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7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5/1195

  换句话说,尼泊尔的列车可以直接驶入印度境内,不需要在边境重新装卸。
  如此一来,只要把物资运入尼泊尔境内,控制尼印边境地区的交通枢纽,就能利用尼泊尔的铁路网,将物资与作战部队送入印度。
  收到消息后,裴承毅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亲手敲定相关的战术计划。
  因为是东线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所以裴承毅只需要考虑夺取战场附近的铁路枢纽。
  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吉申根杰西面大约110千米处的焦格伯尼镇,该镇就在边境线南面,北面就是尼泊尔戈希区最大城市比拉德纳格尔,而拉加铁路的延长线直接通到了比拉德纳格尔,比拉德纳格尔的铁路又通到焦格伯尼镇,而从焦格伯尼镇出发,铁路线在布尔尼亚联入印度铁路网;二是更西面的达尔彭加,虽然该城没有靠近边境线,但却是比哈尔邦北部地区的铁路枢纽中心,向东北方向上延伸的铁路线经过默图伯尼之后进入尼泊尔境内,联入尼泊尔铁路网,向西北方向延伸的铁路线经过锡达默里之后进入尼泊尔境内,联入尼泊尔铁路网,向南延伸的铁路线在到达瑟马斯蒂布尔之后,通往印度各地。
  从军事角度看,只要攻占了这两处地点,在北部地区行动的作战部队就不用为后勤保障担忧了。
  在亲自负责战术计划的制订工作时,裴承毅对袁晨皓的初始计划做了调整。
  按照袁晨皓的计划,由战略反应部队从吉申根杰出发攻打焦格伯尼镇,只动用1个空降旅攻占达尔彭加,从而降低空降兵的作战压力。这次,袁晨皓的考虑不那么全面。虽然吉申根杰距离焦格伯尼镇只有110千米,突击部队几个小时就能到达,但是没有公路从吉申根杰直同焦格伯尼镇,期间还有4条河流阻挡。在之前77军歼灭印军西部军团的战斗中,河流对作战行动产生的影响已经显现了出来。虽然可以向前线部队提供更大的架桥设备,但是在快速突击中,必须考虑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换句话说,如果突击部队无法准时到达焦格伯尼镇,该地区的作战行动就将受到影响。从战术层面出发,吉申根杰方向上的作战压力已经非常大,不管是77军、还是54军,都承担了过多的作战任务,无法抽调部队奔袭焦格伯尼镇。如果再向吉申根杰增派地面部队,除了得考虑吉申根杰的容纳能力之外,还得考虑几个军的地面部队集中在一起产生的指挥问题。
  裴承毅没有扩大空降兵的投入,只是用空中突击旅调换了空降旅。
  焦格伯尼镇与达尔彭加距离前线都不远,均在空中突击旅的攻打范围之内。与空降旅相比,空中突击旅的战略机动能力偏弱,而战术与战役机动能力更强。也就是说,空中突击旅可以在战役范围内快速机动,不像空降旅那样,着陆后就失去了机动能力。如此一来,只要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援,1个空中突击旅就能守住两个地点。随着地面交通线,特别是运输能力强大的铁路线打通,提供火力支援就不是问题。大不了为空中突击旅提供独立炮兵,或者在北面的尼泊尔境内部署独立炮兵。
  更重要的是,借此解放1个空降旅的意义非常重大。
  整个战役规划中,能够执行战略包抄任务的只有空降旅。让裴承毅略感压力的是,3个空降军总共只有3个空降旅。虽然把战斗力最强的空降153旅从西线战场调了回来,但是在需要合围印军东部集团军群的情况下,3个空降旅仍然偏少。如果按照袁晨皓的部署,用2个空降旅执行战略包抄任务,更是捉襟见肘。
  得到第3个空降旅,等于盘活了整个战局。
  按照袁晨皓的部署:空降173旅攻打北方邦东部的交通枢纽中心瓦拉纳西,切断印军东部集团军群向西撤退的通道,空降153旅攻打恰尔肯德邦首府兰契,切断印军东部集团军群向南撤退的通道。因为整个包围圈不够严密,所以在空降旅参战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向瓦拉纳西与兰契各部署1个空中突击旅,用空中突击旅攻占附近的交通枢纽,达到全面包围印军东部集团军的目的。因为战线太长,空降旅与空中突击旅都缺乏重火力,所以在完成包围行动之后,得立即向瓦拉纳西与兰契各投送1个炮兵旅(按照袁晨皓的安排,从38军与39军抽调炮兵旅)。虽然袁晨皓的部署很严密,没有给印军留下多少机会,但是这套作战方案肯定会加大空运压力,特别是在最关键的战役初期,必须集中所有空运力量,从而使其他方向上的作战行动得不到空运支持。
