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6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9/1195

  严格说来,CNN的评述并没错。
  以第四次印巴战争为标志,共和国已经在挑战美国的道路上前进了20年。对任何一个拥有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潜力的国家来说,20年足以决定是否能够成为真正的世界霸主。当初美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挑战英国的霸权地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面取代英国的霸权地位,也只用了20多年。作为反面例子,德国从威廉二世开始整顿海军,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战败,也只用了20多年。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不幸的是,共和国不是失败的例子。
  20年来,共和国从未在国际斗争中遭遇败绩,反复失败的是美国。
  在此情况下,没人能说美国的危机意识是无中生有。
  按照绝大部分人的观点,在2035年到2040年之间,共和国将超越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也正是如此,CNN等美国新闻媒体才会发出“美国崩溃论”,认为美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对布兰迪诺来说,事实也确实如此。
  当共和国在锡金问题上大做文章的时候,布兰迪诺就知道共和国把枪口对准了身边最后一个有实力的敌人——印度。
  毋庸置疑,只要印度战败,再也无法阻止共和国迅速崛起。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精通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在成为世界大国之前,花了数十年的时间解决周边问题,比如战胜原本比美国强大得多的墨西哥、打败霸占着加勒比海地区的西班牙、控制北面的加拿大,才最终走上与传统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并且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
  布兰迪诺坐下后,首先让戴维斯介绍了情况。
  听完CIA局长的讲述,布兰迪诺并未感到惊讶,只是朝坐在萨利文旁边的杜奇威看了一眼。
  “我们大致讨论了一下,认为CIA提供的情报有很高的可靠性。”萨利文打破沉默,说道,“局势发展到这一步,中国的战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锡金只是发起战争的导火索,中国不会仅仅为了帮助锡金建国而大动干戈,更不会在这个时候收手。虽然我们都认为,以王元庆的威望,向印度宣战不会存在任何阻挠,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些年来,王元庆一直在推动政治改革,修补中国发展的短板。作为国家元首,他确实有可能在最高权力机构发表演讲,说服那些对战争有所保留的代表,从而获得国民的全力支持。当然,以王元庆的影响力,由他提出的战争行动肯定会获得通过。现在缺少的,只是最后的宣战声明。如果这是早已准备好的事情,中国将在数个小时之内发表战争宣言。”
  布兰迪诺不动声色地说道:“中国正式向印度宣战,会有多大的影响?”
  萨利文苦笑了一下,说道:“虽然我们没有理由相信王元庆试图吞并一个拥有十七亿人口的国家,更没有理由相信王元庆会像当年对付日本那样对付印度,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王元庆向印度宣战,正是为扩大战争规模做准备。以中国的法律,在没有宣战的情况下,政府的战争动员能力非常有限,最多只能打赢一场小规模局部战争。显然,这不是一场小规模局部战争,而是地区性质的全面战争。与日本战争相比,中国军队在开战的第一天就出动了地面部队,而且攻入印度境内。照此形势发展下去,中国至少需要投入一百万地面部队。如此一来,王元庆必须获得战争授权,实施全国性的战争动员,至少在局部领域实施战争动员,才能确保获得最终的胜利。也正是如此,王元庆才必须向印度宣战。由此可见,宣战是中国主动扩大战争规模的明确信号。”
  布兰迪诺思考了一阵,说道:“不会有其他可能?”
