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6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7/1195

  联合军事指挥机构不是说建立就能建立的,需要做很多实际工作。作战暂且不说,真打起来,巴基斯坦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共和国看中的是以巴基斯坦为基础的后勤保障体系。战争打的就是后勤,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再强大的军队也无法取胜。幸运的是,巴基斯坦的后勤保障标准与共和国的基本上能够通用,小到枪支弹药、大到战舰的零配件,从铁路承载能力、到港口装卸规范,因为巴基斯坦的主要武器均为共和国提供,所以后勤保障标准与共和国的高度一致。需要做的,只是建立统一的后勤保障体系,协调后勤作业,分配中巴铁路线的运输能力。
  裴承毅在巴基斯坦做的事情,与后勤保障有很大关系。
  说白了,巴基斯坦也不希望共和国插手巴军的作战行动。按照拉迪夫的估计,巴基斯坦有足够的能力收复克什米尔南部地区,不需要共和国提供太多的援助,也就不存在接受共和国军事指挥的问题。
  相对而言,巴基斯坦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
  拿到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之后,巴军还得到了共和国的军事培训。
  到2035年5月底,巴基斯坦已经有10个装甲师、25个步兵师(含机械化步兵师)完成了战争准备工作,总兵力大约55万。包括120架J-14P重型制空战斗机(在J-14C的基础上按照巴基斯坦空军的要求改进而来)、280架J-15P多用途战斗机(与J-14P类似,在J-15C的基础上改进而来)、48架J-16AP先进战斗机(巴基斯坦是首个进口J-16的国家,交付工作在2035年初完成,现在在共和国西北某空军基地进行适应性训练)、72架J-17AP(同样首先出口到巴基斯坦,在共和国境内进行训练),以及8架KJ-22P与12架KJ-200P型预警机在内的,拥有500余架战斗机与数十架支援飞机的巴基斯坦空军早已做好战争准备。动作比较慢的是巴基斯坦海军,只是巴海军的作战能力并不强,很难对印度海军构成威胁,是否完成战争准备的意义并不大。
  “怎么样?”
  裴承毅合上文件,沉思了一阵,说道:“我认为,巴基斯坦的军事准备并不重要。相对而言,我们更应该关注巴基斯坦的国家准备。”
  “什么意思?”项铤辉拿出了香烟。
  接住香烟,点燃抽了几口,裴承毅说道:“虽然巴军能够在西部战场上牵制大批印度军队,为我们提供有力支援,但是在全面战争的背景下,印度很有可能采取西守东攻的战争策略,甚至让出克什米尔南部地区,加大巴军后勤保障难度,用空间拖垮巴军。如此一来,巴军的进攻就显得无足轻重,巴基斯坦的军事准备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果真如此的话,印度必须在东部战场上挡住我们的进攻。”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裴承毅长出口气,说道,“鲁拉贾帕尼深知印军不是我军的对手,而我军又非常擅长进攻,一味防御,印军很可能全线被动。我们最怕什么?如果伤亡过大,我军的作战行动肯定要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鲁拉贾帕尼很有可能孤注一掷,在战争爆发后主动进攻,一来可以牵制我们的进攻,二来可以给我军造成更大的伤亡。只要能够迫使我们降低进攻力度,印度就能在西部战场上转败为胜。”
  “你说得确实有道理,只是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回去后再讨论吧。”项铤辉呵呵一笑,说道,“我想知道的是,巴基斯坦到底能够给我们提供多大的帮助。”
  “这得看战争打到什么程度。”
  项铤辉微微皱了下眉头,示意裴承毅继续说下去。
  “如果按照元首的计划,恐怕巴基斯坦最应该做的就是建设难民营,而拉迪夫并没有类似的认识。”裴承毅苦笑了一下,说道,“到时候,冲垮巴基斯坦的不是来势汹汹的印度军队,而是潮水般的印度难民。以巴基斯坦现在的情况,最多接纳一千五百万战争难民,而全面战争很有可能导致五亿、甚至七亿印度人无家可归。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难民涌入巴基斯坦,拉迪夫都得考虑进行全国总动员了。”
  “用军队镇压难民?”
