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7/1195

  谁先坚持不住,谁就输得精光。
  “美国不参战,肯定会在人道主义问题上与欧洲合作。”王元庆抽了几口烟,将剩下的大半截烟头丢进了烟灰缸,说道,“只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不会向日本施压,迫使日本返回谈判桌。如果我是美国总统,我会做一件事情,即尽量保住日本的命根子,让日本能够在战后恢复元气。美国很有可能接纳部分日本难民,即便不将难民安置在国内,也会安置在由其管理的海外领地上,比如北马里亚纳群岛、波多黎各等地。为此,美国会在欧盟出面之后向我们施压,要求我们降低战略封锁强度,允许部分日本难民前往西方国家提供的安置地点。除此之外,美国还会提前在国际上采购大宗物资,比如钢铁、水泥等用于战后重建的原材料。对我们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以前,都是美国掠夺其他国家,现在轮到大家掠夺美国了。”
  “元首的意思是……”
  王元庆看了叶致胜一眼,笑着说道:“美国买什么,我们就囤积什么。当然,不需要共和国亲自出面,只要提前放出风声,就能让很多国家受益了。这场战争对很多国家造成了影响,蛋糕再大,我们也吃不了,还不如分出去,让其他国家沾点光,顺带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叶致胜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王元庆的意思。
  “当然,打击美国的方式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慢慢想,想到了就采取行动。”
  众人都笑了起来,也不得不佩服王元庆的战略眼光。
  会议的气氛松缓了下来,在王元庆轻描淡写般的分析下,由炸死日本天皇导致的负面影响似乎全是空穴来风。
第一百三十八章
战略布局
  会议结束后,王元庆把顾卫民单独留了下来。
  虽然顾卫民不再是政府官员,但是作为全体代表大会主席,仍然是共和国的高级领导人。纪佑国与赵润东执政时期,因为与议会、即全体代表大会有关的制度并不完善,所以两人都不太重视全体代表大会主席在国家事务中的发言权。在与王元庆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之后,顾卫民没有像前任庞兴龙那样,毫无留恋的离开政治场、下海经商。经赵润东从中协调,王元庆最终同意让顾卫民出任全体代表大会主席,继续在中央发挥作用。
  最初,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王元庆已经将顾卫民排除在了决策圈之外,不会重用顾卫民。王元庆上台执政的时候,也确实没有重用顾卫民,很多决策工作都没让顾卫民参加。直到“日本战争”爆发,在谁也没有想到的情况下,顾卫民重返决策圈,而且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话语权甚至在国务院总理宗应仁与总参谋长项铤辉之上。
  王元庆为什么要这么做?
  没人猜得透,就连跟了王元庆10年的叶致胜,与一直在王元庆身边工作的焦魃山都不明白元首重用顾卫民的原因。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王元庆重用顾卫民,绝对没有半点私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顾卫民是王元庆的政治敌人。虽然王元庆深得纪佑国真传,不会搞政治迫害,但是王元庆再大度,也不应该重用政治对手。让顾卫民参与“日本战争”的决策工作,王元庆得不到任何好处。搞砸了,作为国家元首的王元庆将承担主要责任,顾卫民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还能从中获益;搞好了,就算王元庆占了绝大部分功劳,也不可能把其他领导人排除在外,顾卫民总能沾光。
  实际上,就连顾卫民都搞不明白,王元庆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
  书房里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王元庆先给顾卫民点上烟,才给自己点上。
  “老王,有什么事就说吧,你我之间没什么好隐瞒的。”
  王元庆笑了笑,说道:“老顾,我让你留下来,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与你商量。”
  顾卫民抽了两口烟,没有重要的事情,王元庆就不会让他单独留下来。