  把空降163旅抽出来之后,裴承毅修改了袁晨皓的作战计划。
  空降173旅与空降153旅的作战任务不变,从38军与39军抽调炮兵旅的战役安排也不变,只是让空降163旅充当战役预备队,顶替2个空中突击旅夺取附近的交通枢纽,从而解放出空中突击旅,降低空运压力。
  由此可见,在调整作战计划的时候,裴承毅非常小心,没有做大手术。
  袁晨皓在战术安排上的漏洞,既说明他的实战经验不够丰富,远没有达到裴承毅的水平,也说明仓促间拿出的作战计划并不完善,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
  经过裴承毅调整,不但剩下了1支地面突击部队,还节约下了1支空中突击旅。
  当然,已经安排了作战任务的3个空降旅与1个空中突击旅的任务难度大大增加。
  在这4个战斗旅中,任务南度最大的肯定是空降153旅。袁晨皓安排空降153旅攻打兰契,正是因为空降153旅是3个空降旅中战斗力最强大的一个。作为恰尔肯德邦首府,兰契不但是焦达纳格布尔高原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印度东部地区的战略防御中心,是支撑整个东部战区的基石。在印军把主力全部派到前线的情况下,却在兰契留下了2个师,其中1个还是主力步兵师。更重要的是,兰契是印度战争动员在东部地区的兵力集结点,没有编入作战部队的战斗人员肯定有好几万。
  不是王牌部队,肯定打不下兰契。
  如果不是兵力过于紧张,而且没有办法出动地面部队,不然裴承毅会安排2到3个旅攻打兰契,而不是让空降153旅去啃硬骨头。
  裴承毅调整好战术部署后,袁晨皓带着好消息回到了沃济拉巴德。
  与尼泊尔一样,孟加拉国也正式向共和国军队开放国境。按照袁晨皓从孟加拉国总参谋长那里得到的承诺,孟军将在共和国海军陆战队到达吉大港之前控制国内交通干线,做好向陆战队移交交通基础设施管辖权的准备工作,全力配合战争物资运送工作,为共和国军队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让裴承毅有点意外的是,孟军总参谋长还明确表示,只要能够确保孟加拉国的基本国家安全,不但答应让部署到位的39军入印作战,还可以派遣地面部队参加发生在西孟加拉邦的作战行动,或者为共和国地面部队提供向导。
  要知道,西孟加拉邦是孟加拉族聚居区,孟加拉国的军事向导非常重要。
  在裴承毅看来,要不要39军参战都不重要。
  虽然39军的战斗力足够强悍,但是39军的物资消耗能力更加彪悍。根据半岛战争的情况,39军的物资需求量几乎等于3个战略反应军。除非遇到特别难以对付的敌人,不然39军的军事价值肯定比上3个战略反应军。即便后勤保障得到了保证,在前线囤积的作战物资不够充足,后勤压力仍然比较大的情况下,让39军老老实实的呆在孟加拉国,享受异域风情不见得是坏事。
  当然,孟加拉国明确表态后,东面的战术部署也可以确定下来了。
  在孟加拉国与印度之间,至少需要夺取4处战略要地,从北向南,依次是赖根杰、英吉利巴扎尔、巴哈兰布尔与纳伯德维普。
  按照袁晨皓制订的战术计划,攻打赖根杰的作战行动由部署在吉申根杰的地面部队承担,只需要从77军或者54军抽调1个战斗旅,并且在突击过程中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援,就能打下赖根杰。攻打巴哈兰布尔与纳伯德维普的作战行动由第161空中突击旅与第171空中突击旅承担,因为两地均驻扎了相当规模的印军,所以必须在战役开始时对两地进行重点轰炸,支援空中突击旅。只有攻打英吉利巴扎尔的计划没有确定下来,按照袁晨皓的意思,如果攻打赖根杰的行动比较顺利,或者吉申根杰方向上的压力不是太大,就再抽调1个战斗旅去攻打英吉利巴扎尔,或者让攻打赖根杰的战斗旅南下,安排另外1个战斗旅去赖根杰;如果攻打赖根杰的战斗不顺利,或者吉申根杰方向上的压力太大,就出动充当战役预备队的第151空中突击师攻打英吉利巴扎尔;如果战役总体进展并不顺利,各方向都很吃紧,就不用在战役初期攻打英吉利巴扎尔,而是让39军守住东面的孟加拉国国境线,依靠由孟加拉国通往赖根杰的铁路线为前线部队提供作战物资,等到战局好转,兵力有所缓和之后,再攻打英吉利巴扎尔。
