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5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6/1195

  “要不要找纪老、赵老谈谈?”
  “你认为,纪老与赵老会容许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顾卫民叹了口气,没再多说。如果纪佑国或者赵润东遇到挑战,肯定比王元庆更加积极主动,因为两人都是老一辈领导人,更加重视国内稳定。
  王元庆一边抽着烟,一边等着顾卫民开口。
  “说实话,你今天拿出的东西吓了我一跳,到现在,我才回过神来。”顾卫民抽了两口烟,灭掉烟头,说道,“你说得没错,政治改革确实剥夺了很多人的非法利益,对官员手中的权力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效果。虽然改革才走出第一步,没有对省市级官员与中央官员的利益构成直接威胁,但是政治改革本身就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即便改革止步不前,不会继续深入,也已对各级官僚产生了威胁。更重要的是,中央有决心推行政治改革,就有决心深化政治改革,迟早会迈出第二步、第三步……直到彻底改变国家的政治体制,建立更能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我们能够看到政治改革的最终形态,那些对政治改革不满的人也能看到,也就会想方设法的阻挠政治改革。”
  “这也是我最担心的地方。”
  顾卫民微微皱了下眉头,朝王元庆看了过去。
  “我曾经想用雷霆手段对付嫌疑份子,”王元庆叹了口气,说道,“深思熟虑之后,我放弃这种想法。政治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在共和国建立一个法制、民主的社会体制,使所有人都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如果政治改革的推动者都没有遵守与尊重法律,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破坏法律、肆意践踏法律,政治改革还有意义吗?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让李存勋想方设法获取争取的根本原因。没有证据,我不会采取行动。为了获得证据,我们必须冒险,承受很大的风险。”
  “你是说印度?”
  王元庆点了点头,说道:“我最担心的就是假戏真做。这些年,印度的扩张行动你也很清楚,如果不是我们采取怀柔政策,恐怕战争早就爆发了。我在会议上说过,此时爆发战争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必然会对政治改革造成恶劣影响。如果局势失去控制,最终与印度爆发战争,就算我们能够一举捣毁叛国集团,我们也将输掉政治改革,甚至在战争中输掉这些年积累起来的所有资本。”
  “一味避让,很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这就是难题啊。”王元庆苦笑了一下,说道,“能否把握好分寸,将对今后的局势产生决定性影响。”
  “不过,我认为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看。”
  王元庆皱了下眉头,示意顾卫民继续说下去。
  “会不会爆发战争,不仅由我们决定,也由印度决定。”顾卫民灭掉烟头,又顺手从王元庆的烟盒中抽出了一根香烟,说道,“这几年,印度的发展确实非常惊人,扩充军备的速度更是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三年内拿出近千亿美元购买军火,不但超过了印度的国力,也超过了印度的国防需要。问题是,印度的国防建设刚刚开始,任何一支现代化军队的建设时间都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即便印度的扩军速度更快,也需要七到八年才有可能对我们构成威胁,至少需要十五年才能获得与我们对抗的实力。如此一来,即便我们在藏南问题上采取强硬政策,印度也有可能避而不战。”
  “老顾,你正好说到让我犹豫的地方。”
  “犹豫?”顾卫民一下没有反应过来。
  “印度会在藏南问题上让步吗?如果会,印度早就跟我们签署新的边境条约,不会拿几百亿美元采购军火了。既然印度不会让步,不管是几年之后、还是十几年之后,我们仍然得用军事手段收复失地。等到印度发展壮大后再打,还是在印度发展壮大前打,意味着战争投入和战争损耗的巨大差距。”
  “你是说……”顾卫民猛的明白了过来,“趁现在这个机会……”
  “这只是我不成熟的想法,毕竟战争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王元庆苦笑了一下,说道,“日本战争前后发生的事情足以证明,美国会想方设法的阻挠我国,给我们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不然美国也不会拿出老本帮日本重建,更不可能借日本战后重建拉拢印度。如果我们用军事手段解决藏南问题,肯定会把美国牵扯进来,到时候战争的规模与影响很有可能超过我们的控制范围。结合当前的国内局势,我们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顾卫民点了点头,认同了王元庆的说法。
