事端了。”
  李存勋点头答应了下来,叫上刘晓宾起身告辞。
  返回军情局的路上,李存勋向搭档解释了元首的意图。
  实际上,刘晓宾已经明白了王元庆的安排。与李存勋一样,他也不得不佩服元首的手腕。虽然村上贞正一直在提防共和国借助台湾问题向日本宣战,但是随着局势发展,不管村上贞正如何努力,除非对印度见死不救、眼睁睁的看着共和国顺利完成统一,不然就得在台湾采取行动。国家领导人能够决定什么时候采取战略行动,却不能决定局势的走向。只要日本插手台湾事务,村上贞正就将失去控制能力!
  王元庆要利用的正是这一点,让村上贞正失去对局势的控制能力。
  回到军情局,刘晓宾给正在台湾活动的情报人员下达了命令,李存勋则主动联系了岛内社团。
  行动已经开始,战争将无法避免!
第四十一章
必然选择
  王元庆命令军情局展开行动的时候,村上贞正也在进行部署。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优秀的“铁腕首相”,村上贞正的个人魅力、政治才能与战略眼光没人能够否认。正如王元庆所说,优秀的政治家都有极为明确的目的。王元庆没有低估村上贞正的才能,村上贞正也没有低估王元庆的能力。
  王元庆出任共和国副元首的时候,村上贞正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他的相关资料。
  虽然在半岛战争期间,王元庆才正式登上共和国的政治舞台,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人物,但是在村上贞正看来,早在担任纪佑国的首席助理时,王元庆就表现出了极为出众的政治才华,随后出任广西主席,更展现出了治理国家的能力。半岛战争期间,王元庆替代赵润东主管行政工作与外交事务,其强硬表现足以证明他的政治倾向。出任国家元首之后,王元庆在纪佑国与赵润东打下的基础之上,大力发展军备,推行军事改革,修改外交政策,整顿国内秩序,几个月的表现让其赢得了“战争制造者”的绰号。
  这些都足以证明,王元庆是一个不可低估的对手。
  在村上贞正看来,王元庆的能力超过了赵润东,甚至不比拥有极高评价的纪佑国差。
  村上贞正有明确的目的性,王元庆肯定不会例外。
  虽然全世界都认为共和国正在为收复藏南地区做军事准备,随时有可能联合巴基斯坦向印度开战,但是在村上贞正看来,王元庆的真正目的不是打击印度,而是迫使日本采取行动,为对日宣战创造机会!
  让村上贞正感到害怕的是,王元庆很有可能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
  在战略目的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在南亚方向投入的兵力也相当有限。根据各方面提供的情报,如果中国只想收复藏南地区、帮助巴基斯坦控制整个克什米尔地区,只需要出动400到500架作战飞机、100到150架支援飞机,3到4个军的地面作战部队,以及大约5万名后勤保障人员。因为印度无法为海军舰队提供足够的空中保护,其航母战斗群很有可能龟缩在孟加拉湾,所以共和国只需要出动部署在瓜达尔港的潜艇就能迫使印度海军放弃作战行动,不需要向印度洋派遣作战舰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0/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