  因为袁晨皓已经回到前线指挥部,所以裴承毅没有自作主张。
  与袁晨皓商讨之后,裴承毅基本上采纳了这套战术计划,只是增加了第162空中突击旅,将战役预备队由1个旅增加到2个旅。
  由此可见,裴承毅仍然希望在战役初期打下英吉利巴扎尔。
  主要就是,通往赖根杰的铁路线只能为吉申根杰方向上的作战部队提供保障,而要为南下的空中突击旅提供保障,并且尽快向南发起进攻,就得占领英吉利巴扎尔,打通前往巴哈兰布尔与纳伯德维普的地面通道,让地面部队尽快南下。
  也就是说,在攻打英吉利巴扎尔的问题上,裴承毅首要考虑的不是后勤保障,而是整个战役行动。虽然获得孟加拉国的支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后勤保障压力,但是从整个战局看,攻打加尔各答,占领西孟加拉邦是围歼印军东部集团军群的关键,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尽快让聚集在吉申根杰的部队南下。即便从后勤保障的角度考虑,打下加尔各答才能打下坎宁港,而获得坎宁港,后勤保障运输线就能缩短上千千米,大大提高了后勤保障效率,也就提高了部队的作战效率。
  确定了西面与东面的战术计划后,裴承毅与袁晨皓讨论了最重要的主攻方向上的战术计划。
  虽然裴承毅把所有空降旅与空中突击旅都排了上去,但是印军东部集团军群有数十万兵力,而且会在战役开始后不久获得动员的数十万兵力,仅靠空中机动部队,根本无法歼灭如此多的印军,主力还是地面部队。
  按照袁晨皓的战术安排,在必要的时候,必须像使用空中突击旅那样使用战略反应军的装甲突击旅。因为陆军主力野战军已经实现了轻型化,装甲突击旅的主战装备不比空降旅与空中突击旅的主战装备重多少,在降低防护标准之后,可以用战术运输机空运,即便不降低防护标准,也能用战略运输机空运。只要释放出空运力量,就能保证3到5个装甲突击旅在敌后作战。
  裴承毅没有反对这一战术安排,如果让他来制订战术计划,他也会这么做。
  当然,这也解决不了问题。
  真正释放部队战斗力的办法只有一个,即在吉申根杰方向上发起全面进攻,并且以最快的速度拉开进攻正面宽度,让聚集在吉申根杰、以及通过尼泊尔到印度的铁路线到达战场的地面部队能够迅速展开。
  基本战术上,裴承毅与袁晨皓的意见一致,即采取多路突击的方式扩大进攻正面。
  只是在具体任务安排上,两人产生了分歧。
  裴承毅倾向于让77军打主力,毕竟77军是标准的战略反应军,快速突击能力无与伦比,战役初期的突击行动必须快,77军最适合。更重要的是,凌云霄在裴承毅面前没有一点脾气,指挥起来非常顺手。
  袁晨皓则偏向出动54军,主要是54军是标准重装甲军,而战役初期必须突破印军第一集团军与第二集团军的多道防线,重装甲军的突击速度慢一些,突击强度却远远超过战略反应军,即便遇到印军顽强抵抗,也能有所斩获。
  因为两人的意见僵持不下,所以只能把一个问题分成几个问题。
  很显然,裴承毅非常欣赏这个合作不久的副手,不但给了袁晨皓足够的表演机会,还非常重视培养袁晨皓的独立判断与决策能力。
第九十九章
火急火燎
  尼泊尔与孟加拉国参战,对印度周边地区的另外2个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战争爆发前,除了巴基斯坦与不丹之外,印度周边4国(尼泊尔、缅甸、孟加拉国与斯里兰卡)以统一口径与共和国谈判,虽然4国的根本目的并不完全一致,尼泊尔希望解决与印度的领土争端问题、孟加拉国希望帮助印度境内的孟加拉族获得自治权、缅甸暗中支持印度东部地区的阿萨姆独立运动组织、斯里兰卡则想获得更多的海上利益,但是在基本问题上,4国的意见基本一致,即借助共和国的力量捍卫国家利益。按照最初的协议,4国在参战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即共和国在战场上获得决定性胜利后,向印度宣战。结果在缅甸与斯里兰卡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尼泊尔与孟加拉国率先向印度宣战,使缅甸与斯里兰卡面临两难选择。
