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3/1195

  毋庸置疑,美国的这一举动对局势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得到美国的支持,日本军人会老实就范吗?
  与美国不同,欧盟的态度却非常矛盾。
  在法国主动出面促成中日停战谈判、欧盟以“观察员”身份加入谈判的情况下,别说德国、意大利等正在努力推动欧盟政治一体化的国家,就连一向与欧盟若即若离的英国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希望欧盟能在中日停战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
  欧盟的这一态度完全可以理解。
  如果促成中日签署停战条约,欧盟不但能够趁机与中国改善关系、借助中国市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还能在战后的日本获得一席之地、在西太平洋与东亚地区获得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欧盟的国际影响力必然大幅度提高,在外交上获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为摆脱美国的影响奠定基础。
  正是如此,欧盟才在中日停战谈判中表现得坚决积极。
  停战谈判破裂,欧盟不会得到任何好处。
  换个角度,欧盟却不太信任中国。毕竟从文化上讲,欧盟与美国的关系密不可分。不管是宗教信仰、民族传统、政治体制、还是价值观念,欧盟与美国同根同种,即便法德意三国一直想让欧盟摆脱美国,可是从根本上讲,欧盟不可能为了中国与美国决裂,更不可能在摆脱美国之后投入中国的怀抱。欧盟的最终目的不是成为中国或者美国的附庸,而是一个拥有独立发言权的政治实体。
  在此情况下,欧盟绝不希望看到一个如日中天的中国!
  美国再强大,欧盟也是美国的天然盟友;不管欧盟与美国的矛盾与分歧有多严重,终归是小矛盾与小分歧,可以通过协商与谈判得到解决;美国再一意孤行,也不会在重大国际事务上抛开欧盟,更不会不顾欧盟的利益。中国取代美国,必然颠覆由西方世界主导的世界格局,将世界带入“东方时代”;到时候,不但美国会被中国踩在脚下,欧盟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与中国分道扬镳,甚至与中国敌对。
  由此可见,欧盟需要足以牵制美国的中国,而不是强大到可以取代美国的中国。
  中日停战谈判破裂,除了必然完蛋的日本之外,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中国。即便中国有足够的实力消灭日本,也不可能从中获得任何好处。
  欧盟的矛盾就在这里,到底是促进谈判,还是破坏谈判。
  与中国、美国不同,欧盟不是统一的国家,而是国家联盟。法国一直主张促进中日签署停战条约,帮助中日双方结束战争。村上贞正完蛋之前,德国与意大利支持法国,英国与西班牙也暗中默认法国的主张。村上贞正自杀后,德国与意大利开始犹豫,英国与西班牙则认为欧盟不应该过分介入中日战争,避免因此导致不可收拾的后果。
  法国独木难支,更不可能抛开其他欧盟成员国,单独介入中日停战谈判。
  随着欧盟的态度冷淡下来,巴黎停战谈判还有希望吗?
  23日,阎尚隆与北山志川再次会晤。
  在阎尚隆提出继续谈判之后,北山志川提出修改已经达成的停战协议,要求中国在驻军、琉球群岛与处置战犯等问题上做出让步。
  会晤仅进行了不到半个小时,在阎尚隆拒绝了北山志川的提议后,会晤匆匆结束。
  当天傍晚,共和国空军恢复对日战略轰炸。
  入夜后,以东机谷胜为首的10多名内阁成员,以佐藤信斋为首的10多名军部将领一同离开东京,前往位与琵琶湖左岸的天皇行宫。
  虽然没有竞争对手,也没人反对由东机谷胜组建战时看守内阁,但是东机谷胜要想成为临时首相,必须得到天皇任命。
  天皇在日本还有多大的影响力?没人说得准。
  在很大的程度上,天皇只是日本最高权力的象征,只是宣誓的对象。
  按照麦克阿瑟在二战后为日本制订的宪法,天皇在日本没有任何实权。即便在军政府上台之后,天皇的影响力也非常有限,没有任何一名将领希望在首相之外再给军人设置一道障碍。
  作为内阁成员,谷树良平也去了天皇行宫。
  面见天皇前,所有人都换上了和服。这是日本军政府上台后的新规定,为了重视日本的传统文化,在明治维新之后使用了上百年的燕尾服被彻底废弃,和服成为各种正式严肃场合的“制服”。
  天皇批准临时内阁的过程非常简单。
  东机谷胜拿到天皇的诏书之后,率领内阁官员与军部将领向天皇宣誓效忠。整个过程不到2小时,随后近30人离开天皇行宫。内阁官员与军部将领分别搭乘2支车队,分头返回东京。
  一路上,谷树良平的心情并不平静。
  原因很简单,东机谷胜得到了想得到的所有东西!天皇不但批准由东机谷胜负责组建战时看守内阁,还授权东机谷胜处理日本的一切事务,完成村上贞正没有完成的事情,率领大和民族度过危难关头。
  东机谷胜能够率领大和民族度过危难关头吗?