  “不是镇压,而是看管。”
  项铤辉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巴军可以将枪口对准印军,却不能将枪口对准印度难民。更重要的是,涌入巴基斯坦的很有可能是印度国内的伊斯兰教徒,拉迪夫不但不能驱逐他们,还得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五千万难民,就算只吃饭,一天都要消耗掉大约五万吨粮食,需要用三百节列车车皮运送。看样子,我们不但要为巴基斯坦提供武器装备与弹药物资,还得为巴基斯坦提供粮食。”
  “这只是其一,如果鲁拉贾帕尼把难民当作武器,恐怕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你是说……”
  “全面战争的后果很明确,印度要么获胜,要么亡国。”裴承毅稍微停顿了一下,发现项铤辉没有异常反应,才说道,“在亡国的威胁下,鲁拉贾帕尼还会在乎几千万,或者几亿难民吗?你也说了,巴军可以把枪口对准印军,却不能把枪口对准印度难民。当成千上万的难民越过国界线,涌入巴基斯坦境内,肯定不会心甘情愿的呆在难民营里面,而会侍机破坏巴基斯坦的国内秩序。真要发生这样的事情,不管拉迪夫做什么都来不及了。”
  “看来,把你叫回来确实没错。”
  “项总,你不会把我当军事顾问吧?”
  “当然不会,只是……”项铤辉打量了裴承毅一番,笑着说道,“你小子在伊斯兰堡住了几年,把外交那一套都学到手了。这事暂且不说,你好好说一下,巴基斯坦还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好尽快准备好应对措施。”
  裴承毅也笑了笑,说道:“除了前面提到的之外,最大的问题还是巴基斯坦民众对待战争的态度。不可否认,巴基斯坦全国上下对收复克什米尔南部地区的态度非常统一。关键问题是,巴基斯坦民众是否愿意因此卷入我们与印度的全面战争,是否愿意帮助我们彻底打垮印度呢?”
  “这也是问题?”项铤辉完全没有明白裴承毅的意思。
  “当然是问题,而且是很关键的问题。”裴承毅长出口气,说道,“我认为,这不但是巴基斯坦民众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是拉迪夫必须考虑的问题。你想想,在我们眼里,巴基斯坦为何如此重要?重要与不重要是相对的,巴基斯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印度对我们构成了威胁。如果来自印度的威胁不存在了,巴基斯坦还重要吗?”
  项铤辉立即皱起了眉头,表示明白了裴承毅的意思。
  “当然,这是元首需要考虑的问题,与我们这些军人没有多大关系。”
  “落实到现实上,这也是军人必须考虑的问题。”项铤辉苦笑了一下,说道,“元首肯定看清了这一点,我没看明白,没什么好奇怪的。让我没想到的是,你小子竟然看得一清二楚,不简单啊。”
  “项总,你又在挖苦我了。”
  “你认为我在挖苦你?”
  裴承毅笑着摇了摇头,没有与项铤辉抬杠。
  “这么跟你说吧,让你回来不是我的意思,是元首的意思。”
  “元首的意思?”裴承毅立即听出了这番话的另外一层含义。
  “虽然元首没有明说,但是我有自知之明。我是那种更擅长策划小规模军事冲突、指挥特种作战的军人,你才是元首需要的军事统帅。”项铤辉拍了拍裴承毅的肩膀,说道,“这场战争的规模肯定会超过半岛战争,而你在半岛战争中的表现足以让人心悦诚服。当初让你去巴基斯坦,也是元首的决定。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各项战争准备基本到位,元首正在积极寻找开战的理由。让你继续留在巴基斯坦,显然不合常理。元首肯定会向你询问巴基斯坦的情况,所以我提前问了出来,让你有个准备。等下见到元首,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应该有数,别认为元首不懂军事。”
  “项总……”
  “不用感谢我,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项铤辉呵呵一笑,说道,“元首上午就给我打了电话,询问你什么时候回来。要是我没猜错,元首不但让厨师准备了东坡肘子、糖醋排骨、回锅肉,肯定还准备了茅台酒。别以为我没去过巴基斯坦,不知道巴基斯坦的情况,在那边,别说喝酒,恐怕连酒味都嗅不到吧?”