  “会议上,我们讨论了美国可能采取的行动,定下了应对方案,只是最重要的问题我没有提出来,其他人也没有提出来。”王元庆看了顾卫民一眼,说道,“不管美国想搞什么名堂,我们首先得弄清楚美国的目的。对美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不折不扣的灾难。韦斯特伍德上任之后,除了尽量避免与我们接触之外,还想尽办法围剿我们。毫无疑问,我们与美国的直接冲突不可避免,迟早都会爆发。”
  顾卫民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没错,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对美国来说,时间更宝贵。”王元庆笑了笑,说道,“从纪老在2015年决定出师南亚开始,我们一路顺风顺水,几乎没有遇到足以使我们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敌人。不管是日本还是印度,乃至东南亚那些小国,都不是我们的对手。全球性大萧条,对我们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影响,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影响。总体而言,我们的发展速度达到了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虽然主要的动力是纪老推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炎黄计划’给我们带来的超前技术,但是不得不承认,周边国家的颓弱是我们能够迅速壮大的重要原因。”
  “纪老给国家与民族到底留下了多少财富,恐怕百年之后都无人说得清楚。”
  “纪老的功绩,自有后人评断,不需要我们操心。”王元庆抽了两口烟,顺带观察了一下顾卫民的神色,说道,“纪老为我们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要做的,只是沿着纪老为我们指明的道路走下去,完成民族复兴的伟业。民族复兴,必须面对国内问题与国际挑战。国内问题,我们必须深化改革,使共和国变得更加强大。国际挑战,我们得做好充足准备,随时应付不测风云。”
  顾卫民长出口气,神色非常严峻。
  “前面我已说到,我们必须搞清楚美国的目的。”王元庆的神色也很严峻,似乎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么多年来,美国与日本的关系若即若离,日本公然进行核试验,美国都没有迁怒于日本,足以说明,在美国眼中,日本就是一颗可以利用的棋子。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日本强大到能够对美国构成威胁之前,必然首先对我们构成威胁。战胜我们之后,日本才能挥师东进。历史反复证明,日本强大之后,首先对周边国家构成威胁,随后才会对太平洋对岸的美国构成威胁。美国纵容日本,不是美国不担心日本的威胁,而是知道我们不会坐看日本壮大。”
  “事实明摆着,美国逼我们动手。”
  王元庆点了点头,说道:“战争爆发之前,谁都想不到日本会输得这么惨。说实话,我也没有想到,我们竟然赢得这么轻松。在此之前,我认为战争会持续半年以上,然后与日本进行停战谈判,最终签署对我们有利的停战条约。美国也不例外,肯定没有料到准备了十年的日本会一败涂地。直到现在,美国才真正回过神来,开始考虑今后的局势,寻找对付我们的方法。”
  “你是说……”顾卫民立即皱起了眉头。
  “虽然暂时没有收到相关情报,但是我可以肯定,美国已经在为战后的世界格局进行部署。”王元庆长出口气,说道,“不管是为日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还是进行全面销毁核武器谈判,都是美国在布局,为美国的未来布局,也为我们的未来布局。”
  顾卫民迅速思索一番,随即微微点了点头,认同了王元庆的判断。
  “在美国布的局中,缺乏一个关键因素。”
  “代替日本的棋子。”顾卫民一语道破天机。
  王元庆淡淡一笑,说道:“正是如此,缺少一个足以顶替日本,对我们构成严重威胁的棋子。日本战败已成定局,战败后的日本会沦落到什么地步,没人有肯定答案。只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三十年之内,日本无法对我们构成威胁。如果情况更糟糕一点,日本至少需要半个世纪才能恢复元气,前提条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战后为日本提供全面援助,帮助日本完成复兴时期的基础建设工作。”
  “一笔不小的投入,美国不见得拿得出这么多钱。”
  “问题就在这里,不管美国有没有能力帮助日本进行战后重建,日本衰落已经没有什么悬念。”王元庆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没有日本,美国就得寻找一个足以替代日本的国家。放眼我们周边地区,与我们有矛盾的国家屈指可数。菲律宾太弱,算不上战略级别的对手。印度尼西亚太乱,自身问题都解决不了,拿什么向我们叫板?俄罗斯老谋深算,短期内不会跟我们翻脸。中亚几个国家与我们走得很近,不会投靠美国。算来算去,真正有能力也有胆量向我们挑战的只有印度。”