  “我们也讨论过其他可能,只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完全没有必要在宣战的问题上做文章,王元庆更不可能拿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做文章。”萨利文叹了口气,说道,“事实证明,王元庆是一个很难让人摸准的对手,只是他也不是无迹可寻。纵观他在执政之后,乃至执政之前的所有决策,不难发现,王元庆的任何决策都与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关。由此我们可以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来推测王元庆的最终决策。”
  布兰迪诺微微皱了下眉头,压了压手,打住了萨利文的话。
  国务卿知道总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也就没有班门弄斧。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有所准备。”布兰迪诺把目光转向了杜奇威,说道,“毫无疑问,我们一直低估了王元庆达到目的的野心与决心。也许我们根本无法理解王元庆的所作所为,只是我们必须明白,这次是真刀实枪,不再是玩虚的了。既然王元庆准备发动一场全面战争,我们就应该借此机会打击中国。”
  “印度肯定会战败,有没有我们的支持都一样。”杜奇威叹了口气,说道,“即便我们出兵,帮助印度作战,也不可能在南亚次大陆上击败中国。当然,以国内情况来看,我不建议出兵印度。”
  布兰迪诺笑了笑,示意杜奇威继续说下去。
  “既然印度必然会战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为印度提供支持。”杜奇威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在印度战败之前,为印度提供足够多的武器装备,多到在未来几十年之内,印度境内都不会缺乏用来抵抗占领军,与亲华政府的武器装备。”
  “将印度变成战争泥潭?”普林斯顿插了一句。
  杜奇威点了点头,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了安全顾问。
  布兰迪诺没有放过这个问题,把目光转向了普林斯顿。
  “这确实是我们能够采取的最好策略。”普林斯顿早有准备,“印度不是日本,中国不可能像对付日本那样对付印度,当前的国际局势也不允许中国以极端手段对付印度。对中国来说,结束战争的唯一办法就是推翻印度现政权,扶持亲华政权,从而控制印度。从中国的国内局势来看,在政治改革尚未收到显著成果的前提下,王元庆也不会贸然打一场持久消耗战。综合这两点因素,中国肯定会打一场速决战,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战争目的,然后结束战争行动。换个角度看,鲁拉贾帕尼非常清楚王元庆的企图,也才没有在战争问题上做出决定性的让步,希望通过强有力的抵抗遏制中国的战争野心,最终迫使中国承认发动了一场打不赢的战争。正如杜奇威将军所说,不管我们是否介入,印度都会输掉这场战争。王元庆用四年进行准备,并且在其执政的最后两年内发动战争。由此可以断定,中国已经做好了充足的战争准备,并且会在一年半之内结束大规模军事行动。第一天的战斗情况也能说明问题,印度军队不堪一击,中国的军事优势非常明显,印度政府垮台、甚至新德里沦陷只是迟早的事情。走到这一步,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印度彻底战败、任由中国摆布,二是印度爆发内战、出现南北对抗的局势。前者对中国最有利,而后者对我们最有利。在我们全面介入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出现第三种情况,即印度中央政府垮台,出现亲华政府,地方抵抗势力迅速发展壮大,进入持续动荡期。虽然这种情况不见得对我们最有利,但是也能达到牵制中国的目的。从王元庆的决心来看,我们很难使印度出现前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也就是在南方建立抵抗政权。如此一来,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力争使印度变成一个让中国无法顺利脱身的战争泥潭。”
  普林斯顿分析局势的时候,布兰迪诺也在思考。
  大国博弈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任何一方都难以达到所有目的。美国要想阻止中国达到最终目的,就得降低自身的目标。
  沉思一阵,布兰迪诺说道:“事实确实如此,我们无法阻止印度战败,只能让印度战败变得最有价值。”
  萨利文微微皱了下眉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还是忍住了。
  布兰迪诺把目光转向了戴维斯,说道:“因为我们不能直接介入战争,所以必须由CIA担负主要工作。为了最大限度的牵制中国,必须在印度战败之前为印度提供足以抵抗中国或者其他国家长期占领的资本。”
  “我们需要时间拟定详细计划。”戴维斯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大概二十四小时就够了。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总统的授权,并且获得采购武器装备、建立武器输送渠道的必要经费。”
  布兰迪诺点了点头,说道:“看过详细计划之后,我会给予CIA行动授权。经费由国务卿负责,由具体计划确定。”
  戴维斯看了眼坐在对面的萨利文,没再多说什么。
  “如果要让印度具备长期抗战的资本,我们还得在外交上做好准备。”
  布兰迪诺早就料到萨利文会说这样的话,因此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了国务卿。