  裴承毅笑着说道:“确实如此,如果不是外交专机送过来,连啤酒都喝不到。”
  “我知道你酒量不错,等下可别贪杯,元首请我们去,不是让我们喝个痛快,而是让你汇报情况。”
  “明白,完全明白。”
  项铤辉看了裴承毅一眼,笑着摇了摇头。40多岁的人了,跟10多年前还是一个样。
  裴承毅也没再多说,其实他并不特别喜欢喝酒,酒量也是在部队里锻炼出来的。
  车队一路驶入市区,径直驶往元首府。
  对裴承毅、对王元庆、对共和国、对整个世界来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夜晚。数个小时之后,王元庆就将做出一项将改变数个国家、数十亿人命运的重大决策。
第六章
战争策划者
  见到满桌的美味佳肴,裴承毅就知道这是元首特意为他准备的。
  4个荤菜中有3个是猪肉做的,连唯一的汤菜都是猪肝豆芽汤。
  虽然像回锅肉、糖醋排骨、东坡肘子这些菜品在国内很常见,但是在巴基斯坦却很难品尝到。裴承毅才到伊斯兰堡的时候找到一家味道比较正宗的川菜馆,经常去照顾生意,结果那家川菜馆开张不到一年就关门歇业了,除了只能面向在伊斯兰堡工作出差的共和国军民之外,与大部分原料需要从共和国运来导致成本居高不下有直接关系。
  民以食为天,裴承毅不太习惯那种用咖喱调制出来的辛辣味,很多长期在巴基斯坦工作的共和国军民也习惯不了。为了照顾如同裴承毅这样的“高干”,共和国驻巴使领馆专门从国内请来厨师,用外交专机或者专用列车送来猪肉与烈酒,每周搞一次自助餐聚会。当父亲前,裴承毅经常去,一是饱口福,二是谈恋爱。当上父亲后,裴承毅就很少去了,一是妻子请了一年的产假,二是需要在家照顾孩子。一年多下来,面对变来变去都是那几种花样的异域菜肴,裴承毅都快“不知肉味”了。
  “前几年到巴基斯坦访问,慰问使领馆工作人员的时候,杨大使告诉了我一件事。”王元庆的心情很不错,主动摆起了龙门阵,“知道巴基斯坦使领馆工作人员写信回国,最想要的是什么吗?年货,腊肉、腌肉、香肠、火腿这些最正宗的年货。年初我还问过阎尚隆,听说光是运到巴基斯坦的年货就塞满了一架货机。”
  “口味不合确实是个问题,只不过并无大碍。”
  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话虽这么说,但是驻外人员连正常生活需求都满足不了,工作积极性肯定大受影响。不过话说回来,使领馆的工作人员还没大碍,毕竟大部分生活物资都是从国内运过去的;其他驻外机构的人员拿了高额出国差旅补贴,出国前就知道不是去旅游,而是去工作,条件艰苦点很正常。”
  裴承毅笑着点了点头,没有跟元首纠缠这个问题。
  “如果说了解,小裴肯定在我们之上。”项铤辉把话题拉了回来,“在巴基斯坦生活了好几年,算得上是巴通了。”
  王元庆的目光从项铤辉身上转移到了裴承毅身上,说道:“也许项总已经跟你谈了,让你去巴基斯坦是我的意思。这么安排,一是让你对巴基斯坦有更深入的了解,二是不想让你卷入总参谋部的麻烦。四年多前,我们订下了全面战争计划,开始为战争做准备。虽然我们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巴基斯坦身上,只要求巴基斯坦别拖后腿,但是在全面战争的背景下,巴基斯坦举足轻重。作为我军最熟悉大规模战争的将领,也是唯一从策划到部署再到战役指挥全程参与过大规模地区战争的将领,你对巴基斯坦的了解程度对作战行动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了战争的成败。”
  “元首……”
  王元庆压了压手,说道:“你想说什么我知道,毕竟几年下来,国内人才辈出,你又在外面呆了几年,恐怕没人会听从你的指挥。这件事我跟项总商量好了,仍然采用半岛战争的模式,由项总在后方协调,全力为你提供支持。你需要考虑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打赢战争!”