  如果紧随尼泊尔与孟加拉国向印度宣战,共和国很有可能趁此机会提高门槛。比如之前共和国只口头承诺在战后解决印度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以及印度国内的民族问题,并未与任何国家签署正式协议。随着尼泊尔与孟加拉国参战,缅甸与斯里兰卡参战的重要性已不明显,共和国能否兑现承诺,或者提出新的合作基础存在很大变数。如果继续保持中立,在共和国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缅甸与斯里兰卡再参战,意义将更加微弱。由此可见,缅甸与斯里兰卡并无选择余地。
  只是可能出现的变数,让两国很是不甘。
  10日上午,缅甸与斯里兰卡元首特使抵达北京。
  与几天前尼泊尔与孟加拉国特使访京不同,两国特使不但没有掩饰行踪,反而在首都国际机场接受了记者采访,高调宣扬访京目的。
  对此,王元庆并不感到意外。
  让颜靖宇前往机场迎接两国特使之后,王元庆按照接待外国国家元首的标准,为两国元首特使举行了国宴。
  如此高规格的接待标准,让两位元首特使稍微安心了一点。
  不管怎么说,共和国是缅甸与斯里兰卡唯一能依靠的盟友,即便共和国出尔反尔,缅甸与斯里兰卡要想维护国家利益,只能借助共和国的支持。两位特使在机场当着中外记者高调表态,无非是想通过媒体传达捍卫国家利益的信息,为接下来与王元庆面对面的谈判打下基础。
  因为事关国家根本利益,所以即便面对蜚声海内外的国宴,两国特使也没有一点胃口。
  国宴结束后,王元庆邀请两位特使前往元首府。
  会谈照样在书房中进行,焦魃山为三人准备好了最好的茶水。因为两国特使都有在华工作经历,能够说一口非常流利的普通话,又是闭门会谈,所以焦魃山没有安排翻译,也用不着安排翻译。
  会谈开始前,两位特使先代表本国元首向王元庆表达了最诚挚的问候。
  按照外交礼仪,王元庆请两位特使向两国元首转达真诚问候。
  一番客套之后,会谈迅速进入主题。
  “王某愚见,两位特使万里前来,肯定是与我国商讨战争事宜。”王元庆一边说着,一边掏出香烟,“其实,问题都在我的身上,在与尼泊尔、孟加拉国商讨战争事宜的时候,我没能及时向两国通报情况。当然,请两位特使代我向贵国元首转达深厚的歉意,更希望两国能够理解。毕竟战争打到这个地步,共和国已经向印度宣战,巴基斯坦也已参战,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解决。不瞒两位,十多天来,包括我在内的共和国高层领导人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工作上出现疏忽,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王元庆主动降低身份,让两国特使有点受宠若惊。
  “元首说得太严重了,作为共和国的真挚盟友,我们完全能够理解共和国的处境。”斯里兰卡特使率先开口,“此次前来,除了代表总统阁下向元首问好之外,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战争中为共和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斯关系源远流长,七百年前,我们就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最近数十年,中斯关系更是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如果不是共和国的大力支持,斯里兰卡也不可能获得稳定的国内秩序。近二十年来,共和国为斯里兰卡提供的帮助有目共睹,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共和国无私的援助与帮助,不但使斯里兰卡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还使两千多万斯里兰卡人民获益匪浅。用共和国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无数的事实反复证明,共和国不但是斯里兰卡的朋友,还是斯里兰卡最值得信赖与依靠的盟友。