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1195

  如果总参谋部成立直属电子信息战部队,军情局将面临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处境。直到电子信息战部队成立之后,刘晓宾才意识到,李存勋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按照军情局长的建议,电子信息战部队只负责军事信息工作,情报信息工作仍然由军情局负责。在此基础上,军情局的作用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加强。2025年,军情局拿到一笔25亿元的拨款,在西北地区建立了情报信息中心。
  因为情报本身就是信息,所以情报信息中心又被称为“情报中心”。
  为了避免与军情局总部的信息分析中心发生冲突,搞浪费钱的重复建设,西北情报中心的主要任务不是分析情报,而是进行信息网络战。
  从建设开始,刘晓宾就是这边的总负责人。
  虽然李存勋以不擅长技术工作为由,让搭档全权负责工作,但是刘晓宾知道,李存勋不是没有技术能力,而是想让搭档在重要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老刘,你来了就好。”
  “情况怎么样?”刘晓宾在曹雪华面前停下了脚步。
  这个海军退役军官并不是搞技术的能手,却是搞建设的干将。当初曹雪华在没有半点基础的情况下组建了共和国的南美情报分站,能力得到充分证实。回到国内后,曹雪华一直在刘晓宾手下工作,主要负责军情局的各项建设工作。
  “已经部署妥当了,只是那些‘平民’不太配合。”
  “为什么不配合?”刘晓宾皱了皱眉头,朝信息中心走去。
  “说我们的设备太落后。”曹雪华苦笑了一下,说道,“应该是他们找的借口,大概嫌弃这里的条件太简陋了吧。”
  “妈的,一帮白吃干饭的家伙,还有资格嫌弃这嫌弃那?”
  “也不能这么说,我们的建设工作还未完成,很多配套设施没到位……”
  “我去看看,把艾榆叫来。”
  “也好,你先到我办公室去,我去找人。”曹雪华加快步伐,赶到前面去。
  在信息中心大门外看了一阵,刘晓宾才去了曹雪华的办公室。
  情报中心的问题,正好反映出了军情局的问题。
  再先进的设备,如果没有合适的操作人员,都将成为摆设。
  组建情报中心时,刘晓宾曾经打算从军情局的情报分析部门抽调技术人员,但是经过一番考核之后,发现大部分情报分析人员都精通情报分析工作,并不了解信息网络战。如果按照军情局的惯例,将在应届毕业大学生中招募技术人员,或者以委托培训的方式与在读大学生签署聘用合同。按照这个办法,至少需要4年才能为情报中心提供足够的人才。现实情况决定了此办法行不通,因为情报中心必须在2027年6月前投入使用。
  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刘晓宾只能在“民间人士”身上想办法。
  利用民间力量,也是军情局的传统。如果有必要,军情局长可以向元首提交申请,招募任何一名共和国公民。只是绝大部分时候,“民间人士”只参与外围情报工作,并不参与核心情报工作。
  为此,刘晓宾特意设置了“考核”方式,既给列入招募名单的民间人士一个试用期。
  结果让刘晓宾比较满意,如同艾榆这样的“红客”都是货真价实的网络高手,而且个个都有“民族主义情绪”。虽然作为真正情报人员,绝对不能被民族主义控制,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民族主义”能够起到关键作用,比如让情报人员更加忠诚。
  让艾榆等“红客”攻击日本的通信网络,是刘晓宾给他们的最后一次考验。
  严格说,这次考验的难度并不大。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非常重视无线通信网络,却不太重视英特网的建设工作,其民用信息网络并不发达。比如2020年,共和国正式启动“国家信息网络扩容建设工程”,将民用信息网络的容量在2015年的基础上提高10倍,全面展开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工作;日本同期民用信息网络只相当于共和国2010年的水平,没有针对日益发达的信息咨询需求进行相应的基础建设。
  用世界各国黑客的话来说,日本的信息建设还处于石器时代。
  攻击日本通信网络,难度并不是很大。自2010年以来,共和国的“红客”与日本黑客多次交手,每次都以日本黑客大败结束。虽然日本也在2022年组建了信息网络部队,专门负责加强国内网络安全,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其实际作战能力也不强大。
  完成最后一次考验,刘晓宾让外勤特工将艾榆等上百名“红客”接到了情报中心。
  不管在什么时候,情报都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
  现代战争中,作为情报战组成部分的信息战更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泡好两杯茶之后,刘晓宾拿出了香烟。
  不多时,曹雪华带着艾榆来到了办公室。
  虽然两人在虚拟网络上多次见面,但是数年来,艾榆还是第一次见到真实的刘晓宾。
  “怎么,不认识我吗?”
  艾榆停止打量刘晓宾,露出了腼腆的笑容,说道:“你就是刘晓宾?”
  “难道还有第二个刘晓宾?”刘晓宾呵呵一笑,说道,“当然,天下叫刘晓宾的人多了去,但是我敢保证,坐在你面前的就是你认识的那个刘晓宾。”
  “好吧,我相信。”艾榆朝四周打量了一番,“为什么把我们关押在这里?”
  “关押?”刘晓宾淡淡一笑,说道,“你认为这里是监狱?不瞒你说,这里是军情局刚刚建立的情报中心。”
  艾榆的眉头跳了几下,并没露出惊讶神色。
  “按照协议,我们将保护你们的人身安全。”刘晓宾拿起放在桌上的香烟,“抽烟吗?”
  艾榆点了点头,接住了刘晓宾递来的香烟。
  点上烟后,刘晓宾说道:“也许你并不知道,再过几个小时,元首将对日本宣战。”
  “宣战?”艾榆拿着打火机的手颤抖了一下,“你是说,我们引发了战争?”
