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9/1195

  整件事情,还得从军情局在2028年10月底截获的一封电子邮件说起。
  2028年7月1日,共和国按照承诺实现有条件全面停火之后,美欧就主动在中日两国间展开斡旋,希望中日两国能够尽快签署正式停战条约。经过数个月努力,在东机谷胜宣布解散战时看守政府、由天皇任命的内阁政府上台之后不久,也是10月初,在美国的“撮合”下,中日双方恢复停战谈判。
  军情局没有参与谈判,负责相关情报搜集工作。
  10月底,军情局的信息安全部门截获了一封从日本发往美国、再经美国转入共和国某大型网站私人电子信箱的电子邮件。监控电子邮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21世纪初,CIA就开始监控所有经过架设在美国服务器的电子邮件,并且启动了“关键词搜索计划”,对出现了关键词的电子邮件进行秘密监控。军情局在2012年底,也就是“炎黄计划”正式启动之前开始监控所有流入与流出共和国网络交换中心的电子邮件,对某些含有“关键词”的网络信息进行严密监控。
  军情局截获的邮件用密码书写,看上去毫无意义,实际上却意义非凡。
  因为“向日葵”已经在日本战时看守政府垮台之后离开日本,所以军情局无法肯定这封电子邮件是否由日本情报机构操刀。办法只有一个:继续监控相关网络信息,力求找到更多的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个月努力,军情局建立起了第一条“线索链条”。
  终端没有指向日本情报机构,而是指向了CIA。随后,军情局通过潜伏在CIA内部的间谍获得了第一份证据,CIA正在秘密策划针对共和国的颠覆行动!
  李存勋不敢隐瞒事情,立即向王元庆汇报。
  得到元首准许后,军情局扩大了调查范围,通过各种手段查找与CIA秘密合作的“鼹鼠”。当时李存勋就认定军队有问题,没有军人参与,CIA再有能耐,也不可能在共和国搞颠覆活动。
  1年多下来,众多线索都指向了索祥隆上将。
  这位在日本战争后由广州军区调入总参谋部,全程参与了中日停战谈判的陆军上将不但在谈判期间向美日提供了大量绝密情报,还在2025年之前将3个子女陆续送往国外,其长子就在美国。谈判结束前,索祥隆还以治病为由,将患有重病的妻子送往美国,由长子在美国陪伴就医。也就是说,索祥隆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即便东窗事发,也不用担心直系亲人的安危。在谈判结束后不久就将妻子送出国,多半与索祥隆在谈判期间出卖情报,担心遭到逮捕有很大关系。
  为了拿到证据,军情局想了很多办法。
  数日前,军情局的“网络情报部队”成功侵入美国联邦财政部的中央数据库,意外获得了一份秘密拨款清单,其中11笔款项的去向与军情局从瑞士商业银行获得的索祥隆及其子女的账户完全吻合。按照军情局已经掌握的情报,2028年11月2030年12月间,CIA一共向索祥隆及其子女提供了2500万美元与500万欧元。虽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是CIA为了获得情报支付给索祥隆的“酬劳”,但是仍然有理由相信,索祥隆肯定与CIA有更加深入的关系,很有可能是颠覆行动的重要成员。
  索祥隆出问题,并没让李存勋感到意外。
  这位在2011年就晋升为上将的陆军将领,曾经数次有机会爬上总参谋长的位置。早在20年前,索祥隆就是彭茂邦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在纪佑国任命彭茂邦为总参某长之后,索祥隆开始走下坡路。虽然在此之后,索祥隆先后在涉外军事交往处、总装备部(后来与总后勤部合并)、兰州军区与广州军区任职,还曾经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但是作为军内竞争的失败者,索祥隆永远不可能成为总参谋长。如果不是关系广泛、背景深厚,恐怕在2015年的时候就从军队退役了。
  让索祥隆参与停战谈判,既有王元庆的个人原因,也有军队内部的原因。