  裴承毅长出口气,拿起了放在手边的香烟。
  元首这番话的意思很明白,裴承毅是对印作战的前线总指挥。
  “这几年,总参谋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准确地说,是我军的指挥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项铤辉接过王元庆的话,说道,“总参谋部的主要职责就是策划战争,协调各作战力量。各军兵种司令部的权限大大降低,军种与独立兵种司令部主要负责军队的建设发展与日常管理工作,在战争时期听从总参谋部调动;军种与独立兵种下的兵种司令部则负责军队的日常训练,战争时期听从总参谋部的调动。简单说,总参谋部与各军兵种司令部没有指挥作战的权力,战时指挥工作由临时成立的前线司令部或者战区司令部承担,在作战行动中前线司令部或者战区司令部可以在总参谋部的授权范围之内,调动与指挥除了战略部队以外的所有作战力量。战争爆发后,总参谋部将成立联合协调小组,由我担任协调小组组长,各军兵种司令担任小组成员,全力支持前线司令部或者战区司令。”
  听项铤辉说完,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
  照总参谋长这番话的意思,除了前线司令部的性质没有确定之外,也就是到底是权力有限的前线司令部,还是权力更大的战区司令部,其他的事情都已安排妥当。以往,由各军兵种司令部单独指挥该军兵种作战的情况将得到彻底改变,军兵种司令部由战争指挥者变成了军事协调者,从而使各军兵种司令的战时权限受到很大限制。为此,总参谋部的权限也受到了很大限制。
  毫无疑问,这就是第二次军事改革的最终目标。
  第二次军事改革的目的就是打破军兵种界线,建立跨军兵种的联合指挥体系。虽然受技术条件与战术要求的限制,军兵种不可能被彻底取缔,但是随着军事力量发展,只有联合指挥体系才能最有效的发挥各军兵种的战斗力。
  可以说,在作战指挥制度上,共和国比美国差远了。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就建立起了联合指挥体系,虽然平常各军兵种仍然各行其道,有时甚至为军费争执不休,但是在作战行动中,美军各军兵种间不存在任何界线。以打击能力来讲,美军早就建立起“谁近谁打、谁方便谁打”的打击体系,而不是按照军兵种的划分来安排打击任务。
  直到4年前的藏南冲突,共和国的军兵种界线仍然非常明显。在最后一场战斗中,空军就对陆军承担过多的打击任务感到非常不满,如果不是项铤辉坚决支持裴承毅,恐怕章忠宪根本不会听从裴承毅的指挥。
  这个麻烦不解决,迟早要出大事。
  正是因为共和国军队在半岛战争期间暴露出来的问题,赵润东才会在离任之前发起第二次军事改革,重点调整军事指挥体系。可惜的是,2年时间不足以完成所有改革工作,王元庆上台之后又要忙着准备对日战争,没有继续沿着赵润东制订的改革路线前进。直到藏南冲突之后,王元庆才加快了第二次军事改革的首尾工作,将调整总参谋部与各军兵种指挥体系当作头等大事。
  4年下来,改革终见成效。
  项铤辉在担任了10年的总参谋长之后没有解甲归田,继续留在总参谋部,肯定与第二次军事改革有很大关系。如果项铤辉离任,不管是林啸雷还是章忠宪出任总参谋长,都不可能完全按照王元庆的设想完成军事改革。
  打日本这类没有战略纵深的对手,各军兵种“独立”作战的问题还不是很明显。
  应付收复藏南地区这类低烈度冲突,军事指挥体系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严重。
  可是在对付印度这样的强大对手时,如果军事指挥体系出了问题,就意味着整个战争行动都将出问题,后果难以想像。
  想到这,裴承毅也很是感慨。
  从纪佑国发起第一次军事改革,到王元庆完成第二次军事改革,共和国用了足足20年才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现代军事指挥体系。军事改革尚且如此困难,面向社会的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肯定更加艰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7/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