  顾卫民灭掉已经燃尽的烟头,顺手拿出了香烟。
  “要想让印度向我们叫板,美国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武装印度,二是让印度摆脱对我们的依赖。”王元庆接住顾卫民递来的香烟,摇了摇手,没有急着点上,说道,“武装印度并不难,印度早就想扩充军备,只是苦于资金不足,一直没有大规模采购军火。只要美国肯降低军火的销售价格,印度肯定会接受美国的蛋糕。难的是,美国用什么办法让印度不再依靠我们?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美国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毕竟美国消耗不了印度的所有产品,其国内市场还得留给墨西哥与其他更重要的盟国,不可能全面向印度开放。没有庞大的市场,印度生产的初级工业产品还得卖给我们,从而在经济上严重依赖我国市场。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日本战后重建?”顾卫民顿时明白了王元庆的意思。
  王元庆这才点上烟,说道:“正是如此。战后重建,主要是恢复基础设施,需要大量初级工业产品。经济发展初期,日本主要解决国民的生活问题,也需要大量初级工业产品。如果美国意识到了这一点,就能利用日本战后重建消耗印度的工业产品,从而削弱我们与印度的经贸关系,使印度不再依靠我国市场。从印度的立场上讲,也很乐意与美国合作。毕竟我们与印度的矛盾至今没有得到解决,鲁拉贾帕尼并不笨,知道迟早会与我们算总账。只要印度仍然有称霸南亚与印度洋的野心,只要印度不肯放弃霸占的领土,我们与印度很有可能干上一场。”
  “你情我愿,美国肯定会借此机会拉拢印度。”
  王元庆长出了口气,说道:“这就是我最担心的地方。美印结盟,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比日本还要凶险的挑战。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恐怕要不了多久,我们就得面临另外一场战争,永远也不可能超越美国。”
  顾卫民沉思一阵,说道:“元首,你有什么想法?”
  看了眼顾卫民,王元庆笑着摇了摇头,没有急着开口。
  见到王元庆的神色,顾卫民立即意识到,元首已经想好了对策。
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民意识
  抽完烟,王元庆喝了两口茶,仍然在暗自思考。
  顾卫民耐着性子,没有主动问出来。
  “印度的问题非常复杂,我也没有想到现成的办法。”王元庆放下茶杯,目光在顾卫民身上停留了几秒钟,才说道,“不管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印度均远超日本,天生具备成为世界大国的基础。从周边形势来看,印度的处境也要比日本优越得多。受大海阻隔,就算我们把日本打得再惨,只要能够保证日本难民不越海涌入周边国家,就不会对周边国家造成严重影响,也就不会引起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印度的情况恰恰相反,如果我们像对付日本一样对付印度,肯定会受到与印度接壤的其他国家的反对,没有人愿意为十多亿印度难民擦屁股。不说别的,巴基斯坦一直借助我们的力量削弱印度,保持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却从不希望我们彻底打垮印度。还有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等国,都不希望我们在南亚地区打一场会产生十多亿战争难民的大规模战争。”
  “打印度避免不了大规模地面战争,代价更加高昂,我们也承受不起。”
  王元庆点了点头,说道:“因此,我们必须尽量避免与印度爆发全面战争。当然,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想避开就能避开。藏南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也迟早会得到解决。当年纪老没有下令出兵藏南地区,主要顾虑印度手上的核武器。事实已经证明,我们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对付中等核国家的战略打击。能够对付日本,肯定能够对付印度。如果谈判解决不了问题,最终仍然得依靠战争解决问题。受美国政策的影响,印度肯定不会在藏南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战争难以避免,只是迟早的事情。如此一来,我们如何用战争的方式对付印度?”