  “你们?不要过分高估自己。”刘晓宾笑着摇了摇头,“战争不是由你们引发的,但是袭击日本信息网落是最先展开的军事行动。不管你怎么想,战争已经爆发,我们的第一批部队已经登上了台湾,并且俘虏了数百名日军。作为共和国公民,你们有义务捍卫国家,为自己的祖国作战。虽然你们不是军人,但是你们却能在战争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不想用强迫的方式让你们参加战争,你可以仔细考虑一下。”
  “我们的行动很重要?”艾榆确实在想。
  刘晓宾点了点头,说道:“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非常关键。你肯定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可以告诉你,但是仅限于在这个房间内讨论,我不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
  艾榆立即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刘晓宾的意思。
  “在我赶来的时候,天兵攻击了日本的军事卫星网络,战斗还在进行,天亮之前,天兵将摧毁日本的绝大部分军事卫星。”刘晓宾抽了两口烟,说道,“攻击日本军事卫星网络的主要目的是瘫痪日本的信息战能力,切断日本的军事指挥系统,让日军变成瞎子、聋子、哑巴与路盲。只是,仅仅摧毁军事卫星网络还不足以达到目的。在战争爆发的前几个小时,必须确保日本的指挥机构无法正常运转,日本的高层领导人无法掌握前线发生的事情,无法做出准确决策。因此需要你们发挥重要作用,瘫痪日本的通信基础设施,攻击日本的军事通信网络。这也是将你们接到情报中心来的主要原因。”
  “还有多少时间?”艾榆似乎做出了决定。
  “离天亮不到一个半小时。”刘晓宾看了眼手表,“作为你们的直接管理者,我相信你们的能力,我也对上面做了保证,希望你们不会让我失望。”
  “足够了,我马上去组织人员。”
  刘晓宾点了点头,让曹雪华送艾榆离开。
  不多时,曹雪华回到了办公室。“那帮年轻人已经开始工作了,效率不错,已经成功进入日本通信中心,正在准备发动攻击。”
  “我就说过,他们是国内最好的信息网络高手。”
  “只是……”
  “你觉得他们不可靠?”
  曹雪华淡淡一笑,虽然没有明说,但就是这个意思。
  “放心吧,只要他们还热爱自己的祖国,就不会让我们失望。”刘晓宾站了起来,走到窗前,说道,“艾榆是国内‘红客’的领军人物,让他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你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其他的就不要过问了。”
  “也好,少了不少麻烦。”
  刘晓宾笑了笑,没再与曹雪华罗嗦。
第五十七章
真正开始
  信息战开始,其他作战部队才陆续出动。
  早在凌晨1点30分左右,共和国空军就进入最高战备状态,10多个航空联队的数百架作战飞机先后升空待命。
  对空军来说,如何应用有限兵力完成第一轮打击任务,成为决定作战进程的关键因素。
  部署作战任务的时候,章忠宪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兵力紧缺,而是空军需要在作战开始前重新分配作战力量。
  虽然早就知道元首不会向印度开战,空军的打击对象不是印度,而是台湾与日本,但是为了完成战略欺骗工作,空军必须在战争开始前摆出打击印度的态势,让全世界都相信共和国即将出兵收复南亚地区。
  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章忠宪遇到的麻烦可想而知。
  直到22日夜间,空军的主力都部署在共和国西南与西北地区。按照CIA向五角大楼与白宫提交的报告,为了发动收复藏南地区的作战行动,共和国在西南与西北地区集结了大约三分之二的战术航空兵、三分之二的支援航空兵与大约一半的战略航空兵,总共部署战术作战飞机1400余架、支援飞机700余架、轰炸机120余架。正是根据这份情报,美国做出了共和国空军能在24小时之内击败印度空军、摧毁印度军事系统的预测。
  事实确实如此,现在的问题是,必须转移力量。
  部署在西南地区的空中作战部队还好说,从四川与云南转移到福建与浙江,转场飞行距离只有1500到2000千米,所有战术作战飞机能在不加油的情况下完成转场飞行,或者在一次加油的情况下打击台湾的军事目标、完成作战任务后返回福建与浙江的空军基地。关键问题是,空军的主力并不在西南地区,而是在西北地区。
  为了达到战略欺骗的目的,空军只能假戏真做。
  如果共和国向印度开战,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如何收复藏南地区,而是如何稳住巴基斯坦,让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进攻行动顺利展开。只有巴基斯坦稳住阵脚,在克什米尔地区牵制住印军主力,共和国陆军才能向藏南地区发动进攻。在不向克什米尔派遣地面作战部队的情况下,只能由空军担负起支援巴基斯坦作战的重任。如此一来,空军必须将主力作战部队部署在西北地区。
  不说别的,仅部署在叶城附近的战术航空兵就多达4个联队。
  战争开始前,空军大约一半的战术航空兵与一半的支援航空兵都部署在西北地区。将这些航空兵转移到东南地区,相当于横跨整个共和国,最近的转场飞行距离都超过3500千米,平均转场飞行距离在4000千米左右。即便是J-14战斗机在携带4具副油箱时,也只能飞行大约4000千米,J-15战斗机则只能飞行大约3000千米。更重要的是,转移航空兵不仅仅是转移作战飞机,还要转移配套设施。
  如果在往常,空军的配套设施都可以由运输机进行空运。
  早在2015年,共和国空军就实现了“空中化”,所有必要的后勤保障设施都部署在机动车辆上,能用战术运输机进行空运。即便是大型设备,也可以用大型运输机空运。也就是说,空军的机动部署完全可以依靠运输机完成。
  现在的问题是,运输机已经被抽调去支援空降兵了。
  按照总参谋部制订的作战计划,除了24架Y-14C与12架Y-15B之外,所有的运输机都被派去运送空降部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