  谷树良平不抱任何希望,因为东机谷胜是日本军人,日本军人在战争中没有任何理智可言。
  让谷树良平想不明白的是,东机谷胜几乎不相信村上贞正时期的任何内阁成员,却对国家安全局长非常信任,甚至让谷树良平加入了决策核心圈。也正是如此,谷树良平才有机会接触到东机谷胜的“宏伟计划”。
  觐见天皇前,东机谷胜提出了“日出计划”。这不是拯救大和民族的计划,而是毁灭大和民族的计划。谷树良平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份计划不是东机谷胜的“杰作”,而是军部将领的杰作。更重要的是,这份计划早在村上贞正自杀之前就制订好了,只是一直没有提到台面上来。原因很简单,村上贞正绝对不会批准如此疯狂,足以使大和民族变成历史符号的计划!
  按照该计划,日本不但不会承认村上贞正与中国签署的停战条款,还会押上整个大和民族,继续与中国打下去!
  结果很简单,大和民族将彻底灭绝!
  谷树良平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此之前,他已经萌生了离开日本的想法,现在却决定留下来。如果任由东机谷胜等军人搞下去,日本就将彻底完蛋。虽然谷树良平一直对“双面间谍”的身份耿耿于怀,但是他终于明白,军人与村上贞正这样的政治家不能拯救日本,只会使日本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作为日本人,谷树良平不希望自己的祖国与自己的民族彻底灭亡!
  回到东京,谷树良平参加了由东机谷胜主持的内阁与军部第一次全体会议,随后返回国家安全局。
  24日凌晨,谷树良平按照约定的方式,将最新情报送给了张孝珑与陈良云。
  该做的,谷树良平都做了。他非常清楚送出情报的后果,中国肯定会发起更大规模的军事打击,彻底打垮由军人领导的日本。这也正是谷树良平的目的,他只是希望中国能够手下留情,不要将枪口对准平民。这也仅仅只是希望,谷树良平并不天真,不对现实世界抱任何幻想。战争就是战争,没有任何同情与怜悯可言。制造战争的是日本、不是中国,日本必将为此付出代价,接受应有的惩罚。
  牺牲一部分平民,总比牺牲整个民族好得多!
第一百三十二章
末日疯狂
  情报确凿可靠,再无任何怀疑。
  24日,得到王元庆的准许后,总参谋部正式启动了“全面打击计划”。
  和平时期,总参谋部的主要工作就是针对可能爆发的战争制订作战计划、调整军事部署、完善军队建设。战争期间,总参谋部在指挥作战行动的时候,还会针对实际情况完善预先制订的作战计划。
  停战谈判开始的时候,项铤辉与裴承毅就不抱多大希望。
  军人最了解军人,虽然共和国军人没有日本军人那么极端,也主要是共和国军人必须听从政府命令,没有掌握实权,但是作为军人,项铤辉与裴承毅非常清楚日本“同行”的想法,也非常清楚日本“同行”的极端行径。
  早在日本进行核试验的时候,项铤辉与裴承毅就认为村上贞正迟早会被日本军人推翻。
  按照村上贞正制订的路线图,如果不考虑外界因素,日本很有可能在10多年后成为世界大国。问题是,日本不可能随心所欲,也就不可能不受外界影响。只要共和国有决心解决日本核问题,日本就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国。
  战争必然爆发,只是迟早的事情。
  战争必然对村上贞正制订的“日本发展线路”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按照项铤辉与裴承毅的说法,即便村上贞正不选择自杀,也会在签署停战条约的前一刻被日本军人推翻,日本政局必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战争不会因此结束。
  当初,项铤辉就想提醒王元庆,不要对谈判抱多大的期望。
  受裴承毅的影响,项铤辉没有去找王元庆。不得不承认,裴承毅更加理解元首。共和国在谈判中提出各项苛刻条件,摆明了不把谈判当回事。如果日本签署停战条约,共和国能获得很大的好处。如果日本不签署停战条约,战争必然继续。停战谈判开始前,王元庆就让总参谋部向刚刚占领的屋久岛与种子岛派遣重兵,证明元首早就认识到谈判靠不住。既然元首已经认识到了问题,有必要当面提出来吗?
