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2/1195

  李存勋与叶致胜都注意到了项铤辉的神色变化,随即两人朝王元庆看了过去。
  王元庆也看到了总参谋长的神态,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看来,我的眼光还不如裴承毅。”项铤辉笑了笑,说道,“离开总参谋部的时候,裴承毅就跟我打赌,说元首不会同意对日本进行战略反击。”
  “裴承毅?”王元庆立即皱起了眉头。
  “这小子不错嘛,竟然猜到了元首的心思。”叶致胜开了个玩笑,缓和了气氛。
  李存勋笑着摇了摇头,显得有点惊讶。虽然裴承毅在半岛战争期间大展所能,引起了共和国高层的高度关注,王元庆在上任之后,还亲自指示项铤辉,要特别栽培以裴承毅为代表的年轻将领。如果不是赵润东在离任前做了该做的事情,王元庆肯定会亲自签署裴承毅的中将晋升令。但是在李存勋看来,年仅30多岁的裴承毅能够有如此犀利的战略眼光,已经超过了一般军人,甚至超过了项铤辉。
  “他的分析与元首的差不多,认为进行战略反击的条件还不成熟。”说着,项铤辉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这是裴承毅提交给我的备用作战计划,由作战处单独拟定,之前从未对外公开。”
  王元庆立即接过文件,翻看了一下,将文件递给了叶致胜。
  只看了一眼,叶致胜就露出了极为震惊的神色。
  文件交到李存勋手上的时候,军情局长也暗暗一惊。里面说得很清楚,共和国不能使用核武器,但是必须还以颜色,以证明共和国的决心,震慑其他心怀不轨的国家,并且明确提到要借此机会震慑印度,让印度老实的呆在一边,不要给共和国制造麻烦。裴承毅拟定的替代计划非常简单:用常规武器轰炸日本的核电站!
  沉思良久,王元庆才长长出了口气。
  “你们认为怎么样?”
  叶致胜迟疑了一下,说道:“应该可行,只是需要深入研究。”
  王元庆没有表态,朝李存勋看了过去。
  “影响肯定很大,但是从目的来看,非常值得一试。”
  “这是现在唯一的替代方案。”项铤辉没等王元庆看过来就主动说道,“裴承毅在文件中说得非常清楚,这么做的好处非常明显。”
  “项总,你先回去,容我再考虑考虑。”
  项铤辉还要说什么,李存勋赶紧朝他递了个眼神,随即起身向元首告辞。
  叶致胜也赶紧起身告辞,走的时候还拉了项铤辉一下。
  等三人离开,王元庆再次陷入沉思之中。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关系到上亿人生死存亡的决定!
第七十一章
民主表决
  联系上正在飞往新德里、莫斯科与布鲁塞尔的顾卫民、宗应仁与阎尚隆,以及其他重要领导人,王元庆让李存勋用军情局的保密通信网络组织视频电话会议,与各位决策层领导人商讨对日作战行动。
  “拦截结果已经得到证实,日本发射的十二枚X-2型弹道导弹全被击落,其中七枚落在日本境内,五枚落在日本领海内。迄今为止,日本没有进行第二轮战略打击,但是不能排除日本在将来进行战略打击的可能性。总参谋部已经调整部署,空军将抽调至少两个战术战斗机联队与一个支援大队,专门负责搜寻摧毁日本的机动式弹道导弹发射车。情报方面的工作正在进行,但是无法保证及时获得准确情报……”
  介绍情况的不是项铤辉,而是裴承毅。
  王元庆与叶致胜留在战略指挥中心,其他领导人则分处各地,通过虚拟三维技术将影像传送到了战略指挥中心的中央会议室内。虽然虚拟三维技术还不是很先进,与真实人物的差别非常明显,但是比起以往的视频会议,除了能够传递声音与图像信号之外,还能将参会人员的一举一动表现出来,不能不是说是技术上的重大飞跃。
  没人重视技术,参会人员没有搞技术出身的,而且商讨的也不是技术问题。
  “……由此可见,确认日本已经丧失核打击能力之前,我们仍然得保持战略警戒,从而对作战行动产生严重影响。即便日本已经丧失了战略打击能力,也无法排除日本拥有战术核打击能力。为此,必须将空袭时间由计划的十五天延长到三十天,甚至四十五天以上,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摧毁日本的核能力。”
  “这对作战行动有多大影响?”顾卫民率先提问。
  王元庆压了压手,信息迅速传递出去,裴承毅也主动退到了一边。“事实已经证明,日本是一个丧心病狂的国家。谁都知道,我们手里有毁灭整个世界的核武器,如果日本的领导人稍微有点理智,就不会率先使用核武器,更不会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对于这样的敌人,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哪怕延长战争时间。当务之急,仍然是消除日本的核威胁,确保共和国本土安全。”
  顾卫民点了点头,表示支持王元庆的观点。
  其他领导人也都点头表示支持。
  “如何才能消除日本的核威胁?”王元庆拿起放在桌上的香烟,“在我们对其导弹基地与核武器基地进行了核打击之后,日本才发动核反击。由此可以推断,日本也有基本的核反击策略。按照裴承毅将军所说,只要时间充足,空军有足够的把握摧毁日本的所有机动式导弹发射车。问题是,我们能够一直等下去吗,日本只将核弹头用于战略平台吗?我们必须考虑战略核威胁,必须对日本可能采取更加疯狂的战争行为有所警惕。”
  “元首的意思是……”宗应仁开口了。
  “很简单,以‘打压结合’的方式,迫使日本采取更加疯狂的行动。”
  参会人员都露出了非常震惊的神色。
  “元首是说,再次打击日本的战略设施,迫使日本再次使用核武器?”