  “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我们的选择都将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王元庆叹了口气,说道,“共和国的国情非常特殊,虽然政治改革的正确性大家都知道,也得到了绝大部分公民的支持,但是政治改革的方向没有明确,到底改成什么样子,绝大部分公民心里都没底。如果在此时发生某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不但会给叛国集团可乘之机,还会影响到不明就里的民众,让局势失去控制。”
  “国内问题确实很棘手,我们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王元庆微微点了点头,朝顾卫民看了过去。
  “当务之急是铲除叛国集团,而且要做到一网打尽、不留余患。不管是谁,只要背叛国家,就应该受到最严厉惩罚。”顾卫民稍微停顿了一下,“明确了目的,我们才知道最该做什么。我认为,在铲除叛国集团的时候,稳住国内局势最为重要。只有条件允许,我们才能在对外问题上做文章。实在不行,只能耍外交手腕,能拖就拖。即便拖上几年,使藏南问题变得更棘手,也不能因此葬送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我也这么认为,只是牵扯太大,各方面的因素太复杂了。”
  顾卫民长出口气,说道:“确实如此,情况非常复杂。审讯索祥隆,肯定能够获得新的线索,对铲除叛国集团有很大帮助。为此,必须在藏南问题上做文章,引开叛国集团的注意力,让叛国集团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如果把握不好,很可能假戏成真,局势将失去控制,叛国集团有机可乘。既然如此,我们必须做好两手准备。”
  王元庆微微一笑,显然顾卫民说出了王元庆想说的话。
  顾卫民也笑了笑,说道:“看来,我说这些都是多余的。”
  “也不是,至少让我相信,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
  “光想还不行,必须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去。”顾卫民知道王元庆早已做出决策,并不需要其他人提供参考建议,只是希望从其他人那里获得支持。
  “我已做出相关部署,眼前最重要的就是创造一种气氛,或者说一种环境。”
  顾卫民点了点头,说道:“我尽快安排,如果这是一次策划周密的叛乱行动,涉嫌人员肯定不少,说不定回拉几个地方大员进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在国家利益上,我们与叛国集团没有任何妥协余地,必须一网打尽。”
  “我让李存勋安排相关人员,配合你的工作。”
  “也好,至少我们能够信任军情局。”
  听到这话,王元庆笑了起来。很明显,顾卫民有点担心军情局。
  “没别的事,我就告辞了。”顾卫民看了眼手表,“如果在元首府呆得太久,恐怕会惹人生疑。我那边部署好之后,再与你联络。”
  “没问题,我让小焦送你。”
  送走顾卫民,王元庆回到了西圃园书房。
  虽然王元庆考虑过顾卫民的忠诚性,因为按照共和国的法律,在没有确定国家副元首的情况下,如果王元庆出了什么意外,顾卫民就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但是全面考虑后,王元庆排除了顾卫民的“嫌疑”,如果顾卫民真有问题,只能说明当年提拔顾卫民的赵润东有问题。作为共和国前任国家元首,赵润东不但支持王元庆的政治改革举动,也不可能做出背叛国家的事情来。
  不管是谁,叛国者必将遭到最严厉的惩罚。
第十五章
突变
  1月26日,大年初四,一个并不平静的日子。
  华人世界欢度新年的时候,一场看不到的国际风暴从莫斯科升起。在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雷晓天提出新的谈判议程,要求印度尽快在“藏南地区主权归属问题”上做出实质性回答之后,印度代表团全体离场以示抗议。当天下午,雷晓天宣布无限期停止谈判,率领共和国谈判代表团回国。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中印关系骤然紧张。
  共和国的举动多少让主持谈判的俄罗斯政府有点意外。
  只是,风暴才刚刚开始。
  共和国谈判代表团乘坐的外交专机刚刚离开莫斯科国际机场,共和国国防部长叶致胜就正式对外宣布,派遣“华夏”号航母战斗群前往印度洋执行战备巡逻任务,“黄帝”号航母战斗群与“炎帝”号航母战斗群前往南中国海参加“2031南海安全多兵种联合演习”,向西南与西北地区各增派250架作战飞机,空降15军与空降16军分别进驻昆明与叶城,空军的支援航空兵做出相应调动。
  非常露骨的战争准备!
  此消息一经公布,国际舆论顿时哗然。
  共和国准备攻打印度?