  总参谋部要做的,只是为战争做好准备。
  项铤辉与裴承毅确实这么做了,在军情局确定日本即将撕毁停战协议之后,总参谋部立即拿出了可行的打击方案,并且启动了作战计划。
  短短数个小时,各方面的部署均已到位。
  主要打击力量仍然是空军,海军岸基航空兵完成了支援琉球群岛的作战行动之后也参加了轰炸日本本土的作战行动,海军舰队则开赴伊豆诸岛海域对日本实施全面彻底的战略封锁。
  与之前的战略轰炸不同,“全面打击计划”完全针对日本的大中城市!
  为了避免造成严重的平民伤亡,使共和国背上“反人类”的罪名,在此之前的战略轰炸基本上都针对国家基础设施,比如交通枢纽、工业中心、物资仓库、通信中心等。因为空军在战略轰炸开始之后不久彻底打垮了日本空军,掌握了绝对制空权,所以在此之前的轰炸行动中,总参谋部列举的各类目标均被摧毁,没有继续轰炸的必要。
  扩大轰炸规模,肯定会将矛头对准平民。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日本的军事工业并未完全瘫痪。战略轰炸开始后不久,日本就将大量用于生产武器弹药、特别是枪支与枪弹的工业设备转移到各大中城市的居民区,利用居民做掩护,躲避战略轰炸。另外,日本在战前购买了大批工业原材料,修建了大批物资仓库,有的仓库甚至“藏”在海里。以煤炭、铁矿石与铜矿石为例,战争爆发前,日本至少在濑户内海储存了上亿吨煤炭、数千万吨铁矿石与上千万吨铜矿石。这些工业原料全都装在特制的容器内,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打捞起来。战略轰炸不可能摧毁藏在海里的物资,只有在物资被打捞起来之后才能加以摧毁。
  轰炸居民区,后果肯定非常严重。
  虽然日本本土大部分城市都被放射性尘埃污染,但是在日本军队的管制下,仍然有很多平民留在城市里,在东京、大阪、神户、名古屋、长崎、广岛、冈山、福冈这些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与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中,仍然有数千万居民。不管这些日本人能否活到2年之后,只要共和国轰炸日本城市居民区,必然背上“反人类”的罪名,从而遭到西方国家指责。
  在此之前,王元庆严令禁止轰炸城市居民区。
  随着日本一意孤行的继续在战争的道路上前进,共和国别无选择!
  轰炸城市居民区,“难度”并不小。
  虽然军情局为总参谋部提供了非常准确的军事情报,但是军情局搜集情报的手段再厉害,也不可能确定哪栋民房内住的是人、哪栋民房内有用于生产武器弹药的工业设备,也就无法实施精确轰炸。
  精确轰炸派不上用场,只能大规模轰炸!
  此时,空军准备的“特种炸弹”派上了用场。
  所谓的“特种炸弹”,并不特殊,只是改进过的燃烧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对日与对德战略轰炸中证明了燃烧弹是对付城市类大面积目标的最有效弹药。不管是德国的砖石结构房屋还是日本的木结构房屋,在燃烧弹面前都非常脆弱。在针对得累斯顿的千机大轰炸中,美国与英国的近千架轰炸机用数千吨燃烧弹在数个小时内烧死烧伤近20万德国人。在针对东京的战略轰炸中,美国的B-29机群创造了在一次轰炸中杀死17万日本人的纪录。与这两次大规模轰炸相比,投在广岛与长崎的原子弹所造成的破坏根本算不了什么。
  当然,现在的日本城市已经不是二战时的样子。
  二战时使用的燃烧弹有很多缺陷,比如燃烧温度过低,持续时间过短,造成的火焰对砖石结构房屋的破坏力不够大,难以对付地下目标等等。针对日本的特殊情况,空军出资研制了改进型燃烧弹,主要就是在燃烧剂中增加新的化学成分,提高燃烧时的问题、延长燃烧时间、增强流动性。通过改进引信,延迟点火时间,使燃烧剂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地表裂缝渗透到地下建筑内,从而对地下目标造成毁灭性破坏。更重要的是,新式燃烧剂不但具有燃烧效果,还具有消耗空气的效果。如果大量燃烧弹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引爆,能迅速耗光爆炸范围内的氧气,使附近人员窒息。
  为了达到目的,战争无所不用其极。
  随着技术进步,很多常规武器的打击效力已经超过了核武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3/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