  以项铤辉、裴承毅、林啸雷、章忠宪为首的少壮派军人在日本战争中大出风头,只有苏劲辉上将在停战谈判初期有所表现,其他世家派军人都被排挤在一边。重启谈判后,苏劲辉因为急性盲肠炎住进了医院、无法参加谈判,项铤辉忙着总结战争经验、为战后军事建设制订总体纲要、也没有时间参加谈判,裴承毅过于年轻、很难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不然索祥隆也没有机会露脸。
  更主要的还是王元庆的个人原因。
  李存勋不得不相信,王元庆早就料到国内会出问题。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政治改革,但是作为间接参与者,李存勋很清楚政治改革的风险。发现国内的异常情况后,李存勋还专程找到了归隐山林的潘云生。按照潘云生的分析,王元庆肯定知道国内会出问题,而且是大问题。如果王元庆不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反而不正常。让索祥隆参加停战谈判,正是王元庆的“主动行动”。李存勋并不知道,在他之前,王元庆也找过潘云生,正是听取了潘云生的意见,才让索祥隆参加谈判工作。
  性格决定成败,更决定行为方式。
  在对外问题上,王元庆比前面两任元首都要积极主动。在对内问题上,王元庆肯定不会被动迎战。
  政治改革不同于经济改革,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动了很多人的“蛋糕”。
  纪佑国与赵润东在政治改革上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最终不得不有所放弃,正是因为政治改革的牵扯面太大,在纪佑国与赵润东执政的时候,都没有可行性。当然,纪佑国与赵润东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两次军事改革、几项基本法律、肃贪行动,都是在为后面的政治改革做准备。王元庆深得纪佑国真传、也深知纪佑国的宏伟理想,为赵润东工作5年等等因素都决定他是推动政治改革的最佳人选。
  毫无疑问,政治改革绝不是王元庆心血来潮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策。
  如果说王元庆什么准备都没有,肯定没人相信。
  以王元庆的性格,下定决心后,不但会不惜一切代价达到目的,还会提前做好所有准备。李存勋甚至有理由相信,在此之前,王元庆见过纪佑国与赵润东、甚至见过彭茂邦,获得了前辈领导人的支持。
  真要如此,那些预谋颠覆共和国现有政权的人肯定没有好下场。
  论斗争能力,王元庆不会输给共和国历史上任何一名领导人。日本战争足以证明,王元庆不但有魄力,还有惊人的战略策划能力,与超人一等的战略眼光。王元庆推行政治改革的方法也能证明他早就意识到政治改革会遇到多大的麻烦。让顾卫民冲在前面,不但能让顾卫民挡住反对者的冲击、构成第一道缓冲区,还能让王元庆从中周旋,化解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王元庆连这些问题都能想到,怎么可能遗漏来自军队的威胁?
  李存勋有理由相信,王元庆早就为应付军队内部的挑战做好了准备。别的不说,让少壮派在日本战争中大展头角,就是为了后面的政治改革。不管是项铤辉还是裴承毅、以及其他少壮派将领与军官,都会无条件的支持元首,因为没有王元庆,少壮派不会有今天,更没有未来。
  那么,王元庆提拔少壮派,压制世家派,是否也是为了政治改革呢?
  李存勋无法给出一个否定的答案,因为事实证明,这一安排肯定与政治改革有关,不然王元庆不会借停战谈判让那些居心叵测的人露出马脚。
  果真如此,足以证明,王元庆早就看清了局势,而且早已采取行动。
  想到这,李存勋不得不承认,王元庆为政治改革做的准备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如此的话,王元庆决定“以不变应万变”,故意使局势恶化,是否也是为了推行政治改革呢?如果是,军情局必须全力配合。
  “肯定是这样,妈的,我早就该想到了,竟然这么迟钝。”
  “想到什么?”
  李存勋吓了一跳,看到刘晓宾的时候,才松了口气。
  “想什么想得这么认真?”刘晓宾把装着早点的饭盒丢到了李存勋面前,“我可在这里站了大半天了,你都没有注意到,这可不是军情局头号间谍的作风。”
  “想事情想投入了。”李存勋呵呵一笑,说道,“天都亮了,你什么时候来的?”