  没人看好印度,谁都知道,只要共和国下定决心,印度就是砧板上的鱼肉。
  与15年前相比,共和国不但拥有更加突出的军事优势,而且影响战争行动的后勤保障问题也得到了极大改善。随着川藏与新藏铁路通车,由拉萨到墨脱的高速公路与货运铁路通车,不但进藏货运能力提高了10倍以上,还能将作战物资与重型准备运送到距离前线不到100千米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共和国已经完成军事转型,军队“轻型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对后勤保障的需求明显降低。真要打起来,共和国甚至不需要出动地面装甲部队,3个空降军就能毫无悬念的击败盘踞在藏南地区的印度军队,甚至能够在克什米尔方向上开辟第二战场,使印度被迫两线作战。
  共和国进行战争准备工作,巴基斯坦也在悄无声息的为战争做准备。
  作为共和国最重要的“铁杆盟友”,巴基斯坦不但将国家安全建立在与共和国同盟的基础之上,还将收复克什米尔的希望寄托在共和国身上。15年间,印巴龌龊不断,巴基斯坦一直克制,主要就是共和国与印度的矛盾并未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随着共和国挥起手中的大棒,准备对印度“开刀”,巴基斯坦自然跃跃欲试,希望借此机会收复克什米尔,一举解决持续了数十年的领土争端。
  让外界颇感意外的是,连尼泊尔都想趁火打劫!
  共和国与巴基斯坦开始军事部署之后,尼泊尔也进行了秘密军事动员,将2个步兵师派往东部山区。随后尼泊尔政府宣布这是为了防止突发事件的必要军事部署,并不针对任何国家。
  事实如此吗?
  显然,尼泊尔政府正在寻找机会。
  尼泊尔与印度的关系并不尖锐。一直以来,尼泊尔在共和国与印度之间左右逢源,利用大国矛盾获得发展空间。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前,尼泊尔奉新“亲印政策”,依靠印度提供的帮助发展经济。尼共(毛派)上台后,尼泊尔的政策发生转变,更加重视与共和国的关系。虽然尼泊尔政权发生数次变更,但是受第四次印巴战争影响,尼泊尔的基本政策一直没有出现太大转变。尼泊尔与印度没有直接矛盾,两国最大的问题就是“锡金主权”。锡金曾经是独立主权国,在20世纪被印度吞并。作为与锡金有着类似地缘政治的国家,尼泊尔一直暗中支持锡金的独立运动组织,希望借此牵制印度,避免被印度吞并。随着印度衰落,共和国介入南亚事务,尼泊尔不但收留了锡金流亡政府,还为锡金独立运动组织提供军事训练基地。
  共和国与巴基斯坦开始为战争做准备,尼泊尔肯定想趁机使锡金重获独立!
  连尼泊尔这样的山地小国都想趁火打劫,南亚局势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受此影响,外界并未注意到共和国国内的情况。
  当天晚上,顾卫民召开“常务代表大会”,提出“深化政治改革新方案”,明确要求代表全力支持政治改革,为即将提交审议的几部法案放行。此时,拥有中央政治局委员身份的各省领导正在赶赴首都的途中,按照王元庆的指示,向常务代表大会提交新法案之前召开政治局全体会议,传达政治改革的最新情况。所有赴京官员都认识到,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全体会议,肯定会发生的大事!
  作为情报头头,李存勋从来不参加中央的工作会议。
  给刘晓宾安排好任务之后,李存勋易容装扮一番,离开了军情局。
  虽然王元庆没有批准李存勋亲自审讯索祥隆,但是在深思熟虑之后,李存勋仍然决定亲自去“华夏”号航母。审讯索祥隆关系到新的线索,也关系到共和国的未来,李存勋不敢拿这个问题开玩笑。让别人去审讯索祥隆,哪怕是李存勋最信任的张孝珑与陈良云,他都不太放心。
  在榆林港转乘舰载运输机后,李存勋在27日凌晨到达进入南海的“华夏”号航母。
  “情况怎么样?”
  “一切正常,按照你的吩咐,索祥隆及其随行军官被单独隔离了,舰队处于战备电磁管制状态,没有华剑锋少将的命令,谁也不能向外发送消息。”
  李存勋看了眼到甲板上接他的张孝珑,加快了步伐。
  “按照你的要求,我没有审讯索祥隆。”
  “做得很不错,你去找华剑锋,让他到索祥隆的舱室外等着。”
  张孝珑点了点头,让陈良云带李存勋去找索祥隆。
  来到隔离的房间外,李存勋停下脚步。
  “情绪很稳定,我给他用了些药。”陈良云拿出香烟,“他的行李已经检查过了,没有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你在外面等着,关掉监视系统。”
  陈良云点了点头,将带来的影音记录器交给了李存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