自从我国定下了与共和国结盟的基本国家政策之后,我们一直坚定不移的奉新与共和国建立长期友好同盟关系的前进路线。共和国的困难,就是斯里兰卡的困难;共和国的敌人,就是斯里兰卡的敌人。虽然斯里兰卡热爱和平,两千万斯里兰卡人民非常渴望获得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但是在共和国有需要、在共和国遇到困难的时候,斯里兰卡绝不会袖手旁观,斯里兰卡人民不会允许任何国家侵犯共和国的利益。大敌当前,斯里兰卡已经做好准备,只要共和国需要,我们随时愿意与共和国并肩作战,打击共同的敌人,迎接最终的胜利。”
  听完这番长篇大论,王元庆微微一笑,没有急着表态。
  “缅甸人民的想法也一样,共和国的利益,就是缅甸的利益。”见到斯里兰卡特使如此积极,缅甸特使坐不住了。“中缅建交以后,共和国一直是缅甸最大的靠山,在共和国的帮助下,我们不但建立了相同的社会制度,还建立起了现代经济体系。如果不是共和国的全力支持,缅甸也不可能根除国内的毒瘤,铲除分裂国家、制造动乱的恐怖组织。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在共和国的帮助下,缅甸的经济发展得到长足进步,六千万缅甸人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每一个缅甸人都知道,只有依靠共和国,才能过上好日子。共和国的利益受到侵犯,缅甸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失。在共和国有需要的时候,缅甸人民会义不容辞的拿起武器,与共和国军民齐心协力,击败共同的敌人。”
  虽然缅甸特使的话更加简短,但是表达的意思也更加真挚。
  对于两位特使的话,王元庆只听了一半。所谓有所予,必有所取。两国特使不惜华丽辞藻,在大肆赞扬共和国,提高共和国地位的时候,肯定希望获得更多的回报,而且不是语言上的回报。
  不得不承认,两国特使精通中华文化,知道中国人好面子的传统。
  问题是,王元庆不是一般人,在国家利益上,没有面子可言。
  灭掉烟头,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两位特使阁下过分谦虚了。不管是斯里兰卡,还是缅甸,推动国家发展与进步的主要力量是人民,共和国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再说了,共和国与两国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在帮助两国进行经济建设的时候,我们也从中获得了合理的回报。当然,斯里兰卡与缅甸都是共和国的盟友,而且是最重要的盟友,盟友就有相同的利益。只是我真切希望,在战争问题上,两位特使能够向贵国元首转达我的审慎意见。兵家大事,决非儿戏。从始至终,我坚持认为,绝不能强迫任何盟国参战。如果因为战争,对盟国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不但会破坏我们之间的关系,相信两国的人民也不会答应。当然,我并不反对两国在捍卫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派兵参战,毕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能捍卫国家利益的政府就不是合格的政府。就此所言,我希望两国在出兵参战的问题上,三思而后行,绝不要意气用事,损害了国家利益。”
  说完这番话,王元庆不动声色的点上了第二根香烟。
  从此能够看出,王元庆的外交才能不在外交官之下。利用“国家利益”这个话题,不但把斯里兰卡与缅甸以“维护共和国的利益”的理论基础驳得体无完肤,还没有得罪两位元首特使,更把皮球踢给了两位特使。如果斯里兰卡与缅甸仍然坚持派兵参战,就不能用“支持共和国作战”的噱头了。既然不是为共和国作战,而是为自己的国家利益作战,自然不能在参战的问题上开出太高的价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5/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