  王元庆朝顾卫民点了点头,表明就是这个意思。
  “日本使用核武器,已经对战争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如果我们……”
  “事实证明,我国的战略防御系统拥有足够的拦截能力。”王元庆显得有点武断,没有给顾卫民太多的发言机会,“在总参谋部提交的战斗报告中明确提到,拦截十二枚导弹,仅用了我国战略防御系统不到一成的拦截能力。军情局早已证明,日本的战略投送工具不会超过一百件,在此之前已经用掉了十二件,还被摧毁了数十件。由此可以断定,日本剩余的战略投送工具非常有限。换句话说,我国战略安全没有太大问题。我们不得不重视另外一个问题,‘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持续警戒时间非常有限,日本也知道这一点。要不了多久,我们就得降低战略警戒级别,如果日本在这个时候发动袭击,结果会如何?因此,我建议尽快扩大打击规模,迫使日本再次发动战略反击!”
  顾卫民没再多说什么,因为王元庆是从国家战略安全出发做出了这样的决策。
  “打击对象是什么?”外交部长阎尚隆问了一句。
  “日本的所有核设施。”王元庆朝有点激动的项铤辉压了压手,说道,“虽然日本的大部分核设施都是民用核电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无法用来生产武器级核原料的轻水反应堆或者可控聚变反应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是重水反应堆。也就是说,不能排除日本将民用核设施转为军用的可能性。”
  “这么做,会不会产生不良后果?”宗应仁也问了一句。
  “后果肯定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对我们来说,需要承担扩大战争规模的后果。”王元庆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好的方面更多。前面已经提到,通过打击日本的核设施,能够最大限度的迫使日本再次发动战略反击。其次,可以消除潜在威胁。设想,如果转有核废料的弹头落在我国本土,算不算核袭击?第三,能对某些国家,比如印度起到震慑作用,让其在战争期间保持中立,消除两线作战的危险,对顾主席的新德里之行有很大的帮助。最后,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战争难度,从而减少我国的战争损失与消耗。”
  虽然王元庆对每个问题都是点到即止,但是这番话的意义却非同寻常。
  战略策划阶段,如何避免两线作战就是王元庆等人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共和国没有能力攻占日本,也就不可能在两个方向上同两个强大的敌人作战。为此,王元庆才会出访伊斯兰堡,为巴基斯坦提供“战略安全保障”,以便在危机关头,能够借巴基斯坦牵制印度,从而降低共和国的战争压力。让顾卫民出访新德里,目的也是一样,稳住印度,让鲁拉贾帕尼不要做蠢事。只是联盟与外交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威胁,只有真正的威慑才能让印度老实下来。如果共和国通过战争摧毁日本的核电站,在日本国内大范围放射性污染,印度就会三思而后行,因为印度也有数十座核电站,不但大部分都是老式的裂变核电站,还有很多就在大城市附近。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数据,如果印度的核电站被全部摧毁,至少有8亿印度人将受到影响。鲁拉贾帕尼会用一半人口帮助日本渡过难关吗?
