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6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8/1195

  按照部长投票得出的结论,是否在锡金采取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由国会决定。
  鲁拉贾帕尼宣布散会的时候,内卫安全部长加马尔故意最后起身,似乎有什么事要跟总理说。只是鲁拉贾帕尼没有注意到加马尔,也没有让加马尔单独留下来。
  形势已经不可逆转,将决策权交给国会,等于把印度的命运交给婆罗门贵族。
  傍晚,鲁拉贾帕尼独自回到书房。
  4年时间,足够中国完成战争准备,也足够印度国内的主战派夺取大权。
  虽然鲁拉贾帕尼仍然住在总理府,但是印度的大权已经落入主战派的手中。
  面对西落的夕阳,鲁拉贾帕尼突然感到很茫然。
  4年的努力,就这么白费了吗?
  回首4年来发生的事情,鲁拉贾帕尼终于认识到,把印度推向灭亡深渊的不仅仅是那些利欲熏心的婆罗门贵族,还有在暗中使力的美国。
  作为对抗中国的前沿阵地,印度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美国手中的棋子。
  鲁拉贾帕尼很悔恨,因为他知道自己走错了方向。
  表面上,印度在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乃至工业产能等等方面都具备了与中国抗衡的资本。实际上,印度在民族结构、经济实力、文化信仰、以及科技水平等与国家的战争实力关系最密切的方面都比中国差远了。
  短暂的叹息之后,鲁拉贾帕尼回到了现实之中。
  中国已经动员了14个野战军,包含后勤保障部队在内,总共大约50万地面部队;空军则动员了包括2000架战术战斗机、120架战略轰炸机、350架运输机、200架加油机在内的近3000架作战飞机,算上海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总共有大约4000架作战飞机;海军出动了6支航母战斗群,数十艘大型水面战舰,以及30艘以上的攻击潜艇。
  如此庞大的战争动员规模,绝不是为了打一场边境战争。
  印度有胜算吗?
  鲁拉贾帕尼心里非常清楚,只要全面战争爆发,印度连一点获胜的机会都没有。
  陆军方面,印度最多可以动员1500万作战人员,但是主力只有20个装甲师、38个机步师与30个步兵师(包含10个山地步兵师),总兵力仅有120万。主战装备方面,虽然印度拥有数量上优势,其中主战坦克近3000辆、步兵战车2800辆、装甲车4000余辆、各类口径在105毫米以上的火炮与火箭炮3200余门;中国的14个野战军拥有主战坦克2200余辆、步兵战车(包括空降战车)4000余辆、装甲车不到1000辆、各类火炮(包括轨道电磁炮)与火箭炮2400余门。但是质量上的差距更加明显,印度陆军的主战坦克基本上都是美国淘汰的M1A3、只有300辆M4A2与240辆“豹4”,而中国陆军已经全面换装最新式的DZ-31A“第六代主战坦克”,仅有少量部队装备着DZ-21系列“第五代主战坦克”;步兵战车方面,印度陆军的主力是M5与M6系列、甚至部分部队装备的是M2/M3系列,而中国陆军已经全面换装DB-30A与KZ-24系列战车;装甲车方面,印度占绝对优势,而中国陆军早就用步兵战车淘汰了装甲车;炮兵方面,印度陆军只有12个营的轨道电磁炮,而中国陆军全部是轨道电磁炮,甚至用其取代了大部分火箭炮。质量差距太大的时候,数量优势再大都没有意义。以主战坦克为例,DZ-31A能够在观测距离之内摧毁M1A3、在5000米以内摧毁任何一种第五代主战坦克,而M4A2与“豹3”仅能在2000米以内击穿DZ-31A的侧面装甲、即便抵近开火都打不穿DZ-31A的正面装甲;连对手的装甲都打不穿,主战坦克还能在战场上作战吗?