  “哎!”顾卫民叹了口气,说道,“能不打,最好不要打。”
  “我也这么想,毕竟战争的负面影响太大,可是很多时候,选择权不在我们手上。”王元庆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到底该怎么打,我还没有想好。现在我能想到的是,必须通过特殊手段赢得胜利,就像我们在这场战争中首先打击日本的通信网络系统与军事侦察卫星系统一样,新的战术与新的战争方式能够为我们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除此之外,我们还得做好一件事情。”
  “什么事?”顾卫民朝王元庆看了过去。
  “搞好国家建设。”王元庆淡淡一笑,说道,“看上去似乎没有多大的关系,实际上却有必然联系。不管在什么时候,自身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历史上,任何一个只注重对外扩张,不关心内部改革的大帝国,最终都因自身矛盾总爆发而彻底崩溃。共和国还没有到足以称雄的地步,更应该注重内部改革。只有国家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才有能力应付外界威胁。”
  顾卫民笑了笑,明白了王元庆的意思。
  “改革走到现在,国内问题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许多。”王元庆知道顾卫民是个明白人,也就没有绕弯子,直接说道,“我们都知道,纪老推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共和国成功度过了最艰难的事情,由只能生产他国产品的‘世界工厂’变成了能够生产各类自主品牌高端产品的‘世界中心’。但是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纪老的初衷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而是为今后的全面改革奠定基础。没有雄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任何改革都是空谈。纪老离任前,推出的数项法律为我们指明了全面改革的主要方向。虽然赵老在任期间,没有在国内改革上下多少功夫,主要是在消化纪老留下的政治任务,但是我们都知道,赵老非常支持纪老的改革方针,只是苦于应付外界威胁,没有能力加强国内改革。”
  “今后的国际局势,不见得多么有利。”
  “确实如此,但是在几年之内,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必然大为改观。”王元庆没有直接反驳顾卫民的观点,说道,“这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外界威胁。按照我的估计,三到五年之内,不管是美国还是印度,都不会对我们构成真正的威胁,只要我们不主动制造冲突,矛盾就不会激化。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家实力提升,我们能够在保证国内稳定的情况下应付小规模局部冲突,不再需要集中力量打大仗。至少在2030年、甚至2035年之前,我们也不会打大仗。”
  顾卫民微微点了点头,承认了王元庆的分析。
  “我的想法是,战争结束之后、或者说在基本确保赢得战争胜利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把重点转移到国内,加快改革进程。”
  “元首,你的意思是……”顾卫民是明知故问。
  “改革走到现在,仅仅在经济领域做文章,效果已经不明显了。”王元庆拿起香烟,先给顾卫民散了一根,“去年,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了十万元,约和两万美元,已经迈入了发达国家行列。可是经济总量再大、平均产值再高,也无法掩盖现实问题。过大的贫富差距、较低的社会福利、沉重的赋税压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拦路虎。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归根结底甚至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顾卫民微微着了下眉头,听出了王元庆这番话的严重性。
  “改革之初,订下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全体致富’的基本改革方针。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王元庆看了顾卫民一眼,说道,“问题就在政治制度上,我们的政治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不能满足国民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需要。”
  “政治制度改革,可不是小事。”
  “肯定不是小事,搞不好,我们会成为民族罪人!”王元庆的话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政治改革怎么改,由下至上,还是由上至下?很多人认为,由上至下,只能起到换汤不换药的效果。还有人认为,由下至上,就不是改革而是革命。在我看来,改革的动力不在我们这些决策者的手中,而在广大的国民手中。”
  顾卫民朝王元庆看了过去,似乎没有明白王元庆的意思。
  “半个世纪前,我们搞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广大老百姓希望过上更好的日子。”王元庆灭掉烟头,说道,“老百姓的需要,就是改革的根本动力。现在老百姓需要什么?不再是简单的物质生活,而是成为国家主人翁的精神需求。换句话说,老百姓需要的是参与国家事务,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拥有更大的发言权。这些需要是什么?毫无疑问,这是老百姓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是由普通的社会劳动者转变为国家公民的根本性变化。谁都知道,蚂蚁是群体性最强的生物,但是人不是蚂蚁,人也不能通过生物激素控制其他人,人更不可能只为了生存与繁衍后代付出一切。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天生具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拥有主宰自身命运的权利。在广西工作的时候我就认识到,我们不缺乏卓越人才、不缺乏勤奋的劳动者、更不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缺少的,只是让千千万万国民按照自身的意愿参与社会劳动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就是老百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条件,是老百姓在国家活动中发挥作用的条件!”
  “公民意识。”顾卫民用4个字总结了王元庆这番话的意思。
  “对,就是公民意识。”王元庆长出口气,喝了两口茶,说道,“十年前,也许绝大部分国民还不具备公民意识,可是现在,几乎所有国民都认识到不但有交纳赋税的义务,还有参与国家活动的权利。不管谁坐在统治者的位置上,只能顺应民意,背离民意的,迟早会被民众推翻。老百姓有了公民意识,我们就要跟上时代步伐,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让更多的人发挥积极贡献。”
  “元首,你的意思,通过公民意识推动政治改革?”
  王元庆点了点头,说道:“方法我想了很多,但是想来想去,觉得只有一个办法可行。”
  “什么办法?”顾卫民立即问了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7/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