  “虽然中国找到了扩大战争规模的理由,甚至会联合包括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与斯里兰卡在内的周边国家,借助盟国的帮助减轻战争压力,至少达到降低军事投入的目的。问题是,包括我们在内的西方国家不会让中国肆意妄为,至少不会让中国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占领印度,推翻印度合法政权。”萨利文长出口气,又说道,“战争爆发之后,包括欧盟在内的众多西方国家已经表达出了强烈不满,毕竟不只我们在印度有利益,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乃至俄罗斯等国在印度也有利益。让中国打败印度,这些国家的利益都会受到威胁。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牵制中国,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是为中国制造无法解决的麻烦。随着印度海军全军覆没,中国舰队进入印度洋。中国肯定会在近期对印度实施战略封锁,为最终击败印度奠定基础。我认为,必须尽快展开外交行动,联合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众多西方国家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放弃对印度的战略封锁。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比如进行和平斡旋等方式拖延中国的战争行动,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从外交上看,只有我们积极主动的采取行动,才能为印度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并且占据主动地位,让中国在扩大战争规模的时候,不得不考虑国际社会的压力。”
  没人反对萨利文的建议,因为在美国无法出兵干预的情况下,除了为印度提供物资与情报援助之外,外交行动是美国能够采取的唯一方法。
  布兰迪诺认同了国务卿的提议,当然具体执行者也是国务卿。
  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秘书来到书房,打开了电视,调到了CNN的国际新闻频道。
  看到新闻报道的时候,包括布兰迪诺在内,众人都露出了惊讶神色,因为中国国家元首王元庆刚刚通过电视新闻频道发表了战争宣言。
  CNN的同声翻译做得非常好,整个战争宣言只有寥寥数百字。
  听完之后,布兰迪诺等人立即意识到,这份过于简短的战争宣言并不像众人想像的那么严厉,王元庆似乎有所保留。别的不说,在宣战理由中,王元庆重点强调了印度再次派兵入侵锡金的既成事实。虽然这是中国扩大战争规模的主要理由,但是王元庆在战争宣言中过分强调这一理由,肯定在回避更严重的问题。另外,在战争目的,也就是结束战争的前提条件中,王元庆只简略提到,消除印度对周边地区的威胁,而没有明确提到是否会通过战争推翻印度政府,或者是对印度实施军事占领。虽然在措词上非常严厉,但是在真正的政治家看来,这份战争宣言另有玄机。
  在搞清楚实际情况之前,布兰迪诺没有做出更多的决策。
  作为“旁观者”,美国所能采取的最佳策略就是“亦步亦趋”,跟着中国的战争步伐前进,在必要的时候发挥必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地球另外一端的新德里,鲁拉贾帕尼也刚刚收看了由印度斯坦电视台转播的新闻。与布兰迪诺一样,印度政府的主要官员在总理府的书房中陪同总理一同收看了新闻报道。
第七十章
负资本
  关掉电视,鲁拉贾帕尼的心情非常沉重。
  虽然局势的发展与他预料的完全一样,但是却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略微沮丧的坐回到沙发上,鲁拉贾帕尼把目光投向了神色比他还要严峻的外长图托。
  “情况很明显,除非中国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外界阻力,不然谁也无法阻止中国的战争行动。”图托轻手擦掉了额头上的汗水,说道,“虽然美国不会轻易放弃,欧盟、俄罗斯等国也向我们表达了同样的意愿,表示会尽量调解争端,但是中国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就发表了正式战争宣言,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来不及做好准备,也就无法及时向中国施加外交压力,迫使中国放弃战争行动。在全面战争难以避免的情况下,除非有某个足以与中国抗衡的大国出面,不然谁也无法改变既成事实。虽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美国不会让中国肆意妄为,肯定会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包括为我们提供军事援助,在外交上对中国施压,但是我们没有理由相信,美国会为了我们与中国打一场大规模战争,更不可能为了我们与中国全面开战。实际情况是,等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行动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战场上遭遇惨败,外交压力最多使中国在取得重大胜利之后降低军事行动强度,无法从根本上迫使中国放弃军事行动。王元庆如此积极的发表战争宣言,目的就是在西方国家集团展开行动前,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胜利。”
  虽然图托没有提到什么才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胜利”,但是在坐的政府官员都明白这一点,也知道其具体含义。