  空军方面,印度的差距稍微小一点,但是仍然足够巨大。中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已经全面换装J-16系列与J-17系列战斗机,虽然J-14与J-15的保有量仍然非常巨大,占中国空军战术航空兵总量的8成左右,但是在夺取制空权的战斗中,只要率先投入战斗的J-16能够击败印度空军,J-14与J-15就能在后面的战斗中发挥出相当的战斗力。印度空军的主力则是F-22与F-35系列,数年前引进的F-46的总装备量不到300架,而且F-46是中型多用途战斗机,不是重型制空战斗机,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肯定不是J-16的对手,甚至不是J-17的对手。守不住制空权,印度空军将再次败北,印度也将再次输掉战争。如果从空军的综合作战能力上看,印度空军的差距更大。中国空军有上百架战略轰炸机,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运输机群,仅次于美国空军的加油机群,以及规模庞大的支援机群;印度空军则只有不到20架预警机、100来架战术运输机、以及少得可怜的加油机。再算上规模庞大的中国陆军航空兵(印度没有陆军航空兵,绝大部分直升机与倾斜旋转翼飞机归空军所有),印度空军的差距就更大了。按照外界估计,在对山地作战影响最大的空中兵力投送能力,也就是运输机的运送能力方面,印度仅为中国的十分之一。这一差距,足以决定双方在喜马拉雅山区的战斗胜负。
  海军方面,印度差的不是数量,而是总体质量。虽然获得了6艘航母,但是印度航母战斗群的战斗力非常有限。不是航母不够强大,而是护航战舰不够强大。按照印度海军的编制体系,1支航母战斗群的护航战舰包括1艘防空巡洋舰、2艘防空驱逐舰、3艘多用途驱逐舰/护卫舰与1艘攻击潜艇,而中国海军则是2艘防空巡洋舰、3艘多用途驱逐舰、3艘远洋护卫舰与2艘攻击潜艇。虽然双方都会在战时增强航母战斗群的护航力量,但是印度没有多余的战舰可以调用,而中国则可以为每支航母战斗群增派1艘驱逐舰与2艘护卫舰,使其总体防卫能力、特别是反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与水面舰队相比,印度在潜艇部队上的差距更加明显。中国总共拥有近80艘潜艇,除了几艘全电动潜艇之外,都是最新式的混合动力攻击潜艇。虽然其中包含了12艘战略潜艇,以及至少需要为每艘战略潜艇安排1艘攻击潜艇,在跟踪美国、俄罗斯等国的战略潜艇上出动大约20艘攻击潜艇,但是中国也能在战争中动员至少30艘攻击潜艇。印度的潜艇总量也不到30艘,只有12艘是美国援建的全电动潜艇,其余16艘都是以复合蓄电池为潜航动力的AIP常规潜艇。论作战能力,印度潜艇部队还不到中国潜艇部队的十分之一。
  三大主力军种,印度没有任何优势。
  在决定战争制高点与全面战争能力的独立兵种方面,印度也没有任何优势。
  中国有一支总兵力超过20万,拥有12个独立陆战旅(陆战旅的编制规模比陆军旅大得多,平均下来1个旅的总兵力在12000人左右,相当于以往的陆军师),另外还有由其直接指挥的登陆舰队、航空兵、工程兵、炮兵等独立作战部队。印度陆战队的规模仅有8000人,且不是独立兵种,很难单独执行作战任务。虽然很多人认为中国陆战队是陆军的“预备队”,但是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陆战队与陆军有很大的区别,陆战队更擅长在滨海地区执行作战任务,陆军则更擅长在内陆执行战斗任务,两者基本上没有多大关联。再说了,陆战队是独立兵种,并不听从陆军支持。只是在鲁拉贾帕尼看来,中国陆战队确实是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不管出现在哪里,12个陆战旅都能让任何一个对手感到惧怕,甚至能够单独打赢一场大规模地面战争。
  如果说陆战队差的是兵力,那么天兵差的就是高度了。
  经过10多年发展,中国天兵已经成为一支具有实战能力与实战经验的作战部队,而印度的天兵连个框架都没有。在争夺战争制高点的战斗中,天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日本战争已经证明,谁掌握了制太空权,谁就掌握了制信息权,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虽然印度已经建立起一支能够对付太空军事目标的“空天作战部队”,但是论实力与规模,都不是中国天兵的对手。更重要的是,天兵已经是中国战略防御部队的中坚力量,是中国本土安全的绝对屏障,印度却没有这样的屏障。
  电子信息战部队就更别说了,印度就算获得了美国提供的大量先进装备,在军事思想上仍然远远落后于现代战争。别的不说,在如何进行电子信息战方面,印度连一套完整的战争思想都没有,而中国的电子信息战部队已经在战场上走了几个来回,用实战行动证明了自身的战斗力。
  常规军事力量方面,虽然印度拥有一支规模超过300万的作战部队,但是在战斗力方面差得太远,与中国军队根本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核力量方面,印度就有胜算吗?