  “这不,又走神了。”刘晓宾笑着摇了摇头,“快吃早饭吧,有什么事等下再说。”
  李存勋打开了饭盒,问道:“你那边的调查进展怎么样了?”
  “还是没有头绪。”刘晓宾叹了口气,点上香烟,说道,“我们掌握的线索太少了,根本查不出什么名堂来。”
  “看来,元首把这些都料到了。”
  “你跟元首谈了?”
  “谈了,昨天晚上谈的。”李存勋吃了两口,将饭盒推到一边,“元首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更多的证据,我们只能静观其变。”
  “也不失为好办法。”
  李存勋笑了笑,接过了刘晓宾递来的香烟。
  办法是好办法,可是风险太大了。
第五章
实力与信心
  在刘晓宾的“监督”下,李存勋很不情愿的吃完了早点。
  吩咐秘书不要进来打扰之后,李存勋关闭了房间内的监视器,向刘晓宾大致介绍了一下情况。
  “你是说,元首准备……”
  “虽然只是我的猜测,但是真要走到这一步,风险肯定会超过我们的控制范围。”李存勋叹了口气,对满脸惊讶神色的刘晓宾说道,“CIA的颠覆模式我们都很清楚,如果发生军事政变,过程也很简单。暂且不管谁在幕后策划,军事政变发生之后,首先就得除掉元首与主要军事将领。”
  “还有其他领导人。”
  “这个不一定要在最初的时候实施,只要元首健在,就算除掉再多的领导人,政变也不会成功。”
  刘晓宾点了点头,默认了李存勋的分析。
  “不得不承认,元首的决策有一定依据。如果我们不能在此之前找到足够的证据,只能让政变者采取行动,然后再一网打尽。”李存勋苦笑了一下,说道,“问题是,我们有能力确保元首的安全吗?”
  “安全问题很重要,也不是没有把握。”
  “把握肯定有,可是你能保证军情局没有问题吗?”
  “你是说……”刘晓宾愣了一下,露出了不敢相信的神色。
  “元首不让我们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乱抓人,一是不想扩大打击范围、伤及无辜,从而对国内局势造成负面影响;二是避免打草惊蛇,让铲除叛徒的行动功亏一篑。可是在我看来,元首的真正目的是避免事态扩大发,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你也知道,政治改革牵扯到了太多的利益群体,两年多来,光是省部级官员就有五十多人辞职或者入狱,流亡海外的官员更是不计其数,元首想方设法培养年轻官员,都补不上所有空缺。真要在这个时候闹出不好的消息,恐怕谁也收不了场。”李存勋拿起办公桌上的烟盒,给刘晓宾散了一根,才给自己点上,“军情局是不是绝对免疫,我们谁也说不准。眼前看来,除了军情局,只有总参谋部的特种部队才有资格担负保护元首的重任。”
  “我觉得问题不大,只要加大调查力度,能够保证元首卫队成员的绝对忠诚。”
  李存勋点了点头,说道:“可能做到保密吗?”
  “这……”
  “做不到保密,就会打草惊蛇。”
  刘晓宾沉思一阵,说道:“只能先做准备,到时候再安排任务。”
  “调查工作由你亲自负责,一定要保证人员的忠诚性。”
  “没问题,我会留一万个心眼。”
  “最后一个问题,派谁去执行最艰巨的任务?”
  “你是说……”刘晓宾迟疑了一下,明白了李存勋的意思。“如果军情局与总参谋部都有问题,就不能用我们的特工与总参谋部的特种兵,毕竟这些人都登记在册,只要密谋政变份子有所准备,就会盯紧这些人。”
  “那派谁去?”
  “最好是退役特工与退役特种兵,而且必须绝对忠诚。”
  “这个我也知道,可是人选呢?”
  刘晓宾皱起眉头思索一番,说道:“我知道有个合适的人选,不但能力出众,而且绝对忠诚。更重要的是,他早已退役,没人会想到他。”
  “谁?”
  “你也认识。”
  李存勋迟疑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道:“你说的是康晓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9/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