  最后一个问题也很关键,如何控制战争消耗与损失一直是关键问题。如果因为战争对国民经济造成影响,最终对国民生活造成影响,国内支持战争的力度肯定会有所降低,甚至会出现反战浪潮。最重要的是,日本并非共和国的首要敌人,如果在日本身上消耗太多的实力,共和国获得的也只是惨胜。
  过了好一阵,顾卫民才打破沉默,说道:“会不会对我国造成影响。”
  王元庆淡淡一笑,朝项铤辉看了过去。
  项铤辉没有开口,而是退了两步,让裴承毅站到了前面来。
  “我们用计算机对轰炸行动进行了模拟分析,虽然无法完全排除影响,但是可以将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裴承毅一边说着,一边在操作着什么。很快,中央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种炸弹的结构图与众多数据。裴承毅也在这时说道:“这是专门针对日本的核设施研制的新型航空炸弹,攻击时,炸弹直接击中反应堆的堆体,并且在地下爆炸,产生六千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将反应堆内的核原料彻底汽化。因为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威力有限,所以不会对堆体造成严重破坏,产生的发射性尘埃最多上升到五千米高度,飘散范围不会超过一百五十千米,影响范围仅为核爆炸的百分之一。也就是说,大部分放射性尘埃都将落在日本本土,或者周边海域,仅对朝鲜半岛南部地区有微弱影响,对我国本土几乎没有威胁。”
  顾卫民微微点了点头,把目光转向了王元庆。
  “分析数据已经得到证实,在打击行动开始之前,将由军情局借用国家计算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轰炸结果再次进行模拟分析,以保万无一失。”王元庆长出口气,说道,“虽然以往均由元首决定此类战略行动,但是我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所以今天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是否对日本的核设施进行轰炸。”
  坐在王元庆身旁的叶致胜愣了一下,朝元首投去了有点不敢相信的目光。
  王元庆似乎没有注意到叶致胜的表情,说完后就举起了右手。
  宗应仁与项铤辉紧跟着举手表示赞同,顾卫民迟疑了一下也举起右手,随后阎尚隆与李存勋等人都举手表示赞同,叶致胜最后才反应过来。
  表决结果没有任何悬念,所有人都投了赞成票。
  “很感谢大家的支持。”王元庆把目光转向了项铤辉,“项总,立即部署打击行动,军情局拿到模拟分析结果之后,立即开始!”
  会议到此结束,一个决定一亿多人的决策就此诞生!
第七十二章
一个民族的存亡
  王元庆采用“民主表决”的方式做出战略决策,让李存勋觉得很意外。
  会议的组织工作由刘晓宾负责,李存勋在飞往上海的途中参加会议。也就是说,在“民主表决”之前,王元庆已经做出决策,表决只是做做样子。
  元首为什么要这么做?
  没费多少心思,李存勋就想明白了。
  日本是一个人口众多、国土狭小、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在不到3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住着1亿4000万国民,人口密度是共和国的3倍;日本本土除了森林资源丰富之外,只有少量铁、铜、煤与硫磺,其余资源均需进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迅速成为发达国家,直到21世纪初,日本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进口国。与其他资源相比,日本最需要的就是能源。
  为了解决能源紧缺问题,日本非常重视发展核能。
  因为日本本土没有铀矿,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就想方设法的从其他国家进口核原料,在国内修建了多处核原料储备基地。军政府上台之前,日本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核原料储备国,拥有的核原料能够供所有核电站使用数百年。拥有大量核原料的同时,日本还是世界上拥有核电站最多的国家。21世纪初,核电站的发电量占到了日本总电量的80%以上,而排第二位的法国仅占67%。
  200多座核电站,拥挤在37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密度可想而知。
  轰炸日本核电站,倒霉的不是共和国,而是日本人。因为国土过于狭小,所以日本的核电站几乎都在大城市附近。因为核电站需要大量纯净淡水,所以大部分核电站都建在环境较好的地方,特别是主要河流附近。如果出现放射性污染,别说1亿4000万日本人无处可逃,就连饮用水源都将遭到污染。
  灾难性的后果!
  王元庆有能力做出如此重大的决策吗?
  虽然李存勋从来不可怜日本人,即便当初的宫本健太郎、还有现在的谷树良平都在为共和国效劳,也没有改变李存勋厌恶日本人的观念,但那是1亿4000万活生生的人,哪怕是1亿4000万头猪,王元庆也得掂量掂量吧。
  正是如此,王元庆才会采取“民主表决”的方式做出战略决策。
  谁都知道,只要共和国轰炸了日本的核电站,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全世界都会因此指责共和国,认为共和国的战争行为已经超出了赢得战争所必须的范畴,肆意制造不必要的伤亡与损失,违背了人道主义原则。如果王元庆单独做出决策,势必遭到反对。在以“民主表决”的方式做出决策后,承担责任的就不是王元庆一个人,而是共和国领导集团。在此情况下,至少能够保证领导层内部团结,稳住国内局势,化解外部威胁。
  冷静下来后,李存勋也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2/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