  鲁拉贾帕尼不敢有任何奢望,因为印度的核力量基本上对中国没有威胁。
  日本战争期间,中国已经用行动向全世界演示了其战略防御系统的战斗力,并且把日本打入十八层地狱。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起了更加完备的战略防御系统,也就有足够的能力对付核实力与当初的日本相当的印度。
  从根本上讲,鲁拉贾帕尼不想打一场核战争,要不然也不会在全面核裁军谈判上效仿以往的中国,郑重承诺印度不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首先使用核武器。
  不是鲁拉贾帕尼不想用,而是不敢用。
  虽然美国已经答应为印度提供可控聚变核电站的基础技术,帮助印度建造数十座可控聚变核电站,全面取代裂变核电站,但是美国的技术刚刚成熟,一座可控聚变核电站的建造周期在3到5年之间,印度本土仍然有大量裂变核电站。
  有了日本的前车之鉴,印度还敢用核武器威胁中国吗?
  从地缘上看,印度的处境比日本更加危险。日本战争期间,中国在遭到日本的核袭击之后,没有进行战略反击,主要就是担心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污染云团飘到中国本土,对中国的自然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影响。日本海与东海挡不住飘动的云团,世界上海拔高度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却能轻易挡住云团。虽然通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南亚的潮湿气流能够进入青藏高原,但是受高原的影响,气流很难到达中国人口密集的西南地区,也就无法对中国构成太大的威胁。换句话说,如果印度在战争中首先使用核武器,除了轰炸印度的核设施之外,中国很有可能进行核报复。与中国拼核武器,印度更没有胜算。
  更重要的是,印度的核威胁对中国几乎没有威胁。根据信息情报部提供的情报,中国的战略防御系统并不针对印度,而是针对美国。也就是说,中国的目的是建立起一套能够抵抗美国全面核打击的防御系统。美国有数千枚核弹头,能够一次向中国本土投掷上千枚核弹头,如果中国的防御系统能够挡住上千枚核弹头,肯定能够挡住印度的几百枚核弹头。根据美国提供的情报,中国的战略防御系统已经进入第四个建设阶段,防御能力比日本战争时期有了明显提高,一次能够拦截200到500个目标。如果算上陆海空三军单独投资建立的各级导弹拦截系统,总拦截能力在700到1000个目标之间。中国用了4年的时间准备战争,早就把重点转向印度。哪怕印度把所有配备核弹头的导弹发射出去,也很难突破中国的战略防御系统。
  不管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常规军事力量,还是决定国家存亡的核力量,印度都没有优势。
  战争爆发的直接后果就是印度输掉所有本钱,输得一干二净。
  作为精明的政治家,鲁拉贾帕尼很清楚战争的后果。
  问题是,鲁拉贾帕尼已经失去了掌控局势的大权。
  最后3天,他能改变印度的命运吗?