  鲁拉贾帕尼长出口气,说道:“外长说得没错,只要中国取得了决定性的军事胜利,外交调解就将变得无足轻重。在既成事实面前,恐怕连美国都不会为了我们得罪中国,更别说欧洲国家与俄罗斯了。如此一来,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延缓中国的进攻速度,尽量拖延中国的前进步伐,为西方国家发起外交攻势提供充足的时间。当然,必须立即展开外交行动,让全世界都知道,印度正在遭受中国的武装侵略。”
  图托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总理的意思。
  “除了外交行动之外,我们还要进行积极的战争准备。”鲁拉贾帕尼把目光转向了国防部长阿亚梅尔,说道,“不管美国等西方国家会不会在战争期间为我们提供军事支援,在战争初期,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外界,必须依靠自己。”
  “战争已经爆发,我们应该马上进行战争动员,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
  鲁拉贾帕尼稍微沉思了一下,点头答应了下来。
  随着中国正式宣战,在战争动员问题上,鲁拉贾帕尼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现在的情况是:陆地战场上,中国军队已经进入印度境内,占领了印度东部地区的两处战略要点,更多的中国军队即将投入战斗;海洋战场上,中国海军已经击败印度海军,将在数日之后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空中战场上,中国空军已经掌握制空权,离彻底打垮印度空军、统治印度的天空仅有一步之遥;其他方面,中国军队已经掌握了制电磁权与制天权,并且拥有绝对的战略防御优势,能够轻而易举的瓦解印度的战略威慑力量。可以说,印度在各个方面都没有优势,而印度能够依靠的,只有庞大的战争动员能力。
  只要鲁拉贾帕尼前往国会,受到战争鼓动的国会议员就会授予总理战时大权。
  进入战争状态之后,印度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全面,彻底的战争动员。
  阿亚梅尔有备而来,在总理点头的时候,把一份文件递了过去。
  “这是我们进行战争动员的全面报告,虽然我们在很多方面都不如中国,但是我们绝不是第二个日本,只要我们进行战争动员,就有能力击败入侵的军队……”
  鲁拉贾帕尼根本没有认真听阿亚梅尔的话,因为这样的言论他听得太多了。
  简略翻看了一下文件,鲁拉贾帕尼就暗自叹了口气。
  在国家存亡之机,仍然有不少人抱有没有任何根据的幻想。
  在阿亚梅尔提交的动员报告中,重点介绍了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印度的军事人员动员能力,二是印度的军事工业动员能力,三是印度民众的抵抗意志。虽然阿亚梅尔的报告写得非常“精彩”,但是在鲁拉贾帕尼看来,这份报告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不可否认,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人员动员能力。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不但拥有最多的人口,而且人口年龄结构非常理想,没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印度政府在2034年初进行的人口普查,在174673万印度人中,18岁到45岁的男性成员(最适合服兵役)有42862万,16岁到54岁的男性成员(适合服兵役)多达58831万。以此为根据,在不影响社会生产、不考虑军事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印度的军事动员能力在25000万到30000万之间。毋庸置疑,如此惊人的军事人员动员能力,能让任何一个国家汗颜。关键是,现代战争早已不是拼人数的战争,军人素质、武器装备性能、战术思想、工业实力、科技实力都比军人数量重要得多。在与军人息息相关的军人素质上,印度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仍然以人口普查为基本依据,在1000个印度人中,仅有28名大学生,而世界平均水平是74人、美国是272人、欧盟是268人、中国是263人。降低标准,印度文盲占人口总量的38%,世界平均水平是21%,美国、欧盟、中国等发达国家与地区早已实现了教育普及,基本上没有文盲。国民素质决定军队素质,虽然依靠庞大的人口基数,印度仍然能够动员不少的高级人才参军服役,比如在18岁到45岁的壮年男性中,有大约1200万大学生,但是大部分人才都得参加社会生产,真正能够动员的高级知识份子并不多。按照印度国防部的估计,能够动员的大学生不到200万,而实际参军服役的大学生不到20万。在技术军人成为军队主要力量的时代,军人素质的低下,意味着军队战斗力的低下。数十年来,印度空军的事故率居高不下就足以说明问题。
  经过20年的发展,印度早已顶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与当年的中国一样,印度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那就是印度从未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在与军事生产息息相关的工业领域,并没有值得印度骄傲的地方。不可否认,印度拥有足以令世界震惊的工业生产力。用工业部长库里亚在非正式场合的话来说,印度生产的工业产品足以满足全人类的需要。关键问题是,印度很难将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转换为实际的军事生产能力。别的不说,印度军队使用的枪支都需要从外国进口,或者依靠外国提供的技术与设备生产。在此情况下,印度就算拥有再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也只能生产普通武器装备,无法生产出足以使印度打赢战争的武器装备。