第二十六章
海军参谋长
  跟随加马尔来到总理府,费尔南德斯上将做好了心理准备。
  全面倒向美国之后,印度的军事指挥机制也全面模仿美国。总参谋部保留了下来,只是不再单独设总参谋长,而是由陆海空三军参谋长(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印度取消了陆海空三军司令,只设参谋长)轮流担任,每人任职一年。从4月份开始,费尔南德斯海军上将开始履行总参谋长的职务。
  体制改革的目的是缓和三军关系、平衡三军发展,却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在轮流任职期间,谁都想为自己的军种获得更多好处,导致军事政策朝令夕改,军事发展方针变化不定,今年加强陆军、明年加强海军、后来加强空军,最终的结果是谁都别想从中获得好处,军事建设完全乱了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F-46战斗机的采购协议,由陆军掌权的时候,该计划一拖再拖;等到海军掌权,不但立即批准了采购计划,还要求空军也采购这种不太适用的战斗机;等空军掌权,对计划做出修改,使F-46的生产进度大大延迟,几年间的总产量才300架。如果有一套更加有效的军事管理机制,印度就不应该大批量采购仅能满足海军需要的F-46战斗机,而应该为空军采购F-42与F-45战斗机,在2035年之前生产600到900架。
  费尔南德斯当家作主,自然偏向海军。
  与绝大部分印度将军一样,费尔南德斯出身名门,其叔父曾经出任印度国防部长,在他这一代,家族中诞生了4名将军。年幼的时候,费尔南德斯如同所有贵族子弟一样,前往英国求学,最终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海军学院)完成学业,回到印度出任低级军官。受家族的恩惠,费尔南德斯没有在基层花多少时间,30岁不到就成为高级军官,随后再次前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20年前的第四次印巴战争时,费尔南德斯正在英国留学,没能赶上。这对他来说,多多少少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深造之后,费尔南德斯回到印度,在40岁之前成为海军将领,不到50岁成为海军上将。藏南冲突期间,印度海军没有参加作战行动,时任东部舰队司令官的费尔南德斯顺利晋升为海军副参谋长,在2033年成为海军参谋长。
  从这份履历就能看出,费尔南德斯是一个非常注重传统的军人。
  与所有海军将领一样,费尔南德斯把海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正是印度海军的特点,因为绝大部分印度海军将领与高级军官在年轻的时候到英国学习,还有很大一部分像费尔南德斯一样,在晋升为将领之前再次去英国深造,深受英国传统海军思想的影响。加上印度的独特地理位置,海权思想早已深入印度海军军人的骨髓。
  得到总理召见,费尔南德斯猜出了鲁拉贾帕尼的心思。
  中国海军的6支航母战斗群已经离港,正在开赴印度洋的途中,首先受到考验的就是印度海军。
  在费尔南德斯看来,印度什么都能输,就是不能输掉制海权。
  “这么说,中国海军将首先发起进攻?”
  “总理阁下,这是非常明显的事情。”费尔南德斯与鲁拉贾帕尼打了几年的交道,深知鲁拉贾帕尼不是那种容易被军人蒙骗的政治家。“中国兴师动众,目的肯定不简单。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很有可能发动全面战争,不是帮助锡金建国,而是彻底击败我们,甚至会彻底消灭我们。中国在此之前打了两场大规模地区战争,先后消灭了韩国、摧毁了日本。更重要的是,这两场战争都与王元庆有关。王元庆花了四年进行战争准备,现在突然发难,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将军,我要的是军事建议,不是政治意见。”
  费尔南德斯迟疑了一下,说道:“从军事上讲,中国已经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只是中国不可能像对付韩国与日本那样对付我们。”
  “为什么?”鲁拉贾帕尼很有耐心,也给了费尔南德斯足够的表现机会。
  “我们不是韩国,更不是日本。”费尔南德斯回答得非常直接。“从战略纵深来看,我们比韩国优越得多。中国可以在不进行大规模战争动员的情况下,仅用常备兵力就能消灭韩国。要想对付我们,中国必须进行全面战争动员,投入的兵力至少是半岛战争的十倍。最重要的是,中国要想击败我们,必须夺取制海权,对我们实施战略封锁,切断我国获得外来援助的通道。这一点,与当初对付日本的时候非常相似。不同的是,我们距离中国更远,更加难以封锁。如此一来,中国必须首先出动海军,夺取制海权。只有在海上战斗结束之后,中国才能根据结果确定战争的最终目的。”
  鲁拉贾帕尼微微皱了下眉头,示意费尔南德斯把话说得更清楚一些。
  “关键就是制海权。如果中国海军夺取了印度洋制海权,完成对我国的战略封锁,中国就有足够的胆量发起全面战争。如果中国海军没能夺取制海权,无法对我国进行全面战略封锁,中国就不会发起全面战争,将在达到有限目的之后结束军事行动。”费尔南德斯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中国的军事部署非常惊人,军队调动规模更是骇人听闻,但是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中国至今都已帮助锡金建国为最终目的。由此可以断定,中国领导人还没有足够的把握,或者说正在等待时机成熟。中国领导人等待的,正是中国海军在印度洋上收获的战果。”
  鲁拉贾帕尼长吸口气,没有反驳费尔南德斯的观点。
  实际上,鲁拉贾帕尼也有这样的担心。
  虽然印度在各个方面都不如中国,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但是比起之前被中国击败的那些国家来看,印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战略纵深。依靠庞大的战略纵深,只要印度能够坚持战斗下去,就能给中国制造无法承受的战争损失,从而迫使中国放弃发动全面战争的打算。要想“轻松”的击败印度,中国必须对印度实施战略封锁,使印度失去来自外界的援助,从而轻松打垮印度的国防力量,为最终彻底击败印度奠定基础。如此一来,中国海军的行动就显得尤其关键。
  “总理……”加马尔提醒了一下正在沉思的鲁拉贾帕尼。
  回过神来后,鲁拉贾帕尼朝费尔南德斯看了一眼,说道:“将军,照你的说法,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击败中国海军?”
  “选择不多,我们只能奋起迎战。”
  鲁拉贾帕尼的眉头跳了几下,这可不是最好的答案。
  加马尔迟疑了一下,说道:“将军,这不正是中国海军想要得到的机会吗?”
  “确实如此,中国海军全面出动,肯定会找我们决战,只是问题得从两个方面看。”费尔南德斯早就准备好了答案,说道,“海战与其他形式的战争有很大区别,天生带有决战性质。不管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都要力求在决战中战胜对手。换句话说,在具体的战术行动上,海军没有进攻与防守区别,双方都处在同样的态势下,只有进攻才能获胜,防守必然战败。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国舰队远道而来,将首先进入印度洋,然后寻找决战机会。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中国舰队已经实现了电动化,具备无限续航能力。在以制海为主要战役目的的情况下,只要让中国舰队进入印度洋,我们就很难掌握主动权。如此一来,我们必须主动行动,在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之前、或者刚刚进入印度洋的时候与之决战,而不是在中国海军选择的时机与之决战。”
  “这有什么区别?”加马尔追问了一句。
  “本质上的区别。”费尔南德斯看了眼内卫安全部长,说道,“只要让中国舰队进入印度洋腹地,我们的防线就将延长数倍。到时候,怎么打、在什么时候打、以何种方式打,都由中国舰队决定,我们只能被动防御。如果主动出击,必须离开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范围,在中国舰队选定的战场上与之决战。不管从哪个方面看,被动迎战对我们都没有好处,我们要想击败中国舰队,唯一的机会就是主动迎战。”
  见到加马尔还想提问,鲁拉贾帕尼压了压手。
  虽然鲁拉贾帕尼不是军人出身,更没有在海军服役的经历,但是他非常清楚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不管费尔南德斯对待战争的态度如何,其分析非常到位。印度丢不起制海权,也就不能让中国舰队进入印度洋。
  “将军,如果主动迎战,你有多大的把握?”
  “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有获胜的信念。”费尔南德斯没有蒙骗总理,因为没有人能够骗得了鲁拉贾帕尼。
  “只有信念,这……”
  鲁拉贾帕尼看了加马尔一眼,示意费尔南德斯继续说下去。
  “虽然美国为我们提供了包括情报在内的全面支援,我们也装备了大量从美国引进的先进武器,但是我们与中国海军的差距、特别是综合战斗力上的差距仍然很明显。”费尔南德斯叹了口气,说道,“我们能够利用的只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迄今为止,除了泰国,印度洋沿岸的国家都没有向中国开放军事基地。中国舰队远道而来,只有可能从马六甲海峡或者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走马六甲海峡,首先得面对严密设防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走巽他海峡,则能迅速进入印度洋腹地。由此可以断定,中国舰队肯定会走巽他海峡,避开我们部署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岸基航空兵。已经有情报证明,至少有十多艘中国潜艇到达了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这也证明了我们的猜测,中国舰队会在三十一日之前从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8/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