可以说,在军事工业生产领域,印度连邻国巴基斯坦都比不上。在中国的帮助下,巴基斯坦早在21世纪初就建立起了令印度羡慕不已的军事工业体系,能够自行生产包括战斗机、主战坦克、自行火炮、中小型水面舰艇、潜艇在内的各种现代化武器装备。时至今日,印度仍然用美国提供的生产线,生产由美国设计研发的各类先进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在印度空军无法确保制空权,地面防空系统又无法对中国空军构成致命威胁的情况下,印度的军事工业生产体系得不到最根本的安全保障。随着战争规模扩大,中国空军肯定会不遗余力的轰炸印度的军工设施,破坏印度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从而使印度丧失长期抵抗的基础。战争没有悬念,也没有同情,鲁拉贾帕尼不可能指望中国空军高抬贵手,放过印度的军工企业。
  说到印度民众的抵抗意志,鲁拉贾帕尼更没信心。历史反复证明,印度从来不是一个有血性的民族。20世纪中叶,在包括印度、中国在内的众多亚非拉国家寻求独立建国的时候,印度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此同时,中国在枪炮声中迎来了新生,绝大部分亚非拉国家也是通过武装抵抗,或者暴力反抗摆脱了殖民统治者,成为了独立国家。除了历史因素之外,印度的文化背景也无法支持全面抗战。归根结底,印度的内部矛盾比外界威胁更加致命。第四次印巴战争后,鲁拉贾帕尼上台执政,其开放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了印度国民的奋斗激情,使印度获得了长达10多年的高速发展期。可是在藏南冲突之后,随着传统势力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复辟,印度的新型利益集团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短短4年间,迅速扩大的贫富差距与严重不公的财富分配迅速激化了原本就很明显的国内矛盾。在婆罗门贵族倡导的传统思想观念甚嚣尘上的时候,要让那些失去财富与社会地位的平民奋起抵抗,谈何容易?让鲁拉贾帕尼担心的不是民众会不会奋起抵抗,而是在中国军队攻入印度境内之后,那些曾经在与中国的经济交往中获得了好处,却被传统势力剥削得一干二净的印度人会不会倒戈一击。
  不管阿亚梅尔说得多么动听,鲁拉贾帕尼都知道,印度已经输掉了战争。
  当然,阿亚梅尔畅所欲言,对振奋士气有所帮助。
  等到国防部长说完,鲁拉贾帕尼才合上了手上的文件,说道:“大敌当前,我们没有退路。我会尽快会见总统,要求让国家进入战争状态,随后由总统召开议会紧急会议,正式开始战争动员。在此期间,国防部必须完成相关的准备工作,其他部门全力配合。考虑到实际情况,首先对北部地区,特别是恒河流域地区进行动员,同时加快南部地区的动员速度,在南部地区建立更多的训练营地与部队集结地点。”
  阿亚梅尔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总理的意思。
  “与战争动员同时进行的还有战略转移。”鲁拉贾帕尼把目光转向了库里亚,说道,“毫无疑问,中国不会在短期内停止军事行动。在中国正式向我们宣战的情况下,战争规模将迅速扩大。以我们的国防实力,很难在北部地区与中国军队抗衡。虽然没人愿意承认,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极端情况下,新德里有沦陷的可能。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在北部地区沦陷之前,把重要的工业设施,特别是军事工业与重工业设施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南部高原地区,并且在难度地区建立新的工业生产体系。最重要的工厂必须立即转移,相关的安置与整顿工作可以在转移之后安排。其他工业设施的转移工作也要尽快安排到位,并且按照重要程度陆续向南转移。”
  库里亚叹了口气,没多说什么。
  “与人员动员,工业转移同样重要的还有宣传工作。”鲁拉贾帕尼扫了眼在坐的政府官员,最终说道,“这件事由我亲自负责,各部门必须全力配合。在这场战争中,我们没有多少优势可言,如果不能抓住民心,不能让全部民众奋起抵抗,我们将失去战胜侵略者的最后希望。不到九十年前,我们获得了独立地位,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苦难经历。我相信,所有印度人都不想回到过去,不想再次经历我们的祖辈所经历过的悲惨遭遇。非常不幸的是,我们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敌人。在灭国亡种面前,除了奋起抵抗,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也不能有一丝侥幸心理。印度的未来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掌握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为了我们的子孙,为了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拿出最大的勇气,做出最大的牺牲,战胜侵略者。我相信,当后人回顾历史的时候,会把我们当作历史上的英雄。虽然这不是我们抵抗侵略的根本面对,但是对我们来说,需要的就是能够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牺牲,做出贡献,勇敢迎战敌人的民族英雄!”
  毫无疑问,鲁拉贾帕尼在政府部长面前做了一次“彩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9/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